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鄉村內的祠堂是登大石磨最易到達的起點,於上水鐵路站下的小巴總站乘坐51號小巴,便能直接到達祠堂。 因為居住於上水,而家的位置又跟河上鄉十分近,所以就跟媽媽選擇用走的方法去到祠堂。 天穚橫跨石上河,連接松柏塱村,左面看到的就是上水彩園邨,而右手面就是今日要登上的大石磨。 新界區專線小巴51K線是香港一條來往上水站至河上鄉[1](每天晚上延駛至羅湖懲教所[2])的專線小巴路線,由馬亞木旗下上水專線小巴營運。 河上鄉小巴2023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在哨站較下方的棄置建築物內沿著梯級下走,便可接上舊軍車路。 在此右轉,再在下一個支路左走,走到河上鄉路後,前往雙魚河,再右轉沿河傍行走。 在接著的支路右轉,便可返回河上鄉的小巴總站。
河上鄉小巴: 總站站景
沈思建議他為人正式導賞,叔叔便說起自己小時候有個做老師的夢,「有機會做導賞,都係個老師角色對不對?我會努力㗎喇,等呢個時勢好番啲先!」我們以鼓勵道別。 至此,是日能量只餘一半,其後又良久找不到登山口,便欲宣佈行程失敗。 河上鄉小巴2023 閱讀了山野樂逍遙的遊記,得知大石磨山上有個石砌軍徽,甚為吸引,於是便跟隨其足跡來訪。 軍徽是尋到了,但有關的資料頗為零碎,只知新圍/大嶺練靶場及松山也有相類似的軍徽圖樣。 第2支紅旗出現,看到標高柱就表示已到大石磨另一山峰頂了。 過了標高柱後,在前面就會見到直升機停機坪、山頂訊號和荒廢了的哨站。
運輸署官方小巴路線資料所示的「石湖塘(河背村)」實際是兩個不同地方,石湖塘在錦上路、八鄉路以北,河背村則在馬鞍崗山腳,靠近河背水塘,附近地方可看到大欖隧道元朗出入口,總站則在村公所旁。 沿着車路往村裏鑽,很快便找到河上鄉居石侯公祠。 祠堂外的有蓋小巴站裏並排着候車椅子,想必是村民自發捐出,不同款式組合出一道村落風景。
河上鄉小巴: 路線資訊
河上鄉居石侯公祠始建於明朝末年,據侯氏族譜所載,該祠為侯族十七世祖侯居石所建。 從懸於正門的牌匾年份推斷,居石侯公祠曾於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進行修繕。 河上鄉洪聖廟與排峰廟相鄰,前者早於清朝已在現址存在[3],後者則於1937年由河上鄉北松園新村羅湖兵房(今改為懲教署)遷來。
- 繼續沿著建築物內的梯級下走,便可接上舊軍車路。
- 因為居住於上水,而家的位置又跟河上鄉十分近,所以就跟媽媽選擇用走的方法去到祠堂。
- 到了明朝,侯氏十一世卓峰公看到這裏前擁雙魚河,背靠崖婆嶺(今稱大石磨山),土地廣袤肥沃,水源充沛,有利後代生息發展,於是選擇在此開基立業。
- 這片地方本來只有一間舊屋子,伴着一個小魚塘和一棵大榕樹,老闆王先生租下這個地方後,便以他嚮往的台灣電影《養鴨人家》場景作設計藍本,加建歐洲式圍欄、木製雙人鞦韆、印度地蓆和藤椅等,塑造出心目中的露天茶座模樣。
- 每年洪聖誕期間會舉辦五夜四日神功戲;農曆二月十三正誕的當天,有舞龍舞獅、搶花炮,傍晚舉行萬人盆菜宴,為北區一大盛事。
多行幾步,就來到河上鄉另一間豆腐花廠 — 羅太豆腐花,只需花12元就可以任食豆腐花和任飲豆漿,回家前就吃上碗豆腐花結束今日行程。 知道河上鄉有村民時至今日仍然有在耕作,但不知道這裡還有農場,更不知道這裡有村民是養羊的。 今日剛剛碰到農民放羊吃草的時候,就在路旁發現一群小黑羊。 雖然到嘉道理農場或其他主要作教育推廣的農場都能見到羊,但在鄉村、毫無圍欄下見到牠們,感覺就是不一樣,就是多了一份自然的感覺。 河上鄉小巴 營辦商可自行釐定服務時間、收費及行車路線。 以上資料僅屬常規服務細節,可能與實際運作有所出入,並以營辦商決定為準。
河上鄉小巴: 第 1 站 何時 • 河地
由於這裏人煙稀少,附近並不見密密麻麻的村屋,再加上門外的小路旁種有高高的椰樹,散發東南亞resort風情。 河上鄉小巴2023 茶座在去年底正式開張,近月才加建一些室內座位,所以,即使對上水人來說也是非常新鮮的「景點」。 即使從上水乘坐的士前往,也只能告訴司機大哥在「河上鄉美味棧」下車,連司機也好奇地問:「這裏有吃東西的好地方嗎?」這裏附近有一個小巴站,也有兩個佔地頗大的露天停車場,而且暫時提供免費泊車予遊客,方便駕車人士。
它專門生產豆花、豆漿及腐乳等豆品,亦有售賣醬料及涼茶。 河上鄉小巴 冰糖豆腐花($9)口感綿滑,可自由加配黃糖與姜汁糖水,相當抵食。 低糖豆漿($7)不但豆味濃郁,而且健康低卡,在露天茶座下享受新鮮豆品很是透心涼。 往後經過雙魚河,河傍綠草如茵,環境清幽,而來往的車輛極少。
河上鄉小巴: 上水河上鄉成打卡勝地 避世觀星新熱點 必到隱世露天茶座「何時.河地」
在河上鄉側,建有洪聖古廟及排峰古廟,洪聖古廟的建造年代久遠,廟內供奉南海神洪聖,左右兩側供奉周王二公,但廟年前重修後,周王二公已不復存。 廟旁的排峰古廟,原是觀音廟,位於排峰嶺暗篤,因建羅湖軍營,1937年遷到洪聖廟旁。 每年洪聖誕期間會舉辦五夜四日神功戲;農曆二月十三正誕的當天,有舞龍舞獅、搶花炮,傍晚舉行萬人盆菜宴,為北區一大盛事。
河上鄉現存始建於明朝末年的居石侯公祠,是香港法定古蹟。 據侯氏族譜所載,該祠為紀念侯族十七世祖帷喬公所建。 前院兩旁建有廂房,中進為供奉侯氏歷代祖先牌位的神龕。 後進樓高兩層,曾用作校舍,祠堂至今仍是村民祭祖和舉行傳統儀式的議事場所。 在北宋末年,番禺縣的進士侯五郎公舉家遷至寶安一帶,成為宋始祖新安房一世祖。 到了明朝,侯氏十一世卓峰公看到這裏前擁雙魚河,背靠崖婆嶺(今稱大石磨山),土地廣袤肥沃,水源充沛,有利後代生息發展,於是選擇在此開基立業。
河上鄉小巴: 服務時間
這條車路又斜又長,走極都走不完,簡直比上山還要難受。 走完長長的車路,在支路左走,就能回到河上鄉。 走到支路,一左轉,就有兩隻極之兇惡的黑狗由一鐵皮屋奔跑出來,不停向著我們吠叫,在惶恐下只能慢慢移動,遠離這兩隻看門狗。
河上鄉(Ho 河上鄉小巴2023 Sheung Heung)小巴總站,位於新界北區古洞東北部河上鄉排峰路河上鄉居石侯公祠對出的空地,鄰近河上鄉村公所,為51K線的總站。 只要一直沿著石上河走,就會見到路的右旁有涼亭,走過涼亭前方、橫跨雙魚河的橋到對面,然後轉向左面繼續走,這時大石磨就不再是在前方了,而是在右手面。 河上鄉小巴2023 新界專線小巴71線是由棉記汽車營運的一條元朗區專線小巴線,來往元朗(元朗泰衡街)及河背村,經凹頭、錦田、錦上路站及石湖塘。 而71A線則屬71線的短途班次,往返錦上路站及長莆村。
河上鄉小巴: 揀行山鞋4個貼士 防水未必好 留意鞋底坑紋、硬度、同呢樣?
因村建於雙魚河之上,故稱村為「河上鄉」,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我們輾轉登上大石磨,走過廢棄的建築物,再下走至主車道。 一瞥眼間,又踫上一條村狗,以為又有一番惡鬥。 豈知是頭用來嚇唬途人的「假狗」,不折不扣的成為驚弓之鳥。
從前人們來河上鄉主要是吃豆腐花,也會因到訪塱原濕地而路經此地。 但去年9月附近的屯馬單車徑上水至元朗段開通,假日開始有不少遊人路經這裏。 河地開店之初,只不過想為「單車友」提供飲品及小吃,簡單如魚蛋、汽水、餐蛋麵等。 聽說這裏晚上還看到明亮的星空,一邊歎美食一邊觀星,想必別有一番風味。 位於上水以西的河上鄉,一向最出名的是塱原濕地、雙魚河及豆腐花,近月卻多了一個新景點——何時. 這片地方本來只有一間舊屋子,伴着一個小魚塘和一棵大榕樹,老闆王先生租下這個地方後,便以他嚮往的台灣電影《養鴨人家》場景作設計藍本,加建歐洲式圍欄、木製雙人鞦韆、印度地蓆和藤椅等,塑造出心目中的露天茶座模樣。
河上鄉小巴: 路線全長
大石磨以南的一片山坡上,有一個以塗上白色油漆的石塊所堆砌成的軍徽,並有「2ND BATT」和「SCOTS GUARDS」的字樣,即「蘇格蘭近衛隊第二營」。 據資料顯示,該營在1929年曾派駐香港[1]。 軍徽的堆砌年份不詳,但在1976年的舊照片中[2],已可見有關軍徽在這片山坡上。 乘客於3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走過副峰和紅旗,繼續向前走,沿路已不單止只是沙石路,路兩旁更是雜草叢生,差不多擋著前路,要用手撥開才能走過。 還有,走時要留意腳下情況,不時會有樹籘、小石、小窩和水管出現,一不留神就會出意外。
村民代表收受鐵路公司利益,支持在塱原興建鐵路,把反對他的村民擊暈,又以放火槍殺,恐嚇鳥雀離去,鳥雀錄音後播回給代表聽,說要告發他,代表只好慌忙認錯。 河上鄉小巴 鐵路主席為了動工,到塱原燒草趕雀,還捉了黑臉琵鷺來燒烤,正巧被環保署長見到,便以保護野生動物條例檢控他,禁止鐵路公司動工。 祠堂為三進,但部分空間不開放參觀,據知二樓過去是書室,而樓下封閉的空間原是給老師休息使用。
河上鄉小巴: 河上鄉小巴總站
在1899年的駱克新界報告中,當時有250人、本地村。 鳥類體諒人類需要,讓出塱原,遷至組員之一的寶君家,寶君本已養了大量寵物,家跟塱原只隔一條馬路,但鐵路公司之後連寶君家也要收來建維修站,寶君及鳥類後悔莫及。 環保人士帶同外國環保團體到塱原觀鳥,看見鐵路公司派人殺鳥,以毀滅生態價值證據,回國後運用影響力,使鐵路公司股價大跌,公司倒閉,主席淪落街頭,被市民唾棄。 鐵路主席收塱原地前夜,夢見自己變身鳥雀棲息塱原,因高架工程破壞環境,受盡苦困,妻離子散,翌日便到塱原告訴村民不收地了。 塱原鳥雀知道鐵路公司快收地,到政府門外抗議,並寫了一篇情文並茂的勸說信(連內文)給環保署長,署長讀得感動,否決鐵路公司動工。 在遊人稀少的當天,保安叔叔悉心介紹,說自己只是工多藝熟,「講了十幾次又熟啲,講講吓又夠膽」。
到達副峰頂,就要再攀一小段,高度不高,只有數十米,所以是十分容易的。 在副峰頂上插有一支紅旗,皆因大石磨的左下有羅湖練靶場,紅旗是用作提醒的,大家登上前,應先在政府網上查看有關資料。 原來大石磨是有2個山峰的,前面見到的那個就是大石磨的副峰。 沿路就是這種沙石路,用行山杖幫助一下,確實會走得穏一點。 因為腳傷,今天不能走太快,媽媽已大幅拋離走在前面。 大家要留意,小徑後的山頭是山墳,我跟媽媽上山時會儘量不走過墓地的正上方,都是圍著墓地邊沿走過去,算是對仙人的尊重。
河上鄉小巴: 街知巷聞:河上鄉 雙魚河上 古蹟處處
大石磨位於羅湖,高183米,旁為羅湖分類靶場。 大石磨以北的一段範圍在昔日原是邊境禁區,2013年6月第二階段的禁區開放後,公眾可自由進出此區域及附近的六條鄉村。 山的右面就是沿路走過的河上鄉一帶的景色,可以見到羅湖懲教所和驕術訓練學校,前方就是堔圳,左面就是馬草壟和古洞一帶的山嶺和平原。 來到前方這條橋,右面就是河上鄉村口,轉入村口,走過幾步路,就是河上鄉其中一問豆腐花廠,可選擇在登山前先吃一碗,登山後再嚐另一間豆腐花廠。
- 聽說這裏晚上還看到明亮的星空,一邊歎美食一邊觀星,想必別有一番風味。
- 充滿田園風的「何時 • 河地」是香港少有的河畔Cafe。
- 至此,是日能量只餘一半,其後又良久找不到登山口,便欲宣佈行程失敗。
- 這條車路又斜又長,走極都走不完,簡直比上山還要難受。
- 營辦商可自行釐定服務時間、收費及行車路線。
- 我們輾轉登上大石磨,走過廢棄的建築物,再下走至主車道。
- 在北宋末年,番禺縣的進士侯五郎公舉家遷至寶安一帶,成為宋始祖新安房一世祖。
首先出場的是傳說中的西藏獒犬,牠披著一身黑色蓬鬆的散髮,狀若黑猩猩,狂吠猛衝,氣勢逼人。 幸而這頭猛獸「好像」被困於圍網之內,我們匆匆走過,並無大礙。 牠們從門戶大開的回收場內一擁而出,聲勢浩大,比藏獒更為可佈。 奈何手上唯一的武器是張紙地圖,紙包不住火,也包不住口,更何況是四個。 登臨大石磨,放眼盡是大陸經濟起飛的景象,眼下則是一片綠悠悠的、以魚塘為主的緩衝區。 最後漫遊雙魚河,也可享受具空間感的郊區氛圍。
河上鄉小巴: 上水好去處
河上鄉(英語:Ho 河上鄉小巴 Sheung Heung)是香港的一條鄉村,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以西,鄰近塱原濕地、雙魚河及古洞北,屬於上水鄉事委員會範圍。 該村由侯姓族人於明朝初重建[1],侯氏更發展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該村至今仍有人居住。 走過天橋後,就向右面走,向著正前方的大石磨走就是了。 這條路很好走,平坦寬闊,一直走的話,可以到達古洞村的,很適合跑步及踩單車,沿路就看見不少跑友及單車友擦身而過,大家也可考慮一下這條帶有圍村及鄉郊味道的路線。
最繁忙一小時每方向合共載客量不少於128人。 而羅湖懲教所特別線則需使用3輛小巴,其中1輛為19座小巴,最繁忙一小時每方向合共載客量不少於96人。 百年前香港以洋人為主的上流社會開始以狩獵為休閒活動。 1924年有洋人在粉嶺火車站附近租民居成立狩獵會,吸收高級軍官及政商顯貴為會員,舊沙頭角鐵路沿線是他們騎馬放狗追野豬赤麂的山林,大埤則是獵殺沙錐的水上射擊場。
鐵網上茂密的枝葉長出了,又掛着一幅蜂場橫額,宣傳另售合資格懲教所探訪用品。 再沿路往前走一段,眼前就是從未步行經過的羅湖懲教所,當刻,腦裏馬上閃現早上那段小巴車程。 在前往河上鄉的小巴上,專程遊覽的遊人身旁,也許會坐着同樣遠道而至,卻懷着不一樣心情的探訪親友。 上水火車站旁的小巴站乘搭51K號,可以直達河上鄉村口。 下車後即見村口兩座牌匾分別寫着「洪聖古廟」與「排峰古廟」的相連廟宇。 磚牆灰冷,頂着橙色瓦頂,廟外掛上喜氣的紅燈籠,因為經過重建,「古廟」感覺不到有多「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