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瓊瑤小說9大分析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瓊瑤小說

《還珠》之前,是借古人的語言談現代的愛情;《還珠》之後,是借現代的語言談古代的愛情。 但這套封閉語境是瓊瑤創造的,形成某種戀愛的套語,故事與情節,對話與人設,全都可以互文穿越,彼此繁殖。 後90年代,瓊瑤電視劇的末期,果然就真的把自己的小說彼此融合,交配結合出新的故事,如《海鷗飛處彩雲飛》這樣的作品來。

瓊瑤自60年代發表長篇小說《窗外》後,就此打造出數十年不衰的愛情國度。 在這個愛的神國裡,充滿了癡情男女,女的美麗如夢,男的俊帥多情。 在苦悶的60、70年代,大量動用中國詩詞,文字古典,用語纏綿的瓊瑤,對當時的年輕少女,確有文學啟蒙之功。 戒嚴時期壓抑苦悶的政經環境,在脫離現實的愛情囈語或是時空虛構的武俠小說裡,得到安撫和柔焦。 《幾度夕陽紅》是美麗與哀愁的,但《煙雨濛濛》卻真正教我心痛。 早就已經算不清了,但事隔三十年,我仍然記得每次讀完,都是割裂心坎的痛,一清二楚的刻入體內。

瓊瑤小說: 電影填詞

於是我把瓊瑤的小說偷偷租回家,躲在棉被裡,拿著一把手電筒看,看到傷心之處,淚流不止,只好把燈熄了,一個人靜靜的伏在黑暗中,任憑淚水把床褥染濕了好大一片。 母親像是從夢中醒來,恍惚的望著我說:「我在看瓊瑤的小說,《紫貝殼》。」從那時開始,瓊瑤走進了我的生命。 瓊瑤對平鑫濤的病情判斷與平家兒女平雲、平珩、平瑩的意見分歧,於是瓊瑤於2017年平鑫濤失智大中風期間,在2017年8月出版《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訴說病人自主權的重要性,並藉由呼籲「善終權」,[18]。

當年瓊瑤的《窗外》同樣描寫高中女生和國文老師的初戀,出版時亦引起極大的爭議,時至而今,且不論師生戀的倫理正當性,真正令瓊瑤和林奕含沉淪耽溺的,是被神格化的中國文學,是言志抒情的詩教,思無邪便可以為所欲為。 盲目相信瓊瑤的「夢幻」,不是件好事,然而活在只有功利現實沒有「夢幻」的環境裡,卻是件更糟糕的事。 瓊瑤的小說曾經是台灣社會幾十年間,最奇特的「感情教育」(sentimental education)教材,從底層參與打造了一套台灣人的新感情結構,更創造了一套讓年輕人可以模仿來形塑、表達感情的語彙語法。 現實沒有打倒瓊瑤,而是瓊瑤的愛情神話部分地改造了現實,甚至部分地進入了現實。 我讀《幾度夕陽紅》,甚至起了摹仿之心,拿出稿紙,在第一行寫下了「嘉陵江畔」四個大字,我就連男女主角的名字都取好了,只可惜我生平創作的第一本小說,有了一個極美的名字之後,卻始終停留在第一頁,而沒有能力發展下去,只能祕密的塞回抽屜裡。 但我忘不了它,三不五時總要拿出來溫習一番,溫習我那沒能夠完成的瓊瑤夢,至今它都還漂浮在蜀地山川的朦朧煙雨裡。

瓊瑤小說: 瓊瑤言情小說電子書線上看閱讀

但是,有一次聽平先生說,瓊瑤姊寫完《煙雨濛濛》後,從高雄到台北接受他安排的記者訪問,一週後瓊瑤姊回高雄,平先生送她去車站,居然跟著她坐上火車,一直送到台中才下車。 雖然車上談的都是公事,平先生說,那時,大概就不自覺的喜歡了瓊瑤。 瓊瑤小說 或者更早,是他第一次讀到《窗外》小說的手稿時,看完後無比的激動,如獲至寶,就已經被那故事裡的江雁容打動了。 我天生纖細瘦小、敏感、憂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三歲。

瓊瑤小說

就以《煙雨濛濛》這部作品來說,與其說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個女性的自覺與抗爭。 與貧窮的抗爭,對父權的抗爭,女主角依萍爭取的是平等與尊嚴,她和男主角書桓討論經典文學的閱讀,展現出瓊瑤看待自己與創作的審美觀,其實並不通俗,更不會是羅曼史,她是非常文學,相當嚴肅的。 瓊瑤小說 瓊瑤小說2023 至於日後是什麼因素,使得她傾向於通俗,這該又是另一個漫長的故事了。 瓊瑤(1938年4月20日—),本名陳喆,筆名瓊瑤[2],女,籍贯湖南衡阳,生于四川成都,臺灣言情小說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華語歌曲作詞人[3]。

瓊瑤小說: 瓊瑤為何成為「萬人罵」

❶本表僅列出臺灣、中國大陸(含未獲授權自行拍攝)製作的瓊瑤電視劇,其他地區拍攝之劇集不收錄(如:香港無綫電視的粵語劇、韓國翻拍或取材的韓語劇,越南翻拍的越語劇《還珠格格》)。 這段時間,又有不少飾演她筆下的男女主角的演員因此成名,如方中信、張嘉倪、秦嵐、張睿、 李晟、李佳航、海陸、趙麗穎。 其中張嘉倪、秦嵐、李晟、海陸有「新一代瓊女郎」之稱。 年幼的我,其實是一個內向又孤僻的孩子,母親忙,總是留我一人在家居多。 就在那段寂寞而悠長的歲月之中,彷彿也只有瓊瑤的文字,真正走進了一個早熟孩子的心扉,我因此把瓊瑤讀到爛熟。 早年的租書店沒有電腦,老闆把每一本書的前後都訂上了厚紙板,借書的紀錄就寫在上面,而我的名字總在瓊瑤的小說上面反覆出現。

  • 故事由原本的台北移至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上海(1936年),華視版的徐超改名杜飛,刪去了次要人物紀耀,結局也做了更動。
  • 《還珠》之前,是借古人的語言談現代的愛情;《還珠》之後,是借現代的語言談古代的愛情。
  • 這段時間,又有不少飾演她筆下的男女主角的演员因此成名,如方中信、張嘉倪、秦嵐、張睿、 李晟、李佳航、海陸、趙麗穎。
  • 第一次見到她,她就是這樣打扮,那是我拍「窗外」四年後的事。

不過除了愛,還要有智慧、勇氣、堅持,以及更重要的,個性。 不會依照世俗觀念拜倒於財富之前,不貪婪不迷惑的個性,是關鍵中的關鍵。 而我相信許多人都會記得,依萍如暗夜火炬般炯炯的目光,燃亮了反叛的靈魂,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寬恕與等待。 1971年和1975年,由瓊瑶小说作品改编的电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别获得第9届、第12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

瓊瑤小說: 電視劇寫真全紀錄

就連老闆見了都大吃一驚,忍不住問我,同一本書看那麼多次,怎麼會看不膩呢? 他推薦我去讀別人的作品,但我從架上抽出來翻了翻,只覺文字乾枯乏味,於是繞了老半天,還是回頭去執意要借瓊瑤。 老闆只好嘆了口氣,戴上一副貓頭鷹似的眼鏡,再一次把我的名字寫在厚紙板上。

瓊瑤小說

真正成就瓊瑤無可匹敵影響力的,是比文字更易被接受的影視。 因為有影視的加持,從60年代起始的瓊瑤式愛情,餵養了幾代少女的夢幻青春。 瓊瑤小說2023 林青霞、呂琇菱、劉雪華、陳德容……直到90年代,瓊瑤再以《還珠格格》重出江湖,讓趙薇從一個無人知曉的小演員,就此小燕子飛上枝頭成鳳凰。

瓊瑤小說: 小說推薦

初中三年加上高中三年,每天上學和回家都得走上十分鐘的路,而這十分鐘我總是陶醉在自我的幻想世界中,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 看完《窗外》,我深深感覺,《窗外》正是為我而寫的,而江雁容這個角色捨我其誰呢? 「八十年代電影公司」的導演宋存壽果然確定由我飾演《窗外》裡的江雁容。

最近重新翻看《窗外》,原來瓊瑤姊也是這樣形容江雁容的母親。 拍攝「窗外」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戲裡江雁容最要好的同學周雅安,正是我高中的同窗好友張俐仁,拍這部戲就彷彿是我們高中生活的延續,對我們來說沒什麼難度,導演直誇我們演得自然。 記得有一場我喝醉酒躺在老師康南床上的親熱戲,我不讓張俐仁看,她爬上隔壁牆很高的窗台上張望,我怎麼也不肯演,導演沒法兒,只好把她關起來。 雖然母親和我在劇本裡打了許多叉,最後導演還是拍了一場接吻戲和許多場夫妻吵架的戲。 因為我剛從學校畢業,很怕老師和同學們看到會笑,所以好希望這部電影不要在台灣上演,沒想到正如我當年所願,「窗外」一直到今天都沒在台灣正式上映。 ❸怡人、可人傳播公司製作拍攝的瓊瑤劇,於1980至2000年間(1980年代尤為嚴重)在中國大陸播放的問題很多。

瓊瑤小說: 瓊瑤小說線上閱讀

由於中國大陸開放交流,瓊瑤劇的影視拍攝轉戰中國大陸,兩岸的演員大合作以及實地背景,大量推出了一連串耳目一新的新戲。 《婉君》是瓊瑤第一部在中國大陸拍攝而成的電視劇,接著一連串的清宮、蘇杭、塞外風光等背景也陸續出現。 1980年代中期以後瓊瑤轉戰電視圈,拍攝一系列「瓊瑤電視劇」,亦捧紅許多男女主角,如俞小凡、林瑞陽、劉雪華、岳翎、馬景濤、陳德容、蕭薔、徐乃麟、趙薇、林心如等。 瓊瑤小說2023 瓊瑤在言情小說還不成為一種研究門類之前,便掌握了這個類型的創作公式──大量複製的故事模組、人設組合,不但活躍於文字,更創造了影視聲光。

事實上,對瓊瑤小說的批評,固然有一部分來自更強烈的社會理念──人應該想辦法改造社會,而不只是躲在婚姻中求取一己的幸福──卻有更大一部分來自於現實功利的反撲。 瓊瑤小說2023 他們不願意看到受了瓊瑤影響的年輕人,把愛情看得那麼重,敢於放棄事業、敢於對抗世俗規範、敢於反叛家庭權威。 讀瓊瑤小說長大的人,至少因而曾經被書中毫無例外的熱情與不顧一切的勇氣感動過,那熱情與勇氣,都是在對抗現實中才特別突顯出來的。

瓊瑤小說: 愛情是一種話術

《船》和《一簾幽夢》等作品中,都有至少一個黑暗婚姻作為對照。 大量诗词歌赋的运用让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 自1963年起正式出版第一部作品《窗外》至今,筆耕五十多年不輟,寫出了六十多部膾炙人口、扣人心弦的經典作品。 臺灣唯一跨世紀風靡華文世界愛情文學繆斯,作品引領世代價值傳遞,改寫臺灣文壇紀錄,打動萬千讀者傾心傳頌,鑄刻歷久彌堅的雋永傳奇。 粗礪殘酷的現實人生,瓊瑤始終以其戲劇化的性格和文筆重新編織包裝。

  • 將近五十年來,瓊瑤始終在華人大眾文學的版圖上,佔有那麼遼闊而重要的位置。
  • 但是,有一次聽平先生說,瓊瑤姊寫完《煙雨濛濛》後,從高雄到台北接受他安排的記者訪問,一週後瓊瑤姊回高雄,平先生送她去車站,居然跟著她坐上火車,一直送到台中才下車。
  • 瓊瑤小說裡對中國文學的標榜以及文字敘述形式,皆是當時的「政治正確」,把中華文化神格化,文字背後的意識型態,便是一種階級。
  • 劇情上與原著沒有太多分別,是該小說影視改編中最符合原著,這部電影亦是第一次被搬上螢幕。

我是一個標準的瓊瑤迷,在我所成長的七〇年代台灣,專寫給兒童的讀物極少,一下子就看完了,而我又非出身書香世家,只好自己胡亂在外頭找書讀。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我便迷上了租書店,稀裡糊塗一頭栽入了小說的世界中,但奇怪的是,店內架上的作家琳琅滿目,又沒有人幫忙指點,而我年紀小,根本不懂得好壞區別,就光憑著直覺找到了瓊瑤。 瓊瑤小說 我捧著書,蹲坐在租書店的小板凳上,一看入迷,不知不覺就到了天黑。

瓊瑤小說: 電影

當時,電視臺皆屬於完全國有,中國大陸缺乏版權保護等法律規範,形成某部劇由某臺拍攝,然後就可以任意在中國大陸地方電視臺播放。 且1980年代中後期至1990年代中期,錄影帶業興盛,如《六個夢》之《婉君》、《啞妻》、《三朵花》皆曾以錄影帶形式流通市場,並被各地區有線臺任意播放,環境更加複雜與混亂。 說明:

瓊瑤小說

許多年過去了,瓊瑤不僅在華人地區建立了小說的愛情王國,更成為兩岸三地的影視鉅子,就算是不愛閱讀的新世代,也和「還珠格格」電視劇一起長大了。 將近五十年來,瓊瑤始終在華人大眾文學的版圖上,佔有那麼遼闊而重要的位置。 雖然曾經飽受所謂正統評論者的抨擊,卻一點也沒有減褪她的光環,因為千千萬萬的讀者,熱烈的表達了擁戴與支持。 近年來我和大學學生在課堂上重讀瓊瑤,我們發現了早期的瓊瑤與大家想像或認識的並不相同。

瓊瑤小說: 煙雨濛濛

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或許會對這樣的背景感到羨慕,不過在小說裡,財富通常非但不是幸福的代表,而且還是愛情最大的敵人。 少女情懷總是詩,那十年我如詩的情懷總是和瓊瑤小說交錯編織,那些忙碌的歲月,除了在睡夢中,就是在拍戲現場飾演某一個角色,生活如夢似真,偶而有幾個小時不睡覺、不拍戲,做回自己的時候,我會跑到瓊瑤家傾吐心事。 瓊瑤姊總是奉上一杯清茶,優雅的坐在她家客廳沙發上,耐心的傾聽我的故事,我們時而蹙眉,時而失笑,她寫出千千萬萬少男少女的心事,所以我們也有許許多多共同語言,有時一聊就到半夜兩三點。 有人說瓊瑤姊的書是為我而寫,我倒認為,是因為我的性格和外型正好符合瓊瑤姊小說中的人物。 瓊瑤小說2023 那些年,母親經常為我的戀情和婚姻大事而操心,不時打電話給瓊瑤姊了解我的狀況,瓊瑤姊形容母親愛我愛得就如母貓啣著她的小貓,不知道放在什麼地方才能安全。

《煙雨濛濛》為中華民國作家瓊瑤於 1964 年創作的小說。 於是我又再次見到童年時的自己,抱著瓊瑤的小說去租書店還。 小女孩走在巷弄之中,每一步都走得極為緩慢,而臉上的神情是肅穆的,甚至神聖的,還深深沉浸在故事之中,沉浸在由文字所織就而成的、多情善感的世界裡。 正因為有那個世界存在,所以現實生活的冷漠貧乏,都可以得到了原諒和忍耐,而一顆寂寞的孩子的心,也因此得到了溫暖。 那溫暖的燭火綿延了三十年,一直還在,它照亮了我最初閱讀小說的純真年代。 《還珠格格》以降的清裝系列,亦可視為瓊瑤的穿越之作,不論時空架設在清朝的哪一代,都是夢竹含煙初蕾慕天楚濂穿來穿去談情說愛。

瓊瑤小說: 電影與電視劇

瓊瑤(1938年4月20日—),本名陳喆,筆名瓊瑤[2],女,籍貫湖南衡陽,生於四川成都,臺灣言情小說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華語歌曲作詞人[3]。 瓊瑤姊總是一頭長髮往後攏,整整齊齊的落在她筆直的背脊上,小碎花上衣襯一條長褲。 第一次見到她,她就是這樣打扮,那是我拍「窗外」四年後的事。 她和平鑫濤到我永康街的家,邀請我拍攝他們合組的巨星電影公司創業作「我是一片雲」。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