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莫皓光5大分析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莫皓光

他從事資訊科技及電訊業,同時曾在多份香港報章撰寫專欄,主要評述資訊科技發展。 他的庭園中有儲存山水的浴缸,近日則再建造一個儲水池,體積比浴缸再大3、4倍,希望為缺水的冬日儲存更多清水,用於日常生活外,也可以種植蔬果。 而為了更好地利用周遭的柴木,他亦添置了一個燒柴的暖爐,更貼近自給自足之餘,亦帶來一室溫暖。 兒子麥皮現已2歲多,野人至今從未買過一件新衫和玩具,全部由親友轉贈或二手執回來。 野人更利用廢棄木頭加手推車,打造了2架小朋友「客貨車」,可以經常推著兒子周圍去。

莫皓光

雖然這種條件,在常人看來很艱苦,但這正是夫妻二人想要的節能減排生活。 不僅如此,為了將節能貫徹到底,他們從不用紙巾、塑膠袋等一次性用品, 真正做到了能省則省。 新聞中說,香港的垃圾已經接近飽和,終有一天這座城市將要被垃圾完全包圍。 看到這個新聞的莫皓光當場就愣住了,香港是他從小長大的城市, 他熱愛這裡,他不想看到這裡變成一座「垃圾城」。

莫皓光: 城市中的野人

莫皓光沒覺得自己異類,他找不到相關行業的工作,便自己成立了一家宣導環保理念的公司,意在喚醒大家的環保意識。 莫皓光2023 只不過,莫皓光沒有技術性產品進行支撐,僅僅憑藉一些活動和宣傳,很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只不過,此時的莫皓光仍舊生活在表面乾淨整潔的城市當中,享受著各種便利生活,只是有這麼一個意識,並沒有確切的規劃。 直到莫皓光考上香港浸會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後, 偶然去體驗了一次鄉村生活,這才讓他真切的意識到,城市和鄉村的環境,是真的有差異的。 約700箱剛過最佳食用日期的日版卡樂B薯條,本月初被棄置於屯門一個垃圾站,大批市民到場將薯條「救走」,有人力撐「食得唔好嘥」,但食物安全問題仍令人擔心。

莫皓光

有人會說是i型電子產品,有人想帶冷氣機或電飯煲。 香港地,人人歎慣方便慣,就是沒有人敢赤手空拳闖進大自然。 莫皓光2023 新界有位「野人」,本居於市區「印印腳」歎冷氣,某天突然發現城市發展得難以居住,毅然搬到鄉郊地區,每天日出而耕,以柴火煮飯,享受原始田園生活。 「我們本屬於自然。」外號「野人」的莫皓光身體力行說明樂活之道。 自然脈絡是香港本地一家社企,他們定期舉辦行山、露營、耕田等感受自然的導賞活動,以及環保生態相關的講座及工作坊,希望由此鼓勵人們親身實踐環保。

莫皓光: 種子技術及服務

莫皓光的「自然」理想, 莫皓光 註定與香港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格格不入。 因為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香港發展地產行業以及各類金融行業,

莫乃光曾為騰思創智有限公司的董事之一[5],提供給予商業應用之資訊科技及新媒體服務。 於2008年起,莫乃光亦出任香港共享創意之籌備委員會成員,致力協助設立及推廣適用於香港的共享創意授權條款[6]。 有油麥菜、車厘茄、番薯葉、蔥、紅蘿蔔、薯仔及芫茜等……能夠食自己種的蔬菜是好幸福,既能減少碳排放,又新鮮健康,絕對是優質的生活。 野人之家有基本的電器和燈具,他們一樣會用電腦和手機,只缺少了非必要的電視機、冷氣機及暖爐等,他強調用電量多少不在於電器本身,而是在於人為。

莫皓光: 種子庫

自小在城市中長大的莫皓光, 剛一到鄉村, 便被撲面而來的自然之風給滌蕩的靈魂一震。

莫皓光

但是生來在世,其實首要的目標並不是做出多大的貢獻,因為許多人並沒有這麼高遠的抱負,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撐自身實現抱負。 這處鄉村,位於元朗山腳下,他們在這裡,租了一間22平米的小屋。 莫皓光沒覺得自己異類, 他找不到相關行業的工作, 便自己成立了一家宣導環保理念的公司,意在喚醒大家的環保意識。 而在這個物欲縱流的社會,追求自身的理想本就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事情。

莫皓光: 香港故事 - 師傅來了

「脫網係一種精神,唔一定要完全隱世先係脫網。」野人說。 他的兒子「麥皮」剛到了報考幼稚園的年齡,他亦曾想過不送兒子入學,在家中實行Home Schooling,不過考慮太太全職照顧,也想她稍為休息,於是為兒子報考了2所幼稚園。 加拿大一個住在森林中的七口家庭「脫網族」,最令野人感到難以置信,他們由建屋至日常生活皆是自給自足,一塊太陽能板就夠全家用電,啟發他回家後新建了一個儲水池,並嘗試裝設太陽能板發電。 在資源過盛的社會下,我們不一定要透過消費去解決問題。 小朋友物品在社會上絕對過盛,其實由BB至老人皆是,我連完整無缺的輪椅和BB車都執過。 但是對於這夫妻二人來說,他們真的是想身體力行的做好節約環保,不信,來看看他們婚後的生活。

莫皓光

因為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香港發展地產行業以及各類金融行業, 莫皓光的追求環保自然,實在是個異類。 如果香港真的被垃圾包圍了,那麼生活在這裡的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 所以莫皓光產生了一種濃濃的愧疚之情。 這「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理想抱負,也就此在他心中紮根。 莫皓光,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自小便接受著優質的資源和教育,加之他勤奮努力,學業上順風順水,後來更是考上了香港大學。

莫皓光: 野人看城市

此時他的理想抱負, 已經不是過於籠統的「保護環境」了, 而是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 莫皓光想要做一份對環境、對自然有益的工作,

  • 剛一到鄉村,
  • 當然了,莫皓光家中吃的菜,也基本上都是自己種的。
  • 野人更利用廢棄木頭加手推車,打造了2架小朋友「客貨車」,可以經常推著兒子周圍去。
  • 自然脈絡是香港本地一家社企,他們定期舉辦行山、露營、耕田等感受自然的導賞活動,以及環保生態相關的講座及工作坊,希望由此鼓勵人們親身實踐環保。
  • 實在是個異類。
  • 野人沒有為兒子報「面試班」,就直接讓兒子去面試,結果成功獲2所學校取錄,他便選了較近居所的一間。

香港種子技術及教育中心旨在幫助香港農業向現代化轉型,提升種子質量檢測的技術水平,鼓勵本地農民以優質種子耕種,並推動農業教育及保育工作,促進復耕。 莫乃光出生於香港,已婚,1976年畢業於北角衛理小學[2],1982年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3]其後曾於1985年及1987年於美國普度大學先後獲得電腦電機工程學士及電機工程碩士。 他現時居住的地方,租約之中包括了一片「後園」,他亦搭建了引水管,儲起山水使用。 莫皓光2023 回來之後,受「脫網族」的啟發,嘗試更多利用周邊的天然資源,減少對公營設施的依賴,從而減少浪費。 「例如,太陽就可以發電,點解我哋要運咁多煤去發電廠,然後仲要拉電纜去運電入屋呢?」於是,他找來專家,為家居添上了4塊太陽能的發電板,「好天時,儲一日電可以用到兩日」。 從外國觀察完「脫網族」的生活,部分生活亦為野人所嚮往。

莫皓光: 【脫網人生】環保、少浪費不等於隱世 野人:孩子仍會上幼稚園

於港大畢業的野人,十多年前開始崇尚大自然生活,並在一個大自然課程中認識到太太「阿牛」,彼此有相同理念下共諧連理,遷至現居的粉嶺郊區生活。 莫皓光2023 莫皓光 但其實,莫皓光有自己的工作,他的工作,同樣與環保有關。 對於外界的評價,莫皓光毫不在意,和妻子怡然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並且迎來了一個新生命——兒子麥皮。

莫皓光

而成為一名大學生的莫皓光,和普通大學生也沒什麼不同。 《香港01》找來有食用過期食品經驗、人稱「野人」的環保人士莫皓光進行試食,他一家人平日常購入快將過期的食品,除了食品價錢低廉,更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加拿大夫婦讓女兒們學習的都是生活技能,而非學校中的知識。 而野人送兒子入學,認為他在學校學習知識,並不減兒子學習生活的技能。 莫皓光 「我哋從生活之中學習到知識,但從知識之中未必學習到生活。學校係其中一個獲得知識嘅地方,而小朋友亦都從父母身上學習,佢見到我咃咁樣生活,畀佢喺安全環境下嘗試,都會學識自己生活。」野人說。

莫皓光: 香港農業歷史概覽

但是對於這夫妻二人來說,他們真的是想身體力行的做好節約環保, 不信,來看看他們婚後的生活。 自小在城市中長大的莫皓光,剛一到鄉村,便被撲面而來的自然之風給滌蕩的靈魂一震。 風中,有新鮮泥土混合著青草的氣息,也有鮮花伴生著陽光的明媚感, 和城市當中的直聳入雲的鋼鐵大廈截然不同。 似乎到了這裡,整個人的心情都隨著這寧靜柔和的鄉村而放鬆。 包括過期兩個月的日本餅乾,他認為獨立包裝可保存餅乾脆度;另一包過期近一年的麥餅,他品嚐過後則認為有少許變壞,指出餅乾已開始軟化及味道有異。

莫皓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