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話分兩頭,雖則說洪水橋站可加強了區內對外接駁,也會加重了西鐵線路的負荷;但「#LYOS」的位置,會跟未來規劃的「洪水橋站」的站口有一段距離。 因為站口選址較貼近「田心村」以南一帶,實際位置會較捱近「亦園路」、也就是輕鐵「鍾屋村站」附近。 我們嘗試從樓盤出發行過去,經過「洪水橋大街」後,來到「田心村」後,若不是通過「田心村」,便要繞落「洪水橋大街」後再轉入「亦園路」,需時約20分鐘以上。 當然相信配合日後轉型,區內道路會較完善時,前往時間可縮短一點。 環繞「洪水橋站」未來的用地已作出了一定規劃,周邊用地多劃作寫字樓用地,高度130米-200米之間;而周邊則會發展住宅,新發展區將容納約218,000人,當中包括新增人口約176,000。 同時,由於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面積的大約700公頃,本身屬於政府已經規劃的3600公頃用地的一部分,所以在估算未來用地供應上,不能視為新增的1200公頃的一部分,除非新發展區因為規劃的改變而擴大了面積。
地政總署及相關部門會根據適用安排,向合資格人士及業務經營者發放特惠津貼 [或安置安排(只適用於住所)],及對有意覓地重置業務的經營者提供適切的協助。 地政總署已於2022年第四季內向相關人士發信,通知相關預計遷出限期及補償或安置安排,供受影響人士參考以及及早準備遷出事宜。 洪水橋收地 政府公佈洪水橋新發展區第二階段開始諮詢,整個諮詢程序將於2014年年中完成,2019年起進行工地平整,首批居民將於2024年入伙,2034年完成。 有些報導以「滅村」來形容收回5條非原居民村,而有20條原居民村獲保留,暗示收地是有針對性。 1992年時,當時的九鐵曾以租約形式租用該址作車廠,後來覺得地皮有發展住宅潛力,曾於1995年跟長實和黃達成合作協議,打算興建洪水橋輕鐵站上蓋,但因收到不成,建屋計劃在2002年告吹。 洪水橋收地2023 這幅地在1997年時,曾獲批建3幢22層高的住宅,總樓面高達122萬呎,共提供1,931個單位,不排除日後會再發展住宅。
洪水橋收地: 香港地產
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共分為三期,第一期發展工程已於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2020年6月通過工程撥款後展開,目標是讓專用安置屋邨首批居民於2024年入伙。 洪水橋收地2023 現時的洪水橋住宅區,是圍繞著輕鐵站一帶,青山公路(白色斜線)以南被劃為「南面住宅區」,與其說不作進一步的規劃,不如說是維持現狀放手予發展商,比如長實尚城、新世界榛林,以及富豪投得的丹桂村路限量地均在此區。 而西南部除近鰲磡石(即港深西部公路橋位)的政府土地,以及濕地補償地、鷺鳥林劃為綠化地帶(淺綠色)外,主要劃為物流或特殊工業用地(黃色),可以視為現有貨櫃場的預留用地,畢竟物流業仍然是香港的主要產業之一。
- 所以雖然以方位計,向南屬於最優質,但「#LYOS」南面景觀卻相對輸蝕;預計日後有較多發展項目積壓在樓盤前方;樓盤以東就是公屋「洪福邨」。
- 至於對現時當地的屋苑來說,青山公路以南將仍然是純住宅區,以北是公營房屋主導,可能較能受惠的是近輕鐵鐘屋村站一帶,離未來的西鐵站較為近便。
- 他表示,當日看見周邊配套生活完善,加上入屋單位景觀開揚,能夠望到遠山景才扑鎚買入,但現在得知日後前方興建公營房屋,也擔心樓價會大跌,始終向內園單位比起望向公路單位較幽靜,價格也較公路景單位貴約至少一成。
- 地政總署指出,對於工程範圍內受影響住戶及業務經營者而言,上述土地歸還日期並非他們須遷出的限期。
- 據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該物業位于洪水橋田心路及洪元路交界,鄰近較為人熟悉的私樓主要有泉荟、尚城及蔚林等。
- 「1座」會再細分「1A座」、「1B座」、「1C座」;「2座」則細分「2A座」及「2B座」。
截至2020年7月,香港地政總署根據《收回土地條例》、《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以及《土地征用(管有業權)條例》,在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計劃工程範圍内将予收回的土地上,張貼公告以收回上述發展計劃所需的土地,以便落實新發展區計劃。 根據現行的小型屋宇政策,小型屋宇申請人可申請於自己擁有的私人土地或向政府申請政府土地建屋。 屋宇規模不超過三層、每層有蓋面積不多於700呎,不受《建築物條例》管制。 此外,從土地使用及發展角度,本來規劃作低層、低密度屋宇發展的土地,未必適合用作發展高層、高密度樓宇發展,任何改變土地用途的建議的可行性(包括空間規劃、交通、環境、排污等)必須透過技術研究確立。 至今,已有兩宗位於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發展的換地申請獲簽立及正在建造當中,涉及約兩公頃土地。 政府亦已於今年二月十六日公布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餘下階段的換地申請安排,及於三月三十一日公布以標準金額徵收新發展區換地申請的補地價安排,為補地價提供確定性,從而促成更多換地申請及時完成。
洪水橋收地: 即刻下載 Yahoo 新聞 app
在清拆日,地政總署及相關部門會清理涉及構築物及相關範圍的土地,以將土地交給相關部門進行發展項目工程。 倘若未符合安置資格的受影響人士有需要,在接獲地政總署的轉介後,房屋署會考慮開放臨時收容中心讓他們作短暫居留,為期約3個月。 現時新界西北地區的骨幹交通屯馬綫,繁忙時間客量已超過設計容量的上限。
過去土發或現在市建局進行舊區重建時,若在後階段未能集合業權,也可能向政府要求運用相關條例,協助收回剩餘業權,故條例不是新鮮事,而外國也有類近條例。 香港政府将收回合共195幅私人土地,涉及面積約12公頃,以及涉及約10個墳墓及42個金塔的土地,涉及面積約359.36平方米。 上述土地将于收回土地公告張貼後三個月,即2010年10月24日,歸還政府所有。 政府将會按程序于張貼收地公告後,向相關的土地業權人提供特惠土地補償。 土拓署指,根據顧問評估,須就擬建工地平整和相關基建設施,收會部份私人土地,同影響私人土地內的構築物將被清拆,但強調已盡量減少收回私人土地。 當局預料最快今年第三季就擬建工程刊憲諮詢,在行會授權收地後,便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展開上述工程,以爭取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的主要人口能如期在2030年起遷入。
洪水橋收地: 涉195幅私地 主要作原區安置之用
故此,居於由私人發展商持有之土地上的居民,隨時面臨收地逼遷的威脅。 於2015年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仍在進行期間,田心新村部分地段的業主榮捷發展有限公司,於7月中要求房東於8月10日前清空所有單位,村民也飽受南亞裔人士的滋擾。 在1999年的《新界西北規劃及發展研究:洪水橋發展建議》中,政府已察悉洪水橋鄰近當時仍在倡議之深港西部通道的特點,建議要把洪水橋發展城「門廊城市」,以滿足日益增張的中港商業和社會互動需要。 二十一世紀10年代起,內地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發展成經濟自由貿易區和新興金融中心,由於該區跟洪水橋相距不遠,亦使洪水橋發展區之發展潛力進一步上升。 2011年初規劃署官員簡介洪水橋的發展計劃時,也明確表示將預留配合深圳發展的土地。 《新界西北規劃及發展研究》的文件明確指出洪水橋因鄰近跨境交通基建,將有優厚的發展潛力,故可作為新界西北地區的「門廊」,環保城內將發展跨境貿易及零售業活動。
本港未來數年的房屋用地供應,仍依賴新界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等新發展區及元朗橫洲等大型用地的發展計畫,單計前兩者在修訂地積比後,將可提供七萬一千個單位。 但由於政府收地進展緩慢,令二○二三年可供應的公營單位急跌至不足一萬個,或會出現供應斷層。 為適時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公布連串「拆牆鬆綁」新措施,全面放寬政府因工務工程及房屋項目的收地補償及安置安排,是近二十年來首次改變。 因應放寬,預計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及橫洲等發展區,補償支出會增加兩億四千萬元,至五億五千萬元。 以往受影響居民需進行資產審查才能上樓,放寬後如能證明於登記日前已在受收地影響構築物居住超過七年,都可免經濟狀況審查,獲安排到將會在粉嶺、洪水橋或古洞興建的房協專用資助房屋居住。
洪水橋收地: 棕地賠償 政府倡擴至露天工場
對長居於新界農地的原居民,他們歷代扎根該地,政府無疑須作妥善安排及適當安撫。 除卻特惠賠償,安排原居民特快上樓,尤其過往有指政府令寮屋居民流離失所,「先安置後遷拆」方可令居民心安。 同時,亦應考慮原區安置,例如原屬元朗區的農地就安置原居民在元朗其他鄰近區域上樓。 洪水橋收地 獨立經濟學家巫伯雄認為,新界原居民已擁有丁權,但法律並不賦予其享有土地權和居住權,他認同政府目前按現有機制對原居民以合理價格收回農地。 至於賠償定額偏離市價說法,他指所謂的市價,是由政府修橋建路、興建基建設施而來的,認為現時賠償算合理。
在規劃角度而言,農地轉換成住宅須考慮多方面因素,除基建還包括該區人口流動和將來的就業機會等,零碎地把各區農地分次轉換非常不具效率。 日前新世界發展更宣布捐出300萬平方呎農地儲備,面積相當於1.5個維多利亞公園那麼大,會與社企「要有光」合作發展社會房屋,此次捐出的農地約佔新世界發展1690萬呎農地儲備約17%。 然而,捐農地來建屋缺乏先例,諸如補地價問題的具體細節仍待研究。
洪水橋收地: 屯門好去處2023|4.黃金海岸遠離塵囂睇臨海靚景
房協表示,樂意協助安置合資格居民,粉嶺百和路的專用屋邨項目,將於二三年底落成。 政府指居民可在此屋邨落成前,選擇入住其他房協及房委會空置單位,作過渡安排。 如居民不選擇安置而領取的特惠津貼,符合資格的居住年期亦由最少十年大減至最少兩年,而津貼額亦大幅增加,下限由以往四萬八千多元增至約六萬五百元,而最多可領取的津貼額亦由六十萬元,倍增至一百二十萬九千六百元。 假設一戶在登記日前已在一間七十五平方米居住三年的居民,他原不能領取任何津貼,但新措施下他將獲約四十五萬四千元。 而由於補償上限大增,一名居於一個七十五平方米寮屋超過二十六年的居民,將可額外領取超過二十萬元,補償額增至八十多萬元。 而在露天或戶外經營業務的人士,申領特惠津貼的運作年期亦由十年降至七年。
第二期發展工程方面,根據目前工程計劃,政府最早將於2023年下半年開展收地工作。 為了讓土地佔用人有更多緩衝時間,工程部門將會為工程範圍內不同位置的土地佔用人訂定分階段的遷離限期,預計最早遷出限期為2023年第四季起。 如果洪水橋能夠發展成副都心,成為香港新的核心商業區,可有效打破了現在困擾香港的南北失衡問題,交通幹道的瓶頸問題也會有效紓緩。 由於主要可以依靠逆向交通容量(去洪水橋上班的人除了當區就業的以外,較多的會是從南向北,或者從新界北、東北一帶來),所以需要新增的交通基建不會太多。
洪水橋收地: 地皮6: 洪水橋塘坊村綜合發展區
但是發展洪水橋核心商業區,也有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就是當區有大量具規模的物流、汽車維修、資源回收等「棕地作業」,要這些作業遷出之後才能騰空土地去開發。 早於1980年代初長江實業及新鴻基地產開始在洪水橋發展物業,包括長江實業於1984年落成的雅樂花園,新鴻基地產於1988年至1995年落成的翠珊園、玉桂園、雅珊園、麗珊園、錦珊園及菁雅居等,皆為中等密度住宅。 嘉里建設於1996年落成的朗峰園和長江實業於2000年落成的瑞豐華庭,其中由長江實業發展的尚城涉及單位達734伙,為過去逾10多年以來洪水橋最大型的新樓盤。 2019年,計劃改名為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同年9月,土木工程拓展署完成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與鄰近地區環保運輸服務可行性研究,認為自動捷運系統、環保巴士系統及現代化電車比較可行。
- 洪水橋第13區現已建成公屋洪福邨,為新發展區內首個落成公屋,設有9幢樓高17至24層的住宅樓宇及一座單層商場。
- 上述土地将于收回土地公告張貼後三個月,即2010年10月24日,歸還政府所有。
- 地政總署及相關部門現正處理受影響土地業權人、住戶及業務經營者的補償安置事宜,務求在清拆工作開始之前完成所涉個案的跟進工作。
- 當局將會拆除已停用的新圍初級污水處理廠,並會收回部份私人土地,以興建新污水處理廠。
- 區內計劃盡量利用環保鐵路系統為主要交通工具,在環保城外圍劃設重型貨車專用通道,以減低城內重型貨車的流量,減少空氣污染。
- 目前洪水橋、元朗南及古洞北粉嶺北3大新發展區,估算共有340公頃棕地,政府向立法會提出新的棕地賠償方案,建議延展特惠津貼至露天工場、作業者,以及短期租約,最多可獲195萬元津貼,但經營者須證明營運至少10年。
如果對於一手樓或二手樓的置業流程、或按揭安排等事宜有任何疑問,我們團隊早前已製作了一系列的懶人包,可按橙色字快速跳往。 在位處北方的新界西北和新界北尋找有潛力的區域,進行新發展區式的高密度、集約而宜居式的發展,是最能滿足上一篇文章所述的三個條件,可行而合理的發展方向。 而在2014年《鐵路發展策略》中因成本過高而被擱置的港深機場鐵路,在早年的規劃過程有倡議於前海設站,及設置洪水橋支線。
洪水橋收地: 相關文章
其中「溱林」在2013年率先推售,為一手新例後的第三個新盤,樓盤由11座組成,合共提供236個單位,當時首批開50個單位,折算平均呎價9058元。 截至2020年10月止,樓盤入場價位約750萬元,屋苑平均呎價則為13,800元。 「#LYOS」,英文意思「Live Your 洪水橋收地 Own Style」,地盤呈長直形,分層「1A及1B座」面向「洪福邨」、「1C座」則而向「洪志路」,前方為「石埗村」;「2A及2B座」則朝河道方向。
業內人士分析,在優化機制後,或將有小量原本僅收取每呎補償額六百多元的丙級農地,「升級」為每呎可收取一千五百多元的第一級別農地,升幅逾一點四倍。 地政總署公布今(23日)就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計劃,按程序於工程範圍內張貼收地公告。 政府將收回約12公頃私人土地,以及約3868平方呎涉及墳墓及金塔的土地;上述土地將於收地公告張貼後3個月,即今年10月24日歸還政府所有。 政府稍後向相關的土地業權人提供特惠土地補償,而新發展區全面落成後,料可提供約6.1萬個房屋單位。 (一)政府近年加大力度推動發展項目,引用《收回土地條例》(第124章)和其他適用條例收回私人土地作新發展區、公營房屋及其他公共用途的幅度和速度大大提高。 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的三個年度內已收回近120公頃新界私人土地作發展,當中大部分位於元朗區和北區(包括二○一九年十二月為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收回的68公頃、二○二○年十月為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一階段收回的12公頃)。
洪水橋收地: 項目顧問: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泛海集團表示,該項目将會成為泛海國際歷來最大型項目。 洪水橋收地 集團方面透露總投資額約45億港元,最快将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推售樓花。 2020年11月13日消息稱,泛海國際終于完成補地價手續,涉及金額超過20億港元,每方呎樓面地價約3850港元,較長實三年前鄰近項目補價高兩成。
洪水橋收地: 洪水橋輕鐵站
據恒地最新中期業績,其於洪水橋擁有647萬平方呎農地,佔整個新發展區約8.4%面積;恒地稱將積極配合政府的發展政策。 而新地亦持有洪水橋、以至東北區達5至7幅農地,新地執董黃植榮早前提及,該數幅農地已被劃為公營房屋用途,若政府定要收回,集團願意配合。 公屋聯會副主席藍偉良提到,新界東北洪水橋一帶住宅最快於2023年落成,未來7至9年預計可容納17萬至19萬人口,當中逾七成為公屋。 洪水橋周邊還有不少農地為四大發展商持有,政府要收地,就應挑選這類已具有發展潛力的農地。
洪水橋收地: 地皮4: 元朗大橋村綜合發展區
他又指出新界東北發展方面,受惠於新安置方案可上樓的居民亦有約三百戶,相對該發展區可提供七萬個單位,做法對加快土地供應有正面影響。 他又指以上居民大都是老人家,非大富大貴的人,認為已在符合公平公義,合理使用公帑及公屋資源等原則下取得平衡。 洪水橋發展計劃的第三階段公眾参與於2015年6月16日展開,收集市民對「建議發展大綱圖」的意見。 經發展局修訂後,青山公路以南的地段被剔出新發展區,但因發展密度有所上調,仍可提供近六萬個單位。
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會繼續為不同的發展項目收回的土地將高達700公頃,當中位處元朗區和北區的項目亦佔大部分(包括元朗南發展區約150公頃、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餘下階段約110公頃、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其餘階段約310公頃等,以及多個公營房屋項目)。 【明報專訊】新界區各新發展區接連啟動,政府昨日公布,地政總署在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第一期發展計劃工程範圍內將予收回的土地上,合共195幅私人土地,涉及面積約12公頃,有關工程主要是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以後進行整個發展計劃。 立法會財委會今年6月底批准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涉及22億元前期工程撥款,政府隨即展開收地及有關工程計劃。 地政總署7月公布,發展區第一期發展計劃將會收回共195幅私人土地,涉及約12公頃棕地,以及近3,900方呎的墳墓及金塔用地;土地將於公告張貼後3個月,即本月24日歸還政府所有。 地政總署指出,對於工程範圍內受影響住戶及業務經營者而言,上述土地歸還日期並非他們須遷出的限期。 受影響住戶及業務經營者應留意地政總署本月9日分別向他們發出的信件內所註明的遷出限期,即由今年第四季至明年第三季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