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說法,是鄭成功登陸鹿耳門之後,附近漁民貢獻此魚,鄭成功問「此魚為何魚?」因為國語的「什麼魚」音和「虱目魚」相近,而被漁民以訛傳訛,沿用到現在。 在官方文獻裡還有一種記述,相傳鄭成功欣賞虱目魚的鮮美,獻給明末魯王品嚐,魯王特別賜名「國姓魚」,所以「虱目魚」又叫做國姓魚。 尖山位於鶯歌區西南方,是一座獨立的小山,高度為海拔386.4公尺(1,288台尺),形狀宛如倒懸的扇子。 國姓井 相傳此山原本為平地,明末鄭成功的部隊曾住紮當地,士卒括除、丟棄沾在草鞋上的泥土,因數量很多而堆積成這座山。 這純屬傳說,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尖山的土質顏色呈黑褐色,山腹有白色砂土。
- 每年農曆三月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名列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
- 西元1949年後成為第一線海防重地,為防止敵軍攻打,在村莊周圍挖了環村的戰鬥「壕溝」,並在潮汐線上設置「軌條砦」,綿延數公里,頗為壯觀。
- 北風爺、風雞距離國姓井約0.51公里。
- 夏天時,常態便能看見不少的鳥類棲息,綠意遍佈、柳樹搖曳,搭配壯闊的湖泊景致,令人感到 ...
-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距離國姓井約2.72公里。
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 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 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 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
國姓井: 鐵砧山登山步道
1954年《聯合報》報導:傳說順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鄭成功率軍至大安港與原住民在盤營口作戰,至五月四日佔據鐵砧山,卻因地理不熟遭包圍,飢餓交迫,還有部分鄭軍在鳳山被圍殺。 這時,眾士兵取田螺,將尾巴斬斷取其肉吃後將螺殼棄散,螺又復活,成為今日所謂斷尾田螺。 至端午時節,鄭成功以樹枝為香、拔劍插土,長跪禱天,望賜甘泉,繼即地告口裂,寶劍深沉,甘泉湧出。 眾兵為奇蹟狂舞歡呼,士氣大振,擊潰敵軍,後人為紀念,將此泉號稱之為「國姓井」。 地方人道,端陽節若果注視井中,仍可見劍影。
城東東門窟有個海潮庵,庵宮左近就是當年鄭成功水師艦船泊地;右側不遠處有國姓城、國姓井遺址。 國姓井 城與東門窟之間,有一條三米多寬用赤土建成的走馬路。 靠路北的轉角處,有轉角樓,叫梳妝樓,是鐵軍主將、鄭成功叔父鄭鴻逵的家屬住處。 村前有國姓井,至今流傳一首民謠“飲了國姓水,不肥也會美”。 鄭成功見兵士猶豫不決,微微一笑,從一位兵士手中接過一支鐵鎬,親自破土。
國姓井: 國姓井: 烈嶼西方社區
李將軍廟位在小金門的上林村,鄰近小金門的兩大湖-西湖與陵水湖,主要奉祀李府將軍、場官爺及擋境爺,建於明朝中葉。 據傳李府將軍率領軍民到小金門畜牧墾荒,仁民愛物,具神力,可以呼樹葉為兵,成功擊退海盜,深得民心,後人因此在他當年登陸之處及海盜經常 ... 北風爺、風雞距離國姓井約0.51公里。 多樣化、樸實清淡是本店的料理特色;源自鼎泰豐的小湯包,皮薄、汁多、味濃,除了燙口外,實在挑不出它的毛病;厚實的蔥麵餅,紮實的體現老闆對美食的堅持,一口咬下,齒頰留香。 餐廳裡有簡餐和套餐,香濃多汁的焗烤起司,微焦的起司搭配酥脆的口感,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義大利麵是本店的招牌料理,在 … 南山頭四營區距離國姓井約3.57公里。
掘開沙地不及五尺,只見一股清涼的泉水從土層裡冒了出來,很快就咕咕響地湧溢位地面,掬口泉水嚐嚐,很是清淡甘甜。 國姓井2023 國姓井2023 將士們十分驚訝:這一帶挖出來的水竟然沒有半點鹹味? 他們就活靈活現地傳說國姓爺是東海神鯨轉世的。 國姓井 景姓起源有:一、出自羋姓,源出楚大夫景差後裔,以封邑名為氏。 戰國時期,楚國王室六大公族姓——屈、景、昭、懷、田、吳之一,皆為楚國王室分封子孫的食邑地名,後代以之為姓。
國姓井: 活動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距離國姓井約2.72公里。 烈嶼三堡之一的勇士堡,占地面積廣闊,進出碉堡需要經過一座小橋,穿越三公尺深的壕溝與緩長的斜坡,在偽裝網之後就是寫著勇士堡字樣的大門,重重關卡足顯當時烈嶼處於最前線的緊繃氛圍。 勇士堡共分為上下2層,上層主要為砲堡、中山室與寢室;地下部分則有8 ... 位於上岐村上庫聚落的吳秀才厝,為烈嶼島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古厝,建於清道光20年,由在上庫經營航運、鹽場致富的吳景山所建,形制為二進左右雙護龍的三落大合院。 自吳家第五代世孫「吳煜善」於清光緒末年考中秀才後,古厝前埕便設立書齋、學堂,免費教育鄉里 ... 劍井 又稱國姓井,傳說鄭成功率兵在鐵砧山駐守時,以寶劍插地,而得甘泉,于右任先生提字「劍井」鐫刻於石碑上。
於是,將士們驚訝而又欣喜:這莫非國姓爺是東海神鯨轉世的,束腰玉帶是天上神仙的寶貝。 數日之內,接連挖出幾十口水井,眾鄉民得到啟發,也紛紛仿效,從而解決了飲水、灌溉的難題。 國姓井 後來,人們就把鄭成功指導開挖的那口井,稱為「玉帶環沙國姓井」。 廈門,是鄭成功歷史活動的重要舞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是在廈門度過的。
國姓井: 台灣熱門目的地
「好時光」閱讀推廣活動-「娜娜媽媽皂花園」版主 林美玲(娜娜媽) 活動距離國姓井約8.3公里。 講師:「娜娜媽媽皂花園」版主 林美玲(娜娜媽)(一)第一場課程:「璀燦手作~氨基酸3D立體沖泫皂」時間:112年5月6日(週六) 上午9~12時對象:18歲以上,預計40人。 雖然隱藏在小巷底,但有機會來這一定要品嘗招牌、鍋貼、酸辣湯、滷味、炒泡麵 ~~保證讚不絕口!!!
大金門以風獅爺當作鎮風避邪的神獸,在小金門則是北風爺與風雞,黑臉蟒袍、神態威嚴的北風爺與白雞分立道路兩側,前方還有鄭成功到小金門所挖的國姓井一座。 鄭成功當年屯兵東南沿海時,為解決將士們飲水困難而開挖的水井,後人飲水思源,稱其為「國姓井」,意指「國姓爺」開挖的井。 閩南一帶,但凡鄭成功軍隊重要駐地,便有「國姓井」。 單是廈門島,就有鼓浪嶼上「國姓井」、延平公園內「國姓井」、廈大映雪樓後「國姓井」、高崎村中「國姓井」等。 其中,除了少數還在正常使用外,多數已成為與鄭成功有關聯的歷史遺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
國姓井: 國姓井造句
井後為雕塑家陳松的水泥浮雕作品「劍入泉湧」。 在《聯合報》撰寫中臺灣各名井的記者趙鎮藩曾批判四週俱已失原始風貌,有俗不可耐的洋灰石塊、土雞城、特產店。 劍井又稱國姓井,據說是鄭成功征伐中臺灣時,被道卡斯族所包圍,困守山頂且無水源。 鄭成功遂將寶劍插地取得甘泉,後來此地鑿有一井,便是現今的劍井。 國姓井又名劍井,傳說為昔日鄭成功在鐵砧山駐守時,以劍插地而得甘泉,從此大旱不枯,井深四丈,水質甘美,經年不竭,故有此名。 「國姓井」並有于右任先生所題「劍井」二字 ...
- 臺灣臺中市大甲區鐵砧山劍井,舊名國姓井,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大甲區鐵砧山的水井,被附會成和鄭成功有關的劍泉傳說。
- 老闆在台灣學習廚藝十多年,希望用輕淡的麵食口味來滿足食客的味蕾。
- 北風爺坐落於烈嶼西方與后宅村之間的道路旁邊,面對著北方, 為鄉民鎮風止煞。
- 民國42 年(1953)重新整建,樹立于右任所題「劍井」兩字石碑於側。
- 每年的農曆四月十二迎城隍歷史悠久,並且保有閩南傳統廟慶特色,2013年入選「宗教百景」,同年並由文化 ...
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國姓井2023 國姓井2023 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 國姓井2023 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 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
國姓井: 烈 嶼 鄉 文化館
傳說此井是荷蘭人所鑿;亦有傳係荷蘭人據台時,為先民所開鑿,因當時傳教士與士兵常去汲水取用,以致稱其為紅毛井。 鼓浪嶼另一口國姓井在今福建路24號內,井的外形和“三不正井”相似,但內壁用紅磚砌就,井口圓形,後人用洋灰圍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