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草間彌生展覽10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草間彌生展覽

作品展示第一位誕生於元宇宙──建立在互聯網上的立體虛擬世界──的人類。 在裝設了四面LED屏幕並一直旋轉的箱子中,一名身穿太空衣的旅人在不斷變化的虛擬景觀中邁步前進。 無盡的旅途隱喻人類進步,也揭示我們的數碼和實體生活的分野已愈來愈模糊。 《人類一號》猶如沒有間斷的對話,反映這位藝術家人生中關注的議題和興趣。 在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Modern Art Oxford),Ruth Asawa 將展出其標誌性懸掛雕塑。

M+ 將草間彌生最為人熟悉的題材——黑色圓點圖案的黃色南瓜放置地下大堂展出,讓不入場的市民亦能欣賞到作品。 這是 M+ 委約草間彌生創作的作品,位於 B2 層的展演空間化身成巨型萬花筒,充滿草間彌生的招牌波點圖案和反射鏡,天花板懸吊著布滿白色波點的巨大汽球。 走進展演空間深處,觀眾會到達一個四周鋪滿鏡面的立方體環境,重複的波點和猶如置身無限空間的幻覺,提供觀眾一個獨特的感官體驗。 另外,草間彌生美術館亦展出了草間彌生自 2009 年起創作的《My Eternal Soul》系列,該作品系列於 2017 年初在東京 National 草間彌生展覽 Art Center 展出。

草間彌生展覽: 草間彌生展覽M+博物館舉辦!6大主題回顧逾70年創作生涯

即使對藝術範疇不太熟悉,應該也曾經聽過亞洲藝術家「草間彌生」這個大名。 草間以豐富多產的創作而著名,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行為展演、流動影像和大型裝置。 她原本修習傳統日本畫,1957年移居美國,很快就以破格而別樹一幟的藝術語言,在美國和歐洲前衛藝術界打響名堂。 草間於1973年返回日本,之後一直創作不輟,以藝術治癒人類。 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慶祝開館一周年,舉辦《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為藝術家在日本以外亞洲最大型回顧展。 M+委約創作的大型裝置《神經的 死亡》(2022),位於連通博物館大樓地面和地下樓層的光庭,垂掛至 B2 層的潛空間,可以 草間彌生展覽2023 從大樓內的多個角度觀賞。

草間彌生展覽

草間彌生原本修習傳統日本畫,1957年移居到美國,以前衛破格的風格和美學打響名堂,1966年更成為首位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日本女藝術家。 至今草間彌生創作過無數的藝術品,產量豐富,由圓點南瓜 無限鏡房到繪畫、行為藝術、流動影像等等,多年來保持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 草間彌生展覽 及至後期的創作,生命的力量和藝術的療癒力成為草間彌生重要的主題。 戰爭、工業發展和環境破壞令人迷失,她亦為充滿暴力的世界感到痛惜。

草間彌生展覽: M+博物館|展覽5. 博物館之夢

「無限鏡房」從來是草間彌生最搶鏡的作品,這次不同一般密閉的鏡房,草間先以鏡面鋪蓋不規則空間,綴以懸浮氣球,裏面再有一間方形小鏡房,恍若「鏡中有鏡」。 吉竹美香三度策劃草間個展,曾經有一個以鏡房為主題,她解說草間鏡房有不同類型,有的掛滿LED燈如繁星密佈,有的用圓點貼紙令家具消融。 今次新作《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2022)整個空間高9米,可歸類為她自1990年代創作的「圓點執念」系列,為系列中最大規模。 吉竹美香認為此裝置象徵人體,打開我們對外界和自身內在的感知,錯落的氣球則像微觀與宏觀的宇宙。 圓點是日月,是生命泉源,是置身點點星辰中的地球,「而兩顆圓點,草間說過像兩個人試圖連接一樣,這種相互連結很重要」。

草間彌生展覽

「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出作品群來自亞洲、歐洲及美國的博物館主要藏品及私人藏品、M+藏品及草間彌生的個人收藏。 展覽由 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及獨立策展人吉竹美香共同策劃,以全新眼光詮釋草間彌生逾七十年的創作生涯,並邀請觀眾一同發掘藝術啟發變化的力量。 是次回顧展 呈現了草間彌生作品中蘊含的核心美學元素,凸顯貫穿當中的關於生與死的哲思,以及她對相 互連結的追求,並探討草間彌生如何成為全球文化偶像,創作出今天引人入勝且極具影響力的 作品。 「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是藝術家在日本以外、亞洲地區舉行的最大回顧展,展出逾  200 件博物館及私人藏品,涵蓋繪畫、裝置、雕塑、素描、拼貼、流動影像和檔案資料等多種媒介。 草間彌生更特別為這次 M+ 個展帶來 3 組全新作品,座落於 M+ 的不同角落,與場地及觀眾互動。

草間彌生展覽: 建築.藝術.遠方

草間彌生於 1960 草間彌生展覽 草間彌生展覽2023 年代初開始在家具附上多個看似在不斷增殖和蔓延的布袋,以此製作雕塑。 作品的製作步驟重複且耗時費工,令藝術家屢因筋疲力盡、精神枯竭而入院治療。 M+博物館開幕踏入一周年,由免費入場變成收費入場,但全新展覽與遊樂設施均值得一去。 M+博物館收費詳情;另外,GOtrip編輯部為大家整合人氣博物館,例如大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太空館、香港科學館等最新消息及開放時間。 Madame Song 生於1937年,年輕時在中央美術學院修讀油畫系,並認識了來自保加利亞的留學生萬曼,後來更產生情愫,從相戀走到結婚。 1958年,Madame Song跟隨丈夫定居保加利亞並一同創作,以壁掛為藝術媒介,展開現代主義藝術的探討和實驗。

  • 宋懷桂在世時,被人尊稱為「宋女士」/Madame Song,她的一生可用多姿多彩去形容;從藝術家、設計師到模特、演員,甚至商人,她涉足的行業與範疇甚廣,擁有多重身份,如果用現在的話語來形容,她就是一個Slash。
  • 這件場域特定作品,需按M+潛空間有如地堡的結構設計,鄭道鍊說草間自知高齡,在疫情前已減少出國,靠工作室團隊作左右手。
  • 雖然作品的感覺像樊籠,但活力煥發的生長狀態也象徵生機,以及她決心破除面前障礙的鬥志。
  • 為引起更多觀眾迴響,團隊選址地下大堂,而非像野口勇的遊玩雕塑般放在天台花園。
  • 憑藉在保加利亞擔任模特兒、設計師和演員的經驗,宋懷桂在中國早期的模特兒比賽和時尚活動中擔任監製、主辦人和評審,對確立行業準則、推動主流時裝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 細看畫作表面,會見到以白色顏料厚塗而成的圓弧彼此相連,滿布淺灰色的背景之上。
  • 英國藝術教父 David Hockney 畫下無數游泳池,畫風令人一看就覺得他是一位老玩童,充滿童心。
  • 其中《夕照大海(面對逼近的死亡)》是草間彌生於1957年首次從日本飛往美國,從高空看見太平洋遼闊的景致,令她深感着迷。

「生命的力量」是展覽的最後一部分,此部分的作品格外色彩鮮艷,也展示了她的藝術生涯後期的作品,生命的力量和藝術的療癒力量在創作生涯後期均成為重要主題。 20幅的小型布本畫作懸掛在牆上,這為《我永遠的靈魂》系列,這些半具象作品用上大膽鮮艷的色彩,並以黑線勾勒簡單形態。 草間彌生展覽 女性的側面輪廓似在畫布表面層疊,眼睛與嘴唇蛻化成葉片,前額綻放花蕾,承載着女性情誼、精神交流和對於和諧的憧憬之訊息。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這位聞名於世的日本藝術家,即使你不喊不出她的名字,也一定有見過她的招牌圓點作品!

草間彌生展覽: 展覽必去打卡位!

關於草間彌生草間彌生(1929年生於日本)為當代藝術史上舉足輕重、影響深遠的亞洲藝術家。 草間素以豐富多產的創作而著名,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行為展演、流動影像和大型裝置。 她原本修習傳統日本畫,1957年移居美國,很快就以破格而別樹一幟的藝術語言,在美國和歐洲前衛藝術界打響名堂,在藝壇贏得一席之地。 草間於1973年返回日本,之後一直創作不輟,推陳出新,與自己身處的時代呼應共鳴。

草間彌生展覽

M+ 最新大型展覽「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11 月 12 日開幕,為期半年,以草間彌生的號召力,相信很多展品將會成為打卡對象。 除了大家熟悉的作品外,展覽會全面深入地去剖析這位波點女王,進場前不妨先做功課,了解展覽 6 大展區、必看重點、延伸的工作坊及活動等,文末亦附有門票預約連結。 前方一組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創作的軟雕塑,吸引着觀眾眼球,這些作品名為《花粉》、《花》、《白色的夏天》、《夜1》和《黑色的花》,這些軟雕塑貌似食肉植物或外星生物,帶點威脅和挑釁意味。 這組軟雕塑展現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草間彌生如何結合人類和植物兩者的形態,以作品想像人類與自然世界的融合 ,令人目眩神迷又心生恐懼。 4.見證草間彌生的多產創作力草間彌生認為藝術創作具有治療能力,她每天都作畫。 她為最新系列《My Eternal Soul》於過去 8 年創作了 500 幅作品,以其歲數的身體狀況來說稱得上是驚人。

草間彌生展覽: 日本鄉村藝術節,20年內吸引數百名藝術家

位於香港西九文化區的M+規模可媲美世界知名的現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矢志於躋身世界頂尖文化機構之列。 M+冀以香港中西薈萃的歷史特色為基礎,從身處的此時此地出發,為二十一世紀亞洲創立一座別樹一幟的新型博物館。 草間彌生展覽2023 為配合展覽,出版商Thames & 草間彌生展覽2023 Hudson與M+合作出版圖錄《草間彌生:1945年至今》。

宋懷桂在世時,被人尊稱為「宋女士」/Madame Song,她的一生可用多姿多彩去形容;從藝術家、設計師到模特、演員,甚至商人,她涉足的行業與範疇甚廣,擁有多重身份,如果用現在的話語來形容,她就是一個Slash。 雖然這個名字於現在而言,談不上熟悉,但在在二十年前的中國,無論是電影圈、藝壇,還是時尚圈,均廣為人知。 M+為配合展覽,與出版商Thames & Hudson合作出版圖錄《草間彌生:1945年至今》,由鄭道鍊及吉竹美香合編並撰文,M+視覺藝術副策展人譚雪凝及獨立研究員兼作家亞麗克絲・鍾斯亦於書中分享洞見。 書藉共400頁,收錄策展人論文、專題文章、草間彌生的圖像年表、藝術界權威的圓桌討論記述,及選錄草間彌生創作的詩歌、宣言、過往訪談,以及一些從未發表過的文字作品。 草間彌生年幼時患上神經性視聽障礙,有幻覺與強迫症,其經典波點也是源自於她小時候盯着桌布時所產生的幻象,因而透過藝術撫慰心靈,創出多個藝術作品,為自救,也是為治癒全人類。 此遊戲地景除了有來自「加州情景園」這個公共空間的多張長椅,還包括三件雕塑,分別是不同構形的《Octetra》;來自非永久遊樂公園「兒童之國」的遊玩金字塔;還有來自派德蒙公園遊戲地景的遊玩小丘。

草間彌生展覽: 金正恩會晤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 展示朝鮮新型武器

「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門票由即日起於網上公開發售。 M+草間彌生展《神經的死亡》(2022)位於連通博物館大樓地面和地下樓層的光庭,垂掛至B2層的潛空間。 連綿不絕的網狀裝置扣連「無限」的主題,同時代表「死亡」是重生的必經階段,整體作品色彩繽紛,有別於1976年較陰沉的黑色圓點版本。 為慶祝M+博物館開幕一周年,M+於2022年11月12日至2023年5月14日推出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特別展《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亦是日本以外亞洲地區最大回顧展。

草間彌生展覽

她受此經歷啟發而開始創作《無限的網》系列,也繪畫了這幅由兩屏組成的作品。 細看畫作表面,會見到以白色顏料厚塗而成的圓弧彼此相連,滿布淺灰色的背景之上。 網狀的圖案集結在中心,然後向四周延展,並溢出畫布邊緣,宛如浪濤起伏、波光粼粼的海面。 草間彌生美術館在日本成立的重要性草間彌生的作品在海外一向備受重視,至於在家鄉日本,草間彌生獲得認同卻只是近數十年的事情。 事實上,草間彌生一直活躍於世界各地舉行展覽,包括在紐約 Whitney Museum 及倫敦 Tate Museum 舉行回顧展。 草間彌生美術館在日本成立變相具有一番特別意義,難怪草間彌生也指出,多年來都是她去到海外展出作品,現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也要來到日本欣賞她的作品。

草間彌生展覽: 生活 POWER-UP

這件場域特定作品,需按M+潛空間有如地堡的結構設計,鄭道鍊說草間自知高齡,在疫情前已減少出國,靠工作室團隊作左右手。 鄭在今年9月赴日本時見到組件實物,至佈展時才看到作品全貌。 泰德現代美術館館長Frances Morris曾說草間有種管理瘋狂(managing madness),這也是草間予外界的印象。 鄭道鍊表示,這次草間對展覽主題和作品詮釋持開放和尊重態度,具體表明自己的好惡,只有對展示方式,如某些作品擺放的間距或組合提意見,笑言「她非逢事必管(micromanager)」。 展覽按時序及主題分類,展出草間彌生創作生涯最早期到最近期的作品,涵蓋她在日本、美國和歐洲等地的藝術創作。

全賴市民對M+的踴躍支持,截至2022年9月14日(星期三),博物館已錄得逾153萬名訪客入場。 由開幕一周年當天,即2022年11月12日起,除了設於地下大堂展廳的開幕展覽「香港:此地彼方」(展期至2023年6月)免費開放予公眾入場參觀外,訪客如欲參觀其他M+展廳,須預先購票。 為慶祝M+博物館開幕一周年,M+於2022年11月12日至2023年5月14日推出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特別展《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草間彌生展覽: M+博物館|設施 — 藝術展覽+戲院+餐廳+天台花園

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由11月12日起,舉辦草間彌生特別展覽,同時是草間彌生在日本以外,於亞洲地區舉行的最大回顧展。 【明報專訊】M+首個特別展覽「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明天開幕,除逾200件展品外,還有3組新作,其中裝置《神經的死亡》和雕塑《南瓜》可於地下大堂觀賞,毋須購票入場,故早前佈展後,已有市民輪候與雕塑合照。 M+於2021年11月12日(星期五)開幕後的首年入場費全免,訪客可免費參觀館內各個展覽至2022年11月11日(星期五)。

草間彌生展覽

此外,M+將於展覽期間舉辦一系列公眾活動,邀請訪客參與策展人講座、放映會和各項專為一家大小而設的活動,讓訪客更深入了解草間彌生的藝術創作,詳情將於稍後公布。 「從大革命到全球化」探索了當代中國由70年代開始到現今的文化發展,藝術家以創新方式展示當代中國的變化,讓國際觀眾了解現今的中國。 波點圖案、南瓜雕塑、絢爛奪目的大型裝置是草間彌生作品的標籤,她以破格而前衛的藝術語言而獨樹一幟。 自1957年前往美國的飛機上俯瞰太平洋的體驗,啟發她創作《無限的網》系列;積累系列作品則是源自童年舊居附近河中的數百萬顆白色石頭,就這樣,通心粉、郵票、布袋子都成為藝術創作的素材。 草間彌生展覽2023 自1950年代以來,這位葡萄牙藝術家以其戲劇化畫風揭示愛、失去與人際關係的真相。

草間彌生展覽: 「神經」裝置 注入色彩

這種效果體現了她「自我消融」的概念,意指毁滅自我便有可能以自由和平的狀態與其他人和世界重新連結。 值得一提的是,這件藝術品以意大利麵作地面,進一步加強了60年代工業化生產而令人感到的「無限」壓逼感。 作品連通M+大樓地面、地下樓層的光庭,垂吊至B2層的潛空間,令參觀者可從多角度觀賞作品。 網狀的作品以生物突觸的聯繫作參考,緊扣草間彌生的核心主題——「無限」,同時亦表達了「死亡」是重生的必經階段。 空間內滿是大小不一的黑白波點圖案和反射鏡, 甚至天花板也懸掛着波點氣球。 展演空間的深處有一個四面是鏡的鏡房,房中同樣設有黑白波波。

但她的藝術創作之路並沒有持續很久,在巴黎遇上法國時裝設計師Pierre Cardin後,便毅然轉換跑道,涉足時尚界。 M+每月下旬的兩個星期日都會舉行「家庭日」,是個專為家庭而設的恆常節目,透過不同類型的互動學習體驗令家庭與家庭之間的交流網絡更和諧。 滙豐將贊助M+家庭日教學活動、專為社會服務機構而設的免費導賞團,並為特殊學校及與康復服務或殘疾人士相關的註冊慈善團體或非牟利機構提供免費通達導賞活動,促進不同能力人士參觀文化藝術節目的平等機會。 M+博物館運用了不少本地設計和耐用的物料,基座平台和縱向大樓都採用了陶瓦嵌板的技術,內部剛用了木材和混凝土。 大樓面朝維港的幕牆更裝有LED屏幕,展出藝術家的流動影像作品,大家可以在西九海濱長廊和對岸欣賞藝術作品。 「M+遊戲地景」是一個獨特的開放空間,其設計源自雕塑家兼設計師野口勇,包含其數件雕塑作品。

草間彌生展覽: 網上預約:網址

1976年的《神經的死亡》英文名叫《Death of a Nerve》,而今年的作品則稱為《Death of Nerves》,由單數變為眾數。 所有的變化都可體現到草間彌生隨年齡增長,而產生心理上的改變。 此件M+的新作,可說是重新演繹了草間彌生在60年代所創的經典鏡屋,用一個全新的角度讓參觀者理解藝術家心中的無限,以及積累的概念。 重複的波點彷如置身於無限的幻覺空間之中,這件沉浸式的作品使你全身心一同投入草間彌生的世界。 提起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最iconic的題材相信就是南瓜。 南瓜有如草間彌生的化身,皆因這個生命體對她而言是獨特的,體現了她的信念——「萬物有靈,必需擁抱及讚美當中的差異」。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