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2023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第一作者、北醫小兒腫瘤科主治醫師劉彥麟表示,生殖細胞瘤指具生殖能力的胚胎細胞出現異常,在荷爾蒙分必旺盛時最為常見,分別是三歲前的新生兒與青春期的青少年,誘發的原因可能來自基因變異或環境影響,詳細機轉仍待進一步研究。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在肝腫瘤部分,因為B型肝炎疫苗的普及,成年後罹患肝腫瘤的比例降低,但肝母細胞瘤的比例仍偏高,尚待研究。 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是寶,國內首份針對14歲以下的兒童癌症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台灣兒童癌症的發生率約為每百萬人128.8人,低於於歐美、中國大陸、日韓等國,但生殖細胞瘤和該腫瘤比例明顯較高。 術後輔以放療,病人可生存5-20年,有的病例放療後1.5-2個月轉移的生殖細胞瘤也全消失。 但放療後1年有20%的腫瘤復發即使CT掃描顯示腫瘤已完全消失者,也可迅速復發,因此所有病例應定期複查CT。

  • 值得註意的是任何入路均應註意保護好大腦深靜脈,腫瘤應分塊切除,術中應避免損傷瘤周的腦組織。
  • 一般而言,原發性縱膈腔的non-seminoma屬高危險群,若是對第一線的化療失敗的話,治癒率不是沒有,但「長期無病率」的比例一般而言不高。
  • 單純放療者其中5例復發,分別於1.5,2.5 (2例),3.5年復發,患者家屬拒絕進一步治療,其中2例隨後失訪,其他3例均於1年內死亡。
  • 70%病例腦脊液中可出現上皮樣細胞,但並不一定意味着發生脊髓轉移。
  • 常見的徵兆如下: 半夜或清晨頭痛,從睡夢中被喚醒; 持續性嘔吐,尤其伴隨頭痛症狀; 嗜睡; 平衡感不良、步伐不穩; 複視、口齒不清、臉歪嘴斜、一側手腳乏力、無法矯正之視力缺損等神經功能障礙; 癲癇、手腳不自主抽慉、傻笑; 嬰兒頭圍異常快速增大。

曾有報道在Klinefelter 綜合征(47,XXY,即47 條染色體,有2 條X 和1 條Y 性染色體)病人的縱隔和顱內發現生殖細胞瘤。 這些病人的典型特征是小睾丸、細精管玻璃樣變、無精子,有人推測,縱隔及顱內等處生殖細胞瘤的發生是原始生殖嵴分化的變異導致了生殖細胞遷移、分化的變化和其惡性的傾向。 生殖細胞腫瘤患者的染色體常發生異常,包括非隨機的染色體數目異常和結構異位。 在睾丸生殖細胞腫瘤中,80%呈現特征性的染色體結構異常,12 號染色體短臂等臂染色體畸形,許多非生殖細胞瘤性性腺腫瘤及性腺外的生殖細胞腫瘤中也有i12p 畸形。 經額部側腦室入路:可行冠狀切口,右額骨瓣成型開顱。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生殖細胞瘤治療

骶尾椎(sacrum-coccyx)生殖細胞腫瘤:常見於嬰幼兒,出生就可見腫瘤長於後臀區,女生多於男生,多屬良性畸胎瘤。 常出現便秘、膀胱功能受影響、下肢輕癱等症狀。 卵巢(ovary)生殖細胞腫瘤:以畸胎瘤最多,常出現疼痛、噁心、嘔吐現象,有時因腫瘤發生扭轉、破裂,引起急性腹痛。 顱內先天性腫瘤 先天性腫瘤可分顱咽管瘤、上皮樣瘤和生殖細胞瘤,其中顱咽管瘤是最常見的先天性顱內腫瘤。 依據腫瘤的發生部位及組織學特徵,曾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如鞍上囊腫、上... 卵巢生殖細胞腫瘤 卵巢生殖細胞腫瘤是卵巢腫瘤的一種,發病率僅次於上皮性腫瘤,好發於青少年及兒童,青春期前生殖細胞瘤的發生率高達60~90%。

乳酸脱氫酶(LDH)是一種與各種實體腫瘤生長及消退有關的糖分解酶,與腫瘤符荷有一定關係,有助於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行性。 精原細胞瘤有完整的包膜,實體性,切面成灰黃色,有彈性,可伴有出血壞死;鏡下:腫瘤細胞被浸有淋巴細胞的纖維組織分割成巢,細胞大,胞質胞膜清晰,核1-2個,核大,常有異物或朗格漢肉芽腫,可出現合體滋養體層,但不影響預後。 基底節、丘腦區腫瘤鑑別:膠質瘤,成人多見,無明顯性別差異,瘤周水腫較明顯。 淋巴瘤,T1、T2腫瘤多為等信號,信號較均勻,發病年齡較大。 1.2 臨牀表現頭痛、嘔吐等顱高壓症狀27例,多飲多尿10例,視力障礙22例,精神行爲異常13例,其他有肌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等。 體徵有視乳頭水腫20例,上視困難18例.嗜睡10例,其他有輕偏癱、步態不穩、性早熟等。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臨床診斷

成熟畸胎瘤為良性腫瘤,手術全切除是根治腫瘤的方法。 生殖細胞瘤雖然是惡性腫瘤,但是對放療和化療非常敏感,規範治療的生殖細胞瘤患者 5 年生存率在 85%~90% 以上。 不過,生殖細胞瘤的放化療也存在明顯的問題,會影響患者(特別是兒童患者)的神經認知、內分泌和生長髮育。 生殖細胞腫瘤的治療會依據病理分類、腫瘤部位和擴散情況而有所不同,成熟的畸胎瘤和早期的生殖細胞腫瘤通常以手術切除即可,已轉移的生殖細胞腫瘤須加上化學治療以控制病情,少數對化療反應不理想的腫瘤則須結合放射治療。

可發生在松果體區,可較大,CT 為低密度,CT值低於腦脊液;MRI 在T1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像為低信號,T2 像可變化較大,從低信號到不均勻信號皆可。 上皮樣囊腫邊界可不規則,部分邊界可呈蟲蝕狀。 松果體區腦膜瘤少見,多為成人(常發生於40~60 歲),常起源於小腦幕切跡游離緣,故常不在正中。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生殖細胞未分化(90%)

放射線手術、以及最新的質子與重粒子放射治療,則能將正常腦部受到的照射範圍與劑量降為更低。 藥物治療方面,許多腫瘤對於化學治療反應良好,尤其在3歲以下腦部尚未發育完善、不適合接受放射治療的病童,高劑量化學治療為手術後輔助治療的首選。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2023 標靶藥物、免疫療法方興未艾,許多新治療方式正在全球各國進行臨床試驗,部分藥物也已開始應用於兒童腫瘤的治療。 而腫瘤相關的基礎研究,針對基因變異、表達、與調控,以及訊息傳遞機制的變化開始有更深入的瞭解,未來針對不同病患個別腫瘤的基因體變化給予客製化的治療,朝向個人化精準醫療(personalized precision medicine)的目標邁進。

成熟的畸胎瘤通常以手術切除即可,不成熟畸胎瘤如果無法完全手術切除,有些可能需加上化學治療,極少數的畸胎瘤可能於日後發生惡性轉化,而變成惡性生殖細胞瘤或是其它的惡性腫瘤,所以仍然建議必須定期追蹤。 睾丸(testis)生殖細胞腫瘤:以卵黃囊瘤最為多見,初期可於陰囊摸到無痛的腫塊,常被誤認為陰囊水腫,漸漸可能會有壓痛現象,容易轉移到後腹腔淋巴結、肝臟、肺部、骨頭等部位,可能會併發其它症狀。 隱睾症的男童發生惡性睾丸腫瘤的機率為一般男童的10-50倍,所以應及時治療,以免轉變為睾丸腫瘤。 兒童生殖細胞瘤 顱內生殖細胞瘤主要發生在松果體區、鞍上區和基底節區,在性別比例、病程、臨床症狀及影像學表現方面——不同部位腫瘤各有其特點,根據這些特徵,再通過腫瘤標誌物... 良性腦瘤最常見者為毛狀星細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常見於小腦位置,臨床表現類似髓母細胞瘤。 治療方面以手術為主,在安全範圍內進行全切除或亞全切除,十年存活率達九成以上。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神經母細胞瘤能治癒嗎

對於腫瘤的確定診斷,則必須使用外科切片手術來確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2023 定腫瘤來源。 生殖細胞瘤除開刀切除外,化學治療非常重要,以避免轉移和復發,化學治 療的選擇需要團隊的經驗。 我們團隊對兒童生殖細胞瘤可以達到約80-90% 的治癒率。

2.2 顱內GCTs的治療顱內GCTs的治療過去採取手術切除的方法,但因腫瘤的部位較深,能全切的機會少,損傷大,20世紀70年代以前手術死亡率達25%。 雖然隨着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發展,降低了死亡率,但手術切除的創傷仍較大。 目前,隨着對顱內GCTs的進一步認識,針對腫瘤的不同分型,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生殖細胞瘤是放射療法可以治癒的少數腫瘤之一,手術切除並非生殖細胞瘤首選。 對合並有明顯的顱高壓症狀的腦積水患者應先行腦室腹腔分流術以解除顱高壓,隨後行放射治療。 因普通的放射治療不良反應較大,5年複發率達10%-40% ,近年來,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技術尤其是伽瑪刀的臨牀應用,提高了對腫瘤組織的殺傷力,減輕了周圍正常腦組織的損傷.爲顱內生殖細胞瘤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兒童癌症發生率 生殖細胞瘤高於他國

但體積較大的腫瘤可以復發,對此類病人應加大照射劑量和擴大照射野。 由于生殖細胞瘤發生蛛網膜下腔及脊髓種植的轉移率達3%~57%,故多數學者認為不管腦和脊髓有無轉移,均應常規行全腦和脊髓放療。 1 歲以內小兒劑量為成人的50%,5 歲兒童為成人劑量的75%,8 歲以上與成人劑量相同。 放療可引起放射性腦壞死及腫瘤周圍瘢痕形成的粘連,盡管如此也有人主張術前應照射20~30Gy 的劑量,以減少腫瘤的血液迴圈和切除腫瘤時的出血。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2023 根據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數據顯示,睾丸癌復發機率取決於癌症類別和分期。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睪丸癌發病及存活率

腫瘤沿三腦室兩側壁向前生長,造成三腦室後部呈“V”形改變,是生殖細胞瘤較具特徵性徵象,不見於松果體細胞瘤,除松果體區外,在中線區其他位置同時有腫瘤病灶存在時,則應考慮生殖細胞瘤。 畸胎瘤,MRI信號混雜,瘤內有脂肪、軟組織及鈣化密度影。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膠質瘤,主要位於松果體周圍腦實質結構,增強檢查,根據腫瘤良惡性程度不同而異,良性可不強化,惡性強化明顯,MRI多方位觀察,若發現腫瘤來自胼胝體、頂蓋等松果體周圍結構時,則鑑別意義更大。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生殖細胞瘤可長在腦部、胸部、腹部、睪丸、卵巢…等部位,切片檢查和腫 瘤指數(AFP和beta-HCG)非常重要,症狀依腫瘤被壓迫的器官來表現。 生殖細胞腫瘤最常發生於生殖腺(睪丸或卵巢),症狀如陰囊腫脹或腹部出現腫塊等。 此腫瘤亦有可能發生於生殖腺外如腰胝部、胸腔、腹腔或腦部,以至下肢輕癱、影響呼吸、腹脹或內分泌功能失調等症狀。 生殖細胞瘤可能是惡性或良性腫瘤,它通常病發於生殖腺(卵巢或睪丸),是因為胚胎在發育時期的天生缺陷所導致的一類腫瘤。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睪丸癌診斷方法

一般而言,化學治療並不會影響生育功能,但每個人的腫瘤部位及治療輕重不同,對生育功能的影響程度也不同。 其他:生殖細胞腫瘤也可能侵犯陰道、子宮等部位,造成異常的陰道出血。 少部份的畸胎瘤會發生於咽喉、口腔、眼窩、頸椎等部位,可能會造成呼吸道阻塞。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除了上述“單發性”腫瘤之外,關于“多發性”的生殖細胞瘤,最典型的是在做CT 檢查時同時發現2 或3 個生殖細胞瘤。 CT 檢查對生殖細胞瘤有很大價值,尤其對腫瘤的鈣化及腦室擴大或移位情況提供重要的資料。 不同亞型的生殖細胞瘤有其特有的表現,有時結合臨床,甚至可作出腫瘤定性診斷。 由於生殖細胞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一個原始生殖腺正常或異位移行的部位,因此生殖細胞腫瘤除了可以原發於卵巢和睾丸外,還可以發生在性腺外(extragonadal),且多位於中線附近,如松果體,骶尾椎、縱膈腔、後腹腔等。 兒童的生殖細胞腫瘤相對少見,約佔兒童惡性腫瘤的1%,其中58-70%來源於性腺外,其發病率按部位依次為:骶骨,腹膜後,縱膈和松果體。 松果體區腫瘤鑑別:松果體細胞瘤,增強檢查,強化常不如生殖細胞瘤顯著,發病年齡較生殖細胞瘤略大,多見於女性。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兒童腦癌每年百例 癲癇頭痛無力是警訊

在男性患者中,睪丸生殖細胞瘤通常發生於青春期後,而且絕大多數為惡性腫瘤(睪丸癌)。 在新生兒、嬰兒和小於4歲的兒童中,占絕大多數的生殖細胞瘤病例為骶尾部畸胎瘤。 此外,患有克蘭費爾特症候群的男性有50倍於常人的危險去患有生殖細胞瘤。 盡管生殖細胞瘤的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手術死亡率已降至5%~10%,但是鑒于生殖細胞瘤的性質和部位,即使全切後也難免復發和轉移,故預後不良。 有人長期追蹤直接手術的病例,最晚者術後4 年復發。 術後輔以放療,病人可生存5~20 年,有的病例放療後1.5~2 個月轉移的生殖細胞瘤也全消失。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成熟畸胎瘤

目前,八成至九成以上患者可在治療後完全康復,成績一般相當理想。 2.腦脊液 多數病人壓力增高,部分病人腦脊液蛋白含量輕中度增高,腦脊液中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甲胎蛋白可明顯增高。 70%病例腦脊液中可出現上皮樣細胞,但並不一定意味著發生脊髓轉移。 生殖細胞腫瘤的病因不明確,有家族史的也十分罕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