Yoana Wong Yoana Wong

鬼手岩7大好處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鬼手岩

選線方面,要是經由下苗田登上大峒,路程該會更短更易,但既然要走當然還是全走船灣淡水湖郊遊徑。 雖然,眾所周知,這條郊遊徑怎麼也搭配不上「郊遊」的形容。 起迄點則考慮了回程交通的便利性;而馬頭峰一段的起伏較大,如安排在行程末段的話相信也較為吃力。 故此這次預計由烏蛟騰起步,沿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先攀馬頭峰,再經由鹿湖峒前往黃竹角咀,下探降鬼手岩後再折返至郊遊徑往大美督。

  • 登上馬頭峰,遙目馬鞍山,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外地旅行晨起爬山的清新寥寂。
  • 下山回望紅色的岩石,倒有點像國內的丹霞地貌。
  • 有坐船,有山行,仲有直升機搭,[ 海陸空 ] 玩齊晚上仲有一餐食
  • 黃竹角咀面向赤門海峽,擁有源於泥盆紀全港最古老的沉積岩石,故被列為香港地質公園之一。
  • 遊人別要吝嗇離開主徑往崖邊走走,不然或會錯過其精髓部分。

而最後山峰大嶺就在跟前,我倆一鼓作氣登上,踏足香港最東的極地─黃竹角咀。 待隊友齊集,再走最後一段經伯公咀、東頭洲副壩至三門墩,走過白沙頭接大壩出大美督,全程走約17公里,走了9個多小時。 官方講法話,香港地質公園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嘅發展項目,受到國際關注及保育。 不過對一般市民來講,只要大家當呢到係自己屋企嘅後花園,好好保護,係咪地質公園並唔重要。

鬼手岩: [香港地質公園] 鬼手岩 四億年古老岩石

有行山人士爬上地質公園地標鬼手岩上拍照,引發爭議,遭網民批評。 旅行家網站創辦人李以強表示,鬼手岩是非常珍貴及具代表意義的石頭,人為因素會加速風化作用。 鬼手岩 雖然他認為鬼手岩短期內不會有倒塌的危機,但可能一塊碎石的落下,就會令站在上面的人失平衡跌倒受傷。 善用快艇靈活暢遊香港東北,發掘香江秘景,二百元「有找」。 這裡人稱「鬼手」,因著名岩石地標猶如一隻手腕。 可知道世事萬物不斷轉變,既然原本呈水平狀的岩層都可以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鬼手」化整為零絕不出奇。

鬼手岩

香港地方雖小,卻有世界級的奇岩怪石,不過一些遊人卻不懂珍惜。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湧上山頭「行山」避疫的人潮大增,但並不是每位行山客都懂得如何尊重大自然。 該網民在facebook群組「巴打絲打 Facebook Club」發文,指4名中年女子在位於西貢黃竹角嘴的香港地質公園內,爬上具4億年歷史的「鬼手岩」拍照。 相中可見,4人分別爬上「鬼手岩」頂擺起不同姿勢,有人叉腰,另一隻手指向天空;有人則雙手打開,展現大地在我腳下的氣勢。 至於鬼手岩,位於黃竹角咀海岸,就係由呢度嘅沉積岩地層,經過約千萬年嘅地殼運動,以及風雨海水嘅侵蝕,而形成一個奇特形狀。 要注意嘅係,大自然對岩石嘅侵蝕仍然繼續進行,所以人類如果唔好好保護,甚至加以破壞,就會令呢啲大自然嘅鬼斧神功更快消失。

鬼手岩: 香港十大單車路線

日前幾張行山人士站在鬼手岩上打卡的照片在網上廣傳,引來各方批評,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山藝科亦發文,指他們的行為破壞環境,並觸犯郊野公園及地質公園的規例。 即使百歲人瑞站在其中,面對「四億歲」的岩石,人類都還是太渺小吧? 向大自然學習的時候,反省做人何須太執著,隨遇而安可能另有樂趣。

我們填飽肚子,止了乾渴,放下背包便往盡處走走。 鬼手岩 但知道攀至崖岸需花不少時間,只好打消念頭。 鬼手岩 路上踫見一行山隊正要出咀,神情從容,心想你們也真厲害,此刻還要出咀。 一問之下原來他們約好了船家在崖岸等候,難怪如此輕鬆。

鬼手岩: 鬼手岩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點解大家咁嬲,係因為呢嚿位於新界東北黃竹角咀嘅奇石,確實係好難得好難得嘅地質地貌。 離開鬼手,沿着右邊的海岸「綑邊」,又展開另一個刺激的旅程。 看到陡峭的岩石,一步一驚心,因為岩石可以踏足的空間不多,一失足就會墮進大海。 在大自然之中,大家各自各將專注放在自己的手腳就好,靜靜的沿崖壁綑邊,然後就發現另一片更廣闊的天空和風光在等待。 相比以完成行程作為切入點,透過對客觀環境的應對能力、對身體心靈的瞭解信靠,探索內在的心理能量,相信更能發掘這條路線的潛在益處。 這條路線並非新創,遊者頗眾,不少人更嘗試在炎酷的環境下、以更快的速度完成。

鬼手岩: 鬼手岩行山路線|搭船到黃竹角咀起步 睇完石景再探清朝軍事遺跡

新冠肺炎疫情下,為求自保而不搭飛機出外旅遊,在香港乘一程船,也能到訪世外桃源。 今次到訪的荔枝窩,行程較輕鬆且遊人也相對較少,兩年前還獲《Lonely Planet》點名介紹,真正遠離煩囂。 我們輾轉到了鹿湖峒,踏上出走黃竹角咀的山徑。

鬼手岩

儘管不捨,但回程的路程仍然久長,無法在此久留。 在黃竹角咀的海角逗留的十多分鐘,差不多是整個行程中停留「最長」的一個點了。 攀上跌死狗,循水平的視角東望,四公里長的黃竹角咀像被壓扁了似的擠壓在一塊,彼岸的蚺蛇尖則在逆光下孤高傲岸。 回望身後,竟見有山友正朝我這邊走來,帶來一絲人氣。

鬼手岩: 鬼手岩評論

此時太陽漸漸驅散雲霧,暗示著我們這天不好過。 心中既喜且憂,喜的是天氣轉晴,視野自是廣闊;憂的是氣溫驟升,帶來的飲料足夠與否令人存疑。 此路線長達廿四公里,既沒退出點也沒補給站。 鬼手岩2023 再者,網上行友的艱辛經歷與大多陰霾籠罩的照片,都使人提不起勁。

可以預期,將來會出現更多難度更高路程更長的路線。 一如跑山賽事,賽程正不斷向增加路程的趨勢發展。 以走畢全程作為能力的證明,只有假想的指標意義。 回想最初,對環湖出咀這條路線總是躍躍欲試,抱著「試一下無妨,看看行不行」的心態。

鬼手岩: 1 岩石圈物质循环 练习(解析版)

就在黃竹角對開的一個小島,不用五分鐘船程,就是海上丹霞 ── 赤洲。 赤洲的紅土實為紅色的沉積岩,而且是超過1.4億年的時間經堆積及鐵質氧化所形成。 豔紅的赤洲,基本最精彩的景點都集中在東部,但留意島上的路況不佳,登上山的一段樓梯更加是又窄又直,並不易走。

鬼手岩

目標雖是徒步探遊鬼手,但無可否認,焦點還是放在行程的難度上,跟黃竹角咀無關,也甚至跟鬼手岩扯不上關係。 鬼手岩 郊遊徑的指示牌上,顯示離大美督還有3.5小時的距離。 路程不短,但總算是完成了最艱難的路段,心情已然大大放鬆。 此段仍有不少升降,甚為吃力,卻有夕陽相伴。 在烏蛟騰路停車場後方踏橋過溪,循古道右轉數步,便是此行的路線起點。 沿著船灣淡水湖郊遊徑上攀,先後經馬頭峰、赤馬頭、環嶺坳、大峒、觀音峒、石芽頭,再走至鹿湖峒。

鬼手岩: 【自私大媽】無品大媽攀上「鬼手岩」風騷打卡 網民怒斥:損害4億年歷史岩石

接著登295米山峰,先後跨越兩個溪谷,向東北方前進達鳳凰笏頂。 自此時而寬、時而狹,高低錯落,但路徑倒也明顯。 鴨洲,從高空俯瞰就像海上的鴨子,是一個觀光甚至賞石的好地方。 這個香港最小而有人居住的島嶼,盛載香港罕見的紅色角礫岩,亦有典型的海蝕地貌如海蝕平台,最養眼的可算是經歷約8000年海蝕作用而產生的海蝕拱「鴨眼」。 休息足夠,等齊隊友,下午2時多又起步,走跌死狗山腰林徑接回環湖徑。 到達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後,還有漫漫長路,續經鵝髻頂、虎頭沙、三門山、砵樹環至長牌墩,又再停下休息等齊尾隊。

鬼手岩

此行程長達30公里,預計要花上12小時;途中並無補給站;自鹿湖峒至黃竹角咀之間也沒有退出點,而遮蔭也極少。 鬼手岩 路程比我習慣行走的7至8公里相差了一大截,漫遊可不是一個選擇。 其一是分段目標:理想時間是十時走抵鹿湖峒;下午一時下探鬼手;四時返回郊遊徑;晚上七時抵達終點大美督,最壞打算是天黑前走抵郊遊徑。 其三則是控制糧水:每隔一段時間補充熱量、水份和電解質。

鬼手岩: 香港六個親子樂行山徑推介

生活的日常,讓我們學會把手頭上的工作雜事細務一一完成。 鬼手岩 回程又再急攀而上,只覺右腿的肌肉有點繃緊。 在跌死狗前的分岔處,取道左方較平緩的橫腰小徑。

遊人別要吝嗇離開主徑往崖邊走走,不然或會錯過其精髓部分。 走在山腰,發覺也有小路往下走,想來是往沙灘的吧? 往後的昂莊山景致更見開揚,路上的石塊色彩多姿;藍的、啡的、黃的、紅的,好不耀目。

鬼手岩: 玉桂山 2 (女鬼手岩)

那次雖是咫尺之遙,卻只能遠遠的站在船上觀賞拍照。 鬼手岩2023 黃竹角咀位置偏遠,但其東北端的大嶺卻構築設了一座石砌建築物。 一般相信此建築物是乃清康熙七年(1668年)為加強海防而於新安縣(即今香港及深圳一帶)所建的二十一座墩台中的黃竹角墩台(烽火台)。

誰知姊夫早前曾登鳳凰笏頂,說起一拍即合,約定一同闖闖這片荒地。 在烏蛟騰總站下車後,於新屋下公廁側往東小路走。 鬼手岩2023 不久見右邊的九担租路牌,沿此路到已荒廢的九担租村。

鬼手岩: 前往鬼手岩及赤洲

下山回望紅色的岩石,倒有點像國內的丹霞地貌。 鬼手岩2023 我們選乘早上七時四十五分的小巴往烏蛟騰。 稍作熱身後,八時許便開始漫長的旅程(從未如此的早....睡眼惺忪)。 我們用了約一個多小時上了大峒,繼而續走鹿湖峒。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