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治療」對於生長在較表面的腦膜瘤也有不錯的療效,也較不傷害正常組織,是可考慮的另一種選擇,但費用昂貴,一般多用在兒童腦瘤。 化學治療是大眾十分熟悉的癌症治療方法之一,主要是以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抗癌藥物殺死存在體內的癌細胞。 現時常用於治療原發性腦癌的化療藥包括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另外醫生亦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而決定是否需要使用其他化療藥物。 不少癌症患者對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感到恐懼不安,但其實現今化療藥物已取得顯著進步,副作用較以往輕微。 同時,隨著藥物推陳出新,現時已有不少方法舒緩化療的副作用。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2023 現時已知的腦腫瘤類型有超過150種 ,可大致分為良性及惡性。
- 最後提一提大家,垂體腺瘤其實不止影響荷爾蒙調節,有時也會引發腺體破裂及出血,屬於十分緊急,需要盡快清理血塊和腫瘤,否則可能造成嚴重及永久性的影響。
- 藥物治療的對象主要針對功能性垂體瘤,尤其多巴氨促效劑對於泌乳素瘤,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生長與調節內分泌功能;抗生長激素對於生長激素瘤則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 每一位腦下垂體瘤病人的治療都必須視病人本身症狀及當時情況而定,所以就醫時要仔細跟治療醫師討論,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 一是以核磁共振掃瞄(MRI)或電腦斷層檢查蝶鞍部位。
- 治療的目標是為了移除腫瘤,如果無法移除,就會採用縮小腫瘤範圍或周邊腫脹的部分,以減緩腫瘤成長的速度和減輕症狀。
腦下垂體腺瘤(見圖一)在眾多腦下垂體的良性腫瘤中屬於生長較緩慢的,在所有腦腫瘤中佔10至15%。 清熱解毒藥可抑制腫瘤幹細胞的興奮與複製,抑制腫瘤細胞分裂及血管生成荷爾蒙的分泌,抑制腫瘤分泌毒素,阻斷腫瘤營養之後援,治療腫瘤快速增殖期之發熱,腫瘤性內分泌過亢,腫瘤異位激素分泌異常旺盛,腫瘤性血球增多,預防感染。 A: 不分泌荷爾蒙的腫瘤,小於1公分的可以先觀察;當超過1公分,臨床有繼續變大的情況,即使沒有症狀,也建議開刀切除。 至於會影響荷爾蒙分泌的腫瘤,則視腫瘤而做不同處理。 在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療前,病人年紀、身體狀況、腫瘤大小種類及侵犯程度,都應列入選擇治療方法的參考。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 腦下垂體瘤
植牙是單就缺牙部位植入人工牙根,待骨整合好後,接出人工支台齒,製做牙冠。 好處:不傷害其他寶貴的牙齒,直接解決缺牙問題。 壞處:相較牙橋,植牙需要手術,費用較高且完成時間較長。 人工植牙是骨頭內放置人工牙根,稱人工牙根,外面銜接假牙套件。
至於麻醉風險通常和年紀與心肺肝腎功能有關,手術前通常會諮詢麻醉科醫師之意見。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2023 另外,若手術無法順利完整切除腫瘤,則有可能需要接受開顱手術或放射線手術治療。 急診醫師緊急進行影像學檢查後發現,林小姐的腦部中央位置長了一顆腫瘤,這個部位剛好是腦下垂體的位置,它控管的是許多賀爾蒙的分泌與儲存,因此腫瘤可能會在生長過程引起血液供應異常,進而導致這部位局部中風。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 腦瘤診斷方式
對高風險患者,分段式放射治療能減輕對重要腦部組織之傷害。 手術的目標是盡量安全地切除腫瘤(見圖二), 以減少對視神經之壓力, 和去除過度生產激素的腫瘤細胞。 反而, 最常見的外科方式是“經蝶骨方式” 手術過程會通過蝶骨靜脈竇(見圖三), 是在鼻子之後方一個被空氣填裝的空間。 連續治療三個月後,諸症改善,經MRI檢查腫瘤變小,與正常組織分離,神經腫瘤醫師原想做三次電腦刀放射治療,放療期間仍續服中藥,但僅做一次電腦刀便效果極佳,告知無須再做。 前後共服中藥六個月,追蹤至今已四年無再復發。
開刀的難易度取決於腫瘤大小與生長位置,如果體積小,或是位置表淺,當然完全切除就可以達成。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 另外要注意的是, 有時候因為腫瘤生長時間久,將一些重要的血管或神經完全包覆,勉強移除,反而會造成永久的功能缺損。 雖然手術是移除腦腫瘤的最直接方法,但由於腦部結構相當複雜,部分個案未必可以透過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加上一些患者於確診時,癌細胞已出現擴散,這時便需要採取其他的治療方案,盡可能抑制癌腫瘤生長,以緩和病情。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 放射線治療
經過多年多中心臨床試驗,FDA於2003年加大其治療適應症,批准Gliadel用於原發性惡性腦瘤的治療,據文獻報導,Gliadel可延長原發性及復發性惡性腦瘤患者的中間存活期。 對於原發性腫瘤,予以外科手術切除,儘可能將腫瘤細胞移除乾淨,避免細胞增生仍是最普遍的治療模式。 在手術切除上,有研究指出利用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標定癌細胞,使其顯現螢光,能夠幫助腫瘤切除率的提升,現已有產品Gliolan(medac GmbH)在歐洲取得核准上市。 而針對一些較深層的腫瘤或無法以傳統開刀手術移除的腫瘤,立體定向放射手術(Gamma knife、Cyberknife or Novalis Tx radiosurgery)也是另一種手術的選擇。 親戚和朋友們若有面對癌症的個人經驗是會有相當的幫助,同樣的,許多病患會與一樣要面對相似問題的人會面及交談,此也會有幫助的。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2023 癌症病患常常在自助及援助團體聚會,在那兒他們可以分享他們學到有關癌症及其治療的知識,及對此種疾病的因應行為。
轉移性腦瘤比原發性腦瘤常見,約有一半的轉移性腦瘤來自肺癌。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2023 全球每年發生原發性腦瘤的人數約為250,000人,佔所有癌症少於2%。 我因為頭痛去台大看診時,醫生很快就建議手術,一開始家人也是有所擔心,不過因為考慮到囊腫大小偏大,所以還是決定動刀,也是因為一直飽受頭痛困擾才讓我下定決心。 你好,我也診斷出有腦下垂體囊腫,也是多年深受頭痛之苦,想問你手術後頭痛改善了嗎?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 治療方法
這可以藉由抽血檢驗出腺瘤的種類,再評估後續的治療方式,建議也可以進一步詢問小兒神經科或是新陳代謝科醫師的意見。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2023 中醫師周宗翰指出,中醫認為,腦下垂體功能與「腎」的關係十分密切,人體從出生、生長發育、性機能的成熟直到衰老,整個過程的基礎物質主要是腎氣與腎精。 目前是一名內科住院醫師,為了專科醫師執照努力打拼。
流行病學臨床調查顯示,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生腦下垂體瘤,而在 30~40 歲,以及 60~70 歲則是兩個明顯的發病高峰。 在台灣,台大醫院的內分泌科、眼神經科、耳鼻喉科與神經外科位居國內龍頭地位。 台大神經外科是國內最早採用經鼻顯微手術的單位,近十年來也與耳鼻喉科團隊合作採用內視鏡手術,台大腦垂體團隊乃國內全方位整合性的醫療團隊,不論內科、外科治療結果都具有相當的優勢。 目前手術團隊包括鼻科、眼科與神經外科互補合作,發展複雜性顱底手術,能安全治療較侵入型與巨大型腦垂體瘤。 2021年底台大醫院也引入術中核磁共振造影,增加 困難治療的腦垂體瘤 之手術成功率。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 良性腦腫瘤與惡性腦腫瘤(腦癌)的分別
性腺刺激素不足,造成男性或女性荷爾蒙下降,引起性功能障礙,和不孕症;如果可體松或甲狀腺素不足,患者會變得虛弱或疲倦;若影響到「抗泌尿荷爾蒙」(負責腎臟回收水分的功能)會變得易口渴,多尿頻尿,嚴重者即「尿崩症」。 「因腦下垂體會分泌很多種荷爾蒙,且症狀並非短時間內就會顯現,多數患者的病症都會存在一段時間,且會周旋在各科別,最後才找到是內分泌問題。」陳榮興表示,病人的診斷及檢查過程相當重要。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 另外腦下垂體是人體的掌管人體多種荷爾蒙分泌,因此除了壓迫性症狀之外,也容易會有「機能異常」,例如內分泌功能分泌過多或過少,而且有可能會併發不只一種激素異常,而是多種功能都有失調情形,不能大意。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而言,腦下垂體瘤的成因目前仍然不明,而且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從中醫角度來說,則往往與患者身體的「血滯痰凝」有所關聯。 放射線治療:近年來配合立體定位技術來進行高準確度的腫瘤照射,新的儀器如電腦刀(cyberknife)、加瑪刀(gamma knife)對於腦下垂體瘤的療效亦十分顯著。 庫欣氏疾病(Cushing Disease) 臨床上因腦下垂體腫瘤所造成之庫欣氏疾病並不多見,會發生庫欣氏綜合症(Cushing’s Syndrome):四肢及身體比例的改變、皮膚變薄、圓臉、疲勞和頭髮稀疏。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 過去臨床上常見女性患腦下垂體疾病的機率較男性高,但陳榮興表示,這是由於腦下垂體功能異常中,最常見的泌乳素過高,容易反映在女性月經不規律上,因此較男性更有警覺性,第一次時常在婦產科或泌尿科就診。 其中「前葉」部位,分泌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性腺激素和泌乳素,「後葉」則有由下視丘合成後釋放出抗利尿激素和催產素。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 不孕、性無能 腦瘤可能是禍根
資料數據顯示,放射手術比放射治療更有效地降低異常激素分泌,並且縮短治療時間,是在第一線手術治療失敗後,仍然是相當有效的第二線治療方法,而且最終發展成腦下垂體功能低下的機率比一般放射治療低很多。 持續門診追蹤、觀察:當腫瘤大小尚小,且沒有對周邊組織產生壓迫症狀,也沒分泌賀爾蒙,可以選擇「持續追蹤、觀察」即可。 感染、出血 與傳統手術相似,經鼻內視鏡手術之併發症包括感染,出血。 輕微的感染多數以抗生素治療即可治癒,但若發生嚴重感染(如腦下垂體化膿)則有可能需接受引流手術將膿泡引流而出。 手術後鼻腔因為有侵入性治療通常會有流血的狀況,但大多數皆會慢慢改善,但有少數案例需要接受止血手術。
腦下垂體腫瘤這個名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然而進一步詢問,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腦下垂體是什麼? 事實上腦下垂體的位置是在腦底部的中央,在蝶骨中的蝶鞍內,其上方有視神經經過,兩側則包圍海綿靜脈竇,而其底部則為蝶竇及鼻咽。 腦下垂體的體積非常小,只有約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2023 1.3x0.9x0.6公分,重量也只有約0.6克,腦下垂體又可再細分為腦下垂體前葉及腦下垂體後葉,前葉較大,約佔80%,後葉約佔20%。 大型腦腫瘤或腫瘤腫脹伴隨的腦水腫會導致顱內壓升高,在臨床上會造成頭痛、嘔吐、意識狀態改變(嗜睡、昏迷)亦或是瞳孔病變。 此外,即便是小型腫瘤,也都可能阻礙腦脊液(CSF)的通過而導致早期顱內壓的增加。 在幼兒,顱內壓的增加也可能導致頭骨直徑增加和囟門鼓脹。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 症狀
2013年11月手術,2014年11月復發,復手術並放療,預計放療結束後進行化療。 病人持續服水煎藥二年,經追蹤腫瘤持續萎縮,遂停中藥。 一年後腫瘤復發,再歷經手術減壓及珈瑪刀放療,現仍持續服中藥控制。
- 該治療方法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給藥方式及釋放系統。
- 臨床症狀為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視乳突水腫、神經缺損、行為改變、視力障礙、頸項僵直。
- 若手術完整切除,此疾病即已治癒,不需後續藥物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 如果你的醫生告訴你需要接受一種以上的治療,並不表示你的症狀比其他腦腫瘤的病人情況嚴重或輕微。
- 72歲的王爺爺4年前曾因視線不清就醫,雙眼外側偏盲判斷為腦瘤,用顯微鏡手術摘除3公分大的腦下垂體腫瘤,住院半個月後出院。
- 常規放射治療是發射小劑量的輻射射線在蝶鞍整個區域和腦下垂體附近,這個技術會把邊際正常組織也納入治療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