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興站月台裝修設計與葵芳站相近,廣告板在月台牆壁之窗戶上方,與站名顯示板並排。 兩個月台各設兩條扶手電梯、一條樓梯及一部升降機連接大堂,規模遠比設計相若的葵芳站少。 葵涌商場旁(近街市入口外)設有葵涌邨公共交通交匯處,而鄰近的上角街、大窩口道、禾塘咀街亦有多綫巴士、小巴途經。 位於下葵涌的葵芳為區內的商業中心,區內大型購物商場葵涌廣場及新都會廣場(同時為商業寫字樓)均先後在葵芳落成啟用。 葵青區有不少私人屋苑,葵青區最早期的私人屋苑是位於港鐵站上蓋的新葵興花園及新葵芳花園。
最早落成的屋邨是大窩口邨,全部樓宇均為第二型,共設20座;現時葵涌大窩口邨所有舊式樓宇均已重建。 然後於1966年落成石籬(一)邨,現存的10座及11座則改為中轉房屋。 石蔭邨落成於1968年,原居住大廈共有八座,至2006年重建完成,共有四座租住大廈,居民約為8000人。
葵湧花園: 葵涌公園
為配合2009年東亞運動會小輪車比賽,政府撥出葵涌公園西南面一幅面積約3.9公頃的土地予中國香港單車總會,用作發展單車場(小輪車場)[13]。 因修復後的醉酒灣堆填區屬環保署管理,故署方負責起草及制定土地合約,並於2008年7月3日與香港單車聯會簽訂21年租約,由香港賽馬會於2009年撥捐2,200萬元興建,是香港首座及唯一符合國際標準的小輪車訓練及比賽場地[14]。 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在2009年10月31日開幕,成為同年東亞運動會比賽場地[13]。 至於大窩口邨富強樓的源頭不明個案,她指,當局正調查該個案是否與葵涌邨疫情有關,政府會增設流動採樣站提供免費病毒檢測服務,讓大窩口邨其他樓宇的居民願檢盡檢。 YHA Mei Ho House 提供舒適、具現代化風格的客房。 接待櫃檯為 24 小時開放,全館提供免費 WiFi 。
港英政府早於1980年代便計劃將當地發展成大型市鎮公園,但在近落成時被發現公園範圍內有沼氣,令公園被迫無限期延後開放。 其中3.9公頃在2009年闢作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之後僅維持有限度開放,堆填區的其餘部分則一直被荒廢,引起各界關注,更先後兩次被審計署批評,直至2018年才將部份範圍建成臨時板球場。 假設整個堆填區舊址都被納入公園範圍,葵涌公園將憑多達27公頃的面積成爲全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大于已落成的大埔海濱公園[註 1]和東九龍啟德發展區準備興建的都會公園[註 2]。 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四個階段重建,並於1992年11月公佈重建規劃,至2000年拆卸最後一批舊廈(亦是全港最後一批清拆的第三型徙置大廈),而新樓宇分別於1997年、2000年和2005年落成。 雖然徙置區現已消失,但區內的居民仍以「新區」來稱呼葵涌邨,而途經的荃灣旺角線紅色小巴仍以「新區」來標示葵涌邨站。 而位處大窩口道與禾塘咀街交界、第三期對出的第二期部份為公園、命名為「葵涌新區公園」。
葵湧花園: 設施
該工廠大廈在1973年前跟徙置區均由徙置事務處管理,後交由房委會管理。 於2002年工廠大廈最終被拆卸,受影響約700廠戶,每戶可獲約7.5萬至13.8萬港元的特惠津貼,另加現金津貼6,000港元,廠戶在該年1月底接到一年半的清拆通知,且獲凍結租金[7]。 立法會於2017年通過撥款2.5億元興建光輝圍的斜道式升降機工程,該系統全長約40米,設有兩部升降機,每部可接載24人。 政府在2019年2月1日表示完成招標,開始進行工程[9]。 工程到2022年4月6日完成,居民上山或落山只需1分鐘[10]。
而住於徙置區東北面的工廠大廈,當初稱為「葵涌徙置工廠大廈」,屬樓高七層的第二型徙置工廠大廈,1964年5月展開興建工程,1966年9月先啟用第三至四座,1973年4月第一至二座落成,提供256平方英尺的工廠單位[5][6]。 香港1970年代工業發展蓬勃,吸引不少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及尼泊爾的單身男子來港打工,寄錢回鄉養家。 由於葵涌鄰近貨櫃碼頭,並有不少船務工場,加上工廠區內紗廠及其他工業,從而為他們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 部份南亞人為節省交通費,加上附近租金便宜,他們會合租一個單位,在葵涌與石籬交界的屏麗徑一帶聚居,慢慢形成一個社群。 2013年4月,康文署被審計署發表的審計報告點名批評其發展及管理公園及花園的情況欠理想,建議前者查明其於2000年接管的葵涌公園至今仍未有發展的背後原因,採取措施,以便日後加快完成工程計劃[12][15]。
葵湧花園: 市民可在紀念花園舉行送別儀式,親自或由食環署職員代為撒放骨灰,費用全免。此外,他們亦可在繳交所需的行政費後於紀念花園設置牌匾紀念先人。
葵涌的歷史最少可以追溯到明朝時設立的「葵涌海澳」,其東面為官富巡檢司,西面則為屯門海澳。 正德年間,正值歐洲大航海時代,往東方發展的葡萄牙王國在屯門地區建立葡属屯門殖民地,亦曾滋擾「葵涌海澳」一帶,直至屯門海戰被明軍擊退為止。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其中葵涌貨櫃碼頭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貨櫃碼頭,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
葵涌填海後,多個小島和德士古半島已不能再被辨認,現在葵青區只有一個大島──青衣島(包括已被接連的牙鷹洲)。 同葵芳站一樣,葵興站都係葵青區葵涌部份一個交通中轉站,雖然規模唔及葵芳站,喺公共運輸交匯處都有一啲巴士路線連接車站同週邊地區。 葵興站啟用嗰時,區內幾條直接來往九龍區嘅巴士線被逼停辦,因此居民多數選擇喺葵興站搭地鐵(現港鐵)來往市區。 葵興站(粵拼:kwai4 hing1 zaam6;英文:Kwai Hing 葵湧花園2023 Station)係香港港鐵荃灣綫嘅一個架空車站,響新界葵涌中部,東北面係葵興邨,響葵青區。
葵湧花園: 葵涌花園附近的大廈
2018年5月,審計署發表的審計報告再次點名批評康文署的葵涌公園發展進度不理想。 而康文署於2013年提出興建高爾夫球練習場,卻因未作技術評估就將方案提交區議會,獲同意後始發現方案並不可行,被質疑為何不在諮詢前就研究出可行方案[22]。 同年9月,公園內的臨時板球場進行試業,並於11月27日宣佈正式啟用,並在同日舉行開幕典禮[25]。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22日)表示,截至下午4點半,葵涌邨各樓宇相關個案已達105宗,其中逸葵樓有96宗;映葵樓有8宗;曉葵樓有1宗。
全邨於2008年4月完成重建後,共16座住宅樓宇,合計13,742個單位。 據立法會文件所述,葵涌邨共居住約4萬人,如以單一屋邨計算,葵涌邨現為全港居住人口最多的公共屋邨[註 1]。 與此同時,葵涌邨亦是全港擁有最多新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共設12座。 葵湧花園 葵湧花園2023 葵涌建有多個公共屋邨,大多由1964年至1970年代中發展,部份在1991年至2008年重建。
葵湧花園: 服務
此外盈暉臺第一座原址是荔園門前的巴士總站,因此仍屬於九龍區一部分。 事實上,該區居民由盈暉薈西面向東面走,已不知不覺進入葵青區。 2007年初起有關決定只將整個盈暉臺均正式納入九龍深水埗區(以屬於華荔邨、介乎盈輝臺與華荔邨的緊急車輛通道作區界,以及九龍與新界間的界線)。 葵青區的填海地頗多,而葵芳、葵青貨櫃碼頭及醉酒灣工業區也建於填海地上,荔景、葵盛、石籬、石蔭和青衣大部分則屬於山地,中葵涌和舊荔園與九龍接壤的地方屬於河谷的沖積平原。 葵青區過去由多個小島(包括芒洲)、德士古半島和青衣組成。
葵青區海域雖然位於新界,其大部分海域仍被香港政府定義為維多利亞港範圍,都會區,而葵青區的青衣島以南海域更與中西區海域相連。 葵青區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葵青貨櫃碼頭即位於此區。 眾多工業、商貿大廈座落葵涌;而青衣西南則有大量重工業設施。 葵青區也是香港重要的交通樞紐,是新界西北及大嶼山進入市區的首站;區內的葵涌道、青葵公路及青嶼幹線等道路皆爲重要的主幹道。 其中青嶼幹線自1997年通車起,就成爲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進出市區的的最主要路線。
葵湧花園: 葵涌醫院
葵涌於1960年代前甚少發展,直到荃灣衛星城市逐漸開發,住宅群擴展至葵涌一帶。 加上政府亦於1970年代初興建葵涌貨櫃碼頭,使葵涌得以發展迅速。 本來屬於荃灣區一部份的葵涌,亦於1985年聯同青衣島分拆出葵青區,而城門隧道則成為往來新界東之主要幹道。 葵湧花園2023 為使葵涌公園盡早得到善用,政府2015年再向香港板球總會批出葵涌公園北面一幅4.5公頃土地作臨時板球場。 除了安排板球隊伍到場訓練外,板球總會亦已承諾每周最少預留12小時予公眾租用,市民亦可在其他開放時間,於指定範圍觀看球賽或訓練活動,建造工程預計於2018年第三季完工[19]。
- 於2008年落成、同樣位於葵涌大連排道的新鴻基地產商廈項目,卻被命名為九龍貿易中心,甚至以「九龍西商業新據點」自居[4]。
- 客房設有空調、平面衛星電視、保險箱和冰箱,為提供便利的住宿體驗,衛浴內附免費盥洗用品。
- 主要街道包括和宜合道(上葵涌段)、青山公路 - 葵涌段(上葵涌段)。
- 然後於1966年落成石籬(一)邨,現存的10座及11座則改為中轉房屋。
- 2023年3月初,有網民分享邨內一座垃圾房牆上掛着近50幅鑲有框架的人像畫、風景畫和掛有多個古董時鐘,不過事件曝光後,牆上的藝術畫幾乎被拆光,只有兩個時鐘保留。
而港鐵葵芳站一帶,連同附近葵盛游泳池、葵涌運動場、南葵涌賽馬會診所,當中包括兩個人流量極高購物中心:新都會廣場和葵涌廣場,亦儼如成為了葵涌市中心。 作為新機場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嶼幹線,途經葵涌、青衣一帶,改變葵青區面貌。 人口結構方面,大批自1960年代至1970年代遷入的市民續漸老化,出現人口老化問題。
葵湧花園: 香港葵湧附近的飯店
2006年長實集團位於新界葵涌和宜合道的樓盤雍雅軒,由於在電視廣告宣傳其處於九龍地域,因而被廣播事務管理局發出勸喻,指廣告誤導及不正確。 而位於荔景山路並毗鄰祖堯邨的污水處理廠反而以《荔枝角污水處理廠》命名,甚至邻近荔景消防局的食水抽水站以《荔枝角食水抽水站》命名,但荔枝角在官方確定屬於九龍。 於2008年落成、同樣位於葵涌大連排道的新鴻基地產商廈項目,卻被命名為九龍貿易中心,甚至以「九龍西商業新據點」自居[4]。 雖然如此,但一些相關機構為方便管理仍將有關區域分歧,如醫院管理局轄下的荃灣區及葵青區醫院及診所聯網便納入九龍西聯網範圍。
昔日青衣島有居住船上的漁民(稱為艇戶、蜑家人或水上人)聚居於「青衣塘」(現時的青怡花園)及「門仔塘」(現時的青衣城)。 葵興站大堂嘅非收費區畀收費區分隔,因此乘客不能由大堂北面(A、D出口)直接行去大堂南面(B、C出口),要經路面往返兩大堂,同荃灣站相似。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葵湧花園: 葵涌邨
而「封樓令」下的檢測程序,陸子慧解釋指當局會在檢測前,肯定住址內市民是否有確診,通知其不要落樓進行檢測後,再為其他市民進行檢測,因此每日檢測時間不定。 他表示一直了解葵涌邨的檢測人龍的情況,盼透過上門及致電提示做檢測,希望排隊檢測更有序,又指已共用包括警方在內的200個人手在映葵樓協助工作。 葵涌邨重建後園林設計圍繞「城中綠洲」概念,重建時保留了逾百棵大樹,並種植了16萬棵植物,休憩面積由重建前4.8公頃,增至7.5公頃,全邨綠化面積高達30%,面積是全港公屋之冠。 邨內有4個公共空間,其中第3期平台種植葵樹 葵湧花園 ,地面鋪上藍色地磚代表河流,與葵涌之名相呼應。
- 據2016年中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有520,572人[1]。
- 最初的街坊,都來至五湖四海,他們都因為各種的天災或清拆的原因而徙置到葵涌邨,自然形成了該地的地區生態。
- 該區由於鄰近河谷,蚊蟲滋生特別活躍,因此登革熱和全港最高的誘蚊產卵指數曾在該區出現。
- 而住於徙置區東北面的工廠大廈,當初稱為「葵涌徙置工廠大廈」,屬樓高七層的第二型徙置工廠大廈,1964年5月展開興建工程,1966年9月先啟用第三至四座,1973年4月第一至二座落成,提供256平方呎的工廠單位[5][6]。
- 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四個階段重建,並於1992年11月公佈重建規劃,至2000年拆卸最後一批舊廈(亦是全港最後一批清拆的第三型徙置大廈),而新樓宇分別於1997年、2000年和2005年落成。
火葬日期起計之第七天至兩個月內,領灰人(須為「遺體火葬費用收據」內所示的申請人)可向食物環境衞生署墳場及火葬場組(九龍區或香港區辦事處)或火葬場領回先人之骨灰及一份【領取骨灰許可證】 (俗稱灰紙)。 之後,親友可把先人之骨灰安放於骨灰龕位,或撒灰於香港指定紀念花園或指定海域。 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均建議設置「葵涌站」(Kwai Chung Station),為此站之前身,兩報告建議設站之地點與現時葵興站相同。 本站設有8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葵湧花園: 葵涌邨現社區爆發 情況令人關注
葵涌邨重建後園林設計圍繞“城中綠洲”概念,重建時保留了逾百棵大樹,並種植了16萬棵植物,休憩面積由重建前4.8公頃,增至7.5公頃,全邨綠化面積高達30%,面積是全港公屋之冠。 葵湧花園 葵涌邨居民權益關注組的街坊,可謂是葵涌邨的「開荒牛」,葵涌邨1960年開始興建,1964、1965年開始入伙。 葵湧花園2023 最初的街坊,都來至五湖四海,他們都因為各種的天災或清拆的原因而徙置到葵涌邨,自然形成了該地的地區生態。 關注組的關注事項包括成功爭取毗鄰葵涌邨的葵涌新區公園(原稱大窩口道公園)正名及爭取於來往葵涌邨與光輝圍的「百步梯」興建升降機[8]。
而附近街坊平日難以進入垃圾房內參觀,大多數只在場外拍照留念,不會阻礙他們工作。 以往居民來往葵涌邨和禾塘咀街,需要步行全長119級的「百步梯」,對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造成嚴重不便。 葵馥苑(英語:Kwai Fuk Court)共有兩座新十字型樓宇,名為安葵閣及樂葵閣,位於葵涌大窩口道88號[2]。 原為居屋屋苑,後來因為政府決定停售居屋,於2004年售予政府並被改為政府宿舍,由警務處宿舍組及消防處分別支配兩幢樓宇。
葵湧花園: 葵涌邨添58病例 全邨累計334宗確診 映葵樓續禁足至1.29
她又批評,排隊檢測分流安排混亂,每次檢測都大排長龍,這幾天都要等候超過1小時才完成檢測,擔心有感染風險。 葵湧花園2023 葵涌邨爆疫之勢未緩,全邨確診個案飆至276宗,其中原本今早(26日)解除5天封樓禁足 的逸葵樓因再揭病例,需要「加監」2天至本周五(28日)。 葵湧花園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截至今日下午2時,葵涌邨累計有334宗個案,較昨日(25日)多58宗,其中逸葵樓再增45宗病例,爆疫單位添6個,該大廈至今錄得229宗確診。 至於映葵樓累計71宗個案,涉及45個單位,較昨日新增8宗,增2個染疫單位。
張指,雖然今日逸葵樓確診個案數字呈下跌趨勢,但仍須觀察數天。 政府晚上表示,原定明早(27日)解封的葵涌邨映葵樓,將延長圍封多2天至本周六(29日)。 專職醫療服務亦包括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臨床心理學等。
葵青區是一個比較多公共屋邨的一個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只僅次於觀塘區。 大窩口原本屬於葵青區內,因為大窩口站位於國瑞路公園的地底,大窩口站行政上屬於荃灣區,所以居住在荃灣區的市民視為大窩口屬於荃灣區。 造成概念爭議可歸下列情況:港英政府对那一带原居民采取放任政策,没有取消他们的地权,一直维持九华径村民跟其他新界原居民一样权利,在蝴蝶谷以西以公路為兩區的分界線。 荔枝角填海前,荔枝角灣海岸以北數十米已經是深水埗區和當時的荃灣區分界線,而該區在當時是荔園門口的河谷和三角洲,因此要在這地區絕對地分辨九龍和新界實在有困難。 2001年深水埗區議會曾提出改為完全以荔景山路為兩區分界線,建議把荔景山路以南的華荔邨、盈暉臺(第二和第三座)納入九龍範圍,後來涉及九华径村屋原居民的地权利益而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