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受害人投入大額資金,帳面獲利甚豐,欲套現離場時,平台「客戶服務員」便會以各不同藉口拖延,並誘騙受害人再投放資金。 過去數天警方在多區拘捕7男1女,他們報稱是學生、主婦、待應、地盤工人、廚師和無業等。 昨日(12日)凌晨警方再在屯門拘捕另一名19歲報稱為專上學院的男學生,他是集團的骨幹成員,在其家中搜出少量毒品,同時屋內17歲女友人一同被捕。 台南洪姓女子今年初因投資泰達幣遭到詐騙200餘萬元,日前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成功追討的案例,便向自稱「國際金融私務」專員...
- 東區警區總督察(刑事)張恒暉表示,本月(7日)接報一名19歲中六男學生逾兩星期沒有上課,校方稍後得知他由上月26至本月5日期間,在一酒店留宿沒有返家,男生透露早前經朋友介紹搵快錢,只需開設銀行戶口,把銀行卡和密碼交出,再到酒店入住,即可收取數千元報酬。
- 惟受害人其後無法取回現金,對方亦失去聯絡,懷疑受騙遂報案。
- 騙徒調查目標人物的生活習慣和喜好,盜用別人相片,假扮成專業人士、成功商人、軍人等,主動結識受騙人,再投其所好。
- 去年,美國CNBC電視節目American Greed報道,愛情騙子利用美國人對軍人的信任和崇拜,在網絡上冒充軍人,結識有經濟基礎的中年女性並展開追求,受騙人最終人財兩失。
- 切勿回覆要求你前往某個網站並更新及輸入個人資料的電郵。
惟當事主與騙徒其後失去聯絡,才知受騙,於是報警求助。 警方昨日接獲一名26歲本地女子報案,指早前經通訊軟件收到一名男子短訊,對方游說她進行於網上虛擬貨幣平台投資。 受害人於4月19日至5月9日期間,先後6次轉帳共約55萬元至對方指定的6個電子錢包。 網上騙案 本搜尋器的資料或評級來自不同來源,包括市民向警方報案的資料、機構提供的資料(如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等)、可疑電話號碼舉報資料庫 (HKJunkCall),以及資訊安全公司的資料庫及實時分析的評分。 警方呼籲市民無論在網上結識朋友或選擇投資產品時一定要謹慎小心,保持警惕,切勿盲目相信網友的甜言蜜語,特別當對方不斷遊說進行金錢投資或繳交不同類型的款項如手續費或清關費等,更需要提高警覺,避免誤墮騙局。 如有懷疑,請即致電「防騙易」24小時熱線18222查詢或報警求助。
網上騙案: 網上情緣系列
網上情緣騙案的手法其實大同小異,同樣有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引起事主的強烈情緒」。 鮑偉豪表示,「不論是追求階段的甜言蜜語,或時機成熟時的『先𧨾後嚇』策略,以各種藉口假扮有危險,均令事主當局者迷,未能客觀判斷,最終被人騙心又騙金」。 本部分可取覽的錄像片段來自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的防騙資訊平台—童叟無欺。 你可以前往該平台,了解更多由警方提供的最新防騙信息。
騙徒利用社交平台及交友App認識受害人,於建立信任後,便遊說受害人參與投資,並聲稱是低風險、高回報,又指只需投入資金就可在短期內獲可觀回報。 詐騙集團更設計虛假投資App以增添真實感,而App內亦可實時顯示受害人的投資結餘。 在騙案初期,騙徒會發還部份投資回報,讓受害人誤以為有進帳,繼而說服他們投資更多。 緊記,切勿向任何人透露戶口、信用卡資料和密碼等個人敏感資料。 滙豐絕對不會在電話及電郵要求客戶提供用戶名稱及密碼等敏感資料,請主動查證及向我們核實來電者身分。 就算對方自稱投資產品公司、電訊公司,甚至政府官員,亦切勿輕易相信。
網上騙案: 網上投資騙案
事發於上月20日上午,女事主手機收到一名男子來電,由於聲線相似而誤信是其侄子,該名「侄子」訛稱更改電話號碼後便掛斷電話。 惟他之後再致電,訛稱其早前與人飲酒打傷人,需要賠償5.2萬澳門元。 1|開啟「雙重認證」後,使用者可追加電郵地址,日後如果忘記了PIN碼甚至被人搶走戶口,都可以透過電子郵件發送重設連結,保障你的帳戶難以被奪去。 WhatsApp收「讓安全性更上一層樓」信息|近日不少用戶均收到報稱WhatsApp官方帳戶發出的訊息:包括「讓安全性更上一層樓」為題的短片及連結,點擊進去是一個提示用戶啟用「雙重驗證以保障帳戶的安全」的教學。 在各大討論區,多數參與討論網友都擔心是新型騙案,不與理會、不敢打開,甚至即時del,馬上解釋此訊息真偽及實際用途。 網上騙案 日本近期發生多宗中國留學生,被欺詐電話聲稱是「中國公安」所騙,要偽裝被他們被綁架,要求中國家人支付贖金。
同時,騙徒亦會用一些虛假的投資應用軟件掩人耳目,詐騙受害人。 警方藉此呼籲各位僱主應多加留意身邊的傭工,並提醒他們切勿受人指使去開設銀行戶口。 網上騙案 釣魚是一種網上詐騙形式,騙徒佯稱由你的往來銀行或其他信譽良好的公司發出電郵,誘騙你把他們設定為你賬戶的受益人,然後把錢轉到他們自己的戶口內,非法登入投資戶口,或盜取投資授權書。
網上騙案: 搜尋結果會以不同
警方進一步了解,2人與上游接洽手法一致,都是透過俗稱「飛機」的通訊軟體Telegram聯絡,由上游指示車手前往指定置物櫃拿取識別證、收據,再搭車前往面交,事後再將款項放到指定地點,由其他人收取。 警方調查,洪女7月間向台北市內湖某銀行行員供稱,匯款62萬元是要替丈夫購買名表,行員進一步關懷提問匯款對象,洪女卻含糊其詞、交代不清,行員懷疑洪女受騙,立刻報警處理。 洪姓女子遭遇網路假投資詐騙,日前到內湖某銀行準備匯款62萬元,稱「要幫老公買手表」,卻交代不出匯款對象,轄區陳姓巡警先前阻詐無數,獲報後立刻到場說明常見詐騙案例,洪女才驚覺受騙,打消匯款念頭。 至本周二(1日),女事主見一直未有消息,透過通訊軟件聯絡其真正的侄子,證實無此事才得知受騙,遂立即報案求助。
行動中,警方拘9男13女,年齡介乎19至70歲,當中11名本地人及11名外籍人士,他們報稱是文員、銷售員、家庭主婦、家傭及無業。 現時所有被捕男女已獲准保釋候查,須於1月下旬向警方報到。 事件中有5女1男受害人,年齡介乎29至36歲,共損失400萬元。 騙徒透過不法途徑取得你的社交媒體(如即時通訊軟件)的個人賬戶資料包括登人名稱及密碼,然後冒認你,向你的朋友行騙。
網上騙案: 網上購物騙案數字
一名香港婦人4年間向自稱周轉困難的網上情人匯款共1.8億港元,「情人」最後失了蹤;另一香港女子深信在網上結識了「哈里王子」,也被騙數千元。 網上騙案 警方指網上情緣騙案縱使被揭破,三成當事人仍堅信「遇到真愛」。 這種「真愛」,其實經過騙子精心佈局,一步步令目標上當。
今年首5個月,香港錄得約1.6萬宗騙案,按年升近6成。 網上騙案2023 其中,新界北總區錄得超過3800宗騙案,以網購騙案最多,電話騙案、投資騙案等數字亦持續上升。 電話更向女生表示,如果無法交出金額,可以由父母代付,故此自編自導綁架事件。 女生之後按騙徒指示,偽裝成被襲擊以及綑綁自己的手腳拍照,以騙父母遭到綁架,向父母索取30萬人民幣,據報女生的父母已支付了有關的款項。
網上騙案: 網上詐騙
假網站的網址一般不能在搜尋器找到;假app 也不會在官方軟件商店上架,只能透過非官方途徑下載。 假平台顯示的股票或商品價格、用戶的資產組合等均為偽造。 騙徒訛稱購買貨品,並存入空頭支票,以入票憑證當作轉帳通知書,製造付款假象。 陳員發現,洪女在通訊軟體上加入投資群組,誤信假投資話術,只要下載投資APP並匯儲資金即可獲利,洪女才急著匯款至指定帳戶,所幸在匯款前有行員、員警攔阻,才保住財物。
騙子會使用心理學上的「得寸進尺法」( foot-in-the-door technique)或製造緊急事情「試水溫」,看看事主是否願意借錢。 1、假如有陌生人想認識你,不要輕易相信他提供的資料,有圖亦未必得到真相。 遇到看似完美的對象,就得多做功課,查看是否真有其人。 想安全上網,你需要多提防可疑的電子郵件,同時留意密碼保安,以及你的個人電郵系統的保安。
網上騙案: 戶口優惠
「橋唔怕舊,總有人受」,騙徒手法層出不窮,理由亦創意十足,藉着假扮各式各樣的人物,以欺騙當事人的感情及金錢。 網上騙案 數據指,去年錄得最多的騙案為網上購物騙案,達6,120宗;其次為援交騙案,有1,743宗;之後為網戀騙案1,659宗;第4及第5位分別是裸聊騙案及網上求職騙案,分別為1,162宗及1,063宗。 當局指,騙案猶如病毒一樣會變種,呼籲市民提高警覺,即使騙徒百變也會無所遁形。
而兩名險些受騙的街坊,皆為50多歲男士,其中一人因疫情而停工,沒有收入,長期留在家中,但有積蓄。 《香港國安法》執法方面,截至6月30日,警方拘捕201人,逾六成已被檢控,其中12人罪成,最高判監九年。 屯門警區助理指揮官(刑事)署理警司武少禧指,2020年1月至8月,全港共有10,500多宗詐騙案,較前年同期上升一倍。 而屯門警區有887宗詐騙案,較2019年的422宗上升一倍。
網上騙案: 網上投保
為了增加說服力,他們會訛稱是專家提供的獨家貼士,甚至是內幕消息。 網上騙案2023 提防網上所謂的投資專家,不要輕信他們所提供的投資貼士及先查証資料來源。 誘騙受害人在虛假投資平台/下載假軟件進行投資,例如買賣證券、外匯或虛擬資產。
四大類型騙案中的受害人中以電話騙案所涉年齡層最廣泛,由12歲至94歲不等。 電話騙案首三季錄得1,687宗及7.21億元,較去年同期735宗及6.67億元,上升130%及8%。 當中以「假冒官員」共損失6.63億元最為嚴重,其中四成受害人是「港漂」。 截至昨日為止,網站共錄得298,454人次的瀏覽,反映很多市民都會被聲稱有「着數」、「優惠」的廣告吸引而去掃二維碼。
網上騙案: 騙徒設計虛假投資app 實時顯示戶口結餘
雖然科技發達令理財更加便捷,但亦須留意有關風險及小心提防常見的網上騙局。 騙徒透過不同網上社交平台、討論區或即時通訊軟件,刊登招聘貼文吸引應徵人士,並以不同藉口誘騙他們繳交費用、保證金或其他款項,其後失去聯絡。 警方昨日表示,今年首三季接獲詐騙案有19,444宗,主要涉電話騙案、求職騙案、網上情緣騙案及網購騙案四大類。 「重災區」為求職騙案,首三季錄得2,252宗及損失3.37億元,較去年同期690宗及損失4,600萬元,大幅上升226%及634%,當中「刷單賺佣」佔求職騙案宗數90%,主要原因與疫情持續影響經濟有關。 另值得注意,網上情緣騙案雖然宗數錄得下跌5%,但因案件加入投資詐騙元素,整體損失金額錄得5.12億元上升16%。 騙徒可以假份買家,賣家送出貨品但未能收取貨款,當中大部分涉及虛假付款,例如虛假的外國銀行電郵確認付款,或未能兌現的銀行支票。
直至去年某天,該女士看到王子訂婚的報道,愛人卻不是自己,追問為何不與她訂婚。 「哈里王子」解釋:其實都想與你結婚,如果我不與她(梅根) 結婚,你就要給我多點錢。 56歲住公屋的婦人,在社交平台認識一名自稱來自澳洲石油公司的「金融分析師」,火速成為網上戀人。 「金融分析師」訛稱亡父遺下約7000萬港元給他,但要先借1000美元來辦繼承手續,承諾繼承遺產後會迎娶婦人。 對於在危急關頭不願借錢的事主,騙徒採用「以退為進法」(door-in-the-face technique),先提出一個預計會被拒絕的要求,然後再向事主提出較容易接受的要求,讓事主答應。 例如騙徒向事主借2000英鎊來買機票,事主稱負擔不起,騙徒便說借1000英鎊亦可,他可以問其他人再借1000英鎊。
網上騙案: 網上情緣: 騙徒交友12式
記者自己用了WhatsApp多年,都是第一次收到所謂「官方戶口」傳來的訊息;有感追加電話卡實名制後,Whatsapp垃圾訊息變得更氾濫,難怪多數網民都表示擔心是新型騙案,不與理會、不敢打開,甚至即時del,老人家會向仔女,又或是上網向網友求救。 警視廳又表示,騙徒會使用隱密度高的Telegram作為通訊工具,以避過中國及日本當局的追查。 網上騙案 中國大使館就表示:「利用公安職員的名義,要求付款的都是詐騙。」而警視廳就向日語學校及大學,派發有關的傳單,呼籲中國留學生警惕。
這類危急事件會不斷出現,要求事主提供小量金錢,直到受騙人花光積蓄或醒覺受騙。 網上騙案2023 騙徒調查目標人物的生活習慣和喜好,盜用別人相片,假扮成專業人士、成功商人、軍人等,主動結識受騙人,再投其所好。 騙徒透過社交媒體接觸你,在取得你的信任後,就設局誘騙你支付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交易費用。 與一般虛假招聘廣告類同,騙徒聲稱招聘「訂單處理員」、「跟單助理」、「落單員」等,以低門檻和優厚待遇吸引應徵者。 網上騙案2023 騙徒也會以SMS和iMessage 等大量發出招聘訊息。
網上騙案: 自稱「中國公安」電話騙案頻生 日本警察製簡體字版單張提醒留學生
如懷疑受騙,可致電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防騙易熱線18222」尋求協助。 警方提醒市民,「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串謀詐騙」、「洗黑錢」及「勒索」都是非常嚴重的罪行。 另外,借出銀行戶口予他人本為不當行為,若戶口用作處理犯罪得益或其他不法用途,戶口登記持有人亦有可能負上刑責。 警方亦留意到騙徒會利用最新的金融科技,例如虛擬銀行服務,以增加警方的調查難度。
日本警視廳為此,製作了中文簡體及日文版的傳單,提醒中國留學生小心。 七旬已婚老翁在網上邂逅「美國女軍官」,展開一段網上婚外情。 女軍官其後以不同理由索取金錢,半年間,老翁將約200萬港元分5次存入一個外地戶口和3個本地戶口。
網上騙案: 網上求職騙案系列
劉勇威解釋,當雙方就「價錢」達成共識後,騙徒會聲稱自己會先匯款到賣家的銀行賬戶,惟「之後就講匯款出現問題要你入返錢畀佢(騙徒),開通返個帳戶攞錢咁」。 除了不同顏色警示外,防騙視伏器 / 防騙視伏App的搜尋結果亦會提供防騙提示,如交易或匯款前核實對方身分、提供敏感資料時保持審慎、切勿打開可疑連結或附件、留意+852字頭的本地來電等。 周啟發建議,市民要小心查核可疑的訊息及網站連結,不要隨便下載及安裝可疑程式,並考慮在登入網上帳戶時啟用雙重認證,避免不法分子入侵,以及定期更新個人裝置軟件,以減少軟件漏洞及黑客攻擊的機會。 一名女士在網上結識了自稱是「哈里王子」的人,深信不疑,和「王子」網上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