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停車場則接近常康樓和常榮樓,出入口位於安德道,內有少位露天車位,允許免費15分鐘上落客。 常榮樓設有一個升降機通道,有兩部升降機,編號分別是3號和4號,可搭乘升降機前往天橋,近常逸樓的升降機大堂內設有一個屋邨點字地圖。 此將軍澳工業邨平面圖 [失效連結] 可見電視廣播城擴建部分位置。 外景拍攝場地 電視廣播城的外景拍攝場地佔地逾14,000平方米,乃依照舊電視城的「古裝街」及「民初街」作藍本重新設計,是香港唯一現存並獨一無二的古裝和民初拍攝場地。
1975年8月16日140室戶主李亞來(55歲)及兇手黃坤泰(23歲)因黑市公屋單位出讓問題而發生爭吵,混亂中被黃坤泰一個鐵鎚擊斃,並將屍體埋在灶底。 直至8月22日,位於兇案單位樓下的士多東主和妹妹開舖時,發現天花有臭得令人作嘔的血水滴下而報警。 警察到位於樓上一層,黃坤泰的單位後要求他鑿開灶內的英泥,之後便發現屍體包裹著浸滿血水的報紙,屍身腐爛並爬滿蛆蟲。 1994年12月,正當有關方面考慮將他假釋之際,黃坤泰在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內上吊自盡。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 黃大仙下邨(一區) 筍盤推介
此站鄰近牛頭角上邨商場、牛頭角上邨中央廣場(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牛頭角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常富樓、常泰樓、常康樓、常榮樓,以及牛頭角市政大廈、牛頭角政府合署、牛頭角下邨貴輝樓等。 由於「孫九招」限制開展部份「非必要」公屋重建項目,此邨延至2008年才展開一連串土地平整及地基工程,用以興建公屋大廈,於2012年8月入伙;第二期於2015年12月入伙。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 而二區於2011年完成拆卸後,於2016年開始動工興建東九文化中心。 关于已消失的牛頭角第一街至第五街,请见「牛頭角下邨周邊街道」。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一期,包括兩座各40層高的和諧一型第六款公屋及一座20層高的單方向設計大廈。 以上樓宇曾於2001年12月進行初步命名,但由於有意見認為命名不恰當,在翌年2月更改為現時名稱。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 所有大廈為改良型和諧式,常滿樓及常逸樓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家庭式單位廚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
平台上有一個名為「金輪酒樓」的模擬場景供市民休息,為求像真,牆上更釘上餐牌。 部分大廈的外牆被貼上印有舊藍田邨具標誌性的店舖和建築照片,甚至能找到當年如地標一樣、畫於第15座外牆飛龍的蹤影。 城市轉變得太快,舊社區和建築逐一被清拆,見證香港歷史的事物愈來愈少。 眼看舊公共屋邨被清拆,然後原地再次出現大廈,不少人認為這些屋邨已經失去從前的懷舊味道。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2023 不過,原來部分重建的屋邨,以懷舊模擬場景和舊式物品展覽,讓人在充滿現代感的環境中找到一絲驚喜。
在義務工作發展局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合辦的「香港義工獎2022」中,房協獲選為「傑出非商業機構」,並獲頒「企業及非商業機構(義工時數)」銀獎。 已退休的胡女士在黃大仙的屋邨長大,婚後於粉嶺住了幾十年,近年搬進牛頭角下邨。 她說她喜歡懷舊,經過看見這些擺設,也會勾起她兒時的記憶。 通花牆、火水爐、公雞碗、居民互助委員會辦事處,這些物品和場景都令人彷彿置身於七、八十年代。 下邨廣場上連接上邨的天橋亦有放置舊英文課本、明星照片、相機等舊式日常用品,同場亦有兩間玻璃屋,分別模擬居民互助委員會辦事處和清拆前的公屋單位。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 牛頭角上邨常滿樓附近的大廈
重建前為政府廉租屋邨,原稱龍翔道政府廉租屋邨,落成時改稱黃大仙政府廉租屋邨,於1958年起動工興建,原址為荒地及零散木屋區。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2023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為區別原黃大仙徙置區,更名為黃大仙上邨。 政府原計劃將黃大仙祠清拆,後因東華三院向政府陳情反對清拆黃大仙祠,才改在黃大仙祠東西兩旁興建屋邨。
下邨的地下及1樓設「文化廊」,保留了300件有文化價值的物品,包括歷史圖片,市民透過觀賞展品,了解牛頭角下邨自1960年代建成後,如何演變為今天新型的屋邨。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 重建計劃
這座大廈屬於第一型徙廈,原用作安置受竹園村清拆影響又擁有地契的村民,因此該大廈所有單位均設獨立廚廁,是3座非改建第一型徙置大廈的其中一座(另兩座為佐敦谷邨第4座及第5座)。 為免與原有的上邨第8座混淆,房委會把以座數辨別的大廈分別冠上名稱,分別用對出龍翔道名字中「翔」字的諧音「長」來命名,「翔」與「長」的廣東話拼音(香港政府粵語拼音)均為「Cheung」;原為下邨第8座的徙廈命名為「長欣樓」。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位於紅磡利工街的第三個「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項目,於今日(一月十二日)舉行落成典禮,項目正式命名為「豐頤居」。
車輛通道兩邊設有行人通道,行人路與汽車路之間設有下斜路緣,無觸覺引路帶。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2023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 開放式出入口,出入口處設有三條金屬短柱,柱之間空隙闊1.05米以上,出入口前行人路與汽車路之間設有下斜路緣,連行人過路處。 有一條觸覺引路帶,由出入口處引向屋邨內及點字地圖前。 通道寬闊平坦,出入口前與汽車路之間設有下斜路緣,出入口處設有兩段紅色的消防欄桿,是緊急車輛通道。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 重建前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 牛頭角下邨各大廈以「貴〇樓」命名,是以共通字命名樓宇的房委會公共屋邨中少數與屋邨名稱或鄰近主幹道及其諧音皆無關的公共屋邨之一(其它例子為大窩口邨、和樂邨及福來邨)。 此外,第一期大廈各座大廈名稱之第二字、拼合後可組成「亮月顯新輝」一句,其後興建的部分屋邨如水泉澳邨亦採用同樣組句方式為大廈命名。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牛頭角下邨一區於2004 年拆卸後,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作總體設計,再由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作 細部設計,在設計將傳統的牛頭角下邨歷史建築細部再次運用在其新大廈之上,包括 ... 而在最終修訂的重建計劃中,此邨一及二區最後分別訂於2003/04財政年度,以及2008/09財政年度開始拆卸,成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的「整體重建計劃」下最後一個獲重新興建的公共屋邨。 大部份受到二區重建影響的租戶,都透過「自選單位計劃」獲安排揀選鄰近重建完成的牛頭角上邨二及三期。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2023 牛頭角徙置區是牛頭角下邨的前名,前身為1953年起中築建的填海地,廠商自行於淘化大同工廠和船廠填土地之間的海灣填海,1955年已完成逾一百萬平方呎。 1960年代中,填海工業地被政府收回以興建牛頭角徙置區。 徙置大廈於1967年至1969年興建,當中第8至12座繼福來邨永隆樓後採用預製組件形式建造的公共房屋;但由於成效不彰,此技術未有再應用至其他公共屋邨大廈,直至1980年代中末興建大埔太和邨2至3期(包括寶雅苑)為止。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 牛頭角下邨第9座2樓140室灶底藏屍案
他們鼓勵街坊拍下這些老地方的新面貌,實行今昔拼拼圖。 提供樓盤平面圖、API連結銀行即時估價,各區住宅、工商舖、車位叫價及物業成交搜尋,業主免費刊登放盤廣告。 至於下邨,廣場中央通道設置了文化廊,於兩側的櫥窗擺放了從前一些店舖的生財工具,亦有仿製的通花牆作裝飾。 廣場上連接上邨的天橋亦有放置舊英文課本、明星照片、相機等舊式日常用品,同場亦有2間玻璃屋,分別模擬居民互助委員會辦事處和清拆前的公屋單位。 2個場景都佈置得十分精細,可惜居民只能隔着玻璃窗參觀,不能入內。 房屋署發言人表示,玻璃屋不開放,是為了保持屋邨寧靜。
牛头角上邨重建第二、三期,是房屋署首批由和谐式过渡至非标准型的公屋。 房屋署总建筑师伍灼宜表示,大厦布局是透过微气候分析地盘日照和风向来决定,6座大厦分成两组排列兴建,分别享受山景和海景,并留下通风廊加强通风。 根据政府的“整体重建计划”,乙区的第9-12座已于1997年至1998年间清拆,原址于2002年重建为常逸楼、常满楼及常悦楼。 甲区的第1-5座则于2003年年底清拆,地基工程2004年底已展开,现时正在建造新厦,兴建上邨的预算成本约十三亿元。 牛头角上邨(英语:Upper Ngau Tau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2023 Kok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于牛头角中部,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屋邨管理。
牛頭角上邨平面圖: 牛頭角上邨常滿樓的交通站點
商场内的大小商铺,预计会经营各种零售服务行业如食肆、便利店、西医诊所及中西药、化妆品和海味等行业。 此外,商场内将设有一个面积约608平方米的超级市场,以供应居民日常所需。 房署也因应居民的意见,稍为改动了上邨的设计,例如将原本以扶手电梯连接地下至平台,改为以升降机代替,并将通向各座住宅的斜路改为平路,方便长者及伤残人士出入。 至于原本偏离大厦出入口的座椅,亦重新放置于各大厦出入口附近,方便长者聚集休憩。
- 下邨廣場上連接上邨的天橋亦有放置舊英文課本、明星照片、相機等舊式日常用品,同場亦有兩間玻璃屋,分別模擬居民互助委員會辦事處和清拆前的公屋單位。
- 牛頭角下邨各大廈以「貴〇樓」命名,是以共通字命名樓宇的房委會公共屋邨中少數與屋邨名稱或鄰近主幹道及其諧音皆無關的公共屋邨之一(其它例子為大窩口邨、和樂邨及福來邨)。
- 原地重建後,兩邨設計上都加入了懷舊元素,當中包括於上邨平台開放予公眾休息、模仿茶餐廳裝潢的懷舊閣,以及廣場中放置了清拆前從居民收集回來的唱片、餐具、石磨等舊式物品。
- 牛頭角下邨向牛頭角道設有露天的中央廣場,中央廣場兩旁是一個小型的商場,名為牛頭角下邨廣場,共有五間商舖。
商場內合共只有5間商舖,包括百佳超級市場、OK便利店、一間診所及銀龍茶餐廳,另一間商舖則用作商場管理處。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自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起,全條黃大仙上邨以及黃大仙下(二)邨部份樓宇(龍泰樓、龍昌樓、龍福樓、龍和樓、龍滿樓及龍禧樓)及竹園鄉獲劃為黃大仙區議會轄下的龍上選區。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今日(二月四日)舉行第十八屆「房協獎助學金計劃」頒獎禮,本年度共有一百零三名高等教育院校的學生得獎,獲頒獎助學金,總額超過一百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