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凌晨5時許,此路線及其餘屬同公司的4條路線共19輛小巴,被小巴司機發現全部被刺破左或右前胎,通知負責人報警,事後司機更換輪胎並繼續營業,警方列刑事毀壞案處理。 邨內並無設有商場及街市,僅有一間便利店(OK便利店);不過石蔭東邨與石蔭商場設有行人天橋連接、步行路程約3分鐘,邨民亦依賴石蔭路一帶的商舖及食肆。 石龍街 以街道標示則是梨木道與大白田街交界處以北、和宜合道運動場以東、安捷街以西。 石蔭東邨位於石蔭邨的東北面,故此命名為石蔭東邨,原址為大白田臨時房屋區,於1990年拆卸,原有居民遷入鄰近的石蔭邨或石籬邨。 二期:位於大隴街110號,樓高6層(包括停車場樓層),由中國建築承建,於1997年8月動工,1998年11月落成,1999年竣工,是自主權移交以後,首批以特區政府名義批出的建屋合約之一。
- 同區的葵芳邨被揭發結構有問題後,房屋署為全港其他屋邨進行檢查,其中26座因為結構遠低於安全標準而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盡快拆卸重建,當中包括石籬邨第4及6座,因此連同相連的第五座於1989年拆卸,開啓了石籬邨的重建過程。
- 1961年,港府刊憲宣布把荃灣發展成為新界第一個衞星城市,當時範圍遠至附近的青衣島、葵涌、荔景一帶。
- 二期:位於大隴街110號,樓高6層(包括停車場樓層),由中國建築承建,於1997年8月動工,1998年11月落成,1999年竣工,是自主權移交以後,首批以特區政府名義批出的建屋合約之一。
- 此後當地居民著手重建石湖墟,耗費近10年時間,於1964年方告完成,重拾昔日繁華。
- 石蔭東邨位於石蔭邨的東北面,故此命名為石蔭東邨,原址為大白田臨時房屋區,於1990年拆卸,原有居民遷入鄰近的石蔭邨或石籬邨。
-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香港九號幹線荃灣段(即屯門公路柴灣角出入口經青山公路荃灣段、象鼻山路)、荃錦交匯處、德士古道至海岸線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
- 1950年代,荃灣已經是香港紡織業中心,全港最大的紗廠和染廠也座落荃灣,後來更帶動輕工業的發展。
根據荃灣區議會文件顯示,荃灣西海旁有3個雨水暗渠排水口,分佈荃灣麗城花園、荃灣碼頭及荃灣海濱公園對出,唯荃灣區內不少舊樓的污水渠駁錯,使海旁臭味困擾周邊居民多年。 石龍街2023 區議員指區議會已通過動議,並已列入工務工程,惟非優先處理項目,排隊多年,遲遲未能落實。 除地舖的食店外,各大購物商場的連鎖經營食店亦時常吸引不少人流:如大鴻輝(荃灣)中心的各式韓式燒烤及火鍋店,輪候升降機的食客往往擠得商場地下大堂水洩不通。
石龍街: 服務時間及班次
此等樓宇乃是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葵青區受影響屋邨居民的其中一批次要安置公屋樓宇,當中石興樓更接收了同邨的重建戶,不過由於同邨尚有石安樓、石泰樓兩座和諧一型大廈,因此並沒有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之內。 石籬邨位於上葵涌(又稱北葵涌)東面,位處金山西面山麓,鄰近金山郊野公園。 以街道標分則是青山公路-葵涌段以東、大隴街以南、石梨街以西。 石蔭邨本身設有一間私營合約安老院,位於禮石樓地下(部份)至三樓。
- 專綫小巴方面,位於川龍街的總站於1982年4月17日劃設,取代原設於仁濟街的站位。
- 石籬邨位於上葵涌(又稱北葵涌)東面,位處金山西面山麓,鄰近金山郊野公園。
- 市中心範圍大約在港鐵荃灣站範圍,大涌道以東、海盛路及楊屋道以北、關門口街以西及青山公路荃灣段以南一帶。
- 因應多項維港兩岸的大型基建工程陸續完成,《預算案》建議推動優化海濱項目,預留60億元發展新的海濱長廊及休憩空間,以改善海濱設施。
多年來,石籬一直未有鐵路覆蓋,大部份居民只能依賴巴士和小巴出入社區。 由於石籬的公共交通版圖未能直接覆蓋香港大部份地區,不少居民需要接駁到葵興或葵芳轉乘港鐵。 荃灣是港鐵荃灣綫的終點站,荃灣站附近設有荃灣鐵路站巴士總站,站內有多條往來新界西北的巴士路線,並有往深井及青龍頭的專線小巴路線。
石龍街: 路線全長
一期:位於圍乪街6號,於1993年落成,樓高4層,包括停車場、社福機構設施,及位於地下的街市。 街市內設有多間南亞布藝店和裁衣店,在香港的南亞社區中遠近馳名,吸引遠至元朗、馬鞍山的南亞裔人士光顧。 )的石排街公園,內有排球場、籃球場及小型足球場各一,將成為葵涌地區第二個大型運動點。 自1950年代起,不少難民在今石籬邨一帶築寮屋農舍定居,該地原被稱為石梨。
屋邨內分別有三間超級市場位於石籬一邨石秀樓、石籬(一期)商場及石籬(二期)商場。 而附近的大白田街、和宜合道及大隴街私人住宅區,亦提供不少零售及食肆,服務石籬邨居民。 以粗體標註的樓宇設有供1-2人住戶入住的「劏房」,主要用作編配給受同邨、葵涌邨及梨木樹邨重建影響的居民。 石龍街2023 此外,石籬(一)邨除石泰樓及石安樓外所有大廈均採用美式編層法(即不設1樓);石泰樓、石安樓及石籬(二)邨所有大廈則採用英式編層法(即設有1樓)。 由於原1960年代落成的石籬(一)邨用地,在重建後大多劃為休憩或公共用地(包括今日的石排街公園、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及石籬商場一期),只有石安樓及石泰樓是在舊邨原址重建而成,因此令石籬擴展區的樓宇成為現時石籬(一)邨的大多數樓宇。 石籬擴展區的5座(高低座分開計算為7座)樓宇於1985至89年間落成,包括今日的石籬(一)邨石寧樓、石秀樓、石俊樓、石逸樓及石興樓。
石龍街: 樓宇
政府隨即在石梨開山闢地,先興建和宜合道,並在道路南北分別興建工業區和徙置區。 徙置區命名為「石梨新區」,後更名為「石籬新區」,亦有人稱之為石梨貝邨,於1966年落成。 至1970年代初,整個石籬的發展,包括打磚坪街工業區和和宣合道住宅區已大致完成。 石龍街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香港九號幹線荃灣段(即屯門公路柴灣角出入口經青山公路荃灣段、象鼻山路)、荃錦交匯處、德士古道至海岸線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 現時則是全香港第六高樓,但仍保持著全新界第一高樓的位置。 1998年,香港國際機場及大欖隧道落成啟用,由於鄰近機場和大欖隧道而間接加速荃灣的發展。
另外本邨第一期是寧峰苑,重建時已建成4幢康和一型大廈,因為已獲選為居者有其屋計劃第二十一期甲的其中一個候選居屋,故此有關座數將在下方列出。 本邨第三期為石蔭梨木道公園,沒有任何大廈,所以不在列表當中。 石蔭邨智石樓、仁石樓、勇石樓三座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及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並由中國海外房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主要接收原石蔭邨第4、5座及石籬邨第1、2、3、8及9座重建戶。 石龍街 )是北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怡峰苑),位於梨木道99號(葵涌市地段477號,原石蔭邨一、二座拆卸前舊址)。
石龍街: 服務時間
此路線與86線皆主要服務往返北葵涌及荃灣市中心之乘客,然而此路線途經青山公路-荃灣段及青山公路-葵涌段,而非後者所途經之沙咀道及國瑞路,並且不經石蔭東邨。 全邨分成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另有待重建之第5、6期由關黃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細部設計,共有21座住宅大廈及2座購物商場,約35,000人口,是葵青區第二大的公共屋邨。 現時,(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當中尚未重建的第10、11座現時劃爲中轉房屋,同屬(二)邨管理處管理。 石蔭邨內有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馬亞木物業的商場,位於智石樓及仁石樓下方基座。
19世紀末,當時約有3000人的荃灣分為4個「約」:海壩、葵涌、青衣及石圍角,4約首領組成「荃灣全安局」(荃灣鄉事委員會前身),維持荃灣地區的治安。 石龍街2023 港英政府為了發展荃灣,1950年代起在荃灣大規模填海,首次填海令柴灣角消失。 1980年代,介乎德士古道及馬頭壩道之海域亦被填為陸地。
石龍街: 荃灣 (川龍街) 總站
早於1970年代初,已有公共小巴路線以川龍街為總站,現在荃灣至石籬線仍以川龍街近戴麟趾夫人診所為總站,此外,荃灣至土瓜灣線現以川龍街為總站。 荃灣至梨木樹線曾以川龍街近楊屋道為總站,但萬景峯小巴總站啟用後已遷往該處。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第 83A, 85, 86, 86A 及86M 號路線調整車費〉[交通通告],2006年8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第 83A, 85, 86, 86A 及86M 號路線調整車費〉[交通通告],2012年1月5日。
此外,鄰近的石籬天主教小學舊校舍,亦將於2022年中租期屆滿時收回並一併重建。 按照房委會現行政策,受影響的石籬中轉房屋居民,如果他們符合現行申請公屋和中轉房屋清拆資格準則,可根據「提前配屋計劃」,提前最多12個月在清空日期前獲編配公屋;此外,亦可獲得自「居屋2020」起至清拆日期為止的資助房屋揀樓絕對優先權。 石龍街2023 至於其他受影響住戶,就會在清拆時,獲安置入住屯門寶田中轉房屋。 及後,由於多數住戶已遷出,政府決定將剩餘30多戶未合資格分派公屋住戶的遷出限期,由2022年12月縮短至同年5月,並於7月就拆卸工程招標。
石龍街: 荃灣
舊石籬邨第1座旁,面向青山道處,有一依山而建的遊樂場,名為石籬探奇遊樂場(俗稱「三層公園」)。 遊樂場由美國藝術家史靈卓(Paul Selinger)設計,並獲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特別捐款15萬港元興建,於1969年落成,以其特別的雕塑藝術設計聞名,其新穎設計在當時屬於亞洲獨有。 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且以「月亮標誌」深入人心的洗衣粉和洗髮精等等的「家庭日用品」;及以SOFINA(蘇菲娜)而馳名的「化妝品」;此外,細緻入微的應對眾多產業的多樣化需求而提供的「工業用化學製品」。 花王在各種領域中,皆以生產和銷售高品質產品為中心,展開事業活動。
在汀九橋及九廣西鐵(今屯馬綫)開通前,荃灣是九龍往來新界西北的必經之路,荃灣站及巴士總站每天都有大量轉乘地鐵及巴士往來屯門及元朗的乘客。 1950年代,荃灣已經是香港紡織業中心,全港最大的紗廠和染廠也座落荃灣,後來更帶動輕工業的發展。 1961年,港府刊憲宣布把荃灣發展成為新界第一個衞星城市,當時範圍遠至附近的青衣島、葵涌、荔景一帶。
石龍街: 路線資料
而在2007年的選舉劃界中,石籬中轉房屋的第11座獲劃入私樓為主的大白田選區,而石籬選區納入數幢私人樓宇,在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則改回原狀。 原本政府決定把所有徙置大廈全部清拆,石籬邨第四型徙廈第10座和第11座也包括在內,計劃名為石籬邨5、6期。 石龍街 及後,該等大廈亦在地下加裝大門鐵閘,亦是在東頭邨第22座清拆後,成為全港僅存居住徙置大廈的公共屋邨。 由於石籬為處山上,如居民要從葵涌道步行上石籬,需花費不少時間和力氣。
石湖墟在1955年及1956年曾兩度遭祝融光顧,大火幾乎使整個石湖墟淪為頹垣敗瓦。 此後當地居民著手重建石湖墟,耗費近10年時間,於1964年方告完成,重拾昔日繁華。 後來成為鄉議局主席的張人龍議員與當地鄉紳廖潤琛在石湖墟重建期間致力從中協助,因此重建完成後,墟旁的主要道路取兩人之名命名為「龍琛路」,以表彰兩人的功勞。 據運輸署接獲之專線小巴路線票價調整申請(2017年8月-2018年3月),營辦商原申請加價12.7%,運輸署最終批准加幅為7.3%。 2020年11月27日:下午兩時許,一輛此路線豐田Coaster小巴(LN1710)於大隴街及和宜合道交界與一輛客貨車相撞,6人受傷。 2020年10月3日:晚上九時許,一輛此路線專綫小巴於沙咀道及眾安街交界與一輛救護車相撞,小巴司機受傷。
石龍街: 公共小巴荃灣至石籬線
後來香港政府在該處開山闢地興建徙置區,並命名為「石梨新區」,後更名為「石籬新區」。
石龍街: 新界專綫小巴86M線
1898年,清政府和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一帶納入英國殖民地,荃灣便脫離新安縣轄地,成為香港的範圍。 英國租借「新界」後,把新界分成「八約」管治,當時荃灣屬於「九龍約」。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調整新界專線小巴第83A、85、86、86A及86M號線的車費〉[交通通告],2019年7月19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調整新界專線小巴第83A、85、86、86A及86M號線的車費〉[交通通告],2023年2月15日。 1990年4月6日:受德士古道天橋建築工程影響,沿德士古道南行之車輛不能右轉荃富街,為配合是次交通改動,86線分拆出新路線86M,往石籬(梨貝街)方向途經童子街而不經和宜合道及大隴街,往川龍街則取道青山公路-荃灣段。
石龍街: 路線數目
禮石樓原為未有發售的居屋,後來因政府停售居屋而成為租住公屋。 因此,大廈設有於出租公屋極罕見的鑽石型飯廳單位及三睡房連儲物室/衣帽間的大型單位,部份單位的房間甚至採用了私人屋苑的五邊形設計,整體單位設計與同期私人屋苑非常相似。 1960年代香港人口急增和工業發展迅速,香港政府於1963年起清拆石梨一帶的寮屋、徵收農地,大部份居民獲安置到大窩口徒置區和葵涌新區。
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落成,地產商紛紛將多項高級酒店及住宅項目亦選擇區內興建,同年港鐵欣澳站啟用,使愉景灣居民更快直達各區。 清康熙8年(1669年),遷界令一度放寬時,大批操客家話的客家人遷入新安縣,其包括今天的荃灣,並沿青山道成立大約26個村落,其中最早建立的有老圍村。 石龍街2023 1990年代為了興建九廣西鐵(今屯馬綫)的荃灣西站,快速公路荃灣路以西海旁,再次進行填海,多次填海令荃灣的海岸線拉直,藍巴勒海峽再度收窄,成為現今的模樣。 荃灣,古稱淺灣,據說因此地海灣水淺而得名,但因名字有「龍游淺水遭蝦戲」此一不祥之意而改名(但名字有同一意思的淺水灣卻沒有改名)。 淺灣亦屢見於宋朝、明朝和清朝的地圖和文獻,包括填海錄,厓山集,宋史新編,南宋史和新安縣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