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醫生表示,以本港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為例,沒有基因突變的晚期患者單用化療藥物作為一線治療,無惡化存活期約有四至五個月;若有癌細胞基因變異的病人則應先使用標靶藥物,無惡化存活期約有九個月。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黃曉恩指出,早期肺癌可以手術及電療去根治,但若已屆晚期或癌症已出現轉移,全身性的藥物治療就是主要的治療方案。 晚期肺癌患者需要進行癌細胞基因檢測,若有合適的基因突變,一線標靶藥物是現時的標準方案,但當治療失效或病情復發時,病人就要轉用其他藥物;至於沒有基因突變且不適合使用一線免疫治療的個案,在一線化療後,病情惡化時則可以選用二線化療或免疫治療。
肺癌一直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單在2016年便導致3,780人死亡,確診新症則有4,936宗。 黃曉恩醫生2023 黃曉恩醫生2023 黃曉恩醫生2023 沒有基因突變的病人接受常用的一線化療藥物一段時間後,較常會出現抗藥性或失效的情況。 這些病人的二線治療可用免疫治療,且毋須進行任何額外的生物標記檢測,而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則跟化療並不一樣。
黃曉恩醫生: 專業治療
她稱,有些病人經手術切除癌瘤後再復發時,就未必有足夠的癌瘤組織可作額外的生物標記檢測,這些病人仍可選擇使用免疫治療。 她有以下兩大經驗,包括:一、時間:如病人難以接受患癌事實,或需多幾次會面,讓他慢慢消化。 二、措詞:要讓病人接收到信息但又不能過分修飾事情,一切以求真為上,如第四期不能說成早期,但亦毋須說成末期,重點會放在病人刻下可接受哪些治療上。 黃曉恩醫生2023 ▲ 在疫情期間,黃醫生為癌症資訊網拍攝綫上直播,解答有關癌症資訊,亦透過音樂為同路人提供心靈上的安慰。
本網站是由一群對癌症免疫治療有濃厚興趣的專業醫護人員,為大眾提供癌症教育資訊的平台,希望癌症患者及他們的照顧者,與及任何關注癌症的公眾人士,都能藉此獲取資料為參考。 黃曉恩醫生2023 黃曉恩醫生2023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唯有你的醫生方能為你作出準確診斷,提供合適的治療。 黃醫生說,晚期肺癌病人對病情「不可過份樂觀,但亦毋須過度悲觀」。 現時肺癌治療在科研上不斷有新進展,陸續有新藥物或治療組合推出,病人要獲取更多相關資訊,再因應自己的情況,包括曾接受的治療、身體狀況及個人意願等,和醫生溝通、一起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不要錯失治療時機。 黃醫生去年尾著了《人人都能明白-精準癌症治療》一書,此書由來是她早幾年在行醫時,遇上幾個病人求醫時都詢問得巨細無遺,連科學研究數據都問得十分仔細,她把這些知識寫在網誌上與大家分享,其後更把癌症的基因變異、精準治療的重要性等內容付梓成書。 「香港較少有寫得深少少、科學化的癌症內容予一般大眾參考的書籍。」無論是否癌症病人,對癌症有更多了解、正解,實屬好事。
黃曉恩醫生: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黃曉恩 陪伴病人走過病患
她的行醫宗旨:以真心對待病人,切身處地從他的角度、代入他的情境,而給予一個最專業和幫上忙的意見。 基因變異導致細胞製造出錯誤的蛋白質,不受控地傳導生長信息,上樑不正下樑歪,壞基因產生壞蛋白,把傳達生長及不死信息給癌細胞,癌細胞便不受控……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黃曉恩愛鑽研細胞基因,更重視全人治療,切身處地從病人的角度出發,情、理兼備,醫人也醫心。 黃醫生說,研究及臨床經驗顯示,使用免疫治療,腫瘤縮細的機會約為兩至三成,而部分病人的療效顯著及可維持一段長時間。 黃曉恩醫生2023 黃曉恩醫生 ▲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黃曉恩的行醫宗旨:以真心對待病人,切身處地從他的角度、代入他的情境,而給予一個最專業和幫上忙的意見。
她續稱,除了療效外,免疫治療的另一特點是安全性:使用傳統二線化療藥物時,病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比率可達三至四成,如病人因發燒或腹瀉而入院等。 黃曉恩醫生 而免疫治療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比率則在5%至10%之間,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皮疹/痕癢、食慾不振和關節或肌肉疼痛。 醫學院畢業後,入讀臨床腫瘤專科的醫生會直接入臨床腫瘤科,內科腫瘤專科醫生會先在內科(包括腎臟、腸胃、心臟和肺科等)接受3年基本內科訓練後,再深造內科腫瘤科。 她稱,肺癌免疫治療的發展令人鼓舞,醫學界仍在免疫治療上作多方面研究;科學家正努力發掘更多生物指標,如腫瘤突變負荷量等,希望能夠更有效地篩選出適合接受免疫治療的病人。 如癌症病人本身有糖尿病,部分抗癌藥有機會影響血糖水平,內科腫瘤科有相關訓練,可為病人調節藥物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