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Q,其實就是Police Married Quarters(已婚警察宿舍)的英文縮寫。 2007年,政府將其納入《西營盤及上環分區計劃大綱圖》的住宅用地,並計劃拍賣,卻有民間團體提出反建議。 其中中西區關注組認為,已婚警察宿舍承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並且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將用地改為公共休憩空間及政府、機構、社區用途[2]。 其後,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透過《2009至2010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出將該處與中環另外7處歷史建築,列為「保育中環」措施的項目。 PMQ 元創方(英語:PMQ,意為「Police Married 鴨巴甸街35號2023 Quarters」,即已婚警察宿舍),為香港的一個創意中心,位於香港島中環鴨巴甸街35號,總樓面面積達1.8萬平方米,設有5個門口。
記得近二十年前,我的一位老師寫下這樣的讀書筆記:「如果人類一味只追求快、快、快,最後就只剩下to die」……綿延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從塞外大漠到春雨江南、從長白山下到香江之濱,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曲折向前,它既古老又年輕,既多艱又堅韌,既脆弱又頑強,似乎始終藏着某種生生不不息的密碼。 如果沒有文化自覺與保護,許多歷史和承載歷史智慧的文化藝術載體,如元創方般的建築、書籍、雕塑、藝術、思想……恐怕就只能湮沒在歲月風雨中,待到人們有一天束手無策,想回望走過的路,尋找未來的啟示,卻再也尋不到。 所以,越是發達的文明越擁有足夠的胸懷與從容,越懂得珍惜和保護自己的歷史和文化。 PMQ元創方保留了荷李活道警察宿舍的兩座樓高7層的宿舍(A座及B座,分別以鄰近街名命名為Staunton及Hollywood)及少年警訊會所,另外在A座和B座間,2樓之中庭上興建一個600平方米的多用途會堂QUBE,4樓平台則設空中花園作為通道連接,並為PLATEAU。 PMQ 元創方的兩幢主樓 Hollywood 和 Staunton,分別以其相鄰的街道,即荷李活道及士丹頓街之英文名命名。
鴨巴甸街35號: 香港樓宇目錄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33,000,年齡中位數為 48.0歲。 唯有不少租戶「大吐苦水」,不滿元創方管理有限公司缺乏支援,加上宣傳不足,導致經營環境困難,部分人擬於約滿後不再續租,其中本地品牌Chocolate Rain經已在2015年年中結業。 中大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認為,活化歷史建築必須保留其傳統文化,店舖亦要配合傳統特色,否則只會淪為小型商場。 初見元創方的英文名「PMQ」,百思不得其解,查過資料才知道,它的創立,是源於香港特區發展局的歷史建築活化項目。 元創方開業初期在多個周末舉辦的「元創方中環夜市」,被附近居民投訴其音響和人流造成噪音滋擾,且因活動有酒精飲品出售,擔心上址變成中環蘭桂坊及蘇豪區,令他們日後飽受醉酒鬧事者滋擾。
元創方藝術創意區的銀色鐵柵欄大門上,「鴨巴甸街35號」黑底白字的門牌十分顯眼,令我一開始就對「鴨巴甸」這個帶着一絲滑稽的中文譯名產生強烈好奇。 查到的簡介,只說這條路「是以當時英國外交大臣鴨巴甸勛爵命名的」。 由於香港的英文譯名與內地翻譯標準大相徑庭,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除了這句話,我再沒查到跟這位鴨巴甸勛爵有關的任何史料。
鴨巴甸街35號: 遇見:鴨巴甸街35號
元創方租戶必須通過遴選委員會審批,準則包括申請人的業務計劃、營運經驗、產品創意及對PMQ的貢獻。 同時,租金優惠只給予本地或新晉設計師,已成名或海外設計師須支付市值租金[5]。 中西區的中環@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3,966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8,511人。 鴨巴甸街35號2023 主要街道包括皇后大道中(中環段)、德輔道中(中環段)、荷李活道(中環段)、卑利街(中環段)、士丹頓街(中環段)、花園道(中環段)、些利街(中環段)。
主要餐館包括來自台灣的「Garden Meow」、麵包達人KC的天然酵母麵包店 Levain Bakery、老香港情調的酒吧餐廳「大龍鳳」及的西班牙菜館 Vasco 等。 變身為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的 Aberdeen Courtyard 及 Marketplace 廣場,而連接兩座宿舍之間的天幕則採用特殊玻璃,可阻擋紫外光,方便市民在地面平台乘涼。 直到重看弗蘭克•韋爾什先生的《香港史》,看到「在19世紀的英國政壇,新任外交大臣阿伯丁勛爵……」,突然腦子裡電光一閃,哈! 後來,我還多次去過元創方,有時是帶小朋友去參加兒童藝術工作坊,陶醉於工匠生活之樂;有時是去看顧客們的DIY創作,尋得工業化生活中的一點性靈;有時是去看看一樓玻璃廚窗里那排頗富現代感的「藝術家的椅子」,欣賞一下新出品的時裝、攝影、陶藝漆器等作品,開開腦洞,啟發生活靈感。 在剛剛公布的《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 2020》中,於香港上環開業僅半年的 Louise 獲得米芝蓮一星,行政總廚 Franckelie Laloum 感覺是他過去 鴨巴甸街35號 25 年的努力,把他領到摘星這一刻。 樂在棋中是以私人資本於2012年4月在香港成立的社會企業,全名是樂在棋中社會企業有限公司,英文名稱是People On Board Social Enterprise Limited.
鴨巴甸街35號: 命名空間
但隨着一次次走進元創方,我分明感到,曾經的歷史,在這裏鮮活了起來,再經由一代代香港人不斷書寫新的歷史,終於將曾經泛殖民化的現實,漸漸沉澱轉化成了這座多元城市的歷史記憶和藝術記憶。 油街實現由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的歷史建築活化而來,這個名稱其實是這裏的門牌號「油街12號」的粵語諧音,同時也寄託了創建者們對「藝術在油街得到實現」的美好祝願。 這裏不定期展出一些繪畫、裝置藝術作品,或開辦藝術講座、工作坊之類。 鴨巴甸街35號2023 2015年,藝術家利用廢棄物資在此建造了盆景景觀「白做園」,並用霓虹燈在圍牆上拼出「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以此探討關於現代社會「有用」與「無用」的思考,一時傳為美談,也成為那段時期許多遊人來港的拍照必選景點。
真正有意義的創造,往往是在大量的試錯之後才出現的;社會發展的真義,往往是在無聲的堅韌中逐漸顯現的。 我想,這才是超越眼下的時代、超越急功近利的創意渴望、超越眼前的短暫商業考量之上,鴨巴甸街35號和「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存在的最大意義。 鴨巴甸街(英語:Aberdeen Street)是香港中西區街道,為香港島上環與中環分界線。
鴨巴甸街35號: 中環 @中原樓市片區
剛到香港不久,就有朋友約我同去參觀藝術工作坊,這是幾位藝術專業畢業的年輕人合作經營的一間個性化小店,為顧客提供創作場所、原料和藝術指導,幫助顧客隨心創作個性化的油畫、手繪帆布包等藝術品。 這間名叫"OSCARY ECO ART"的藝術工作坊,和其他幾十間大大小小的創意店,共同安家於鴨巴甸街35號,這個藝術聚落,名叫"PMQ元創方"。 鴨巴甸街於開埠初期1840年代規劃,作為華人與洋人的聚居界線[1]。 華人需要居住於街道以西的太平山街地區,即上環和西營盤一帶,街道以東則發展成為維多利亞城的市中心[2]。
選址在具歷史價值的前已婚警察宿舍,室內飾以復古牆紙、水晶燈飾等,重塑三十年代殖民地風情。 餐廳由法籍廚師Julien Royer監督,客人不妨先在樓下的酒吧淺酌,然後到樓上的主用餐區,享用選料上乘、賣相精緻的法式菜餚。 鴨巴甸街(Aberdeen Street),香港一街,喺中環上環交界,沿山而上。 向上有九如坊街口,歌賦街口,結志街口,橫過荷李活道及士丹頓街,到堅道為止。 元創方發言人回應,提供場地舉行夜市,是希望讓公眾認識此新地標,及為區內零售活動注入新動力。 在過去兩次活動,他們已採取一系列監控措施,包括每半小時測試場內聲音分貝值,盡可能保持70分貝以下,若超逾規限,會即時勸喻主辦單位調低聲浪[13]。
鴨巴甸街35號: 大廈資料:鴨巴甸街13號
道路為南北走向,由皇后大道中的交界開始,穿過荷李活道及士丹頓街等道路,至堅道為止。 全線大部份路段為單線單程行車,近皇后大道中一段則為石級行人道。 到2015年,PMQ宣佈將把Staunton大樓的7樓打造成協同工作(Co-working)空間,提供達65個工作空間,其中25個由6月3日起可申請租用,每個工作間月租約3000元。 PMQ同時增設視聽室及攝影工作室予租戶使用,加強對他們的支援。 此外,PMQ亦增設6間分別由Muji及英國設計公司Conran & Partners設計的酒店式客房,供海外前來交流的設計師租用,每晚租金1000元[6]。
事件亦令人關注,經活化後的古蹟,最終仍只是供遊人吃喝玩樂的場所,淪為另一個商業項目。 宿舍採用半開放式設計,原本的廚房設於單位外的走廊,現用作展示商戶的藝術品及貨品外,亦可作為閒座區,讓遊人隨意休息。 現代文化創意產業如何發展,如何在疾速向前的時代里,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回自己的定力——顯然,文化藝術從業者和愛好者們都在努力尋找和堅持,社會大眾也在努力參與和支持。
鴨巴甸街35號: 中環兆和軒1房戶 15000元租出
因此租戶大多為本港新晉創作企業家為主,提供中、高價檔次的創意禮品、自家設計時裝、生活家品,以及產品、平面、品牌及包裝等一系列設計服務,且設有咖啡店及餐館。 元創方最多可容納約130個租戶,供本地設計師租用的工作室和商舖,撇除短期租出予推廣之用的「Pop-upStore」,現有102個單位和餐飲店。 現時2樓或以上面積約40平方米的標準單位月租1.8萬元,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公佈2012年中上環乙級寫字樓月租訂定,本地新進設計師會獲兩至五成租金優惠,並有管理費和水電費等補貼[4]。 作為三級歷史建築,元創方保留多個歷史遺跡,包括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正門、中央書院的石級與石牆、前中區少年警訊會所、中央書院入口石柱及柱座等。 在中央廣場下開闢了地下展示廊Glimpse 鴨巴甸街35號2023 PMQ,展示前中央書院兩段最長的花崗岩地基,及6件從遺跡中發掘出來的鋪地瓷磚及建築構件。
元創方的前身為於2010年11月10日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1]的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經過活化後成為創意中心,於2014年4月14日起局部開放,於同年6月21日正式開幕。 元創方、油街實現的藝術創作及創意產業,得到了香港特區政府和負責項目開發的非營利組織在稅收、租金等方面的諸多優惠,並與商業作了部分結合。 鴨巴甸街35號2023 鴨巴甸街35號2023 鴨巴甸街35號 當然,藝術、創意與商業的結合向來都非易事,這裏大部分商輔的生意看起來還是略顯清淡,真正稱得上創意的產品似乎也不夠多。
鴨巴甸街35號: 香港大廈搜尋
許多曾經斑駁蒼老的歷史建築,都被活化為公眾活動區、學校、博物館或藝術創意中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發展局於2010年11月15日宣佈,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項目將由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聯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設計中心和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活化成名為「PMQ元創方」的標誌性創意中心。 同心基金成立的元創方管理有限公司(PMQ Management Co. Ltd)將會負責管理元創方,於2014年4月起運作。 元創方於2014年4月14日起局部開放,於同年6月21日在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等人主持下正式開幕。 二戰時書院被嚴重損毀,於1951年被改建為員佐級已婚警察宿舍,後因年久失修而空置。 2010年,這裏被鑒定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隨後被列入「保育中環」歷史建築活化項目,活化為創意中心。
- 同時,租金優惠只給予本地或新晉設計師,已成名或海外設計師須支付市值租金[5]。
- 但隨着一次次走進元創方,我分明感到,曾經的歷史,在這裏鮮活了起來,再經由一代代香港人不斷書寫新的歷史,終於將曾經泛殖民化的現實,漸漸沉澱轉化成了這座多元城市的歷史記憶和藝術記憶。
- 剛到香港不久,就有朋友約我同去參觀藝術工作坊,這是幾位藝術專業畢業的年輕人合作經營的一間個性化小店,為顧客提供創作場所、原料和藝術指導,幫助顧客隨心創作個性化的油畫、手繪帆布包等藝術品。
- 當然,藝術、創意與商業的結合向來都非易事,這裏大部分商輔的生意看起來還是略顯清淡,真正稱得上創意的產品似乎也不夠多。
- 2015年,藝術家利用廢棄物資在此建造了盆景景觀「白做園」,並用霓虹燈在圍牆上拼出「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以此探討關於現代社會「有用」與「無用」的思考,一時傳為美談,也成為那段時期許多遊人來港的拍照必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