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成績稍遜的同學,本校亦會安排鞏固班和增潤班協助他們。 校內的高年班學兄以及畢業生十分關顧學弟,經常組織補習班或擔任增潤班的導師,和學弟分享學習經驗,協助他們適應中學生活。 英華女學校於一九○○年,由前倫敦傳道會傳教士牒喜蓮女士所創立,是一間基督教女子資助學校。 英華女校校服2023 學校創校至今超過一百年歷史,而位於羅便臣道的校舍更經過多次擴建,但隨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和配合未來教育所需,學校去年開始實行原址重建計劃,故該校暫時遷往深水埗青山道一○一號,預計在二○一六年便會搬回羅便臣道的原址。
過去十年,英華書院合唱團開始與傳統名校真光女書院組成混聲合唱團,並獲獎無數,更曾客串電影《熱血合唱團》[34]。 目前為止,現代有關英華書院的中文歷史書籍,如《古樹英華》、《馬禮遜回憶錄》等,多數均統一採用「校長」來作該職位任何時期的翻譯。 太平洋戰爭於1941年爆發,香港淪陷,書院被迫停課,鈕寶璐校長參加了海軍義軍隊,而校舍則被日軍徵為工務廠棧。 然而,由於其後的英華畢業生未能如外界期望般從事佈道工作,捐款者頗有怨言,加上中國政局動蕩,理雅各牧師不得不在1856年停止收生,並於1858年結束學校。 本校十分關注同學能否適應「英文數」,因此,本校將透過課本、筆記、例題、練習、暑期作業和生字表讓同學熟習英文數學名詞、常用問句詞彙和英文數學題目。
英華女校校服: ‒ 文憑試 (HKDSE) 資訊
此外,老師亦經常示範一些解題技巧如從問題中找出關鍵字、拆句、畫圖、列表等讓同學更容易明白題目。 英華女校校服2023 1888年,校祖牒喜蓮女士,受倫敦傳道會指派來港開辦的女子書塾,當時無論是妹仔、孤兒,甚或大家閨秀,都來者不拒,盡心教育。 2019年6月香港《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風波期間,香港建制派網絡媒體《HKG報》播出的一段標題為《香港學校內在發生什麼?請聽這位英華女生的勇敢控訴!》的影片[10]。 校方則在回應事件時強調該校保持持平而開放的立場,容讓師生於課堂內外發表不同意見[11],過往也曾邀請過其他政治立場的公眾人物來做講座[12]。 籃球是英華的王牌運動,全港學界精英籃球賽由 2006至2017年十一載內,英華多次擊敗勁敵男拔、喇沙、桂華山和遵理等隊伍,五奪冠軍、三奪亞軍,成為奪冠次數最多的學校,同時培育了不少香港的籃球名將。
由於部份比賽需由學校提名參加,因此參加「奧數班」的同學將獲優先考慮。 過去幾年,同學在大小不同的數學比賽中表現卓越,屢獲殊榮。 團體獎項方面,我們連續數年在港澳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華夏盃全國中小學數學奧林匹克邀請賽、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Super 24邀請賽及全國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中奪取中學組團體總冠軍、亞軍或季軍。 以往更有英華學生代表香港出席國內及海外賽事,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比賽勇奪金、 英華女校校服 銀牌。 學習和教學策略:學校鼓勵學生多閱讀,發展自學及共學精神,進行全方位學習。 近年推行專題習作及跨學科研習,以助提升教與學的質素,深化學生學習經歷。
英華女校校服: 校園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香港有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41 間女子中學,佔整體約 9%;香港有 153 間基督教中學,佔整體約 33%;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為減低師生比例,提升教學質素,本校利用直資學校的額外資源,由每級5班,每班41人,調整至每級6班,每班約34人。
- 本校秉持基督精神,致力提供不同機會予學生認識基督真理。
- [16]於1964年接收英華書院小學部停辦學生的基華小學下午校,則接手書院舊有的牛津道校舍,並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13][17]。
- 在2021年6月教育局公佈《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指出「以文言經典作品作為學生閱讀輸入的核心部分」。
- 本校視覺藝術科組除了會在校園走廊及視覺藝術課室展示同學的出色創作外,本學年,學校更新設視覺藝術畫廊,令學校能有恆常而又能不停更新的展覽空間展示學生創作。
1948年成立學生幹事會,是全香港最早有學生會的其中一間學校。 英華女學校設有家長教師會,是香港22間政府津貼中學之一。 英華女學校主要授課語言為英語,雖然創校於英治時期,但其多年歷久不衰的長衫校服,足以表達其不忘本的中國傳統思想。
英華女校校服: 文憑試 (HKDSE) 成績或其他相關資訊
1984年,書院和日本濱松南扶輪社合辦港日文化交流計劃,每年選派三名學生赴日本學習,促進兩地文化交流。 鈕寶璐校長去世後,校董會聘用艾禮士先生(Mr. Terence Iles)接任校長一職。 英華書院(英語:Ying Wa College,縮寫YWC,舊稱Anglo-Chinese College),是香港一所直資基督教男子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也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之學校[2],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 英華女校校服 英華書院與漢學、華語翻譯、新教在華傳教、香港開埠及教育、華文報刊出版及印刷方面的歷史息息相關。
英華女學校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學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入學安排根據教育局規定,分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兩階段。 英華女校校服 自行收生準則為學業成績50%、面試表現30%、課外活動表現10%、操行10%。 迎新活動方面,每年於7月中下旬,學校會邀請全體中一學生及其家長參加迎新會,介紹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歷史、學校目標、課程、設施及學校生活,並按學生需要於暑期舉辦英語及數學銜接課程。 體育科藉正規課程及訓練,培養同學對運動的興趣,提升體適能,建立良好運動習慣、正確價值觀及領袖才能。
英華女校校服: 英華女校新校舍 盡覽維港靚景
體育課是中一至中六的常規課程,除了教授有關體育的技能和知識外,亦以提升學生的「體適能」為目的,透過參加康文署的「外展教練訓練計劃」,為同學提供更多專項運動的學習機會,亦鼓勵同學養成體育活動的習慣。 英華女校校服2023 近年,泳池工程落成,上體育課時,每班學生將按游泳能力,分兩批上游泳課。 首先上課的是能力稍遜的同學,往往只能夠游50米以下,甚或不懂游泳,上課期為九月至十月。
2017年,英華書院樂團遠征荷蘭南部城市Kerkrade,參加4年一度、在管樂界享負盛名的世界音樂大賽-World Music Competition(WMC),並憑出色的演奏及合唱,各獲得參加組別的金獎。 這次是英華書院第一次參加國際性的音樂比賽,而團員演出亦獲當地評論讚賞,尤其是自選樂曲《Hymn to the Sun》的演出,巧妙加入合唱成為全場的感動一刻。 WMC為世界其中一個水準最高的「業餘樂團比賽」,分多個級別作賽,今屆已是第18屆,參賽團隊來自世界各地,與英華書院同組較量的,還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代表,而英華是香港第二隊中學樂團在同一個賽事中獲金獎,且得分最高。 1922年,曉士牧師回英休假途中病逝,書院唯有向廈門英華書院借調腓立士牧師(Rev. L. Gordon Phillips)擔任校長。 書院面對缺乏外籍校長和外籍教師、政府隨時撤回津貼、校舍業權紛爭等問題,陷入再次停辦的危機。 這時,沈維昌和盧冠元兩位老師,堅決保校,由沈維昌先生(Mr. Richard Shim Wai Chong)擔任校長,學校得以繼續辦學。
英華女校校服: 英華書院
舊有的小五及小六學生需到當時新開設的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繼續上課,部分英華書院小學部的教師亦過渡到基華小學[10][11]。 而掌校20多年,帶領書院經歷戰爭、復元、重建、擴充等階段的鈕寶璐校長亦於12月27日逝世。 在沈校長帶領下,學生人數創復校以來的新高,有約200人,而且開設夜間小學,由書院的高年級生任教。
全校學生人數約950人,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香港傳統教會名校之一。 1963年初夏,九龍塘牛津道1B號[8][9]校舍啟用,項目建築設計為朱彬負責,由時任港督柏立基爵士(Sir Robert Brown 英華女校校服 Black)主持啟用典禮。 但同年,因牛津道的校舍未能容納小學部,書院被迫結束小學部。
英華女校校服: 教學語言
接著上課是能力較高的同學,一般能以兩種泳式游畢50米,上課期為十月尾至下學期四月尾。 英華女校校服 全校語文政策:除各中文相關科目、宗教教育科及體育科外,學校採英語授課,並致力於校園內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以培育學生兩文三語能力,中英兼擅。 本校設有初中視覺藝術培訓,對象為中一及中三級對視覺藝術有濃厚興趣的同學,內容包括由視藝科老師任教的進階訓練班(例如以特別物料創作及以藝術介入校園空間等較有趣的藝術形式)、參加校外比賽和擔任藝術大使,與老師和高年級學兄一起在校園推廣視覺藝術。 為擴闊學生視野,深化他們的學習經驗,本校每年除接待海外嘉賓來訪外,亦舉辦本地及海外不同類型的遊學團,包括學術、音樂、視藝、體育、領袖訓練以及義工服務體驗,遊學團足跡遍及二十多個國家。
重建工程於2014年展開,是巴馬丹拿建築事務所的設計項目[1],2019年3月遷回羅便臣道新校舍。 五社在每年都會分別競逐校內文才(文化及音樂)和武略(體育)各項比賽的錦標。 在香港電台舉辦之校際時事及學術常識問答比賽取消後,問答隊也有參加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並曾獲得金獎殊榮。
英華女校校服: 政府官員及大機構要員
而最近校舍搬回半山校舍令到學位非常緊張,出張「爭崩頭」,如果有興趣就好好注意面試須知! 英華女校校服 中一體育培訓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提拔專注運動訓練的中一同學,名額有50名。 一方面讓入選的同學專注跟隨各運動校隊接受專業的訓練;另一方面又可為各運動隊伍培養新血,以應付校際體育比賽,為校爭光。 入選計劃的同學可豁免中一學年之音樂培訓班,專注從事體育訓練;未能入選計劃或能力稍遜的同學,仍能參與各類型體育校隊訓練備註1或興趣班備註2,成為校隊代表出席校際比賽;部份兼備音樂與體育才華的同學,亦可同時接受樂團及體育項目的培訓,代表本校出賽。 體育校隊為該項目全校最高水平的同學組成,經訓練後將代表英華參與學界比賽。 興趣班沒有人數限制,純為有意參與體育運動的同學而設,不論水平高低,訓練後都有機會獲提拔為校隊成員,代表學校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