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非小細胞肺癌9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非小細胞肺癌

ECOG 1594研究、CALGB 9730研究、ECOG 1599研究以及SWOG 0027研究等均對PS為2的患者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此亞組患者中位生存期多為2~4個月,且具有相對較高的毒性發生率。 夏德椿醫師表示,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逾6成初診已晚期、恐合併遠端轉移。 根據最新研究指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若基因檢測發現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 (EGFR)變異者,相較無基因變異者發生腦轉移的機率高4成。 隨著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的出現,就有望得以打破此困局。

ECOG 非小細胞肺癌 5592研究也支持具有較佳PS評分的老年患者可接受以順鉑為基礎的聯合化療。 該研究的三組病人(順鉑/VP-16組、順鉑/大劑量泰素組及順鉑/小劑量泰素組)中均有10%~17%的患者年齡大於70歲,這部分患者的緩解率及無進展生存均與70歲以下患者相近。 肺腺癌細胞若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則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具高敏感性,突變與否可做為其是否有效的預測因子。 歐美地區肺腺癌的病患約15%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亞洲地區約50-60%,多發生於女性與非吸菸者[8]。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是細胞膜上的一種蛋白質,作為表皮生長因子的接受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上皮細胞癌的生長及惡化有關連性,約三分之二之各類癌症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表現[7]。

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中的惡霸!醫曝「小細胞肺癌」4大超惡原因:6成活不過1年

PD-L1抑制劑是透過協助體內免疫系統的T細胞重新辨別出假扮正常細胞的癌細胞,從而自行發動免疫系統應有的驅除「壞」細胞的攻擊,來消滅癌症。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對於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的肺腺癌患者,與傳統含鉑化療做比較,可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英語:Progression-free survival)[9]。 可惜的是,此類患者並不一定適合接受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亦未必能長時間持續使用,身體情況較差的患者的耐受性亦較低,未必能承受得到持續的化療及放射治療。 不過,若無法清除癌細胞,癌症卻有機會復發,使病情惡化至晚期,陷入治療困局。 目前看來,應用化療治療晚期NSCLC已經達到了平台期,而為了進一步提高晚期NSCLC的治療效果,多項隨機臨床試驗評估了分子靶向藥物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NSCLC的療效和安全性。

  • 至於這兩個標誌物是否與獲得性耐藥相關,以及IGFR-1是否可以作為未接受過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者的預後因素,需更多研究來給出答案。
  • 緩和醫療目標在於延長生命、維持生活品質與減少治療的副作用。
  • 對ⅢB期(已侵犯鄰近重要臟器) Ⅳ期(已有遠處轉移)患者則無法手術治療,此類病患可考慮接受化學藥物或放射線治療。
  • 結果顯示,此亞組患者中位生存期多為2~4個月,且具有相對較高的毒性發生率。
  • 醫生在評估過病情後,為她安排同步化療及放射治療療程,其後再作評估可接受免疫治療,故於去年11月開展免疫治療療程。

手術時多數用局麻為主,治療時一般在B超、CT、磁共振引導下進行穿刺,實時監測穿刺的全過程。 在CT或B超定位引導下將氬氣刀準確穿刺進入腫瘤體內,然後首先啟動氬氣,可籍氬氣在刀尖急速膨脹產生製冷作用,在15秒內將病變組織冷凍至零下140℃~170℃。 持續15~20分鐘後,關閉氬氣,再啟動氦氣,又可籍氦氣在刀尖急速膨脹,急速加熱處於超低溫狀態的病變組織,可使病變組織溫度從零下140℃上升至零上20℃~40℃從而施行快速熱療。 其降溫及升溫的速度、時間和溫度,摧毀區域的尺寸與形狀,可由B超或CT等實時監測,並由計算機精確設定和控制。 更重要的是由於氬氦刀製冷或加熱只局限在刀尖端,刀桿不會對穿刺路徑上的組織產生冷熱傷害。

非小細胞肺癌: 免疫治療藥物選擇

以年代來分,1960~1970年代之五年存活率約為8%,1980年代為13%,1990年代上昇到27%,四十年來治療成績進步了三倍強。 以組織學來分,鱗癌之五年存活率22%、腺癌15%、大細胞癌12%、小細胞癌8%,鱗癌之預後最好,小細胞癌之預後最差。 以切除與否來分,切除例之五生率33%、非切除例6%,可切除之患者其預後比不可切除之患者好五倍。 手術死亡率從1950年代之24%降至2000年代之5%,手術安全性增加了五倍。 李岡遠說,有超過7成患者發現時,都已是擴散期的晚期,有96%不適合進行手術,其中還有近5成都已經出現腦轉移,更可怕的是,小細胞肺癌的癌細胞生長快速,一個月就可以倍增,就算初步治療有效,但大約半年到一年就會復發,加上已產生抗藥性,復發後治療效用不大。 對Ⅰ、Ⅱ、ⅢA期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淋巴轉移顯著者,於手術前可輔以化療或放療。

非小細胞肺癌

8.如咳嗽有痰,鼓勵患者自行咯出,排痰困難者,可拍背助其排痰,必要時用吸痰器,休息睡眠時注意頭偏向一側臥位,以防痰涎窒息。 若發現患者突然失語、面色改變、呼吸停止,必須馬上報告醫生,緊急搶救。 非小細胞肺癌 小細胞肺癌的發病位置多位於肺部中央靠肺門位置,容易往大的支氣管發展,使氣管堵塞造成肺葉萎陷,診斷時常已有縱膈腔淋巴結的擴散。 小細胞肺癌分為︰

非小細胞肺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Iressa (艾瑞莎) 是全世界第一個非小細胞肺癌的「命中標靶治療」藥物。 ◎Tarceva (得舒緩)適用於先前已接受化學治療後,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肺腺癌之二線用藥。 ◎GIOTRIF (妥復克)適用於先前已接受化學治療後,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非小細 非小細胞肺癌2023 胞肺癌最新用藥,可顯著減緩腫瘤的生長。 65歲的錢女士(化名)向來沒有吸煙習慣,去年因為咳嗽而求醫,結果確診患上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鱗狀癌)。 醫生在評估過病情後,為她安排同步化療及放射治療療程,其後再作評估可接受免疫治療,故於去年11月開展免疫治療療程。

吸菸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男性吸菸者,得肺癌的機會為不吸菸者的十倍(女性是五倍,可能女性菸量較小之故)。 ;但約需15年後,這些以前曾經抽過菸的人罹患肺癌的危險率才會接近於不吸菸者的水平。 此外,有25%不抽菸者得肺癌是因為吸了二手菸所造成,長期接觸二手菸得肺癌的機會約為不吸菸者的兩倍。

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症狀:

與鉑劑併用的第三代化學治療藥物包括吉西他濱、Taxane(英語:Taxane)、Vinorelbine(英語:Vinorelbine)、Pemetrexed(英語:Pemetrexed)、愛萊諾迪肯,並無研究顯示何者的效果優於同儕。 非小細胞肺癌2023 肺癌是威脅國人生命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肺癌的死亡率已經連續多年高居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一名。 尤其肺癌有20%-30%的機率轉移至腦部,而且肺癌腦轉移不一定有明顯症狀,若不接受治療,平均壽命恐只剩1至2個月。

非小細胞肺癌

夏德椿醫師呼籲,肺癌腦轉移不一定有明顯症狀,倘若出現步態不穩、肢體無力、聽力變差、意識錯亂、語言失調、複視等情形,最好儘速就醫。 透過定期檢測,規律進行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等精密檢查,早期發現轉移徵象,才能積極用藥治療,有機會延長疾病存活期,重拾美好生活。 近幾年肺腺癌發生率增加,不少人對肺腺癌有更多認識,但你知道「小細胞肺癌」才是肺癌中的「惡霸」嗎? 醫師指出,雖然小細胞肺癌發生率沒有其他肺癌種類高,但它的惡性度卻最高,近6成存活期不到一年,原因包括「發現多晚期、易轉移、癌細胞增生快和易復發」;醫師也警告,小細胞肺癌和抽菸最有關係。

非小細胞肺癌: 癌症專區

李岡遠進一步解釋,小細胞肺癌之所以復發率高,是因為它屬於神經內分泌瘤,複製速度通常較快,分化速度較慢,又不像非小細胞肺癌如肺腺癌,已經有很多標靶藥物可以用,所以小細胞肺癌就算罹患率較低,但過去治療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非小細胞肺癌2023 肺癌的臨床症狀,視腫瘤長出的位置而異,臨床上,位於肺門附近的肺癌稱中央型,約佔二分之一,生長於支氣管的小分支的為周圍型,以腺癌較為常見。 中央型的肺癌長在氣管或大支氣管內,較易阻塞氣體的出入,並刺激支氣管壁,而造成咳嗽、咳血痰或阻塞性肺炎等症狀。

非小細胞肺癌

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以及针对特定基因型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 支氣管鏡檢查則可觀察在氣管或支氣管的病變,並且可以同時做支氣管壁的刷拭做腫瘤細胞學檢查或甚至切片檢查。 至於胸腔鏡或開胸手術探查,則是用於連上述檢查都無法取得病灶的檢體做確定診斷時才執行。 轉移性癌症(Metastatic Cancer)是指,癌症從發病部位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

非小細胞肺癌: 治療方式

有別於晚期肺癌,被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第三期的患者,常因無法手術切除腫瘤,選擇化療合併放射治療,希望能根治肺癌。 然而,一般在接受完化療合併放射治療後,病患只能定期回診,聽候「宣判疾病進展」的結果。 所幸目前已有研究顯示,非小細胞肺癌第三期患者,在標準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後,銜接免疫治療,可提高根治率,顯示該類免疫治療有較長的存活期。 然而,大多數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在接受一段時間的化療合併放射線治療控制病情後,都很擔心某一日可能被宣判「疾病復發或遠端轉移」。 小細胞肺癌病患被發現時,通常已經有廣泛擴散及遠處轉移,所以並不適宜單獨以手術做治療或做放射治療。 至於化學治療的效果不錯,一般來說侷限性小細胞肺癌經治療後平均之存活期為14~16個月,廣泛性小細胞肺癌則為6~8個月。

非小細胞肺癌

過去多年,肺癌在本港的發病率一直位列首三位,同時亦是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1箇中原因相信與肺癌早期病徵不明顯有關,至患者出現明顯病徵時求醫,病情已屆第三、四期。 近年隨著醫療發展一日千里,針對第三、四期的治療方案亦持續有新突破,免疫治療便是其中之一,有國際研究證實免疫治療有助延長第三期肺癌患者存活期達四年2。 為讓更多患者受惠,香港藥學服務基金最近推出了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藥物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患者免費接受免疫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簡介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ProGRP對小細胞肺癌檢測的敏感性、特異性和可靠性方面均優於 NSE。 Molina的研究表明,ProGRP、NSE在SCLC的陽性率分別是73%、64%,ProGRP和NSE聯合應 用時陽性率可達88%,提高了小細胞肺癌早期發現可能性。 而且對化療反應、療效評價、病情監測和腫瘤復發都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

非小細胞肺癌

由於小細胞癌的成長速度很快,其對化療和放射線治療的反應也很有效,但仍是有復發的可能。 氬氦刀冷凍治療術對於早期的小腫瘤,冷凍治療可作為手術的替代治療。 對於晚期較大的腫瘤可作為姑息治療,增強綜合治療的效果,可減少腫瘤負荷,減輕症状,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多項Ⅲ期隨機臨床試驗、重要的協作組研究及薈萃分析均顯示,新藥兩藥含鉑方案一線治療晚期NSCLC的療效相同。 各方案間的主要區別在於毒性特徵、給藥的方便性和治療費用的不同。 在美國,晚期NSCLC一線治療的總體緩解率為20%~50%,中位生存期為8~10個月,1年生存率為30%~35%,2年生存率約為10%~15%。

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的類型

其他少見的肺癌,則有腺鱗癌、支氣管類癌、及黏液上皮樣癌。 台灣的肺癌病理組織像以腺癌佔多數,自1952年以來這種傾向未有改變,與西方國家不同,頗具特色。 周圍型的肺癌長在肺的周邊部位,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通常等到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現胸痛、肋膜積水、呼吸困難等症狀。 根據WHO的分類,肺癌主要可分為:小細胞癌、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等數種類。 上述肺癌種類中,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及大細胞癌統稱為「非小細胞癌」。

  • 男性肺癌分類的排名中,「小細胞肺癌」僅次於肺腺癌及鱗狀上皮細胞肺癌,排名第三;而女性之「小細胞肺癌」則佔全部肺癌種類的1.84%,相對男性低很多。
  • 義大利研究組評估了長春瑞濱治療老年NSCLC患者(中位年齡74歲)的療效,其中PS 0~1分的患者佔76%。
  • 李岡遠說,小細胞肺癌比胰臟癌還要惡行,胰臟癌5年存活率有9%,小細胞肺癌僅5%,近6成存活期不到一年;尤其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包括咳嗽、沙啞、血痰、胸痛和喘,有時甚至也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
  • 夏德椿醫師呼籲,肺癌腦轉移不一定有明顯症狀,倘若出現步態不穩、肢體無力、聽力變差、意識錯亂、語言失調、複視等情形,最好儘速就醫。
  • 不過,也有12%之侷限性小細胞肺癌經完整化學及放射治療後,有5年以上的存活率。

非小細胞肺癌(包含鱗狀上皮細胞癌、腺癌、及大細胞癌等)之分期依肺腫瘤之大小及侵犯程度分為一、二、三、四期。 中央型肺癌會有咳嗽和多痰等自覺症狀、周圍型肺癌則沒有任何徵狀。 第三期:轉移已達縱膈淋巴結,或即將擴大到鄰接的食道、胸膜、胸壁、心膜、膈膜等。

非小細胞肺癌: 分期

肺癌就是指長在氣管、支氣管與肺臟的原發上皮性惡性腫瘤。 以台灣為例,從民國58年到了民國106年,40幾年裡肺癌死亡率就增加了大約10倍。 肺癌初期的症狀,多為咳嗽和呼吸短促,接著可能是胸痛,然後可能出現更多的肺癌前兆,以下將更深入介紹肺癌的潛在症狀、肺癌的分類與分期等內容,供讀者參考。 PTEN陽性者與陰性者的治療有效率、至進展時間和生存期均沒有顯著性差異。

而國際醫界也一直在針對小細胞肺癌治療做研究,近20年都沒有進展,但近期有好消息傳出。 李岡遠說,因為小細胞肺癌腫瘤突變負荷量高,容易被免疫細胞辨識,因此免疫治療有望突破過往困境,研究發現,使用化療合併免疫療法,有助增加5年存活期,降低4成死亡風險,至於如何真的有效搭配治療,未來醫界也會繼續研究,期望發展越來越好。 非小細胞肺癌 空氣污染和吸菸人口的增加,是促使肺癌直線上升的重要因素。

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

胸部超音波則用來指引醫師,以細針抽吸取得肋膜積液或取得位於肋膜邊緣的肺臟末梢病灶的檢體,做細胞學或病理切片檢查。 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非小細胞肺癌2023 Lung Cancer, SCLC)因細胞體積較小而 命名,佔所有肺癌個案約15%。 由於癌細胞生長和擴散速度較快,許多個案在早期便 開始擴散,故很少可以透過外科手術切除。 該研究共納入了124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療的晚期NSCLC患者,應用免疫組化法分析了其PTEN抑癌蛋白和IGFR-1的表達,以評估PTEN丟失與IGFR-1表達是否與吉非替尼原發性耐藥相關。 3、採用新的抗癌化學藥物,如泰素、泰索帝、健擇、諾維本、開普拓,它們治療效果更好,其副作用更少。

非小細胞肺癌: 預後

一些研究認爲,小細胞肺癌具有神經內分泌 特徵,腫瘤細胞釋放GRP,並且可刺激SCLC細胞生長。 但由於其在血清中不穩定,易被降解,半壽期約2min,很難測定其血清濃度。 而ProGRP位於 胃泌素釋放肽的前端,由27個氨基酸組成,在血液中較爲穩定。 已知ProGRP有三種分子結構,但其羧基末端有一個共同序列區即胃泌素釋放肽前體片斷 31-98(ProGRP-31~98),在血液中穩定表達,是測定小細胞肺癌的良好標誌物。 【參考值】ProGRP的cutoff值各家報道不一,有<40 ng/L,也有<100 ng/L。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