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生分為境內生和境外生,境內生指國籍為中國大陸的學生,而境外生包括外國學生以及香港、澳門以及台灣地區的學生。 1963年4月,陳嘉庚紀念堂奠基,增設了化工、土木和外語3個系6個專業。 化學系、物理系、熱帶亞熱帶作物系搬入泉州本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大量華僑從居住國返回中國大陸,至1957年,回國求學的華僑青年達到了四萬餘人[2]。
- 12月11日,中國文化系更名為中國語言文學系。
- 1969年2月10日,華僑大學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軍代表、6714部隊副師長段波任革委會主任,委員由23人組成(後增至26人),設常委11人。
- 廈門校區占地面積127.9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
- 政府於是決定將在1980年起在全國推行英語教學。
2005年1月,南洋華僑中學正式與華中初級學院合併為新加坡華僑中學。 新學府沿用了南洋華僑中學的中文全名與校印,並保留了「華中」這一簡稱,英文名則沿用華中初級學院的英文名「Hwa Chong」。 [2] 隨着合併,六年的 直通車課程也順利與南洋女子中學共同推行。
華僑高中校徽: 南洋华侨中学
1962年僑生大學先修班獨立設校,搬遷至蘆洲(現國立空中大學校址),同年為輔導大陸來台青年就學,兼收大陸來台學生。 [2]隔年教育部進行「初中自然學科分科教育及高中學生選讀德法文之實驗」因而招收本地高中學生並設置高中實驗班,與僑生進行交流實驗教育。 華僑高中校徽 1967年為擁有初級小學畢業或同等學力之華僑增設增設僑生預備班。
至2011年9月,各類在校生總共超過3萬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近4000人,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港澳台和外國學生4000餘人,是中國大陸境外學生最多的大學之一。 華僑大學廈門工程技術學院,又稱廈門技師學院,地處廈門翔安文教區,由廈門市政府投資建設,校職工303人,是一所全日制綜合性公辦職業院校。 2009年,民辦武漢理工大學廈門學院掛靠華僑大學,成為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 9月,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拆分為公共管理學院和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商學院更名為經濟與金融學院。
華僑高中校徽: 華僑大學
2008年,4月3日,華僑大學男籃獲得第十屆CUBA聯賽男子總冠軍。 6月16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從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中拆分獨立;化工學院從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中拆分獨立;成立了以體育部為基礎的體育學院。 7月8日,華僑大學與掛靠的華僑大學福建音樂學院解除掛靠關係。 2006年,6月,華僑大學男籃獲得第八屆CUBA聯賽男子總冠軍。 8月,華僑大學廈門校區管委會和指揮部工作人員搬遷至廈門校區上班。
2001年,華僑大學新校區建設的方案遭到泉州市政府否決。 5月26日,成立了以機電係為基礎的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12月11日,中國文化系更名為中國語言文學系。 南洋華僑中學於1919年由南洋商人、慈善家陳嘉庚創辦,1919年3月21日正式開課,為新加坡第一所主要以中文為教學媒介的中學,也是東南亞第一所華文中學。 [1] 華僑中學自開辦以來便是傳統南洋「華校」的典範之一。 在2005年合併之際,華中無論是在學術成就和課外活動在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是新加坡最頂尖的兩所中學學府之一。
華僑高中校徽: 校歌
此外,藝術家兼校友陳瑞獻(英語:Tan 華僑高中校徽2023 華僑高中校徽2023 Swie Hian)贈予華中一個巨大的馬形雕塑。 於1950和1960年代華僑中學一直保持着左傾的背景,繼續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各種教科書與書籍、雜誌,成為共產黨活動的據點之一。 華僑中學的學生大多在畢業後進入新加坡唯一的一所中文大學南洋大學繼續深造,少部分人則選擇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國家建設。 這次事件最終以英國殖民地政府的流血鎮壓收場,不少學生受傷,政府則指責學生發動了針對警方的暴力攻擊。
在CUBA的歷史上,奪取了第二、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14]第十三屆的總冠軍,以及第四屆的亞軍。 本校創校至今歷時64年,由於歷任校長的辛勤規劃,教職員工同仁的勤懇盡職,在各方面已奠定良好基礎,今後期能持續在此基礎上,戮力求進步,以追求更卓越的表現。 校园内还设立了鼎昌楼,以新加坡前总统王鼎昌命名,目的是要全面发展学生,尤其是在艺术及领导方面。 在内,有音乐室,舞蹈室,及重量锻炼室等设施。
華僑高中校徽: 新加坡華僑中學
除奪得全國高中 排球甲級聯賽(HVL)男子組三連霸,於2008 年世界中學生運動會(ISF)排球錦標賽世界冠軍,2009年榮獲全國運動團體類精英獎。 99及100學年度蟬聯榮獲高中男女排球甲級聯賽男女雙霸冠軍,平全國紀錄。 ◎ 鼓勵參與校內外競賽,成績卓越 勇奪2010年全國科展高中組生物類第一名;2011年參與網界博覽會地方領袖項目比賽榮獲台灣與世界雙金牌之殊榮。 合并后,新加坡华侨中学的中学部遵循南洋华侨中学的传统,只招收男学生;其高中部则遵循华中初级学院的传统,兼收男女学生,并同时接纳南洋女中六年制直通车课程的中四毕业生。 1996年實施綜合高中的課程實驗,設置學術社會、學術自然、資訊應用、應用外語等四學程。 2000年改名為「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民國56年為旅泰華僑之子弟初級小學畢業或同等學力之學生增設「僑生預備班」授予高級小學之課程,作為升學初中之準備。 2.融合僑生與本地生共同學習的實驗教育。 3.是全國唯一的一所培育華僑學子歸國升學的專責學校。 4.是全國唯一具有「華語文教學中心」的高中學校。
華僑高中校徽: 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
5.僑生是各種外語的活資源、本地生不必出國,就可有練習外國語言的 機會。 6.是全國唯一設有印尼語選修課程的高中學校。 ◎ 積極辦理『國際教育旅行』交流活動,拓展國際視野 每年辦理日本國際教育旅行參訪活動,也由學生招待來自日本、新加坡、大陸、香港、美國等教育交流參訪,培養國際觀與實務經驗。 ◎ 排球雙霸,威震台灣,享譽國際 重點發展的男、女排球隊,培養無數優秀排球國手,享譽世界。
中学部的校歌为华文校歌,沿用了前南洋华侨中学的校歌。 [22] 高中部的校歌则为英文校歌,沿用了前华中初级学院的院歌。 2007年,6月,成立了以數學係為基礎的數學科學學院。 7月,華僑大學男籃獲得第九屆CUBA聯賽男子總冠軍;成立了音樂舞蹈學院。 1980年,1月8日,華僑大學董事會成立。 5月,因為文革停建的陳嘉庚紀念堂復工;22日,教育部黨組正式通知,中央批准廖承志兼任華僑大學校長。
華僑高中校徽: 泉州校區(本部)
目前,南洋華僑中學已經被吸納為新加坡華僑中學的中學部(High School Section)。 華中初級學院則為現今新加坡華僑中學的高中部(College Section)【見新加坡華僑中學】。 在地域上,除海外歸國僑生外,尚有大陸來台學生、他國地區學生及本地之學生,本於71學年度復奉令辦理國民中學教育實驗,兼收學校所在地板橋浮洲地區學生,直至民國81年才停收浮洲地區國中本地學生。 中學部的校歌為華文校歌,沿用了前南洋華僑中學的校歌。 [22] 高中部的校歌則為英文校歌,沿用了前華中初級學院的院歌。
在1990年代末,學校開始推行一個教育聯盟課鋼製,以提高教育質量。 在2000年,iSpark聯盟設立,以接納教育部的高才培育計劃(GEP)。 民國60年春,及民國67年分別增辦為寄籍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地之學生來台接受祖國教育之「預備班」,專修國語文課程一年,期滿後分發其他學校就讀。 華僑高中校徽2023 2008年,華僑中學為了讓學生體驗課程之外的科研項目,建造了一個科研中心。
華僑高中校徽: 國立華僑高級中等學校
1978年,4月17日,國務院在轉批《關於恢復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有關問題的請示》文件中,批准在原址上復辦華僑大學。 5月,福建革委會作出「福建醫科大學遷福州,校址歸還華僑大學」的決定。 7月4日,華僑大學籌備領導小組搬回泉州華僑大學原校址。 華僑高中校徽 9月,首批三個專業學生按時開學,其中土木建築系暫借福州大學上課。 1969年2月10日,華僑大學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軍代表、6714部隊副師長段波任革委會主任,委員由23人組成(後增至26人),設常委11人。 11月,福建省革委會在「關於下放幹部、教育革命問題」的會議上,做出了撤銷華僑大學的決定。
完全使用環保可回收之鐵飯盒與保溫餐盒,堅持僑中人的環保美夢與正義。 ◎ 優雅靜謐的圖書館夜自習環境 實施夜間留校自習,能提供300位同學集中在圖書館自習,館內優雅靜謐,夏天冷氣開放,並有師長督導與課業輔導,學習與管理效能優異。 夜間留校自習讓每位學生節省了許多在交通尖峰時段所浪費的時間,如果每位學生每天節省2小時,一年將多出730小時,三年將多出2190小時, 如果能好好利用這些時間,考上國立大學絕無問題。 在1970年,时任教育部长的王邦文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董事会讨论建立10所初级学院,以取代中学的两年大学预科班。
華僑高中校徽: 學校生源及師資
9月8日,化工學院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華僑高中校徽 本校於民國78年特設立「國語文教學中心」,對不諳國語的僑生,予以短期語文訓練,以培植其聽說讀寫語文能力及調適生活習慣。 華僑高中校徽2023 由於時代及社會變遷,加上台灣的生活水平、物價日益攀升及升學競爭的壓力,目前僑生回台人數逐年減少,直至今日,本校僑生約占全校總人數的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