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三藩之亂鄭經好唔好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十二月,鄭軍分兵進擊,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諸縣,軍隊進入興化地方。 三藩之亂鄭經 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永曆八年),定西侯張名振見清軍已將軍力集中於福建,則江、浙等地防務勢必空虛;於是乃向鄭成功請師,率領百艘戰艦北上,圖取江南地區。 張名振的北伐之師沿長江進攻,直達金山寺,威脅南京城;但因後援接濟不及,只得回師。 二月,清廷再遣使與鄭成功,承諾給予興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鄭成功以“兵馬繁多,非數省不足安插”為由,再拒絕之。 八月,清又遣使往議;鄭成功的親弟鄭渡、鄭蔭也在使節之中。 三藩之亂鄭經 鄭成功稱“清朝沒有誠意”,並謂“我一日未受詔,父一日在朝榮耀”,又一次拒絕清朝提出的條件,堅持抗清。

清王朝攻台是利用當時相對少數的媽祖信仰,對明鄭官兵發動心理攻勢,因此明鄭滅亡後,清廷便大肆在台宣揚媽祖神蹟,貶低原有的真武信仰與廟宇位階。 三藩之亂鄭經 故明鄭盛行的玄天上帝延至清治時代中葉後逐漸不及於媽祖。 日後清王朝遂利用媽祖信仰之宣傳戰對付各種抗清運動,歷經日據時期民間對傳統信仰的凝聚力,最終使媽祖成為信仰主流。 1650年代後,清朝多次嘗試與明鄭政權和談,但從鄭成功以至鄭經,服制問題始終是明鄭與清朝雙方談判時,所重視的條件之一。

三藩之亂鄭經: 明朝宗室

施琅指揮的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對台灣水師獲得大勝,從而迫使鄭成功之孫鄭克塽率眾歸順清政府。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一府三縣:台灣府治設在如今的台南,下轄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今高雄左營)、諸羅縣(今嘉義)。 三藩之亂鄭經2023 1678年吳三桂在永興地區展開反擊戰連連擊敗清軍;鄭經也在福建地區再次攻破海澄。

三藩之亂鄭經

孔有德、耿仲明叛投後金後,引清軍攻破旅順,尚可喜全家殉國。 崇德元年,清封尚可喜為智順王,順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所部隨大軍下廣東,遂留鎮廣東。 所以,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康熙做出撤藩的決定,戰爭爆發。 而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軍攻入雲貴省城昆明,吳世璠自殺,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結束。

三藩之亂鄭經: 南明史:鄭芝龍、鄭成功、鄭經,爺仨抗清的重大決策失誤有哪些?

十二月,清朝再度恢復遷界令,北從福州、南到詔安的沿海都設立要塞, 並且蓋圍牆當作界線,使得鄭氏王朝的商業活動大受打擊,無法再透過賄賂清將進行交易。 經過多年的征戰,鄭氏王朝的財務已經嚴重透支,軍隊又缺乏補給,鄭經只得放棄東南沿海的所有據點。 清朝統一台灣之後,為了消除明鄭政權復興明朝的政治思想,廢除明鄭時期的府縣地名,但對於台灣或守或棄,並無定議。

三藩之亂鄭經

開始時,鄭軍軍容不似鄭成功時代之壯盛,耿精忠一開始甚為輕視。 三藩之亂鄭經2023 但鄭經以廈門為根據地,陸續攻下漳州、泉州與潮州三府,進而攻下閩粵交接的重要據點惠州。 鄭經於攻下多座城市,商請耿精忠如約撥船及地方安插兵士。 三藩之亂鄭經2023 不過當時中國官僚階層通行南京官話,而明鄭部分將領有曾在南明朝廷任職的經歷。

三藩之亂鄭經: 鄭成功紀念館

鄭經認爲,臺灣遠在海外,地理位置優越。 東連日本,南銜呂宋,物阜民豐,商貿繁榮。 三藩之亂鄭經2023 滿清能給他的,對他來説,都談不上什麽吸引力。

三藩之亂鄭經

可以說,明朝滅亡後的幾年內,長江以南廣大地區還是明朝的地方政權在掌管著。 這個時候湧現了鄭成功、朱由榔、李定國等明朝抵擋清兵的勢力。 原來的水利建築只有荷蘭陂和王參陂兩處。

三藩之亂鄭經: 經濟

隆武政權滅亡後,鄭成功避走金門,然後開始於沿海各地招兵買馬、收編鄭芝龍舊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數千兵力。 1647年(清順治四年,永曆元年)一月,鄭成功在小金門(今日金門縣烈嶼鄉),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三藩之亂鄭經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一個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團的頭目,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是日本人。

鄭經嗣位期間,曾經與清朝展開多次談判,鄭經堅持採朝鮮不削發、不入貢之例,但是都沒有得到清朝的正面回應。 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鄭經接受靖南王耿精忠請援,率軍西渡福建。 鄭經先調遣兵萬人、船百餘艘先行,至廈門,耿軍派人往接,軍容未如早年壯盛,甚輕視之,耿精忠甚悔。 鄭經收回廈門後,並收漳州、泉州與潮州三府,進而攻下廣東惠州。 鄭經親自率兵西征,並請耿精忠如約撥船及地方安插兵士。

三藩之亂鄭經: 三藩之亂相持階段

並利用漲潮出敵不意地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 以優勢兵力包圍荷軍防守薄弱的普羅民遮城,並切斷荷軍水陸交通,不久,普羅民遮城守將貓難實叮獻城投降。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建立大順政權;不久,清朝八旗軍又擊敗李自成,定都北京,並繼續向南方進攻。 鄭成功其子鄭經繼位後,改東都為“東寧”,並以其為自稱。 依陳永華之議,對內奉南明正朔永曆帝正朔,與清朝互不統屬,所謂“東寧建國,別立乾坤”,始有開國長治之想,經營成效斐然。

  • 四月初一,鄭軍利用海水漲潮的機會由鹿耳門水道進入台江內海並於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區開元寺附近)登陸,意圖先求取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城。
  • 鄭經以右武衞林陛督師抵禦,劉國軒部亦自海澄來援,戰皆不利,鄭經率諸將回台灣。
  • 1674年4月21日(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響應吳三桂發起的三藩事變,以提供戰船給鄭經,換取出兵,鄭經答應。
  • 後吳襄坐失戰機下獄,擢三桂為總兵,守寧遠。
  • 次年(1673年)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响应,三藩之乱正式爆发。

攻下台灣的明鄭軍隊,隨鄭成功去世及喪失金廈據點後軍力大幅受損,除鄭經於閩南西征所建立的軍隊外,以屯兵方式為主的台灣明鄭時期軍隊約數萬名。 並於台灣如簡化成五軍戎政(五軍戎務)、總督軍務、管軍提督、將軍、親軍衞鎮、陸師鎮、水師鎮及監軍數部份。 1661年(永曆十五年),鄭成功除固守金門數萬水師之外,親自率領約25000名士兵攻打台灣島大員,打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部隊,展開對於台灣的統治。 明鄭軍事制度與組織淵源複雜,且經多次變革。 如簡化之,其官職大約可分為五軍戎政(五軍戎務)、總督軍務、管軍提督、將軍、親軍衞鎮、陸師鎮、水師鎮及監軍數部份。 鄭成功薨逝後,繼位的鄭經於1664年(永曆十八年)改東都為東寧,東寧成為全台灣的稱呼。

三藩之亂鄭經: 清廷撤藩

誠如學者陳春生所説的,鄭氏政府雖是明朝政府的延長,但其在台灣實際上已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鄭成功來台後,依然優禮明朝宗室,接待魯王世子朱弘桓、瀘溪王朱慈曠、巴東王朱江、樂安王朱儁、舒城王朱著、奉南王朱熺、益王朱鋯等宗室到台灣。 1663年(永曆十七年),繼位延平王的鄭經也迎寧靖王到台灣,在承天府府署(今台南市赤崁樓)旁的西定坊建立寧靖王府邸,並供歲祿。 每次拜封官員,都請寧靖王朱術桂和其他宗室在旁觀禮,以示尊重體制。 鄭氏政權在台灣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等三世,後因施琅師法鄭成功收台伎倆,攻克澎湖島,1683年降清,明鄭時期結束,台灣進入清治時代。 三藩之亂鄭經2023 清康熙彭孫貽撰:《靖海志》卷二記載: 壬辰(順治九年、永曆六年) 四月,進圍漳州,成功紮營南院。

1645年,南明安宗弘光政权(福王)瓦解,不久之后鄭芝龙家族,在福建拥立南明紹宗隆武帝(唐王)与清朝抗争。 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鄭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继续抗清,后因北伐失利,退守东南沿海地区。 随着清军的不断围剿,鄭成功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为了寻找反清复明的基地,1661年郑成功东征,佔领荷属台湾。

三藩之亂鄭經: 鄭成功影視形象

康熙也看準了吳軍的問題,於是調集重兵駐紮在湖北。 湖北,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守住了湖北,那麼南方的形勢就能夠被控制。 一旦吳軍主力出湖南,清軍就會從湖北蜂擁而入湖南,隨即進攻雲南大後方,三藩之亂自然平定。

三藩之亂鄭經

後為陳永華的“十年生長,十年教養,十年成聚,自當速行教化以造人才,才能邦以永寧而世運日昌”的一番慷慨陳詞所打動,允陳永華所請。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鄭成功逝世後,在台諸將舉鄭成功之弟鄭襲護理國事,而黃昭、蕭拱宸等人又以鄭經“亂倫”,不堪作為台灣之主,擁鄭襲為東都之主,並分兵準備抗拒鄭經。 消息傳來,鄭經即在思明繼位發喪,以陳永華為諮議參軍、周全斌為五軍都督、馮錫範為侍衞,整師準備渡台。 康熙元年(1662年),唐顯悦致書鄭成功,指責他治家尚且不嚴,又怎能治理好一方土地?

三藩之亂鄭經: 鄭成功

1683年清將施琅贏得澎湖海戰之勝利後,鄭克塽投降清朝,而寧靖王朱術桂則連同五位后妃一起自殺。 寧靖王故宮改建為天后宮,供俸媽祖,即為今日台南的大天后宮。 鄭成功奉明朝為宗主,以永曆政權為正朔,因此發行永曆通寶銅錢作為流通主要貨幣。

三藩之亂鄭經: 鄭成功人物生平

鄭成功在收復台灣後決定趁勝驅逐盤踞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然而僅僅4個月鄭成功的病逝使這一計劃未能付諸實施。 鄭成功死後他的兒子鄭經、孫子鄭克塽統治台灣達21年。 這一時期奉明朝旗號的台灣鄭氏政權與大陸的清王朝形成了隔海對峙的狀態。 就在鄭成功病逝這年大陸的清王朝也剛經歷了一次權力更迭:年僅23歲的順治皇帝神奇離世後8歲的三皇子玄燁成為了清王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

三藩之亂鄭經: 東寧之變

7月10日,鄭泰率兵船赴宴,被鄭經扣留軟禁,船艦皆為周全斌所併,只有蔡璋逃回金門。 鄭泰之弟鄭鳴駿與子鄭纘緒率部屬及家眷入泉州投降清朝。 1662年(永曆十六年)6月,延平王鄭成功薨逝。

三藩之亂鄭經: 鄭成功少年時期

鄭克塽,鄭經次子,生於康熙九年(1670年),系鄭經之妻和娘所出。 康熙二十年(1681年),鄭經死後,鄭克塽繼承延平王位。 鄭聰貪鄙懦弱,諸事皆決於馮錫範和劉國軒。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清水師提督施琅督師攻克澎湖後,鄭克塽從劉國軒之議,修表交印歸清。 降清後,移住北京,受封為正黃旗漢軍公,後卒於京。 一旦清朝的戰爭機器完全運作起來,吳三桂也就只能困守湖南,坐以待斃了。

部分明鄭官員應該有使用南京官話的能力。 台灣客家話亦通行於客家地區,客家人於荷治時期即已渡台(例如荷蘭通事何斌),鄭軍中亦有多位客家籍將領(如劉國軒)隨同鄭成功攻取台灣。 以軍事專論,明鄭活動區域多在閩浙一帶,軍事力量最大時候的1659年,以海軍為主的鄭家軍有17萬人之多精鋭,並曾圍攻南京。

1788 年,為慶祝乾隆皇帝大壽,清軍將領福康安安排協助平亂的臺灣原住民進京朝見。 然而兩地相隔甚遠,且缺乏通信管道,朝鮮對鄭成功、臺灣所知有限。 在未知的迷霧瀰漫 24 年後,海洋帶來新的消息。 1667 年一艘商船遭遇風難,擱淺濟州島。

不提與康熙尚無關係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只説康熙在平定三藩時,清軍對平民的屠殺,從許多記載來看也是相當驚人。 黃昭堂,1996,第二次大戰前「台灣人意識」的探討,見黃昭堂,台灣淪陷論文集,頁81-109。 黃昭堂,1996,《台灣淪陷論文集‧第二次大戰前「台灣人意識」的探討》,頁81-109。 銀錠多由鄭氏從中國攜入台灣,加以戳记。 東寧戶官楊英,曾遣人前往麻豆社、新港社、目加溜灣社以及蕭壠社,以銀錠交易買糴禾粟。

平叛之后,康熙皇帝认识到之所以出现叛者四起的局面,是因为清朝的统治尚未深入人心,再加上入关之后实行了诸多错误政策的结果。 修复战争创伤、整饬吏治、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成为平叛之后康熙帝的重要措施。 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 经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认为如果尚之信拥兵留镇广东,跋扈难制,康熙帝遂诏令尽撤全藩。 吴三桂和耿精忠得知不能自安,在同年七月先后疏请撤兵,以试探朝廷意旨。

三藩之亂鄭經: 課綱中的臺灣史 跟著專家學者探索歷史新視野 More... 陳鴻圖 108課綱 陳芳明 鄭成功 施琅 鄭芝龍 康熙 三藩之亂 滿清政權 中共政權 反清復明 民族主義

清軍因為要應對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人的陸上進攻,估計沒有多餘的軍隊沿海佈防,鄭經有很大的機會取得突破。 三藩之亂鄭經2023 當時清軍派往進攻福建的軍隊並不多,而且,在清軍沒有佔領廣東的情況下,鄭芝龍想守住地盤,也是有險要地利可依仗的。 平定王輔臣之亂後,康熙又調兵平定福建,隨後兩廣望風而降,吳三桂成孤家寡人。 此後,清軍從兩廣、江西、湖北、陝西幾個方面同時對吳三桂發動進攻,吳軍顧此失彼,節節敗退。

三藩之亂鄭經: 鄭成功相持局面

明永曆十五年正月(1661年),鄭成功在金門誓師;他親率將士25000名、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次月抵達明鄭的領地澎湖,四月初二日(4月30日)抵達鹿耳門。 以優勢兵力包圍荷軍防守薄弱的「普羅民遮城」,並切斷荷軍水陸交通,不久,普羅民遮城守將貓難實叮(Jacobus Valentijn)獻城投降。 有清一代,鄭經的前七子的直系後代先後斷絕,只有第八子鄭克塙留下後裔;在清朝中後期,在北京的鄭氏族人多有跟隨滿族姓氏習俗,稱名不稱姓。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