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大腸癌術後照顧2023必看攻略!(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大腸直腸癌的病人及家屬,對於治療後飲食常有些疑慮,營養品補充、術後進食順序以及飲食禁忌......該怎麼做最好? 進行完大腸癌手術之後,你應該注意要適當的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選擇一些纖維素含量比較多的蔬果,這樣可以起到刺激腸蠕動的效果,讓病人排便刺激增加,而且還能減少致癌物質還有細菌在腸道裡面停留的時間。 大腸癌是一種會給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帶來巨大威脅的疾病,而當進行完手術治療之後,也不代表著病情就完全好了,這時候病人還需要加強各方面的護理,這樣才能幫助身體恢復。 很多癌症患者因為覺得很疲累,常認為要多休息才能恢復體力,但是他提醒這是「癌疲憊」,癌細胞和癌症治療會讓人愈來愈累,想要打倒癌疲憊,唯有運動才能擊退。 如果是治療中、恢復期吃不下而虛弱的患者,建議要找營養師,針對吃不下的狀況,選擇適合的商業配方。 有些癌症患者專用的營養補充罐,做點心式補充和變化,維持飲食量和每一口進食的品質。

大腸癌術後照顧

不過有些樂觀的病友自稱自己是「玫瑰之友」,因為造口的形狀、顏色與玫瑰花類似,「除了換個地方排便,其他也沒什麼不好,生活習慣甚至比以前還正常,」一位腸造口病友形容,自己正在展開一段玫瑰人生。 腸癌患者,在治癒後的飲食應以少量多餐為主,並避免食用豆類、牛奶、生食、油炸類等,易導致脹氣產生的食物。 國內大腸癌罹癌人數已連續11年蟬聯第一,但有賴於政府推行篩檢,近年已有下降的趨勢,「只要及早發現,大腸癌的存活率其實很高」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春吉日前於《康健》舉辦的「癌症趨勢論壇」中提到。 大腸癌第三、四期在確診起5年內的存活率為0~50%,雖然說末期癌細胞侵蝕的狀況與範圍相對較大,但在現代醫學的進步下,只要努力配合治療與術後的照護,相信仍是有很大復原機會。 』來作分期判斷,而大腸癌的治療方法都得透過『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這三種方式來清除癌細胞。

大腸癌術後照顧: 直腸の切除術

不過目前只有前18~24次的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後面必須自費,每針大約3~5萬元。 如果腸道清得很乾淨或沒有瘜肉,那麼10年做一次即可,但如果瘜肉較大、切片後發現有特殊病變,早期癌變或擔心切不乾淨,那麼可能1~3年就得再追蹤。 「大腸鏡不用每年做,因為前置準備麻煩,檢查過程中也有腸穿孔、出血等風險,所以多久做一次要跟醫師討論,」林春吉說。 因為篩檢的普及,這兩年發生大腸癌的人數有些微下降的趨勢。 林春吉指出,大腸癌第1期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但第4期僅約1成,因此透過篩檢在早期就發現病灶,或在癌前病變就加以治療,就能降低死亡率甚至預防癌症發生。

此外,更要避免食用豆類、牛奶、生食、油炸類等,易導致脹氣產生的食物,以降低不適感的產生。 至於手術後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則需待術後排氣後才可進食,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在術後正式進食前,患者應先加強水分的補驟。 至於手術後的飲食步驟,第1至2天則應以「清流質飲食」為主,凃宜辰營養師表示,清流質飲食指的是完全無渣,不會產生脹氣,也不會刺激腸胃蠕動的飲食方式。 一般而言,民眾可選用米湯、清果汁、運動飲料、糖水、稀藕粉等食材來交互替換,增加食物的變化性。

大腸癌術後照顧: 營養陪跑案例分享

以下列出需要留意的大腸癌症狀,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醫師。 常見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掉髮、便祕、疲倦、口腔癌、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減少,以及手足症候群(手足紅腫脹、刺痛、發燙等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大腸癌術後照顧2023 在較後期的大腸癌或是手術上較困難的,都會在手術前先進行這種以高能量的集中射線,來局部破壞癌細胞治療,這方式較常用在直腸癌,結腸癌上較為少見。

大腸癌術後照顧

並且每6~12個月進行定期檢查,因為息肉具有多發性的狀況,尤其是個別息肉切除不完全、多發性息肉可能漏診的患者,也許會經由定期檢查中發現,可避免息肉復發而產生癌變的風險。 由於手術中施行全身麻醉,而麻醉的作用會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及肺部擴張不全;加上麻醉藥效退去後,您也可能因為活動與深呼吸會使傷口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及咳痰。 當痰液無法有效排出肺部時容易導致肺部感染,影響復原的情況。 所以為幫助肺部擴張並降低肺部感染機會建議您在手術前開始練習下列活動,並應於手術後立即開始執行。 待手術6至8週後就可改為低渣、軟質的飲食方式,並可依患者狀態逐漸恢復到正常飲食。 不過,要注意的是,腸癌患者不僅在手術後1到2個月中,需特別注意自身的飲食攝取方式外,在傷口修復後的飲食也應以少量多餐為主,並挑選新鮮、纖維較細的蔬果,比如,瓜果類、豆腐等食物食用。

大腸癌術後照顧: 照護知識庫

很多人想透過法拍買到便宜房屋,但即便做了充足功課,仍可能發生許多意外情形。 曾經有民眾拍到新竹縣竹北市的房屋,在會同書法官、記官、警察點交履勘當天,發現屋主服藥過量陳屍屋內,整整花了2年時間,才成功退回法拍屋。 第零期:原位癌時期,癌細胞只在上皮細胞層的表面,還沒有侵犯到深層,通常進行手術切除後可以100%治癒。 大腸癌術後照顧 許惠梅也建議,病患產生譫妄,不認得家人、不知道自己在哪裡、脾氣暴躁,家屬不要緊張或沮喪,只要找出原因、解決,病患都會回到正常的情況。

他表示,術前禁食8小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傳統的手術照護方式,為避免因體溫過低造成心血管風險、增加出血量,需由麻醉醫師觀察病人生命徵象與反應,而調整麻醉的劑量、深度。 且因術中、術後要用嗎啡類強效藥物止痛,易造成噁心嘔吐、腸胃蠕動差,也點等2至3天排氣後才能進食。 術後病患又會因為身上裝了引流管、尿管等系統而影響下床方便性。 種種影響,容易增加病患感染風險、術後營養不足及肺功能不佳等問題。 所以在醫師努力下,健康的身體更是讓手術成功並且減少併發症比率的最好方法。 改善健康的方式,最主要就是營養跟運動,術前就要開始,如果想等到術後才補充營養,一定來不及。

大腸癌術後照顧: 大腸癌術後怎麼吃?5大原則順序告訴你

「腸癌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伴侶之間的性生活,我先生足足有半年不願意碰我,」資深病友周女士一臉無奈地說。 若吃蔬菜,梗的部分先去掉不要吃,保留菜葉部分食用,盡量吃纖維質較低的蔬果,如西瓜、黃瓜、胡瓜、木瓜或葡萄、香蕉,也以將蔬果打成果汁,過濾後飲用。 南投縣立委補選將於3月4日投票,最後倒數不到3天時間,藍綠都有輸不得的壓力。 大腸癌術後照顧 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認為,南投選情轉為膠著,這樣發展確實讓人意外。 她也指出,相較前幾場選戰,藍營內部確實鬆懈了,但在228連假的輔選情況來看,已經有所回神。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

過往醫師喜歡將腸造口固定在腰際,或固定在腹股溝處,但這兩處都是起身、走路,身體動來動去會時常牽扯的位置。 一九五○年代後醫師開始考慮到患者的舒服程度,會於人工肛門手術前請病人畫出褲子腰帶的位置,並在手術中盡量避開;面對肥胖患者醫師也會盡量不建造位於下腹部的人工肛門,免得患者低頭時根本找不到腸造口。 腸缺血或破裂:腸子因為栓塞而缺血壞死,甚至破裂,醫師需要把壞死腸道切除才能避免後續的腹膜炎、敗血症等感染問題。 無須等排氣,術後當天即可進食,促進腸胃蠕動,補充營養;避免管路置放。 鼓勵當天下床活動以減低長時間臥床造成下肢靜脈栓塞、肺擴張不全等併發症,助於體能恢復。

大腸癌術後照顧: 手術不用禁食!新型「術後加速恢復」照護,免禁食、不必等排氣、復原快

在手術前可以與醫師詳細討論手術範圍、術式,了解使用防沾黏產品有沒有幫助。 防沾黏產品能暫時隔開器官與腹膜,減少身體在修復過程中形成纖維組織把器官黏在一塊兒的狀況。 倘若能減少腹腔手術及骨盆腔手術的術後沾黏,就可能降低沾黏併發症的發生,以及因沾黏而再次開刀的機會。

大腸癌術後照顧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罹患大腸癌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需要禁食,手術後住院至少一週,也往往會感到疼痛。 目前有「術後加速恢復(ERAS)」高品質照護,不但術前不用禁食8小時、少疼痛,住院天數還能縮短至3天,有助患者及早重回工作崗位。 蕭光宏說,在醫院如果要進行侵入性檢查或是動手術,不管手術時間是一大早還是下午,護理師都會說「12點以後禁食」。 許多下午才開刀的病人往往餓到手軟腳軟才被推進手術室麻醉、開刀、等恢復,手術後又要等到排氣了才能進食,患者苦不堪言。

大腸癌術後照顧: 腹瀉不止最常見

蔣鋒帆醫師提醒道,大腸直腸癌復發的機率與期別有關。 在罹病後務必配合醫師的治療,加上適當營養介入與體能提升,必能戰勝癌症。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很高,相關治療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醫師會根據各別患者的狀況擬定治療計畫,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傷口未癒合前,避免勞力粗重工作、久坐久站(連續超過1小時)、搬重物(超過10公斤)、劇烈運動(跑步、打球、游泳、瑜珈、騎腳踏車等等),出遠門長途旅行。 2.術前:前一晚須喝下800C.C的含糖飲料,前六小時可食用輕食,前兩小時則喝下400C.C的含糖飲料,補充身體水分,避免缺水過久而過度消耗能量,減緩復原速度。 大腸癌術後照顧 接下來的走向就如同寫了個ㄇ字型,從右側的升結腸,到中段橫結腸(橫跨上腹部,從右上腹、肝臟膽囊前方,往左到胰臟脾臟前方),再向下轉往左側降結腸,乙狀結腸,再來到直腸後接到肛門。 剛開始喝水及吃東西時可能會拉肚子,拉肚子太多次,需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告知醫護人員,由醫師評估是否須服用止瀉劑。

大腸癌術後照顧: 大腸癌術後一個月內 盡量低渣飲食

鈣質豐富的食物包括牛奶及乳製品、小魚、魚乾、蝦類、牡蠣、豆類、豆製品及深色蔬菜等。 但因多吃奶類亦可能增加動物性脂肪的攝取,故建議可選擇低脂奶、脫脂奶較合適。 如果再加上蔬菜吃不夠、長期低纖維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糞便停留在腸內的時間延長,增加致癌物質和大腸的接觸時間,提高罹患大腸癌機率。 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不論社交或旅遊,對造口都不會有影響,搭長途車、坐船、坐飛機,隨身攜帶足夠的造口護理器材即可,以及防止腹瀉的藥物。 不必刻意對親友保守祕密,因為可能會給自己及他人造成壓力。 周女士並非特例,許多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病人,尤其是女性,一旦做了人工造口,一方面擔心一旦有性行為,動作激烈會影響傷口,另一方面自認造口有礙觀感或氣味不佳,刻意迴避與伴侶的性生活。

  • 蔬菜方面攝取足夠,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如花椰菜、蘆筍、菠菜),含有豐富葉酸、維生素E等抗氧化物質及膳食纖維。
  • 作了人工肛門後,年輕或可以自理的病人,可以每天早上採用灌腸一小時,排乾淨後,用紗布把人工肛門貼起來。
  • 此外,若是本身有高血壓、腎臟功能不好、有痛風史的病人,則要注意雞精的鈉含量及普林可能較高,會增加心血管與腎臟負擔、或是尿酸代謝異常引起痛風。
  • 臨床就曾碰過年僅 27 歲的大學女研究生,手術後不到兩年就過世,人生才要開始逐夢,生命卻嘎然而止。
  • 臨床曾有過案例,少數男性病患術後會發生性功能障礙,需要再轉介給泌尿科醫生診治。
  • 臨床上,切除之息肉皆會送病理檢查,若檢查結果為良性息肉,則不必做進一步的治療,但若確定為惡性,需進一步判斷癌細胞侵犯的深度及是否切除乾淨。
  • 歐子瑄指出,這段時間要盡量減少腸道的負擔,同時也要補足身體所需的營養,以更健康的身體來進行手術。
  •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若您有接受腸造口手術、醫師跟造口師會依病情為您更換造口袋,以及衛教出院後更換造口袋的方法,請一起學習。 露出的腸黏膜有時會有點狀出血,尤其在擦拭時,可能會流些血。 但若腸黏膜一直流血,或是擔心血是從腸子裡面流出來的,根本是腸胃道出血,而非腸造口的本身在出血,就要趕快就診讓醫師檢查。 腸道外傷或憩室炎:腸道有外傷或發炎性疾病時,我們可以先做個腸造口,引流糞水至體外,先不經過受傷腸道,讓受傷、發炎的腸道能在較乾淨的狀況下癒合。 不能喝酒、少吃醃漬、燻製食物及進食油膩辛辣、不易消化食物。

大腸癌術後照顧: 手術治療後飲食原則:

連接小腸、升結腸的那段腸道會是主要排便、排氣的出口,因為腸道一路到這裡就走到了新的盡頭。 其實腸道都會分泌黏液,有個出口能讓其排出黏液,避免腸道脹大。 手術時已經移除更後段的腸道,因此直接將剩下的腸道開口拉到皮膚,通常這是永久性的大腸造口。 大腸癌術後照顧 常見的位置是降結腸、乙狀結腸腸造口,乙狀結腸原本會接到直腸,因此這已經是很接近肛門口的部分,從這裡排出的糞便形式會比較接近成條的固體,位置於左下腹。 希望糞便不要經過肛門:如果患者有會陰處的嚴重感染(稱為Fournier gangrene的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醫師會建議先做個腸造口,引流糞水至肚皮,而非從肛門排出,提供會陰部較好癒合的環境。

大腸癌術後照顧: 低渣飲食6原則 大腸癌術後少負擔

呂醫師表示,大腸癌患者除了注意飲食,還要堅持每天進行適量運動,能改善氣血運行和增強脾胃消化功能,以及保持良好心理質素,有助改善大便頻次和其他副作用的情況。 罹患大腸癌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需要禁食,手術後住院至少一週,也往往會感到疼痛。 所以,每位患者需要做腸造口的原因可能不同,根據這點,醫師會選擇不同的造口形式,造口出現的位置也會不一樣。 暫時性的就如同我們剛剛說的,目的在於讓腸道休養生息,幾個月過去後,再動一次手術重新接回腸子,患者就能夠再度從肛門排便。

大腸癌術後照顧: 飲食、作息不正常,小心胃潰瘍找上你!

所以一定要找到合格中醫師,依照中西醫的診斷進行個別調理的建議,千萬不要隨便買補品食用,因為市面上的補品,不見得適合每種癌症患者。 臨床上,有1/3的大腸癌病友是因營養不良,引發免疫系統下降,造成感染死亡的。 蔣鋒帆醫師指出,一般化學治療大概在術後4-6個禮拜開始執行,現在的化學治療,除了藥物效果進步之外,副作用也比較少。 也有部分藥物的副作用是手腳發麻,大概打8-9次後藥物劑量累積,會開始出現。 癌友選用營養補充品時,應遵從醫師與營養師建議,並以使用有實證醫學證實、經衛福部核可、信譽良好的廠商製造為主。 大腸癌連續 14 年為國人發生人數第一名的癌症,實證研究指出,飲食營養與大腸癌有直接關聯。

大腸癌術後照顧: 新聞自律規範

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是用X光把癌細胞殺死,也會搭配手術一起進行,來減少大腸癌的復發率。 常見副作用有照射區域紅腫搔癢、下腹不適、腹瀉、大便帶血、頻尿等症狀。 其實大腸癌術後的飲食除了剛開始之外,基本上不用特別限制,就是一般人日常生活的均衡飲食,這也是預防大腸癌的根本方式,所以大腸癌患者手術後可以盡快恢復日常飲食,讓身體有精力去回到更好的狀態。 大腸癌術後照顧2023 因為腸道的代謝是經由纖維質,所以即使是大腸癌患者,還是要吃足夠的纖維,最好每天多吃蔬菜、少吃紅肉類、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而且以五穀雜糧代替精緻澱粉;如果出現脹氣的狀況,再適度減少纖維的攝取量,並記得多喝水。 恢復的順序也是從清流質、全流質、半流質、軟質開始,但主要是測驗大腸功能是不是有恢復,在慢慢恢復飲食之後,只要沒有不舒服,其實可以恢復正常飲食習慣,但要避免刺激性食物、紅肉、容易產氣的食物跟精緻澱粉。

大腸癌術後照顧: 食物吃紅肉 大腸癌患復發風險高

(七)手術後依醫師或護理師指示進食,未排氣前,切勿自行進食。 若經指示可喝水或進食,請由少量開始,並隨時注意有無腹脹,若出現異常,請暫停進食,並通知醫護人員。 痔瘡或瘻管手術後傷口完全癒合一般需3-6週,視病情而定,複雜性瘻管有時需耗費數月的時間。

另一種則為大腸癌術後發生腸阻塞,常會表現出腹痛、便血症狀、體重減輕或排便習慣改變直到糞便大不出來,劇烈腹痛送急診檢查才發現有腸阻塞,可能是因術後沾黏或腫瘤阻塞所引起,西醫通常以灌腸為主,如成效不顯著,有時需緊急開刀。 適度含纖維飲食可促進術後恢復健康的效益和抗發炎作用,避免攝取過多殘渣的食物留在腸道,減少排便量,也減少腸胃運作才能達到真正的休養。 流質飲食有較多的水分,食物具流動性,可分清流、全流、半流飲食。

另外,胃部因為容量變小,所以進食前後喝水會膨脹的更難受,甚至產生胃食道逆流,所以補充水分要避開進食前後1小時,也盡量不要喝湯。 而鐵質很容易在術後大量流失,所以記得要多吃紅肉、內臟、深綠色蔬菜等高鐵質的食物,但不要自己買鐵劑來吃,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黃升騰強調,保持良好大便習慣,是大腸癌病人的首要條件,加上均衡攝取各式足量蔬果,避免攝取加工紅肉、油炸燒烤食物,保持良好生活飲食習慣、適度運動和充足睡眠,閒暇時可多做內關、足三里穴位按摩,都有助於大腸癌術後康復,定期追蹤檢查當然更是不可或缺一環。

建議您可於住院期間在醫護人員陪伴下反覆練習造口護理,減少出院後獨立照顧照口的擔憂。 手術後的傷口疼痛是無法避免的,一般會持續5-7天。 大腸癌術後照顧 由於疼痛可能會干擾您的睡眠與生理功能,進而影響術後的恢復,因此使用適量的止痛劑是必要的。

大腸癌術後照顧: 醫師 + 診別資訊

(圖/文:家天使編輯團隊)大腸直腸癌(簡稱大腸癌)是台灣年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早期發現治療,預後存活率能高達90%。 治療結束後的居家照護,也要在飲食、日常生活上多加注意,降低副作用的影響。 此外,患者要觀察大便的形狀、顏色和質量有無變化或異常,以及心跳頻率增加或血壓下降的狀況,這代表腸道出血的症狀,須立刻就醫。 研究顯示,大腸癌治療後,飲食習慣若採取多蔬果、全穀類、豆類、白肉等飲食,可避免復發及降低死亡率。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