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渡輪初期以普通版本為主(為民昇、民平、民道、民德、民智、民慧、民康、民興及民發號),亦包括第一艘豪華版本「民健號」(第二代,其後更名為民輝號);至八十年代亦加入豪華版本(超光飛國)航行。 持有月票及多程票之乘客可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在中環6號碼頭及梅窩渡輪碼頭使用月票通道以八達通直接入閘乘搭高速船。 飛翔船服務最後在1987年11月2日啟航,來往海港政府大樓對出的政府碼頭東面至梅窩,途經坪洲,逢星期一至五非繁忙時段航行,試辦三個月。 1945年,聯合運輸公司和香港油麻地小輪公司董事楊俊達先生一起引入往來香港至梅窩渡輪服務。 當時每日只有一班航行,同時接載乘客和貨物,標誌著小輪時代的伊始,並被村民稱為「火船」。 乘客如需攜帶物品登船(體積少於32吋闊 x 23吋高 x 12吋深的手提行李喼或行李袋除外),須攜同該物品到碼頭貨票售票處購買貨票並乘搭普通渡輪(高速船不設運貨物服務)。
新渡輪會密切檢視疫情、乘客需求及復課時間,以及於此安排實施14天後再作檢討及公佈。 梅窩中環船 2020年10月1日起,一艘購自珠江船務的澳洲Austal船廠製造的高速雙體船(新輝拾捌號)正式啟航,並行走中環來往長洲航線及此航線。 1950年4月2日港外線渡輪班次調整為夏令時間,增設尾班班次途經長洲之安排;至1955年5月1日取消。 中環至梅窩渡輪歷史悠久,由1920年代開始運作,經歷多年變遷,由迴航到直航、班次由來回各4班到今日30多班,以至由小型渡輪到三層渡輪,甚至引入快速船,見證梅窩交通變遷。 對 Danny 繼續經營果園,婆婆形容是本着「唔好嘥咗佢」,所以繼續栽種黃皮、菠蘿、龍眼等作物。 至於孫兒有否興趣繼續經營,婆婆説「哎!合埋隻眼就睇唔到㗎啦」,她對在場的一羣後生義工說:「都係你哋先會咁」。
梅窩中環船: 義工細心修剪黃皮串
她在 2022 年秋季,擔任「草原農場」學徒,學習種冬瓜、葫蘆瓜等作物。 走上一段斜路,經過銀礦瀑布和銀礦洞,拉起閘桿,阿懵和阿黃以吠聲迎接果園訪客。 帳篷下,義工放好背包,拿手套和利鉗,新人們先聽果園主人 梅窩中環船 Danny 解釋,學習在枝幹綠色和褐色的交界落刀,預留足夠的枝條長度,待包裝時把黃皮串綑在一起。
諮詢會議上,運輸署解釋了政府提出原來的初步建議的目的,並闡述了長洲、坪洲和梅窩居民對於這初步建議所表達的意見。 假如他們選擇「中環–坪洲」和「中環–梅窩」在所有時段維持獨立航線和現時的班次的安排,也必須明白和接受在這安排下可能會出現票價有相當大幅度增加的風險,雖然實質的加幅仍須視乎渡輪營辦商的商業決定。 此外,運輸署重申政府不會直接補貼渡輪服務的日常營運開支。 在這些諮詢會議上,運輸署就下列可考慮的方案諮詢各鄉事委員會及離島區議會的意見。 經考慮兩方的意見後,運輸署遂修訂原來的建議,在「中環↔坪洲↔梅窩」航線合併落實後,渡輪營辦商仍需要在平日的早上繁忙時間(即早上七時至九時)作出特別安排,提供往來梅窩至中環,及往來坪洲至中環的特別直航服務,以方便居民上班或上學。
梅窩中環船: 取得「社區創造者」的信任
這個組合可以使到航線達到互相補助的效果,使航整體上財務可行,有利吸引渡輪營辦商競投及穩定票價,同時使營辦商可以有較大的靈活性來調配船隊來應付假日時可能有所增加的乘客需求;同時將中環至坪洲和此航線於非繁忙時間合併運作。 由於坪洲的人口由1996年的6300人,下降至2006年的5100人,而梅窩的人口則仍維持5000人左右,導致持績嚴重虧蝕,使乘客人數下跌和增長呆滯[178];而上述航線的乘客量長期偏低。 每日平均乘客量由2001年的5,300人及6,900人,下降至2006年只有4,900人及6,400人。 梅窩中環船2023 以這個低乘客量而言,要維持兩線獨立運作,同時保留既有服務水平不變,在財務上並不可行。 若要勉強維持坪洲與梅窩兩條航線獨立運作,而同時達至財務上可行,運輸署估計即使有渡輪營辦商願意競投,從商業角度出發,這兩條航線的票價平均可能會有數成的加幅。
- 運輸署預計這兩條航線合併運作後,乘客量可增至每日逾一萬人次,讓較多的乘客量來共同攤分該航線的運作成本,亦可減省燃油成本的開支,令整體營運成本得以減輕,這會有助穩定將來的票價水平,使乘客最終得以受惠。
- 在一直灑水降温的膠帳篷下,義工圍着膠籃,坐在矮凳,細心察看一串串的黃皮。
- 其後計劃於1973年3月獲交通事務處通過[23],並同時批准調整船隻班次及航班時間表。
- 6條主要離島渡輪航線的牌照有效期於2008年3月底屆滿,運輸署在2007年8月進行招標,建議6條航線將分成兩個組合。
- 2020年10月1日起,一艘購自珠江船務的澳洲Austal船廠製造的高速雙體船(新輝拾捌號)正式啟航,並行走中環來往長洲航線及此航線。
- [179]事實上,「中環–坪洲」和「中環–梅窩」這兩條航線在非繁忙時間的平均乘客量是十分低。
- 經考慮兩方的意見後,運輸署遂修訂原來的建議,在「中環↔坪洲↔梅窩」航線合併落實後,渡輪營辦商仍需要在平日的早上繁忙時間(即早上七時至九時)作出特別安排,提供往來梅窩至中環,及往來坪洲至中環的特別直航服務,以方便居民上班或上學。
在一直灑水降温的膠帳篷下,義工圍着膠籃,坐在矮凳,細心察看一串串的黃皮。 他們首先要摘去樹葉,除去「燶掉」、黏着雀糞或過小的黃皮,然後將枝節修剪得平整、美觀。 以往「連餸都唔會買」的 Jo 形容,自己第一次「認識番茄啲核係點」,計劃令她了解農作物中牽涉的努力,和農夫守護當區水源、土壤的決心。 即使學徒計劃已完結半年,而採摘黃皮的也不是她所屬的農場,她仍選擇與其他學徒一同回到梅窩。 她說經歷社會運動和疫情,自己開始注視香港發生的事情,發覺自己認識太少,偶然在社交網站上看到計劃,讓參加者了解梅窩地區特色和學習務農,於是參加。 穿螢光黃色背心的Jo動作敏捷,儘管要走到砂石地上陡峭的斜坡,仍是「義不容辭」,收穫一籃籃的黃皮,還經常提醒其他義工飲水、休息。
梅窩中環船: 服務時間
雖然自己之前未曾接觸過農務,但 Yoyo 因為受到姐姐邀請,與教會朋友一行五人來摘黃皮。 負責採摘的一半人,跟着 Danny 和「好老土」創辦人龍子維(阿龍)的步伐,帶着竹籃和膠箱到樹林。 樹林裏每棵黃皮樹在高處青綠的枝條掉下一束束黃色的果實,有些過度曝曬之下「燶咗」,變成深褐色。 這些黃皮樹都是由正職視光師的 Danny ,在週末時間兼職打理。
梅窩位於大嶼山東南部,地理位置促成,當地由合作社安排,連接港島西環菜市場、和長洲墟市的街渡運輸網絡,為梅窩農業構成完善的產業鏈。 當年化學肥料尚未普及,梅窩就有製造「大肥」、即是糞肥的農户,經水路將肥料運到荃灣等地區的農田。 梅窩沒有長洲、南丫島般熱鬧,但靜靜地,同樣別有一番風味,而且歷史悠久,更有多個古蹟景點,像洪聖古廟、梅窩古堡、銀礦洞等,充滿特色。 交通亦非常方便,可於東涌乘搭3M或從中環碼頭坐船,約一小時。
梅窩中環船: 收費概覽
該等船隻只開第三層並收取豪華位收費,同時設有牌子表示該等船隻為加班船。 中環開往梅窩的新渡輪由中環6號碼頭開出,分別設有普通渡輪及高速船航班,前者航行時間約50至55分鐘,後者則為約35至40分鐘。 航班座位以先到先得形式分配,滿座後未能登船之乘客請等候下一班船。 然而上述安排遭地區人士和居民反對,並就以上各方對初步建議所表達的意見,運輸署再進行一次的更廣泛的意見收集,包括與不同團體及地區人士見面,以聽取他們的意見。 該署亦於8月再與梅窩、坪洲和長洲鄉事委員會和離島區議會舉行諮詢會議。 此航線在1970年加入三層渡輪(該款渡輪在其後29年成為此航線的主力船隊),初時只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航行,直到1971年5月增設星期一至六服務。
義工首先集齊重一斤的黃皮,排列好、用橡根綑綁起來,再連同一本介紹果園的《大嶼食通信》放進紙盒。 一眾義工綑綁時顯得手忙腳亂,要 Danny 再次向他們示範。 這種包裝水果的方法,是他移居台灣工作時,從當地的農户學習,能令農產看起來更精緻、美觀。 戴漁夫帽、紮短辮的 Yoyo 是今次行動的「新人」,第一次到梅窩的農場當義工,她的家姐曾在 2022 梅窩中環船2023 年春季參加學徒計劃。
梅窩中環船: 香港仔/北角村/榕樹灣渡輪 時間表及收費
這安排不但可為坪洲及梅窩的乘客在早上繁忙時間維持與現時相若的服務,同時可為渡輪營辦商在非繁忙時間減省營運開支,減低他們於日後投標時可能大幅提升票價的風險;該署相信有關安排已盡量平衡對服務的需求和減低營運成本高漲對票價的影響。 唯此修訂方案的所需的營運開支會較初步建議為多,此因預計投標者所建議的票價有可能較初步建議為高。 [179]事實上,「中環–坪洲」和「中環–梅窩」這兩條航線在非繁忙時間的平均乘客量是十分低。
面對「好硬頸」的創造者,要獲得他們和區內居民信任,一同推展各項計劃,阿龍強調要以「人家的語言」來溝通。 阿龍認為「社區營造」必須扣連該區歷史傳承的特色,而參考台灣、日本的成功例子,其中一種方法是協助專屬一個地方的「特產」建立品牌、舉辦農墟,讓區外民眾容易明白地方特色,同時能活絡經濟,持續為社區提供資源。 機構之後在 2022 年舉辦學徒計劃,與梅窩五個農場或手作職人合作,用兩屆各 11 個星期、培訓共 77 名主要為區外或初搬到梅窩的居民,然後舉辦農墟和出版手記分享成果及當中經驗。 婆婆出生於愉景灣,後來跟隨丈夫搬到梅窩,至今仍住在果園所在的窩田。 Danny 的父親在 70 年代,參加漁農署的黃皮改良計劃,成功研究出皮薄、肉厚而清甜的雞心黃皮,獲得《英女皇嘉許狀》。
梅窩中環船: 香港最古老文武廟 四百年歷史
早上八時,天氣已開始炎熱,「好老土」的幹事,已在梅窩碼頭迎接三位「新人」,一同走上何氏果園——識途的義工,已約好在窩田的果園上集合,一同採收黃皮。 實際航行時間會受維多利亞港範圍的航速限制、海上交通,天氣及海面情況等因素所影響。 在這個英式三層架下午茶的風氣盛行底下,位於梅窩的66年老字號餐廳,麥生記冰室,亦乘著下午茶之風,破格推出$138「港女3層架下午茶」。
自 1950 年代,梅窩已經是香港九個漁農處指定的農業站之一,用以向農民傳授耕作知識,和提供技術支援。 當地作物最早期以水稻為主,至 60 年代,因灌溉水源和內地輸出的蔬菜減少,梅窩農產改以蔬菜為主。
梅窩中環船: 收費資料
其後更受到石油價格影響,兩條獨立航線運作不合符成本效益[165][166]。 油蔴地小輪於1983年進行開源節流以抵銷加油價開支,其中一項是將中環至梅窩及中環至坪洲航線於平日非繁忙時段合併為中環經坪洲至梅窩航線,繁忙時段及假日則維持直航航線。 [167][168]而油麻地小輪總裁劉定中更表示此舉是權宜之計[169];卻遭離島區議會各區議員強烈反對[165]。 6條主要離島渡輪航線的牌照有效期將於2008年3月底屆滿。 為此運輸署在2007年8月計劃展開招標上述渡輪航線的牌照,並於6月及7月分別諮詢了長洲、坪洲、梅窩、南丫島鄉事委員會和離島區議會。 而6條航線將被分成兩個組合,其中將往來中環與長洲、坪洲和梅窩及横水渡航線合成一個組合,由同一個渡輪營辦商來營運。
阿龍指,港英政府委託代理人,諸如鄉事委員會,代為管理鄉郊地區,時至今天,讓鄉郊比較有空間,能推行自己的計劃。 要溝通,但也有原則要堅守,例如合作農夫要與社區有良好關係、農產要有機,如果有人想參與但違反這些宗旨,「就唔 ok,但都要有溝通」。 「好老土」的計劃以農業為主軸,阿龍解釋,是在四年前從事口述歷史時,認識到梅窩深厚的農業歷史、以及現時仍在耕作的農夫,想到農業正是一種與社區緊密連繫的產業。
梅窩中環船: 航線全長
航班座位以先到先得形式分配,滿座後未能登船之乘客請等候下一班航班。 此航線在1987年加入高速渡輪服務,用船以74至105座的HM218飛翔船(HYF 、 號)航行。 70、80 年代,內地蔬菜大量輸入香港,加上政府推動工業發展,香港農業日漸式微。 各農場皆有其主營的作物,包括何氏果園的黃皮和菠蘿,也有冬瓜、椰菜、金盞花、蝶豆花、貓鬚草等。 15 位義工,從梅窩碼頭走過 45 分鐘山路,齊集在一個有過千棵樹的果園。 一批人在 22萬平方呎的果樹林裏,採摘一串串雞心黃皮;另一些人在帳篷下,修剪黃皮串的樹葉和枝節,放進禮盒,然後送往山下的地舖,和各區的零售店。
渡輪服務對坪洲及梅窩的居民十分重要,尤其對於坪洲居民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的對外公共交通服務。 運輸署認為實有需要將這兩條獨立航線合併成以「中環↔坪洲↔梅窩」航線來運作,以改善該線的財政狀況和減低票價可能大幅上揚的風險,同時吸引更多適合的渡輪營辦商營辦[179]。 運輸署預計這兩條航線合併運作後,乘客量可增至每日逾一萬人次,讓較多的乘客量來共同攤分該航線的運作成本,亦可減省燃油成本的開支,令整體營運成本得以減輕,這會有助穩定將來的票價水平,使乘客最終得以受惠。 6條主要離島渡輪航線的牌照有效期於2008年3月底屆滿,運輸署在2007年8月進行招標,建議6條航線將分成兩個組合。 其中將往來中環與長洲、坪洲和梅窩及横水渡航線合成一個組合,由同一個渡輪營辦商來營運;同時將中環至坪洲和此航線於非繁忙時間合併運作,並將非繁忙服務時段減至每60分鐘一班,惟遭地區人士和居民反對(詳見本條目相關段落)。
梅窩中環船: 營運資訊
「好老土」在梅窩從事「社區營造」約三年,至今在 Facebook 累積五千多追蹤。 機構曾經為當地農夫制訂產銷計劃,將農產製成時令菜包寄送到家或在區外的小店售賣;與餐廳合辦「Farm to Table」,透過菜式推廣本地生產;出版《食通信》,向消費者介紹農場的歷史和栽種過程。 一籃籃採摘得來的黃皮,一併收集到藍色大膠籃裏,由阿龍用手推車推到帳篷下;另一羣義工再挑選和修剪黃皮串,然後綑綁在一起,放進出貨的長方紙盒。 參與活動的義工,許多都曾經到梅窩跟從當地的生產者當學徒,又或是學徒們的朋友,受「好老土」號召,回梅窩幫忙。 之後,五、六個義工開始一手拿着利鉗,另一手抓住有一個半人高的樹叢,採摘黃皮。 義工們處理伸手可觸及的果實之際, Danny 則將長得過高的樹叢劈下,讓義工們從中採收在樹頂的黃皮。
他於是接觸梅窩「造區」的組織,組織當時規模較小,阿龍負責出謀獻策,找資源和擴展服務。 梅窩中環船 期間,他一邊攻讀工商管理碩士、一邊打工,到兩、三年前開始全職投入社區營造工作。 四年前,「或者是想避開政治氣候」,他離開城市核心,回到「老家」位於大嶼山南的䃟石灣村。
梅窩中環船: 航班座位安排
餐點亦充滿濃濃茶記風味,頂層提供布丁等特色甜品;中層鹹食則茶記下午茶美食,炸蝦餅、春卷、咖喱角和薯條;底層就有皇牌公司三文治來取替英式鬆餅,夠晒貼地。 去梅窩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坐大嶼山巴士,另一種是在中環搭郵輪,以下為大家整理最新來回中環、梅窩船期表,上船位置,收費 一覽。 Danny 兒子無意繼承父親的果園,「婆婆」不介意,但 Virginia 梅窩中環船 補充,Danny 自己也很想有人傳承他的果園,而這也是「好老土」舉辦學徒計劃的原因。
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於1976年將中環至梅窩及中環至坪洲航線合併為中環經坪洲至梅窩航線;在平日採用迴航模式,而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則維持採用直航模式。 1998年中環填海區四個碼頭上蓋發展磋商失敗後,政府決定公開招標競投包括此航線在內共16條航線。 並於同年9月18日刊憲公開招標承投離島渡輪航線,其中此航線納入為第2組[57],油蔴地小輪及愉景灣航運[58]有入標競投。 其後運輸署於報章指出,此舉是擔心中環至坪洲航線沒有承投營辦的情況,於是特意與乘客量較高的此航線合組,確保不會坪洲在改為牌照後沒有渡輪服務[59];最後油蔴地小輪投得經營牌照。 其後計劃於1973年3月獲交通事務處通過[23],並同時批准調整船隻班次及航班時間表。 油蔴地小輪於1973年計劃採用六十座的客車渡輪接載乘客,而此款渡輪只需要簡陋的碼頭即可[98];其後派出已増建豪華客艙的客車渡輪(民恭及民儉號),以便在假日有需要時作支援此航線的加班船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