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喻二乘往昔曾中下大乘之種,然未能覺了,後由如來方便開示,乃得證大乘之果,利樂無窮。 第二十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經)或許是法華經中最有名的一品;在東亞地區的流行程度,甚至超過其他各品。 該品描寫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種應化身尋聲救苦的事跡。 佛陀述說藥王、藥上二菩薩的往昔事跡,他們為淨藏、淨眼二王子時,勸父母皈依其師雲雷音王佛,使他們聽講《法華經》的大善因緣,以顯示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六萬恆沙菩薩及其眷屬從地湧出,大眾疑惑,不知此等恆河沙數菩薩為誰之弟子? 此為佛開顯「久遠實成」佛果的序曲。
法住甚久,佛滅度後,起七寶塔、遍滿其國。 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 法華經咒語2023 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後還攝舌相。
法華經咒語: 妙法蓮華經六首咒研究
這些陀羅尼都是因受持《法華經》而得,非常殊勝。 法華經咒語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琉璃為地,寶樹莊嚴,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藪。
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嚴飾,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種種諸寶以為莊校。 法華經咒語 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 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 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
法華經咒語: 世尊為弟子授記
此经起源很早,流传特盛。 据学者研究,大约产生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但有的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认为产生于公元前二至三世纪。 法華經咒語2023 法華經咒語 它是问世很早的大乘经典。 在《大般涅槃经》《优婆塞戒经》等经中提到它的名字,《大智度论》等论里曾引用其文,世亲为之撰写了《优婆提舍》(论议,亲传,口诀。有二汉译)。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曾长时期广泛地流行。
此喻如來成佛以來種種說法,皆為引導其心,破除煩惱。 待見賢聖軍滅三毒,出三界,有大功勳,才為其說諸佛如來秘密藏的《法華經》。 佛為普賢菩薩說佛滅度後得《法華經》的四個方法——為諸佛護念、殖眾德本、入正定聚、發救一切眾生之心,普賢並發願護持受《法華經》者。
法華經咒語: 法華經的六咒語
在大乘佛教兴起的时代,有了以「声闻」、「緣覺」为二乘,以「菩萨」为大乘的说法。 《法华经》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思想,融会三乘为一佛乘。 以「声闻」、「緣覺」二乘为方便(权)说,终以成佛为最终目标(如法華七喻「化城喻」所说),开启了「回小向大」的门径,这是一种崭新的学说思想,也是本经的主旨所在,在佛教思想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其中以鳩摩羅什的譯本最為通行,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餘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册,經號262。
- 我們的生命是妙法的體現。
- 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 其諸幡蓋,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高至四天王宮。
- 雖未成佛,但由於修學福慧,亦能得到法喜,直到得證菩提。
流落在外的窮子見到生父長者威德莊嚴,心生恐怖,快速離去。 長者見到窮子,知道是自己親兒,便派人追趕,欲將窮子追回,但窮子竟恐懼到因而昏厥。 長者知窮子之心態,便令人以冷水灑面、令其清醒後,放其外出乞討。
法華經咒語: 法華經的六咒語
某一次,他因為有事到其他國家,孩子們卻因為不慎飲用了父親配製的毒藥而中毒。 醫生回來後,便按照藥方,以好醫藥讓孩子服用。 多寶佛塔從地湧出,證明釋尊宣說《法華經》之真實不虛,以及《法華經》之諸佛護念。 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淨土,分身諸佛匯集,開多寶佛塔;多寶如來,分半座與釋尊同座。 此品中的窮子喻二乘之人,長者喻佛陀;佛陀巧設方便,讓窮子從小乘修起,漸入大乘法門,最後將佛子帶入大乘境界。
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 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眾生之類。 其聲聞眾、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 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 法華經咒語 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
法華經咒語: 妙法蓮華經六首咒研究
《薩曇分陀利經》為〈見寶塔品〉(含提婆達多品)的單行別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