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敦道(英語:Nathan Road)位於香港九龍,連接旺角與尖沙咀兩大主要商業區,為香港最著名的道路之一,也是九龍的第一條道路[1],以第13任港督彌敦爵士命名。 道路南北走向,南起梳士巴利道,北接長沙灣道及大埔道,經過佐敦及油麻地一帶,是九龍油尖旺區的骨幹道路,全長3.6公里。 彌敦道連接大埔道的九龍段,由南至北組成九龍半島的中軸線。 彌敦道184號2023 胡社生行(英語:Wu Sang House),現稱彌敦道655號商業中心(655 Nathan Road),是香港一座商業大樓,位於九龍旺角彌敦道655號,港鐵旺角站上蓋,旺角滙豐大廈旁邊。
同年5月28日,重慶大廈業主立案法團特別舉行拜神及舞獅儀式,以慶祝第一個改善計劃竣工。 這裡是歐美日背包族的投棧首選,许多歐美出版的旅游指南,一直将重庆大厦列为香港廉价食宿的首选之地[6] 。 重慶大廈中出沒著形形色色意圖不明表情曖昧的人,各式招攬生意的牌匾密密麻麻,甚至連内地許多語言培訓機構都在這裡尋找可作為外語老師的背包客。 住宿費用的低廉也超出想像,約200元港幣的標準套房就是重慶大廈中最奢華的住所,50元港幣一晚的床鋪,也有空調、公用的淋浴間和廚房等設施。 現在經常會被當成香港少數族裔聚集地,以咖喱餐館、旅店、紗麗服裝店和外匯兌換處為特點。
彌敦道184號: 重慶大廈
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地舖的藥品店續轉租予口罩店。 另外,曾有方案研究將建築背部的地下突出處加建至天台高度[11]。 1970年代,樓宇易手予已故商人和社會賢達馬錦燦及其家族[8],旗下大生地產現同時持有旁邊有利大樓(彌敦道184A至188號)業權[9]。 此外,還有在1984年1月香港計程車罷駛事件、2016年農曆新年引發的旺角騷亂以及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等。 後來大部份的樹木因為阻礙雙層公車行走,加上要興建工業大廈,大樹阻礙發展而被鋸去,現在只剩下九龍公園一小段仍然留有當年種下的大樹。 1904年,香港總督彌敦爵士主力發展九龍半島,為了讓九廣鐵路英段更積極發展,於是擴闊彌敦道為一條主要大道,並延長至窩打老道。
- 彌敦道連接大埔道的九龍段,由南至北組成九龍半島的中軸線。
- 聯會主席更加反問酒店管理層做出相關決定前,有否考慮決定帶來的嚴重後果(serious consequence)和引起的骨牌效應,以至有否考慮到此決定如何影響不參與示威員工的權利[6]。
- 以前曾被人喻為“龍蛇混雜、九反之地”的重慶大廈經“改造”後,重慶大廈的治安得到明顯改善。
- 屋宇署的建築事務監督繼在3月批准有關圖則,署方後覆稱:當收到有關認可人士呈交涉及歷史建築的拆卸或重建發展圖則時,會通報古物古蹟辦事處以作出適當的處理;雖然《建築物條例》列明建築事務監督可予拒絕建築圖則,但彌敦道190號的申請不屬當中情況之列[14]。
-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000,年齡中位數為 43.8歲。
- 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少美國和英國水兵在尖沙咀上岸後前往餐室用膳,是餐室的輝煌時期。
在1909年3月19日,為避免此路與香港島的同名街道混淆,當時的香港政府決定把該道路更名為彌敦道,以紀念擴建該路的總督彌敦爵士[3][4]。 最初將彌敦道擴闊成一條可作六線行車的大道,並在路的兩旁種滿大樹時,九龍半島仍然是人煙稀少的地區。 當時的人稱彌敦道為彌敦的蠢事(Nathan's 彌敦道184號 Fool),但是時間實際地證明了彌敦爵士的遠見。
彌敦道184號: 大廈資料:寶華商業大廈
1994年,电影导演王家衛看中了此处混乱、复杂、神秘、多元的氛围,以此为主要拍摄地拍摄了《重慶森林》[6][15]。 2007年5月出版的美國《時代》雜誌發表一份名為亞洲之最(The Best of Asia)的評級選舉,重慶大廈被評選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例子」[13],也是最能反映香港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 時代雜誌引述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 Gordon Mathews 所作出的專門研究[14],指出重慶大廈至少居住有120個國籍的人士,除一般的旅客外,有為賺取外快的逾期居留者,又有營商的商人等不同人士,他們和平共處,充份反映出民族的平等和多元文化的和平共处。 重慶大廈商戶不少,有手機、電訊公司、外匯及外幣找換店、小型賓館、東南亞特色西餐廳、咖哩小食店、電話卡、士多、成衣商店等类商铺,其顧客主要是南亞遊客。
2021年2月,發展局接獲屋宇署的通報指彌敦道190號業主委託認可人士呈交拆卸圖則,並其後向業主提供經濟誘因保育該建築,正待業主回覆[13]。 屋宇署的建築事務監督繼在3月批准有關圖則,署方後覆稱:當收到有關認可人士呈交涉及歷史建築的拆卸或重建發展圖則時,會通報古物古蹟辦事處以作出適當的處理;雖然《建築物條例》列明建築事務監督可予拒絕建築圖則,但彌敦道190號的申請不屬當中情況之列[14]。 陳氏夫婦在美國經營餐廳,因此希望把美國文化帶來香港,於是在地下開設永青餐室(Cafe Evergreen),引入羅宋湯、燒牛肉、雪糕等食物,是香港早期的平民西式餐廳。 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少美國和英國水兵在尖沙咀上岸後前往餐室用膳,是餐室的輝煌時期。
彌敦道184號: 香港首個旋轉餐廳
立案法團表示,重慶大廈的業主原本對大廈公眾地方的環境不聞不問,但在1993年發生的供電房爆炸事件,令整幢大廈停水停電10晝夜,喚醒了不少業主同心協力改善大厦的整體環境。 眾業主在1999年集合資產,成立有1,300多萬港元的維修基金,展開第一個為期5年的改善計劃,包括在大厦各處安裝閉路電視鏡頭、設立中央監察中心、聘請專業保安公司及清潔公司等。 彌敦道184號2023 2021年5月14日,油尖旺區區議員陳嘉朗獲悉有關事宜,並於社交媒體發佈消息,其後媒體向古蹟辦、屋宇署及建築持有人大生地產查詢,獲發展局答覆而得知以上通報[15]。 港大建築保育副教授李浩然表示,該幢唐樓屬現今香港罕有的「藝術裝飾風格」建築,除了同時擁有騎樓和露台,而且單幢轉角,建築美學價值高,因此「有條件成為一級歷史建築」[16]。
物業前身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旺角分行,是該行首個佔用整幢大廈的分行,1960年代於荃灣、元朗及觀塘分行也是採用相近的設計。 1970年代地鐵開始建設,該區出現多個大型商業及酒店項目,例如旺角中心及雅蘭中心。 彌敦道184號2023 1969年,位於對面新落成的分行大廈啟用,但滙豐於1980年才將相關地皮賣給中建企業,至1984年完工,並獲得1984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優異獎。
彌敦道184號: 香港
事件在酒店社交平台專頁被親政府人士投訴該酒店及餐廳的政治立場有欠中立。 事件在社交平台曝光後,逸東酒店後來回應事件,表示已得悉及尊重各界聲音,同時亦已更換相關擺設。 逸東酒店強調集團相信言論自由,尊重及包容各人的獨特性。 不過,基於各人之觀點與公司立場可能稍有不同,希望員工可在適當的時間及渠道表達個人意見[7]。 其後酒店復名逸東酒店(Eaton Hong Kong),唯保留青綠色主調的品牌標識[2] 。
大樓分別有兩個主入口,一個通往低層食市(近港鐵旺角站 彌敦道184號 E1 出口) ,另一個入口則通往高層商業用戶 (近旺角滙豐大廈)。 重慶大廈是香港九龍尖沙咀的一座樓宇,位於彌敦道36-44號。 雖然理論上為一座住宅大廈,但事實上卻變成了一座混合型大廈,擁有很多廉價賓館、商店、食肆、外匯兌換店及其他服務行業。
彌敦道184號: 香港巴士大典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彌敦道184號2023 聯會主席更加反問酒店管理層做出相關決定前,有否考慮決定帶來的嚴重後果(serious consequence)和引起的骨牌效應,以至有否考慮到此決定如何影響不參與示威員工的權利[6]。 香港逸東酒店(英語:Eaton HK)位於香港九龍佐敦彌敦道380號,為一座四星級標準酒店,處於佐敦及油麻地之間,鄰近廟街夜市和玉器市場,屬鷹君集團自資擁有和經營的酒店。 酒店前身為普慶戲院,1987年結業後拆卸重建為酒店和商場,其中面向彌敦道的南翼於1990年10月落成,因應九龍樓宇高度限制局部放寬,1993年擴建面向加士居道的東翼,於1996年10月完工。
[3]樓宇興建不久便經歷日佔時期,其時被更名為「香取通第壹佰九拾號」及分類為「西洋式」的「家屋」[4]。 距離佐敦地鐵站步行約兩分鐘,此項目飽覽開揚景致,直達彌敦道沿途多家零售地鋪,熙來攘往。 除一般商業寫字樓用途外,彌敦道238號更雲集多家醫療診所。
彌敦道184號: 相關保育例子
佢貫通尖沙咀到旺角成個九龍中心商業區,南至梳士巴利道,北至界限街,駁住長沙灣道同大埔道,中間經過佐敦/官涌同油麻地一帶。 彌敦道184號 彌敦道184號 惠豐中心(Wai Fung Plaza)是香港一座商業大廈,位于九龍旺角彌敦道664號,樓高19層。 油尖旺區的太子@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526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9,055人。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000,年齡中位數為 43.8歲。 重慶大廈前身是一個外方內圓的市場,稱為「重慶市場」,建於1941年,[7][8]多數為下鋪上居,有絲綢行、咖啡廳、瓷器行、洋服店和象牙店等商鋪。 [9]市場由彌敦道入口一直路進入,中間是一個兩層高、的圓柱形標誌性建築物。
- 港大建築保育副教授李浩然表示,該幢唐樓屬現今香港罕有的「藝術裝飾風格」建築,除了同時擁有騎樓和露台,而且單幢轉角,建築美學價值高,因此「有條件成為一級歷史建築」[16]。
- 彌敦道(英語:Nathan Road)位於香港九龍,連接旺角與尖沙咀兩大主要商業區,為香港最著名的道路之一,也是九龍的第一條道路[1],以第13任港督彌敦爵士命名。
- 2021年2月,發展局接獲屋宇署的通報指彌敦道190號業主委託認可人士呈交拆卸圖則,並其後向業主提供經濟誘因保育該建築,正待業主回覆[13]。
- 油尖旺區的油麻地@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9,677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1,660人。
- WK廣場是香港的一個商場,位於重慶大廈地庫,佔地超過40,000平方呎,與重慶大廈的其餘兩個商場並不互通。
- 2020年3月,逸東酒店旗下的普慶餐廳被發現其甜品櫃裝飾具有寫滿「612」、「721」、「831」、「香港加油」等數字及文字的擺設,令人聯想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中反修例一方具有政治意味的口號。
- 後來大部份的樹木因為阻礙雙層巴士行走,加上要興建工業大廈,大樹阻礙發展而被鋸去,現在只剩下九龍公園一小段仍然留有當年種下的大樹。
- 酒店前身為普慶戲院,1987年結業後拆卸重建為酒店和商場,其中面向彌敦道的南翼於1990年10月落成,因應九龍樓宇高度限制局部放寬,1993年擴建面向加士居道的東翼,於1996年10月完工。
具體有東南亞人、尼泊爾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中東人、尼日利亞人、歐洲人、美國人、以及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 CNN的Peter Shadbolt將其稱為「非官方非洲驻香港辦事處」[3]。 由於彌敦道一帶是人流密集的地區,該處由早到晚都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但也經常發生交通意外,因此香港政府除了設立交通黑點警告牌,提醒途人及駕駛者注意交通安全外,亦在沿路興建行人隧道,如旺角豉油街跨越彌敦道的地底隧道。
彌敦道184號: 相關事件
在很多舊相片看,以前的胡社生行曾經是在旺角中最高的大廈。 但隨著旺角的城市發展,胡社生行的周圍都興建了不少新式的商業大廈,有些新的大廈更高於胡社生行。 香港作家譚劍在《偵探冰室》系列第一集(2019年)中寫下推理小說〈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描述非洲革命份子失敗逃亡來香港住在重慶大廈任黑工廚師,並要躲避來自非洲的僱傭兵追殺。 重慶大廈环境混杂,香港本地媒体的各种报道更使此处给人犯罪集中和黑社会盘踞的印象。
另外,兩部觀光升降機設於大廈右側,並設有兩部單人扶手電梯。 胡社生行由合和實業創辦人胡應湘之父胡忠興建,並以其父胡社生命名(其後到了1978年,身為建築師的胡應湘亦跟隨父親,親自設計並興建了灣仔合和中心,其62樓同樣地開設了旋轉自助餐餐廳)。 彌敦道184號 此外,還有在1984年1月香港的士罷駛事件、2016年農曆新年引發的旺角騷亂以及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等。 後來大部份的樹木因為阻礙雙層巴士行走,加上要興建工業大廈,大樹阻礙發展而被鋸去,現在只剩下九龍公園一小段仍然留有當年種下的大樹。
彌敦道184號: 酒店設施
楼内底下两层分成380个摊位,以出售珠三角地區制造的廉价商品为主,也售卖南亚和非洲地区的特色食品和手工艺品。 三层以上开设有大约90家廉价旅店,以及20-30家食肆。 [6]重庆大厦分属920多个大小业主,业主多为香港人;其中的经营和打工者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地[6] 。 於2004年完成翻新工程,包括裝設了208個閉路電視鏡頭,並且聘請了保安隊伍24小時巡邏。 以前曾被人喻為“龍蛇混雜、九反之地”的重慶大廈經“改造”後,重慶大廈的治安得到明顯改善。
另一方面,英皇喬治五世於1911年加冕,窩打老道至亞皆老街一段被冠名「加冕道」(Coronation Road)。 1926年,香港政府完成九龍半島夷平工程,而加冕道亦延展至界限街,此時政府也將兩條街道合併為現今的彌敦道[2]。 最北一段,喺北旺角,有大埔道、長沙灣道同界限街路口,之後運動場道,又太子道西,向南係鴉蘭街同水渠道路口,荔枝角道同弼街路口。 彌敦道190號是香港僅存的直角轉角洋樓,屬歐式公寓的長廊式建築,也是香港3幢僅存的戰前長廊式轉角樓宇之一[19],設計受裝飾藝術及新古典主義影響,並揉合了中西建築元素。 樓宇在2009年完成翻新工程,面向彌敦道的2樓至天台外牆附建了招牌,地舖大部份位置包括轉角曾放租予謝瑞麟珠寶,該店遷出後分拆作藥品店和匯款公司。
彌敦道184號: 太子段
現時,介乎太子道西至旺角道之間的一段彌敦道是香港政府設立的旺角專營巴士低排放區的範圍之一,只准歐盟四型或以上巴士行走。 [10]此外,位於佐敦道以北路段的彌敦道被運輸署設立配額,限制專營巴士進入該段的巴士數量。 2022年12月, 在古物諮詢委員會會議上,古蹟辦館長(歷史建築)已經找到法庭審判及差餉紀錄,確認這建築為尖沙咀僅存與抗日戰爭相關的戰前洋樓,也是唯一一棟與英軍情報行動直接相關的民間建築,值得升級,委員會大致同意建議,但對是否升級為一級建築卻意見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