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氏藉由畫中事物的構圖及空間錯置的超現實狀態塑造詩意,散發出夢境般的迷離氣氛。 過去數年來,葉仁焜始終專心描繪著大都會所帶給他的種種感受,冷清的、疏離的和充滿寂寥感的美,在水泥般的灰與深邃的藍色中表露無遺。 希臘哲人柏拉圖認為,繪畫所表現的只是一種幻象,觀者看到繪畫後所認知的結果才是真實的。
2008年畢業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2011年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系水墨組碩士畢業。 他亦參與過多個國際藝術博覽會包括「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15倫敦藝術博覽會」、「台灣美術雙年展」等。 葉仁焜 葉仁焜的作品已被多個國際知名機構收藏,其中包括國立臺灣美術館、龍顏基金會及悉尼的白兔畫廊。
葉仁焜: 葉仁焜
葉仁焜,1984年出生於桃園平鎮,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水墨組,2008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 重要展覽包括《台灣報到 ─ 2014台灣美術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2014)、《第四屆台北當代水墨雙年展》(中正紀念堂,2012);曾於2006、2008、2010之連續三屆「台北當代水墨雙年展新秀獎」獲獎。 叶仁焜,1984年出生于桃园平镇,2008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2011年毕业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创作硕士班水墨组。 重要展览包括《台湾报到 ─ 2014台湾美术双年展》(国立台湾美术馆,2014)、《第四届台北当代水墨双年展》(中正纪念堂,2012);曾于2006、2008、2010之连续三届「台北当代水墨双年展新秀奖」获奖。 葉仁焜,大學與研究所分別畢業自中國文化大學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在學院裡初學水墨,而至研究所時期才開始用膠彩作畫。 葉仁焜2023 儘管手上使用的是具悠久歷史的傳統媒材,但葉仁焜的創作從來就不是墨守成規的描摩,他曾說,自學習水墨畫之初,即常常使用複合媒材於畫面上以創造出不同的效果。
希腊哲人柏拉图认为,绘画所表现的只是一种幻象,观者看到绘画后所认知的结果才是真实的。 在叶仁焜的画里面,如废墟般的建筑物的存在,响应的是现实生活中被忽略冷落的地方,是对于无法被留存的美好的凭吊。 在他作品中那些细心染着层层水墨的布面或者一笔一笔堆栈的胶彩,其物质性所创造出来的痕迹,都在响应着建筑物与其所处空间的时间性。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我们即将于2015年11月14日下午3点于台北亚洲艺术中心一馆举行「再.见—叶仁焜个展」开幕式,这是我们首次为擅长水墨与胶彩的台湾青年艺术家叶仁焜所举办的个展,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12月20日。
葉仁焜: 葉仁焜
在葉仁焜的畫裡面,如廢墟般的建築物的存在,回應的是現實生活中被忽略冷落的地方,是對於無法被留存的美好的憑弔。 葉仁焜2023 葉仁焜 在他作品中那些細心染著層層水墨的布面或者一筆一筆堆疊的膠彩,其物質性所創造出來的痕跡,都在回應著建築物與其所處空間的時間性。
無論是追求繪畫性、物質性甚至於觸覺性的表現,在葉仁焜的創作中常常是與圖面上的視覺感具同等重要的地位。 葉仁焜 從這一點來進入葉仁焜的繪畫作品,我們就不難理解何以在他的畫作中,除了清冷而杳無人煙的城市空間,他在畫面上所創造出的質地,總讓觀者著迷不已。 〈一种乡愁:关于叶仁焜的绘画〉一文中,庄伟慈曾经详尽地介绍叶仁焜和他的传统媒材与当代表现方式: 胶彩画和水墨画自进入20世纪之后,在艺术思维上即明显地于传统与创新之间不断冲撞,因此若要了解叶仁焜作品中的当代特质,不能不从胶彩画在台湾的历史脉络谈起。 葉仁焜 叶仁焜融合了传统水墨与胶彩画的技法特质,将属于当代的艺术思维带入作品中,发展出不同于一般人所认知的胶彩与水墨作品。 叶仁焜近年的画作多为描绘城市的空景,画面中强烈锐利的线条、深邃的蓝色以及无所不在的水泥建筑,是其极具辨识度的元素。
葉仁焜: 葉仁焜
葉仁焜在技法上的實驗與創新,讓人想起膠彩畫從日治時期、戰後直到定名為止,其實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 膠彩畫和水墨畫自進入20世紀之後,在藝術思維上即明顯地於傳統與創新之間不斷衝撞,因此若要了解葉仁焜作品中的當代特質,不能不從膠彩畫在台灣的歷史脈絡談起。 葉仁焜2023 葉仁焜融合了傳統水墨與膠彩畫的技法特質,將屬於當代的藝術思維帶入作品中,發展出不同於一般人所認知的膠彩與水墨作品。
葉仁焜近年的畫作多為描繪城市的空景,畫面中強烈銳利的線條、深邃的藍色以及無所不在的水泥建築,是其極具辨識度的元素。 葉仁焜的作品融合了傳統水墨和東洋膠彩畫的技法特質來描繪城市的空景,探索個人與城市的關係,挖掘自身與生活空間的情感記憶,闡述大都會給他的疏離和寂寥感。 2008年起,葉仁焜開始描繪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建築物,刻意用廢墟和水泥的質感呈現,突顯空無一人的場景,似乎容納了所有城市人的孤獨。 站在葉仁焜的視角,觀者看到的大都市是一個「非家」城市和「失落空間」,即無人聞問或無規劃的棄置空間及一種無人的城市風景,孤寂疏離感強烈,卻喚起陌生又熟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