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元朗河背村2023必看介紹!內含元朗河背村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元朗河背村

遊覽過南生圍的香港人都熟悉山貝村地方,不過並不是每個遊人都會入村去看。 而在山貝村後山東冀,有一條較陌生的村落叫「山邊村」,那一次跑遊山邊村就更嚇人,當時誤闖私人農園,給四頭黑色巨犬低聲吼叫並徐徐走近,結果要駛出聰明笨伯般的摩打腿離開村落。 元朗河背村2023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元朗河背村2023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元朗河背村

運輸署官方小巴路線資料所示的「石湖塘(河背村)」實際是兩個不同地方,石湖塘在錦上路、八鄉路以北,河背村則在馬鞍崗山腳,靠近河背水塘,附近地方可看到大欖隧道元朗出入口,總站則在村公所旁。 運輸署官方小巴路線資料所示的「石湖塘(河背村)」所指的是兩個不同地方。 石湖塘位於八鄉路以北,河背村則在八鄉路以南,鄰近大欖隧道元朗出入口。 山貝河是香港少有的天然寬闊河流,同時亦是香港少數能形成泛濫平原的河流。

元朗河背村: 路線全長

村民所指的教會,正是美國基督教世界信義會,這條村落由教會捐助,於 1967年建成,內有103個單位,每戶約 220 平方呎,住宅空間談不上闊落。 191 至 197 號排屋於 1930 年代建成,由林元兆第七名兒子(林奇才)的後人林燦穏興建,供他的五名兒子居住。 跟屏山石埔村、橫洲林屋村、以及元朗水蕉新村一樣,這些林氏客家祠堂一般使用「九牧」為堂聯和郡堂,九牧源自林氏之「九牧林家」故事,於唐代莆田的林披,他的九個兒子都當上刺史,世稱「九牧流芳」。 亦有一說是戰國時期趙國宰相林皋,生有九個兒子,時稱「九龍之父」,加上父親本身便是「十德之門」,最後惹來趙王嫉才慾害,最後帶同族人遷徙至西河避難。 元朗河背村2023 除了參與大王廟之慶祝活動,山貝村林氏跟天后娘娘同一福建莆田祖藉,山貝村林仁興堂花炮會每年都派醒獅參加元朗十八鄉慶祝天后誕會景巡遊及抽花炮活動。

元朗河背村

林達榮於 1950 年代創辦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魚會),並擔任第一屆理事長,推動了當時漁業發展,山貝村於 30 年代開始建設魚塘,利用天然雨水沖淡在海邊築基壆圍成的「基圍」,用以養殖基圍蝦、烏頭、生魚及其他淡水魚的地方。 以前一篇介紹元朗舊墟的文章,逐一介紹了元朗舊墟中的歷史性建築,當中部份是屬於山貝村林氏擁有,包括長盛街44號和利益街 12, 32, 36 號。 158 至 163 號排屋是林兆元後人林鴻茂(十七世祖)於 1900 年左右,興建了 158 – 163 號排屋供他及四名兒子居住,其來加建 163 號。 元朗河背村2023 1960 年代,許多族人移居海外,剩下老人家仍然在村中居住,相信踏入 2000年開始已經被空置。

元朗河背村: 新界區專線小巴71線

主要街道包括元朗上村、八鄉田心村、八鄉河背村、八鄉大窩。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富逸天峰,八鄉大窩,八鄉田心村,八鄉河背,大乪。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6,860,年齡中位數為 43.2歲。 一路上的道路都不算難行,行大概25分鐘的時間就會看見河背水塘家樂徑指示牌,經家樂徑行走可以圍著河背水塘兜一個圈,散散步。

後來林善祥搬至山貝洪田(采葉庭對面),自 1970 年代起,223 號至 226 號這排村屋便荒廢了。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6輛小巴提供服務。 71與71A線於最繁忙一小時每方向合共載客量不少於64人。 下車之後可在河背村方向前進,步行大概15分鐘之後就會看見燒烤場,在燒烤場旁有個指示牌指出前往河背水塘和雷公田的方向。 河背村(Ho Pui Tsuen)小巴總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八鄉南部,河背村村公所外,鄰近籃球場及河背村遊樂場,為一小巴總站,村路出入口位於錦河路。 山貝河流經米埔附近,是香港境內一片具價值的沼澤、濕地地區,生長着茂密的蘆葦叢及紅樹林,吸引了不少候鳥在此逗留。

元朗河背村: 資料來源

於不能旅遊的日子,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到了河背水塘迷你版嵐山竹林,影相打卡,止一下旅行癮。 此站附近有已荒廢的育英學校及馬鞍崗幼稚園,沿村路可前往河背灌溉水塘;另與大欖隧道轉車站亦相距約15分鐘的步程。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山貝河於2003年11月曾發現一條雌性灣鱷,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而來觀看,傳媒也對此進行廣泛報導,至2004年6月才擒獲該鱷魚。 及後,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香港電台合辦小鱷魚命名比賽,8月12日定名為「貝貝」,飼養於香港濕地公園。

元朗河背村

山貝村於清嘉慶年間跟在鄰的黃屋村、大圍、英龍圍、蔡屋村、東頭村、楊屋村、下攸田村、港頭村、大旗嶺仁慶里、舊墟等鄉賢組織成「東頭約」,為團結鄉眾,抗衡南邊國和西邊圍的勢力。 元朗河背村 山貝村的村廟位於黃屋村的二聖宮,又稱大王廟,是昔日東頭約各盟村的信用社,所以,山貝村村民亦會在大王廟舉行點燈及元朗街坊十年例醮勝會。 元朗區的八鄉南@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0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9,124人。

元朗河背村: 元朗 地利黃金閣●下複式

新界專綫小巴71線自1986年開辦起,一直以河背村為總站,途經馬鞍崗村、石湖塘等地。 2019年開辦的71A線亦繞經此站,兩線現一同提供接駁大欖隧道轉車站及錦上路站的服務。 新界專線小巴71線是由棉記汽車營運的一條元朗區專線小巴線,來往元朗(元朗泰衡街)及河背村,經凹頭、錦田、錦上路站及石湖塘。 而71A線則屬71線的短途班次,往返錦上路站及長莆村。

數百年來不少新界原居民在山貝河沿岸進行耕作,包括稻米、蔬菜等,並飼養像豬、牛和一些家禽。 在現時元朗市中心位置一帶亦發展成市集,乃昔日鄉民前來把農作物進行交易的地方。 東成里、南生圍以及山貝一帶一向是元朗著名漁塘區,亦是大自然的濕地緩衝區,該區的漁塘連同南生圍的蘆葦床,提供草鷺、白腹鷂、黑水雞等鳥類作為棲息,亦是鷺鳥繁殖和覓食地方。 吃飽過後,就可以準備出發去行山~ 首先我們來到元朗的泰衡街,可以搭乘新界專綫小巴71線到河背村下車。 71線來往元朗泰衡街及河背村,而且途經錦上路站~ 大概 20-30分鐘就可到達河背村了。 元朗山貝村位於南生圍之南,原本稱為「山背村」,於英國管治新界之後,改稱為「山貝村」。

元朗河背村: 地方

所以,山貝河流域近南生圍一帶亦成為攝影愛好者和觀鳥人士的一個熱門地點。 而山貝河的橫水渡,是香港僅存的橫水渡,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等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由於本網站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剛才講過,山貝村中除了幾幢具歷史性的排屋之外,山貝村仍然保留著不少清未建築特色的村屋,屋頂的裝飾亦相當精美,頗值得欣賞。

元朗河背村

山貝河(英語:Shan Pui River),又名山背河、元朗河或元朗瀝,是香港的一條河流,位於新界的元朗區。 河流的源頭由大棠的九逕山山頭開始,海拔約380米,向北流往元朗市中心、東頭工業區、元朗工業邨、米埔、橫洲及甩洲等地,與錦田河匯合流進后海灣。 山貝河幹流水平長度約14.3公里,流域面積約為29.2平方公里。 223 至 226 號排屋是由林氏第七房人林鴻茂的兒子林善祥(十八世祖)於 1930 年代興建。 元朗合益街市成立後,設有榖亭,吸引了各鄉鄉民將榖米運至榖亭出售,現「谷亭街」的名字亦是因源自於此。 永祥號亦是元朗商會 1937 年創辦籌備成員之一。

元朗河背村: 元朗 天空之城●步行西鐵連天台

在元朗大樹下大廟(天后廟)裡保存了一塊《重修天后廟碑記》,其中倡建董理首事芳名中就有貢生林鴻茂的名字。 元朗河背村 在元朗區中有不少林氏村落,包括橫洲林屋村、西邊圍、十八鄉水蕉新村和屏山石埔村等。 受專綫小巴發牌條件所限,即使滿載及沒有乘客要求前往錦上路站,此路線亦須繞經該處,營辦商更在車廂內張貼告示提醒司機及乘客,惟部分司機仍然直駛錦上路。

河背水塘塘中有一個的小島被一片樹林圍著,十分特別。 由元朗泰衡街乘 71號小巴(車費$7.8)到河背村總站下車(約需1小時)。 元朗河背村 河背水塘是香港面積最細的灌溉水塘,亦是香港少有的 S形堤壩水塘。 圍繞河背水塘走一圈只需1小時路程,而且環塘的路況平坦,十分適合一家大細郊遊。

元朗河背村: 宜家置業有限公司 – 元朗村屋專家

71號小巴除了可於元朗泰衡街總站乘坐外,亦可於錦上路西鐵站C出口對出的小巴站上車,但天氣好的日子,人多時,較大機會上不到車。 於河背水塘家樂徑的中段有個小竹林,種在河背水塘家樂徑兩邊的竹子形成一條竹林隧道。 元朗河背村2023 於早上較少人時到達,配合陽光照射下來反映在竹葉上,真的很美。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