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遠距醫療裝置潛在的減少了病患與醫療專業人員的實體互動,這會增加醫療服務錯誤的風險,病患資料的儲存與傳遞也會增加醫療資訊外洩的風險。 據新醫療雜誌1988年統計,全日本有幾十家醫院,在一般醫用圖像、眼科領域甚至為家庭開展了遠程醫療服務,例如東京大學病院、國立循環器病院、九州大學醫學部等等。 它們一般採用ISDN方式,頻寬為64K~384K不等。 日本的NTT公司,一直熱衷於遠程醫療服務,它還投資中國,與中國的中醫研究院建立了遠程醫療聯繫。 由日本通產省援助的遠程醫療系統,通過衛星通信,實現了與協和、遼寧省金秋醫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之間的遠程醫療。
- 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也都在進行遠程醫療方面的研究和實踐。
- 遠距精神科治療是遠距醫療的另一個方面,它還利用視頻會議為居住在服務不足地區的患者提供精神病服務。
- 我們的醫務中心到診的病人也減少了,尤其是年紀較大的病人,很多都情願留在家裡。
- 其主要服務對象包括:獨居長者及失智症病患;高血壓、糖尿病病人;行動不便、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者。
- 並且,這種方式所交流的信息量還是太少,對於一些複雜的健康問題就無能為力了。
- 此外,不少民間和社會組織也利用遠程醫療來促進基層醫療服務。
首完,殘疾人士、行動不便長者和缺乏自理能力院舍人士高度依賴公共醫療,原因之一是他們需要特別車輛往返家居和醫院;此外,一般私營診所空間狹小並不適合行動不便者到訪。 遠程醫療 從資源分配角度來看,公營和私營醫療分別佔香港整體醫療經費各一半,公營和私營醫療有著相近的的醫生數目。 新界西醫院聯網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部部門主管吳楊城表示,醫管局計劃將診症名額擴至每周100人,並有更多醫生加入服務。
遠程醫療: 電子郵件中的新聞
而新加坡衞生部亦於2015年及2018年,就遠程醫療服務推出指引及試驗計劃,並在2019年發表遠程醫療產品規管指引,為亞洲區內遠程醫療的先驅。 美國的遠程醫學雖然起步早,但其司法制度曾一度阻礙了遠程醫學的全面開展。 所謂遠程僅限於某一州內,因為美國要求行醫需取得所在州的行醫執照,跨州行醫涉及到法律問題。 額外的收入來源:視像醫療為臨床醫生提供了另一種增加收入的方式,因為他們可以為更多患者提供護理。 方便:遠程醫療讓病人可以在安全和私密的家中與醫生進行診症。 患者也能擁有更多休息時間,而不需外出求醫和在醫療機構排隊候症。
目前集團旗下多個品牌均提供遠程醫療的服務,為市民在疫情期間盡可能不受影響,繼續獲得最佳的醫療服務。 遠程醫療可以讓市民安在家中也能接受專業的醫療服務。 遠程醫療 除了節省市民外出所需要的時間,同時可以大大減少交叉傳染的機會;加上藥物直接有專人送到府上提供多一個選擇,大大方便年長及行動不便的市民。
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
1996年10月上海華山醫院開通了衛星遠程會診。 1997年11月上海醫大兒童醫院利用ISDN與香港大學瑪麗醫院進行了疑難病的討論。 當醫生限於經驗,懷疑患者可能患有某種罕見的疾病而難以診斷,或者其病情十分複雜,制定醫治方案時碰到了困難,而在本地沒有這方面極富經驗的專家,那麼,依照傳統的方式可能就是請專家來會診或者讓病人去外地就診。 但是如果專家日程太滿而不能抽出專門的大段時間往返於兩地,或者病人身體情況不允許他作如此的長途跋涉的話,該患者可能就會喪失醫治的機會。 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費用而且可以及時得到專家的遠程會診咨詢服務,可以大大改善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降低醫療成本。 根據國家衛生信息化的總體規劃,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提出了軍隊衛生系統信息化建設「三大工程」,並分別被列為國家「金衛工程」軍字1、2、3號工程,其中軍字2號工程即為建設全軍醫藥衛生信息網路和遠程醫療會診系統。
特別是衛星和綜合業務數據網等項目的開展,遠程咨詢、遠程會診、醫學圖像的遠距離傳輸、遠程會議和軍事醫學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可以被視為第二代遠程醫療。 現在,第三代遠程醫療也正向我們走來,隨著各種通訊技術的日益成熟,它也必將有著更加廣闊的舞臺。 遠程醫療運用視像、音頻和電腦系統,如電話、短訊,以至WhatsApp、電郵等任何電子通訊方式來為患者提供醫療和保健服務,,而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視像診症變得愈來愈普及。
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下醫生和病人的關係
在外國,遠程醫療已應用多年,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隨著香港醫務委員會在去年底就一般以電話或視像通話診症進行的遠程醫療發出醫生道德規範指引,香港多間醫院及私營機構也開始陸續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可見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遠程醫療的優勢明顯。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以線上診症為例,不少醫療人員與病人都會關注,在缺少了病人與醫療人員的面對面交流及臨床檢查的情況下,是否會增加醫療失誤的風險? 透過電子媒介與病人溝通或傳送病人敏感資料,又是否會產生個人資料安全性問題等?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美國遠程醫療的最初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五波疫情反彈,新冠確診人數明顯增加,醫療服務需求亦有上升趨勢。 醫管局於伊利沙伯醫院設立「遠程醫療」視像診症服務首站,於上周一(11日)起試行,試行3日已經為20人診治。 服務除了為新冠确诊者提供遙距視像診症外,亦有送藥服務,有關費用全免。 遠距醫療的另一缺點就是無法立即進行治療,例如,在診所,遭受細菌感染的病患會立刻接受皮下注射抗細菌藥的治療,並觀察注射後反應。 當病人向合資格的醫生尋求治療,並仔細詳談症狀時,視像醫療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遠程醫療: 服務特色
2020年以來,他們更與擇善基金會合作,推出「西貢鄉郊遠程醫療及藥物指導試驗計畫(視像診症)」,為居民安置必要的設備,以享受醫生遠程會診服務。 同時,參與的藥房則會根據診症結果安排藥劑師運送處方藥物上門,並解答服藥問題,讓位處偏僻、易感孤立無援的長者應能獲得充足的醫療指導和社會關懷。 遠程醫學(Telemedicine)從廣義上講是使用遠程通信技術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提供醫學信息和服務。 它包括遠程診斷、遠程會診及護理、遠程教育、遠程醫學信息服務等所有醫學活動。 從狹義上講,是指遠程醫療,包括遠程影像學、遠程診斷及會診、遠程護理等醫療活動。
桌面會議設備的價格相對較便宜,根據所使用的通信網路頻寬的不同視頻質量有所不同,但一般在專業以下水平,能基本滿足人們的需求。 1997年9月,中國醫學基金會成立了國際醫學中國網際網路委員會(IMNC)。 該組織準備經過十年三個階段即:電話線階段;DDN、光纜、ISDN通訊聯網階段;衛星通訊階段,逐步在我國開展醫學信息及遠程醫療工作,目前已開展了可視電話系統的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 遠程醫學
自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爆發後,市民擔心個人的安危,求診也出現了極大的考慮。 鑒於疫情肆虐,爲了控制疫情,政府制訂了一系列措施,令市民留在家中的時間大大增加,加上每天的確診個案令市民擔心外出的風險,再者醫院疫情的爆發讓醫療資源緊絀,醫院的服務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根據世界醫學會的定義,遠程醫療是在一個距離之外執行醫療業務,其中診斷和治療的決定及建議,是以經由通訊系統傳遞的資料、文件及資訊為基礎。 為了將醫學信息通過遠程醫學網進行高保真的傳送,我們可以採用的方案有:基於PSTN(電話線)的會診系統、基於ISDN線路的會診系統、基於幀中繼(Frame Relay)的會診系統等等。 遠程醫療2023 電視會議系統是解決遠程教學和多方會診的有效途徑。 電視會議系統也叫視聽多媒體通信系統,包括可視電話和視訊會議兩種應用系統。
遠距醫療是20世紀電信及資訊科技發達下的產物,這些科技提供病患及醫療人員方便及準確的溝通管道,例如可在兩地之間傳輸健康資訊、藥物及醫療影像。 早期是用電話和無線電所達成的遠距醫療,現在是用視訊電話所輔助,進階的診斷方法利用主從式架構來支持,並且使用電子醫療設備來支援居家照護。 遠程醫療 澳大利亞國土遼闊、人口分布極不均衡,是遠程醫學應用得比較廣的國家。 遠程醫療 遠程放射學、遠程病理學、遠程精神病學、遠程皮膚學及遠程醫學教育等發展得很快。 很多設施都在州一級的地方醫院或診所,並由州政府資助。
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的優勢
「HA Go」的「新冠關愛預約」是專為感染人士,特別是較高風險患者預約和管理普通科門診診所診期而設的手機應用程式功能。 創新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遠程醫療打破空間界限,讓更多病人得到適時的診治。 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遠程醫療成為未來醫療發展的重要一環。
除此之外,市民亦可使用「新冠關愛預約」手機程式的「為他人預約」選項,為其他有需要的感染人士預約診症時間。 農曆新年過後,我們在醫務中心立即啟動防疫的應變方案,成立應變委員會,建立內聯網專頁讓同事及時掌握訊息,執行預先指定的防感措施,加強同事對防感的認識,提供足夠保護衣物及潔手液。 同時,響應政府的呼籲,實行家居辦公,會議改以視像進行。 醫務中心的運作比較簡單,不像醫院,儘管很多同事都沒有經驗,在資深護士的帶領下,做得井井有條,對將來的醫院運作是很好的準備。 私營醫療可提供遠程醫療以解決來往交通困難,行動不便者在不用外出情况下能得到醫治,並同時減輕公營醫療負擔。
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在香港
就目前來看,這種方式的效率往往並不高,主要是因為現在的E—mml咨詢多是醫生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靠熱情提供公益性很強的服務,往往不太及時,甚至時常會無暇答覆。 並且,這種方式所交流的信息量還是太少,對於一些複雜的健康問題就無能為力了。 因計劃如今仍處於試行初期,故由醫管局主動識別適合的新冠病人。 當有新冠病人通過支援熱線向醫管局醫生求助治療方法時,如電話接診的醫務人員認為其病情情況適合接受視像診症,便會徵詢病人同意自願選擇接受遠程醫療及送藥服務。 接受服務的病人需使用HA Go APP與醫生進行線上診療。 遠距醫療(英語:Telemedicine,或telehealth),也稱為遠程醫療,是一種正在發展中的醫療技術,結合電腦、通訊技術、與醫療專業技術,讓醫師可以與病人遠距離互動,達到診療及照護的目的。
整個過程簡單便捷,最重要是能減低病毒傳染的風險。 在病毒測試以外,這些平台還有提供不同類別的全科醫生或專家網上醫療諮詢 ,讓大眾安在家中亦可獲取護理。 此外,不少民間和社會組織也利用遠程醫療來促進基層醫療服務。 西貢區社區中心長期為偏遠村莊的居民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當中尤以長者為甚。
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可分為三種不同類型:
第二,院內借閱和多科室會診系統,使醫生們可以在各自的辦公室里對某個病人的多重醫學影像實施共同診斷。 第三,基於Internet可以讓醫院以外的病人或醫生對醫院內部允許訪問的病人影像資料進行遠程訪問,以便進行遠程會診和遠程教學。 遠程醫療2023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電腦及智能手機配合完善的上網服務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通過通訊系統傳遞圖像,資料,文件等也十分方便。 很多較常見的病症及慢性病均可以通過遠程醫療診治及控制。 遠程醫療在香港也因爲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急速發展。
多用於克服距離障礙及改善偏遠地區的醫療照護,也可提供醫師及護理人員教學訓練機會。 遠程醫學是我國近十年來蓬勃發展起來的邊緣科學,它與醫學、信息科學、醫學生物工程學、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等密切相關,並受到網路通信環境的制約,尤其是通信經濟條件的制約。 到60年代中後期,美國又開始研究在電話線上傳輸診斷及臨床數據信息的可行性。 70年代,美國國家健康服務研究中心,開始資助遠程醫療方面的研究。 病人的情況如果不需進行化驗或體檢,遠程醫療能很好地幫助他們。 對於如covid-19疫情等嚴重情況,或遠離醫療設施的患者,醫護人員可以擴大他們願意治療的疾病列表。
遠程醫療: 醫院管理局【新冠「遠程醫療」視像診症服務 予確診者進一步支援及方便】
除去因疫情衍生的問題,香港醫療體系的固有毛病也急待解決,如公營醫院輪候時間漫長、長期病患數量持續攀升、慢性疾病管理支援不足等。 問題的徵結在於本港一些根深蒂固的舊有思維,特別是對急、重症治療的過度重視而忽略發展基層醫療,使可避免的住院個案上升,不必要地加重醫療系統負擔。 新冠疫情中醫療資源日漸緊絀,更使原有的種種弊病加劇惡化,也逼使我們反思醫療體系的改革。 我們必須加快建設本港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包括發展跨界別協作的全面醫療服務,和加強個人醫療服務的持續性等,以減少對醫院的依賴。 若然當局能善用現今電子科技和遠程醫療的便利,更可使改革措施事半功倍 。 香港遠程醫療服務發展 曙光乍現
服務通過視像方式與醫生問診,醫生會根據病人的臨床病情處方藥物,包括口服抗病毒藥物。 完成診症後,處方藥將由醫院藥房安排配藥並轉交快遞公司派送到戶,有專人致電病人確認送藥地址及收件人,確保病人收妥藥物,費用全免。 醫思醫療與 Bowtie 合作為 Bowtie 客戶提供遠程醫療的服務。 醫思醫療不但推動遠程醫療發展,也使用企業社會責任預算贊助遠程醫療的服務,讓更多市民可以享受到此服務,共同度過疫情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