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當局表示會盡量透過「一地多用」模式落實,按現時研究進度,料最快2021/22年凍結登記,如過程順利,會爭取於2025年開展工程。 租入 / 買入這類寮屋,萬一被地政總署揭發,或政府因政策發展而收回土地,需要清拆寮屋,接手人有機會不獲賠償,缺乏保障。 寮屋佔用人並不擁有該房屋及土地的業權,出租及放售皆屬違法,但香港炒樓成風,有寮屋居民甚至區外人士選擇鋌而走險,以「暗盤」的形式買賣寮屋 / 寮屋登記 出租寮屋。 雖說寮屋是在未得政府許可下搭建,但政府向來未嘗以進取的手法主動取締寮屋。 除非建築物屹立於政府銳意收回再作發展的土地,否則的話,沒有違規擅自擴建的寮屋,是可以安然無恙地存在的。
局方預料於古洞北、粉嶺北的發展區內,約有200至300戶可獲額外上樓,安置屋邨主要位於粉嶺百和路、洪水橋及古洞第24區,料可提供約6,000伙單位。 1980 年代起,香港政府開始實施寮屋管制,登記寮屋的建築狀況和佔用人,務求抑止寮屋增長。 寮屋登記2023 不過,除非收到舉報,或因配合土地發展計劃而收地,否則政府保持「隻眼開隻眼閉」、「不變應萬變」的取態,不太會主動調查寮屋擴建的情況。 「寮屋住戶自願登記計劃」的簡介及申請表格,可於地政總署各分區地政處、清拆辦事處和寮屋管制辦事處,以及民政事務總署轄下各區民政諮詢中心索取。
寮屋登記: 一次過「寮屋住戶自願登記計劃」
「暗盤」即枱底交易,雙方不就該建築物的交易作任何官方登記,如放租不為租約打釐印、不交 CR109、放售不到土地註冊處登記轉讓契(即「無契頂讓」)、或轉讓契上的資料不盡不實。 但當準租客或買家自行查冊時,便能發現該房屋的土地業權或非由私人擁有,而是屬於官地,兩者皆為「三無」,無業權、無法轉讓、無法加建,不可出租放售。 寮屋登記2023 丁屋的規格有限制,都是三層總高不多於27呎,每層面積不多於700呎,而露台深度不可多於一米。
當中擬建屋的土地必須在自己村的範圍內,可參考地政總署內的《認可鄉村名冊》上載列的鄉村。 寮屋登記2023 一般來說,除了綠化地帶及休憩用地之外,均即使土地用途屬「農業」用途,也會獲批建丁屋。 寮屋登記2023 亦因如此,政府雖無明確地賦予或承認寮屋的佔用權、管有權和業權,但寬鬆的執法可謂「默許」了寮屋的存在。
寮屋登記: 非法變合法 寮屋變豪宅
發展局今日(4日)回覆立法會書面質詢,截至今年10月27日,地政總署共收到約1,450份自願登記申請。 此外,發展局亦過去5年,於政府土地上的曾拆卸1,030間違例寮屋。 受清拆影響人士如符合安置資格,並已經申請公屋及獲得登記,而其公屋申請書已被確認符合資格入住公屋及將於12個月內到達編配階段,便可根據「提前配屋計劃」提前處理有關個案。 寮屋區或遭收地清拆,以配合政府的政策發展,改劃土地作其他用途。 政府一般會向受影響登記寮屋戶提供「特惠補償」,以及公屋上樓的安置安排。 要分辨私家土地上的建築物是否已登記,就要地政處的「測繪處」購買「地段索引圖」,確認建築物的位置後,再向寮屋管制組查詢。
法庭認為,「SCHEDULE」內註明的用途,只是「MERE DESCRIPTION」,是1905年前港英政府委託印度測量師對當時土地的一些描述;當中裡面的描述,會隨住時間不同而改變。 所以這只是一個「描述」,而不是對土地的限制性。 然而,在市場上的寮屋,最大可能是在處方的記錄是以木及鋅鐵興建,但最終卻改為磚;也有些情況是處方紀錄是雞欄或豬欄,但現在住了人,這些也不會再給予機會作出還原。
寮屋登記: 【居屋2023: 申請攻略】31/7起接受申請! 入息、資產、購買資格懶人包 (持續更新)
一些新界的地主見有利可圖,認為與其將農地租予「非原居民」耕種,租予物流公司作貨櫃擺放,利潤更大加大,於是向政府申請擺放貨櫃。 從政府角度,認為這是違反地契的行為,所以不批准,結果與申請者打官司,而出現了測量界很著名的案例「ATTRONEY GENERAL V MELHADO INVESTMENT LTD」。 寮屋登記 所謂「寮屋」,原本是農地上一些不合法的建築物,但政府在1982年6月把這些寮屋登記下來後,暫准它們存在。
「寮屋住戶自願登記計劃」為期一年,屬一次性質。 參加登記計劃的住戶,必須自2016年5月10日或以前,已一直居於持牌非住用構築物,或於1982年寮屋登記的非住用寮屋。 截至2009年,香港仍有寮屋二十多萬間,有人居住者八萬多間[6],當中包括黃大仙、鯉魚門、茶果嶺、薄扶林村,以及新界等多處地方[7]。 2009年10月九華徑寮屋區發生大火[8],使人再次關注寮屋居民之居住問題。 但亦有居民稱住在寮屋只需每年向政府繳納數百元地租,也有井水可用,花費較居住在其他地方少得多[6]。 而早期經官地租用牌照搭建的建築物,由於這些牌照在1984年因應政府政策而轉為短期租約[5]。
寮屋登記: 寮屋出租 / 買賣風險
由於寮屋只屬於暫准存在的建築物,寮屋本身轉讓及租賃都不被認可。 意味若被地政處得知寮屋屬非法建築物、或是已不符合昔日登記面貌,也有機會要求清拆,而不獲任何賠償。 寮屋登記2023 寮屋登記 基本上,已登記住用及非住用的「寮屋」都不可重建,但在政府土地上已登記的寮屋,在寮屋管制處批准、且修葺用途、位置、尺寸及用途也需跟當初紀錄冊相同,只是石棉則可由其他臨時物料所取代。
代理表示,我們購入的只是一幅農地,而上蓋建築不屬於有契的住宅,所以能否住人就閣下自理,但同時也指著旁邊另一農地上的建築,聲稱現時也有人居住。 後來我們向元朗地政處查詢,處方回覆我們地皮上蓋建築,其實只是一間「牌照屋」。 事緣我們團隊在一個搵盤網上見到一則放盤廣告標榜「元朗有農地出售,還價即成,7800呎入車農地」,而廣告內還包括一間疑似可住人的舊屋,放盤開價568萬,於是我們便以顧客身份聯絡代理。 來到現場後打開鐵閘,隱約見到有個小花園,左邊有一遍小草地,上蓋有兩座十分破舊的建築物,其中一間內設洗手間。 雖然本港樓價高企,但寮屋與牌照屋並不容許在市場上合法租買,如有住屋需要,不妨上千居搜尋全港各區樓盤。
寮屋登記: 牌照屋
申請人在填妥「興建新界小型屋宇綜合申請表格」,並在村代表聲明下,就可向地政署分區辦事處理。 地政處收到相關申請後會約見申請人,之後會要求申請在村內及鄉事委員會張貼通知,若14天內沒有人反對就可獲批准起屋,並會會向申請人發出「批地建議書」。 繳清費用後,地政處會跟申請人定立各種批地條款及批出「建屋牌照」,並同時發出建築、渠務及地盤平整共三張「豁免紙」。 如寮屋被取消寮屋登記編號,或未獲政府發出牌照或其他形式的批准書,則屬違例構築物。 發展局指,過去5年,共有1,030個於政府土地上的違例構築物被拆卸。
而有牌的好處,在於可將牌照轉名至直系親屬,換言之即可將佔用權「過戶」至子女及兄弟姊妹,但就不可由其他人佔用。 1953 年聖誕夜,石硤尾寮屋區發生一場奪命大火,促成了寮屋這種住屋模式的轉捩點。 石硤尾白田村因燃點火水燈燒着棉胎,火勢一發不可收拾,蔓延至周邊多個木屋區,最終燒毀了逾 2,500 間木屋,令 5 萬多名居民痛失家園,一夜之間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寮屋登記: 寮屋不能重建與轉讓
石硤尾大火後續,政府為了安置災民,先後興起了平房和徙置大廈,自此造就了後期廉租屋及公共屋邨等公營房屋的出現。 最近有公職人員涉嫌出租「牌照屋」違法,而鬧到滿成風雨。 很多時地產代理在推介新界農地時,也會表示上蓋有「TS」屋可以一併出售,實情什麼是「牌照屋」呢?
因此作為準買家,我們除了依賴申請人的資訊外,很難有方法得知「牌照用途」,透明度相當之低。 第一,究竟上蓋建築本身是「私人土地」、抑或「政府用地」。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土地註冊處」進行查冊,查詢土地的業權,輸入地段號碼後,就可以得知由什麼人持有。 寮屋登記 如果地皮本身有人持有,就代表地皮是私人用地,可以自由買賣。 但除了「丁屋」外,在新界農地上的建築,還有一些棚屋。
寮屋登記: 寮屋住戶自願登記計劃接受申請 為期一年 配合新收地賠償方案
非法搭建的寮屋被當作合法物業般轉租出售,從中圖利的個案絕非少數,也有為數不少的房屋由幾百呎擴建成幾千呎,更配置露台、天台、前後花園等豪宅級設施。 有寮屋居民因不符合入息上限未獲安置;有人眼見當時公屋環境擠迫,不願遷出;也有市區人為求「住大啲」,反遷入寮屋區居住,寮屋數目不跌反升。 當時香港政府並未提供任何公營房屋,抵港的難民只好在山坡路旁非法搭建鐵皮屋和木屋居住,「寮屋」便應運而生。 寮屋雖結構簡陋,衛生情況惡劣,卻一度容納了四分一的人口。
- 香港政府在奉行自由貿易的原則下,當時未有相應提供任何公營房屋計劃,難民便在市區邊緣和山邊建造寮屋。
- 這跟香港農地的發展有關,事關在1960年代尾,當時港英政府開始發展「葵涌貨櫃碼頭」,但卻沒有預留足夠的土地作擺放貨櫃的後勤設施。
- 除非建築物屹立於政府銳意收回再作發展的土地,否則的話,沒有違規擅自擴建的寮屋,是可以安然無恙地存在的。
- 「暗盤」即枱底交易,雙方不就該建築物的交易作任何官方登記,如放租不為租約打釐印、不交 CR109、放售不到土地註冊處登記轉讓契(即「無契頂讓」)、或轉讓契上的資料不盡不實。
- 雖然本港樓價高企,但寮屋與牌照屋並不容許在市場上合法租買,如有住屋需要,不妨上千居搜尋全港各區樓盤。
- 而有牌的好處,在於可將牌照轉名至直系親屬,換言之即可將佔用權「過戶」至子女及兄弟姊妹,但就不可由其他人佔用。
惟他們須符合「出售居屋」計劃或居屋第二市場的申請資格和視乎該計劃有否推出發售。 就視乎佔用人是否曾於 1982 寮屋登記 年起為寮屋進行登記。 隨着寮屋管制及清拆職務由2006年4月1日起從房屋署移交地政總署後,房屋署的職責只局限於協助安置受政府為騰出土地作發展或其他用途等清拆行動影響的合資格人士,以及受天災和其他緊急事故影響的災民。
寮屋登記: 為「持牌非住用構築物 / 已登記非住用寮屋」住戶進行的一次過「寮屋住戶自願登記計劃」
因此,一幅農地上的「牌照屋」並不能進行轉讓,若代理表明上蓋建築可以住屋,實情並不正確。 問題是,即使農地屬私人持有,而上蓋建築物並非「丁屋或村屋」,而只是一間「牌照屋」,究竟是否可以住人呢? 我們向元朗地政處查詢,職員回覆我們「牌照屋」的牌照種類繁多,部份是容許居住,而部份則只能作特定用途。 只是要得知「牌照」的用途,地政處職員表示只能由牌主作出查詢,否則基於私穩條例是不會向第三者披露。
這裡棚屋可以是有「牌照屋」,亦即是有登記的屋宇;也有一類本屬非法建築,但政府在1982年透過登記制度容許暫時存在的「寮屋」。 發展局數字顯示,於2019年新界東兩個分區寮屋管制辦事處,共有35,476間登記為住用用途的寮屋,近六成位於私人農地上;而新界西的兩個辦事處,則有32,247間住用用途的寮屋,當中近八成於私人農地。 至於港島及鯉魚門寮管處,則有3,405間登記作住用用途的寮屋;九龍、荃灣及葵青寮管處有5,271間,而離島則有6,834間。 2019年《施政報告》公布,計劃收回九龍東3個寮屋區,包括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以發展公營房屋。 當局初步估算,若以較高的發展密度推展兩個項目,料可提供2,700伙公營房屋。 不過,實際單位數目、地積比率及人口數字等發展參數, 須有待可行性研究完成後才可確定。
寮屋登記: 牌照屋不能轉讓
政府早前提出加強政府收地的特惠補貼及安置安排,包括放寬寮屋戶的特惠津貼至現時的120萬元,以及允許合資格住戶可免經濟審查,入住房協興建的安置單位。 地政總署今日(1日)公布「寮屋住戶自願登記計劃」開始接受合資格寮屋居民申請,計劃為期一年,並將於2019年10月31日截止。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一般沿用屋宇署清拆違例天台構築物的安置準則,處理受其重建項目影響而須清拆的違例天台構築物住戶入住房委會租住公屋單位的安置申請,詳情請參閱房委會網頁的公營房屋政策甲部第二章。 另市建局亦有其他適用於其重建項目的安置及特惠金安排,供適用的住戶考慮,詳情請參閱市建局網頁。 受寮屋清拆影響的居民,可否用綠表申請資助置業計劃? 受政府清拆影響人士如符合上述入住公屋的資格,可向房屋署申請「綠表資格證明書」,以普通綠表資格申請購買居屋或居屋第二市場的單位以代替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