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承認,屆時將軍澳油塘隧道及將軍澳綫南延綫未能投入服務,會有臨時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提供巴士及小巴讓居民接駁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市中心。 早前西貢區議員張美雄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逾九成康城居民受訪者反對填海方案。 他們表示填海可能造成污染;政府在日出康城所有向南沿海單位售罄後才公布填海計劃,損害小業主利益;希望尋求其他替代方案。 位於石角路1至3號的「海茵莊園」,前身為「捷和製鋼廠」及五層高的「捷和神鋼中心」,佔地10.2萬呎,地皮劃為「住宅戊類」用途,在規劃意向上,城規會也鼓勵透過重建把舊式工業淘汰作住宅發展。
發言人續指,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將會圍繞擬設置於將軍澳第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 擬議鐵路站將位於大部份居民(逾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 形象一點來說明,就等於本港約一年私樓吸納量,所以純粹看發展藍圖,以目前政府持有土地足襟見肘下,137區的供應確可補足長遠不足。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居民請願高呼受夠了 反對區內再填海闢建厭惡性設施
議員林素蔚、當區區議員和居民代表等表示,收集到超過3,300名居民意見,超過99%人反對填海及在接近民居的地方放置6個厭惡設施。 他們又說,厭惡設施距離民居僅一公里,空氣污染物或容易積聚不能散去,損害居民呼吸系統健康,又預料居民日後亦需長期承受噪音和環境污染等滋擾。 發言人承認,將軍澳南延線及將軍澳油塘隧道,都不會在首批居民入伙前已可投入服務,未來只會設交通交匯處等,由巴士、小巴接駁往返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市中心,再轉駁鐵路。 特首李家超去年底,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時表示,將啟動將軍澳對出水域的填海工程,包括屬於第137區的將軍澳創新園(即前叫將軍澳工業邨)及132區的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 政府有解釋,為何要把相關設施轉移至「132區」,背後原因跟其近海優勢有關,就是希望通過水路來轉運及接收,以減少對陸路交通壓力,但實情「132區」跟「康城站」距離約兩公里。
「海茵莊園」全盤共有1,556個單位,一房單位已佔1,021個單位,分布於32柱,表面上看似選擇眾多,故買家可先評估不同單位的內櫳特色,之後按其景觀方位等因素,逐步收窄範圍作揀樓抉擇。 若果你本身很抗拒黑廁,但又希望認購「海茵莊園」的一房,你只有五柱單位可選擇,包括「1座A2室及A9室」;「1座B2室及B9室」、以及「2座C12室」作抉擇。 第二座開則上呈大V形向內園伸延,AB翼設於一邊、而CD翼則設於另一邊。 除了一部電梯會貫穿1-38樓外,有三部電梯會服務低座也就是「1-20樓」;另有三部電梯則會服務高座「21樓-38樓」。 所以若對景觀、間隔沒有太大要求,純粹希望求使用上的方便,購買20-21樓單位較划算。 住在20樓的住戶,早上落樓可以由高位落𨋢;亦可選擇搭高座電梯,再向下走一層樓層回家;住在21樓的住戶,若遇上高座塞爆電梯時,可考慮往下走一層至20樓搭低層電梯。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南延線橫跨至137區中心
如果銀碼低於600萬元以下,可以考慮選用這個計劃並配合舊按保來上會。 準買家在售樓處現場簽署臨時時,需要先支付5%樓價,並在簽臨約後30天內多支付5%樓價,餘額90%則在120天內找清。 如果對於一手樓或二手樓的置業流程、或按揭安排等事宜有任何疑問,我們團隊早前已製作了一系列的懶人包,可按橙色字快速跳往。 【Now Sports】雖然祖奧菲力斯外借至車路士沒有買斷條款,但似乎已不會再為馬德里體育會披甲。 西班牙《阿斯報》報道,祖奧菲力斯(Joao Felix)與馬德里體育會的關係已經去到不可修補的地步。
- 當局表示該區的發展密度將會大致偏低,亦會盡可能考慮垂直綠化,以令建築物與周邊環境盡量協調。
- 樓盤經由「環保大道」,過馬路後穿過「日出大道」後,前往最近「康城站C2」出口需時約9分鐘。
-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估計,填海範圍位於將軍澳工業邨和日出康城夾角位置,以伸延鐵路線至137區,但居民關注填海將影響海景,並需先提升港鐵將軍澳線信號系統。
- 按公私營房屋七三比規劃,區內可提供約3.45萬個公營房屋,及1.55萬個私人住宅單位。
- 他們表示填海可能造成污染;政府在日出康城所有向南沿海單位售罄後才公布填海計劃,損害小業主利益;希望尋求其他替代方案。
- 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計算,區內可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5萬人居住。
時任特首梁振英早於《施政報告2016》已有提出重新規劃的建議,在2022年尾決定把相關用地發展以房屋用途的新社區,提供約50,000個住宅單位,預計容納人口135,000,最快可於2030年前入伙。 未來預計將軍澳137區填海可增加約20公頃土地,加上原先約80公頃的土地,總共可提供約101公頃土地;至於將軍澳第132區則會填出25公頃土地。 原先位於137區的厭惡性設施,包括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及混凝土配料廠將轉移至132區,與維景灣畔居民相距約1000米,發展局發言人坦言已盡量減低對居民的影響。 發展局今日(24日)提交立法會的最新文件表示,擬申請1.79億元撥款,為有關填海工程進行研究,最新方案擬將龍鼓灘的填海範圍縮減逾三分一,至145公頃,並將鄰近的棕地納入研究範圍,可發展土地合共為約210公頃,初步認為新的土地適合發展現代先進產業。
將軍澳137區填海: 日出康城以南將填海20公頃 規模相當4個「太古城」
造價方面,發展局未有確實估算數字,但強調項目填海規模不太,但已經能提供5萬伙,是未來重要的房屋供應,值得投資。 發言人表示,諮詢附近居民意見後,將軍澳第132區6個設施的土地面積已縮減四分之一至25公頃。 其中為達致2035年碳排放減半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環境及生態局正與內地商洽,計劃購入更多可再生能源,預計內地電力須從東邊引入,電力設施需設置於臨海位置供海底電纜登陸。 發展局期望2025年開展137區工程和132區對出的填海工程,務求在137區首批居民於2030年遷入時,原在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已重置在132區;屆時將軍澳堆填區亦會停運,復修後將用作休憩用地。 若落實以重鐵形式建造「將軍澳南延綫」連接137區,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將圍繞擬設於該區中央,大部分居民步行500米內便可到達。 137區的發展將以「更寬敞及優質居住空間」為願景,以較大的單位面積及更高的休憩用地土地比率為規劃基礎,公營房屋單位平均面積約55平方米(約592方呎)、私人單位平均面積約82.5平方米(約888方呎),平均每人可享用3.5平方米休憩用地。
我們會在今年完成混凝土廠選址的研究,計及所需的法定程序,以及招標和建造相關混凝土廠所需的時間,我們預計這個混凝土廠最快可於二○二四年投入運作。 在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後,我們認為將軍澳第137區長遠適合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並且配以商業、社區及基建配套設施。 將軍澳137區填海2023 相關部門現正就初步建議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各項技術評估,包括交通及環境影響評估。
將軍澳137區填海: 相關文章
政府今日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建議在將軍澳第 137 區及132區填海造地,藉以在137區建設新社區,及在132區重置現時位於137 區的公共設施以及其他新的臨海公共設施。 土地發展對於周邊的生態、環境的影響,近年成為不少新發展區的阻力,但將軍澳137區是填海所得,限制相對較少。 當局初步評估認為,擬議填海位置與最接近的兩個捕魚區,分別距離1000米及1500米,預計不會對附近的捕魚區生態構成重大影響。
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當局發展第137區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解決自己十分關心的小西灣鐵路問題。 將軍澳137區填海 梁議員希望當局以更宏觀的角度去規劃相關的交通,特別是隨著137區的發展而增加的人口,繁忙時間居民不論使用那條道路,西行的車流最終也會匯集在觀塘,加重當地的交通負荷。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137區填海 故此,梁議員希望當局利用這次契機,落實基建先行的施政理念,在發展「將軍澳綫南延綫」時,將其接駁至小西灣,除了以環形方式讓將軍澳居民多一個出行方案外,亦可以解決小西灣居民長久以來缺乏鐵路接駁的問題,以一條鐵路為兩地居民創做雙贏的機會。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137區研開發岩洞填海
至於重新規劃屯門西地區的研究,則建議在內河碼頭內港填海造地40公頃,連同周邊的土地,可發展土地合共為143公頃,將會發展以住宅為主的社區,該區鄰近的公眾填料庫等將會停用,並遷至龍鼓灘重置。 政府計劃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將軍澳第 132區)對出海面填海,新建土地會建設多個公共設施,當中包括電力設施輸入「零碳」能源。 發展局今日交代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的「將軍澳第137區」,及相關近岸填海的初步發展大綱圖。 「將軍澳第137區」將發展為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預計提供約5萬個單位,供13.5萬人居住,首批居民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 發局展文件指,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文件又指,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於相對偏僻地方,與將軍澳最近的住宅發展約有1公里的緩衝距離,由於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藍隧道,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的道路網絡,減低對當區居民滋擾。
發言人指出,填海規模合適,既能配合規劃人口,亦不會影響位於西面的航道。 以最高地積比7.5倍計算,料可提供約5萬伙單位,供13.5萬人居住。 按「7比3」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將涉3.45萬伙公屋及1.55萬伙私人住宅單位,最快2025年動工,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約1.26萬伙單位。 專業動力表示,近年政府積極覓地建屋,但用地面積偏小,位於綠化地帶及山坡的用地,往往需時進行勘探、平整、砍伐樹木。 而城規會先後批准馬鞍山3幅及將軍澳4幅綠化地改劃作公營房屋,分別供應6,180及8,170個公營房屋單位,部門亦計劃在將軍澳至善街及馬鞍山落禾沙分別興建340個及400個過度性房屋單位,改善公屋輪候人士的居住環境。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計劃填海 居民請願促擱置
第137區將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算,可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萬5千人居住。 當中3萬45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1萬5500個是私人住宅單位,作為短中期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首批約3萬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 將軍澳137區填海 發展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指出,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於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填海規模合適。 當局說,視乎公眾諮詢及擬議將軍澳線南延線詳細設計,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將會圍繞擬設置於將軍澳第137 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 擬議的鐵路站將位於大部分居民的500米步行距離內,涉及超過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
不過口罩令解除第一日,街上大部分市民都繼續戴口罩,有人話會先觀望一段時間,大部分人唔戴先會除,亦有市民話,喺人多嘅地方先會戴。 當局稱,內河碼頭以西是第38區,毗鄰內河碼頭的32公頃用地,現時用作臨時公眾填料庫及臨時建築廢物篩選分類設施,有待填料庫停用和將部份設施遷至龍鼓灘填海區後,有關用地可改變用途,並作為屯門西未來住宅發展和西邊沿岸其他產業設施的緩衝地帶。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同時配以最新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不過發言人表示,有關基建未及在首批居民入伙時投入服務,估計要乘搭巴士及小巴,經交通交滙處到達康城站或將軍澳市中心。 問及會否有隧道過海,發言人引述運輸及物流局研究指,興建隧道投資龐大,要確保能帶來一定的新發展機會,惟港島東已發展得「九九十十」,認為暫時沒有充分理據。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137區規劃住13.5萬人 填海20公頃公私房屋七三比 最快2030年遷入
發展局發言人今日表示,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的第137區,土地面積等於4個太古城,對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相當重要,涉及一幅80公頃已平整土地以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土地。 民建聯新界東南議員李世榮則指,政府擱置在康城/創新園對出水域進行大範圍填海,並以海底沉箱形式建設「將軍澳綫南延綫」,至將軍澳第137區,是聽取民意後的改進方案。 不過,李世榮重申政府應優先研究毋須填海的內陸走線方案,即從現有將軍澳站伸延「將軍澳綫」途經增設的百勝角站,再通往將軍澳工業邨站及將軍澳第137區佛堂澳站,並興建多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新設的小西灣站以至港鐵港島綫。
為配合其房屋發展,局方建議在將軍澳第132區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以容納2個現時位於第137區的公共設施及4個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包括公眾填料轉運設施、混凝土配料廠、電力設施、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及海上垃圾收集站。 政府計劃將軍澳第137區由填料庫發展為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住宅單位。 發展局昨公布初步規劃方案,包括在137區填海約20公頃;鄰近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將軍澳第132區以填海和削坡提供約25公頃,供設置垃圾轉運站等公共設施。 當局如興建將軍澳綫南延綫連駁137區,須在日出康城對出填海約2公頃,以保護鐵路設施。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填海發展新社區 暫未有估價 擬引入大陸電力
發展局發言人補充,新界東南堆填區(即將軍澳堆填區)現時只處理建築廢料,首批137區居民入伙前,會停用和完成修復,未來將規劃成休憇用地。 將軍澳137區填海2023 將軍澳137區填海2023 當局指,132區、137區同樣在2025年啟動填海,前者2028年完成,而137區首批居民最快在2030年入伙時,可同時遷走現時在137區內兩個公用設施。 文件顯示,「將軍澳南延線」將會為將軍澳第137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並以重鐵形式從現有網絡,通過將軍澳創新園對出海底的隧道延伸至137區,有關當局可能需於將軍澳創新園對出填海約2公頃,以提供一小片土地保護在進入水底前的一小段鐵路走線。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137區改規劃住10萬人
運輸及物流局於今年第四季會制訂新鐵路、道路更詳細走線和初步進展時間表。 發言人承認暫時未有填海造價,但估計工程規模不大,「未必好貴」,同時承認政府有多項大型工程展開,「知道搞緊好多嘢,會睇住盤數。」但補充指填海20公頃就提供到5萬個單位,項目是值得推展。 ),是香港的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東南部,填海前沿岸亦有名為「將軍澳」的鄉村。 將軍澳本來是人煙稀少,只是一條小漁港,不及鄰近的坑口原有小墟市,現經過大幅填海,發展為將軍澳新市鎮,並擴展為全區的名字。
將軍澳137區填海: 政府2.9起就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畫舉辦展覽 收集公眾意見
文件指出,「將軍澳南延線」將會為第137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並以重鐵形式從現有網絡,通過將軍澳創新園對出海底的隧道延伸至137區,可能需於將軍澳創新園對出填海約2公頃,以提供一小片土地保護在進入水底前的一小段鐵路走線。 運輸及物流局期望於今年第四季就擬議鐵路延線、隧道,以及其他項目制訂更詳細的走綫,以及初步推展時間表等。 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會圍繞擬設置於第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該站將位於大部份居民(逾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附近設社區公園和地區文娛及商業設施。 由於當區位處海旁,將採用階梯式建築物高度輪廓,海旁一帶亦提供連貫的海濱長廊及綠化休憇空間,鼓勵居民以步行或騎單車等模式出行。 民建聯建議當局考慮興建通往港島小西灣的過海道路和鐵路,並希望可先使用132區的內陸土地或岩洞,以避免填海。 綠色和平則擔心當局在132區擬建電力設施,是為香港引入核電鋪路,呼籲應先提升節能成效和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諮詢公眾後才考慮引入核電以外的潔淨能源。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將填海發展新社區 可容納13.5萬人
現時正在興建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和將軍澳海水化淡廠,預計2022年及2023竣工。 將軍澳-藍田隧道屆時由將軍澳市中心、工業邨和日出康城前往東區海底隧道只需要5分鐘,比較現時節省10分鐘。 清雍正八年(1730)陳倫烱《海國聞見錄》〈沿海全圖〉中的將軍澳、乾隆五十二年至嘉慶五年(1787–1801)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等,均記載將軍澳一名,可見將軍澳對於航運與海防有相當重要性。 據《說文解字》,「澳,隈崖也。其內曰澳,其外曰隈」,「澳」即水邊彎曲處,表示港灣,屈大均《廣東新語》亦謂「澳者,舶口也」。
將軍澳137區填海: 將軍澳第137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 擬填海20公頃
根據初步規劃藍圖,會預留起碼10幅用地,合共54公頃,也就是相當於發展項目一半,興建50,000個單位,公營及私營住宅七三比,公營34,500個單位,而私樓15,500個,預計首批34,000人可於2030年入伙。 將軍澳分為三期發展:第一期發展的有寶林、翠林、康盛花園;第二期發展的為將軍澳市中心、坑口;第三期發展的為調景嶺。 在計劃發展為市鎮同時,將軍澳亦成了垃圾的堆填重地,先後開闢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和將軍澳第二期堆填區。
但當局承認, 在首批居民入伙時,延綫和隧道都未必趕及投入服務,未來會設交通交匯處,經小巴、巴士等接駁港鐵康城站。 運輸及物流局期望於今年第四季制訂更詳細的走綫及初步推展時間表,如「將軍澳南延線」以重鐵形式發展,可能需在創新園對出填海約2公頃。 團體建議將厭惡設施設於更遠地方,例如搬至岩洞之內,或南移到荒廢數十年的鯉魚門舊石礦場、清水灣俱樂部對面等地方,稱所建議的土地毋須大量填海和建築期短,更快滿足現實需要。
將軍澳137區填海: 發展的影響
發展局提出在將軍澳第137區填海約20公頃,令137區可發展土地增至101公頃,並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為七三比,供13.5萬人居住。 當局預計第137區首批約3.4萬人最快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全為公營房屋。 【本報訊】港府計劃於將軍澳132區,即維景灣畔對出約一公里填海,興建混凝土廠和建築廢料處理設施等6個「厭惡性」設施。 地區組織及當區居民於大年初二到政府總部外請願,高呼「將軍澳居民受夠了」,又說地區絕大部分居民反對填海,促將設施改以岩洞方式安置,減少對將軍澳居民的影響。 有團體表示,將軍澳137區約有80公頃的填海用地,若用作興建房屋,可發展成1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今日(5日)到政府總部請願,期望施政報告能盡快落實發展上述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