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竺兆豪教授2023必看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器官捐贈不限於換心、肝、腎,一條血管也可成功為垂危患者延續生命。 45歲的陳堅雄7年前患肝癌,由於其腫瘤同時捲着一條關鍵的靜脈,醫生因此未能直接切除腫瘤,加上不能換肝,一度估計他僅餘3、4個月命。 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團隊後來想到為堅雄切除腫瘤的同時,一併進行血管移植重建術。 一條遺贈血管是堅雄的「救命關鍵」,他至今仍對捐贈者心存感恩。 根據瑪麗醫院數字,於199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共有1,207宗肝移植手術,當中有100名患者過往曾服用中藥,年齡介乎3歲至66歲,當中75%屬活躍乙肝帶菌者。 主持講座的港大肝膽胰外科臨床副教授竺兆豪指出,曾以評估肝功能的分數標準分析該100宗個案,發現肝指數高於正常水平,直言患者3個月內若不進行肝移植手術,死亡率可高達50%。

竺指事後開會,團隊推論,認為死者出現肺動脈血壓高,竺並指這亦是他行醫廿多年來,首見第一名因肺動脈血壓高而致心衰竭的個案。 竺兆豪教授2023 接任人方面,盛傳盧寵茂外科學系主任一職,將是港大醫學院副院長(臨牀)羅偉倫教授和港大外科學系血管外科主任鄭永強之爭。 羅偉倫畢業後出任政府部門醫生,之後任職醫管局醫生,加入港大醫學院不過十年。 相比起來,鄭永強資深得多,八四年畢業後一直在醫學院任職。 今次竺醫生更分享檢查秘訣在於抽血檢查時, 有一個特別的癌指數叫CA199,這個癌指數是對胰腺癌尤其敏感,大家可以多加關注。 只要及早發現,做到手術的機會便較高,治療成功的機會也愈大。

竺兆豪教授: 主題:免疫系統攻擊與懷孕

稍後,竺兆豪醫生卻又指移植的肝臟正常,毋須更換,當晚亦沒有生命危險。 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副顧問醫生竺兆豪表示,若捐贈者有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腎病或心臟病等都不適宜捐肝,年紀逾五十五歲亦有風險。 體重方面,他指出,以亞洲人為例,若體重指標(BMI)大於二十三算過重。

竺兆豪教授

為提高西醫於診治時對中藥的使用了解,以向病人制訂更適切的治療方案,司徒偉基建議病人於求診時,詳細向西醫說明用藥情況,期望中西醫可作互相交流,認為集合兩方的專業意見及數據後,長遠有助設立一個中藥資料庫。 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生活 Power Up 網站 收錄香港超過 30,000 名註冊西醫及執業醫生(14,000 名西醫、10,000 名中醫、2,400 名牙醫、3,600 名物理治療師)的基本資料。 病人多於三十至四十歲發病,成因不明,病徵與病毒性肝炎相似,例如容易疲累、食欲不振及面黃等。 外科專科醫生竺兆豪提醒,定期監察肝功能,有助盡早診治,即使不幸患上肝癌,也可選擇以微創做手術,減低手術風險。 竺兆豪教授 現時最先進的三維微創技術無論在出血量、成功率都較二維技術進步。

竺兆豪教授: Teresa : 胰臟炎

由此可見,一旦在日本接受有關的免疫治療後,是很難返港接受相同的治療,因為有關的免疫治療在香港並不被採用。 簡單而言是用自己身體的血液,去激活自己的NK細胞,再注射入自己的身體中。 然而在現時國際醫學文獻中,仍然未有充分理據證明有關的NK細胞免疫治療是有效。 如何避免藥物性肝損傷 吃藥本是為了治病,保健品為了強身,但竟然會適得其反,傷害肝臟? 竺兆豪教授2023 的確會,我們叫「藥物性肝損傷」,肝臟在分解藥物毒素時,可能會反被毒害,引起急性肝炎甚至肝衰竭。 香港醫管局毒理學參考實驗室鑑別2003至2017年62宗植物中毒案例,以腸胃中毒最常見,肝中毒第三。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組顧問醫生竺兆豪表示,團隊事後推論死者因肺動脈血壓高而致心臟衰竭,這亦是他行醫20多年首遇到的個案。 【明報專訊】瑪麗醫院換肝團隊兩年間第二度失去資深換肝主刀醫生,有13年肝臟移植手術經驗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臨牀副教授竺兆豪,將於下周離開公營醫療體系投入私營市場。 竺兆豪教授 有瑪麗團隊成員形容可惜,正加緊培訓新一代醫生盡快彌補空缺,有信心目前人手能應付換肝。 患末期肝硬化婦人於一三年在瑪麗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後翌日死亡,死因庭昨展開聆訊。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組顧問醫生竺兆豪表示,團隊事後推論死者因肺動脈血壓高而致心臟衰竭,這亦是他行醫廿多年首遇的個案。 堅雄(左)聽取竺兆豪(右)解釋病況,得知康復進度良好。

竺兆豪教授: 主題:樂在照顧

小時候媽媽都會告誡我們不要亂吃東西,這點由三歲到八十都適用。 2017年,非洲商业杂志African Business发布了2016年最受非洲消费者喜爱的品牌百强榜单,传音旗下的三款手机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皆榜上有名。 传音手机在各个方面,都充分地照顾到非洲人的生活,因而渐渐地,传音手机真的给非洲人传去福音,成为了非洲人的最爱。 竺兆豪教授 对此,传音特别成立工作小组,大量搜集非洲人的照片,进行脸部轮廓、曝光补偿、成像效果分析,最后设置出符合非洲人拍照的功能。 他觉得,他的传音要做的,不仅仅是“手机”,还是“非洲人都能用上并且喜欢用的手机”。

  • 本港現有105名病人正輪候肝臟移植,醫生竺兆豪也認為,今年屍肝捐贈數字不理想,希望更多人支持捐贈遺體器官。
  • 3D內窺鏡手術比2D內窺鏡手術出血量少大約100毫升,再配合ICG顯影技術,可更清楚顯示肝癌的位置,進一步提高準確度。
  • 通常胰腺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10-20%,所以俗語一般都稱胰腺癌為「癌王」,因為其存活率較低,也是非常惡毒的腫瘤。
  • 日前原以為已找到合適屍肝,直至手術前一刻才發現屍肝有問題,令家人大失所望。
  • 抽取組織後會由有經驗的病理學家進行分析,準確度大約7成。

點餐櫃檯旁的黑板上則寫有了以「今天提供的魚」為主題的各種定食及輕食,讓人看得眼花撩亂難以做出決定。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 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竺兆豪教授: 主題:羞恥

他相信,該名死後捐肝的病人正值感染肝吸蟲初期,蟲卵仍在膽管未孵化,故醫生取肝時未能發現成蟲。 竺兆豪表示,換肝病人一般在術後1周,肝功能可恢復正常,但該名病人肝功能反而轉差,肝組織檢驗又沒顯示排斥。 最初,醫生相信是膽管出現併發症,估計膽管被小型膽石阻塞,但取出近20條肝吸蟲的一刻,大吃一驚。 最後,醫生在膽管鏡檢查中發現,病人換肝時膽管接駁口收窄超過5成,膽汁流動受阻,令膽管腫脹,因此為病人膽管「通波仔」,張開膽管和取出阻塞物,驚嚇地發現內藏20條中華肝吸蟲。 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司徒偉基估計,因肝炎而需入院的病人中,有25%疑似與服用中藥有關,不過承認現階段缺乏相關的中藥資訊,難以確定兩者關係。 Reuters官方數據顯示約移民英國的香港人約14萬之多 兩年前, 張媽媽帶著14歲兒子從香港移民英國。

胰腺身和胰腺尾是位於身體最深入的位置,因此難以感覺到病徵。 甚至有些人錯誤認為是胃痛,於是不斷吃胃藥,但始終無法痊癒,直到發現是胰腺癌才恍然大悟。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竺兆豪教授: 瑪麗換肝主刀手離職 團隊兩年失兩資深醫生

然而當完成了紓緩性治療,身體機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破壞。 竺兆豪教授 身體機能愈來愈弱,其實已經不適合進一步做根治性手術治療。 不能根治,繼而便會令身體機能繼續虛弱下去,最終仍是逃避不到癌魔的傷害。

竺兆豪教授

瑪麗醫院肝移植主刀之一、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臨牀副教授竺兆豪將於下周離開公立醫院,於中環開私家診所。 57歲婦人的羅青蘭患有未期肝硬化,於2013年換肝手術成功後,因肝體積大但血管幼,導致未能推動肝臟,體內積聚毒素而引發心臟及腎衰竭,終在同年5月21日於瑪麗醫院死亡。 死者兒子供稱在母親死後,負責開刀的夏威醫生曾告訴他,若羅所換的肝與另一名病人所換的肝對調,情況可能不一樣。 竺兆豪教授 該名50多歲男病人因乙型肝炎病毒引發急性肝炎和肝硬化,2014年4月接受屍肝移植,術後因左腳血管栓塞,留醫6周治療出院。 但病人2周後覆診,驗血結果顯示肝功能不正常,而且出現黃疸和持續低燒。

竺兆豪教授: Fai Ting : 胰臟檢查

但醫生沒驗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並非乙肝復發,於是安排他入院,接受肝細胞活檢,發現肝臟膿腫,使用了6周抗生素治療,情況仍未好轉。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副主任陳智仁表示,竺醫生離開使團隊少了一個資深醫生,是很可惜。 他形容目前是一段「需要適應的過渡時間」,笑言自己現在每天都要當值,但團隊中仍有肝臟移植中心主任盧寵茂、戴永釗和他在換肝手術任主刀醫生,形容問題不大,有信心團隊可應付工作量,如常提供換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森) 竺兆豪教授 胡亂服用中藥,隨時可能由養生變成傷身。

竺兆豪教授

明報報導,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顧問醫生竺兆豪表示,今次手術肝移植組全員出動,連同10名移植外科醫生在內,共約47名醫護在3個手術室內,同步做捐肝及換肝手術。 「醫學並不嚴肅!精靈面對,一點健康、多點幸福!」 《精靈一點》健康資訊守護大眾 精靈團隊與全港愛心醫護、健康專業人士攜手,組織最強的醫學網絡,提供實用醫療健康資訊。 竺續指,換肝手術有10%的死亡風險,且因為器官供應少,世上沒有完美的配搭。 另一名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副顧問醫生劉利山亦強調,當晚醫護人員有適切地看顧死者。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每種中西藥均有其醫療功效,亦有程度不一的副作用,惟中西醫可針對不同病人的病情需要,處方適當的藥物,認為服用中藥而肝中毒者多因道聽塗說,自行服藥引致。 他續說,何首烏有生、製之分,前者可紓緩便秘及濕疹等皮膚病,後者可補血黑髮,估計肝中毒者多服用生何首烏。

竺兆豪教授: 手術醫生疑惑為何可換肝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副主任陳智仁對竺兆豪離巢感可惜,形容竺是一名很好及有經驗的醫生,而資深的換肝醫生「買少見少」,需長時間培訓,日後亦未必有人能替代其位置。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副主任陳智仁對竺兆豪離職感可惜,形容失去有經驗的好醫生,但尊重其決定。 他又稱現時連同自己只得三名主力,需「頂硬上」每天當值,但他表示現有3至4位受訓中的醫生,已可獨立完成屍肝移植,期望在一年內有能力移植活肝成為主刀。 負責轉介羅女士到瑪麗醫院的黎清龍教授曾在換肝手術前探望羅,質疑為何還未做手術。 然後,翌日醫院便向家屬表示有可換的肝,家屬質疑其實肝臟是否真的合適。 檢查期間,另一名醫生竺兆豪向家屬稱肝臟無問題,只要肝臟能推一下就可以,故認為無需要再度換肝。

竺兆豪教授

民主黨表示,原定今晚舉辦春茗晚宴,但酒樓在下午通知,指有突發工程而無法提供場地,春茗晚宴無法如期舉行。 羅健熙說,社會各方都應思考,為何會這麼巧合、為何會有這樣的氣氛、這樣的氣氛對社會有甚麼益處。 他與十歲兒子希望有人慷慨捐出去世親人的器官,給太太一線生機。

竺兆豪教授: 健康人物專訪- 同心協力

因為胰腺頭的腫瘤會壓住膽管, 導致眼黃、小便顏色呈深黃色。 一旦出現這些病徵,病人通常都會較易察覺和盡快求診,起碼比胰腺身和胰腺尾的癌症較早被察覺。 不但能治療因急性胰腺炎引起的併發症假性囊腫(Pseudocyst),亦可舒緩胰臟癌晚期出現的背痛。 現在可以超聲波內視鏡導引腹腔神經叢松解術(EUS-CPN)為長期痛楚的胰臟癌病人提供有效的癌症相關痛楚緩解,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竺醫生指,一般情況下,胰臟癌在確診初期都可做手術,但它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幾乎沒有病徵,察覺時已經擴散,有7成病人無法做手術,而且胰臟癌亦有年輕化趨勢。

竺兆豪教授: 我們的專科醫生

進行手術的夏威醫生與林會面時指,做了手術10多年,「活生生嘅入去,未試過有人出唔番黎」,指死者是首個,夏對此亦感到不開心,並疑惑死者為何可換該肝。 外科醫生當時評估堅雄不宜施手術,只能處方每月30000多元的昂貴標靶藥控制腫瘤生長。 堅雄出身基層,要養家又要醫病,為負擔藥費幾近散盡積蓄。 訪問期間下着滂沱大雨,久未轉晴,與堅雄7年前得悉患肝癌的心情如出一轍。 好消息是幼女順利出生;壞消息是確診了肝癌,肝臟藏有直徑12厘米的腫瘤,而且腫瘤擴散至捲着心臟附近、體內最大的靜脈─「下腔靜脈」,一旦連同腫瘤切斷靜脈,足以影響心臟供血。

竺兆豪教授: 「醫學並不嚴肅!精靈面對,一點健康、多點幸福!」 《精靈一點》健康資訊守護大眾 精靈團隊與全港愛心醫護、健康專業人士攜手,組織最強的醫學網絡,提供實用醫療健康資訊。

今年72歲的陳先生早年已驗出是乙肝帶菌者,後來因前列腺問題在公立醫院跟進多年,他一直以為定期覆診抽血監察前列腺的同時,醫院會為他監察健康狀況包括肝臟功能,況且生活健康身體多年亦無異樣。 可惜,去年底他開始食慾不振、消瘦、眼白變黃,再向醫生求助,經詳細身體檢查後,才驚覺自己患上肝癌末期,突如其來的噩耗令他晴天霹靂。 惟負責死者的醫生團隊中鍾浩宇醫生,在數小時後告訴林,死者血管幼「推唔郁個肝」引致毒素,出現腎衰竭及心臟少許衰竭,情況危急,並問他有否親友可再捐肝。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