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青衣會藍15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青衣會藍

1906年,港府於新界設理民府,青衣島被劃入南約。 1941年進入香港日佔時期,青衣島隨荃灣區被歸入九龍地區。 英國收回香港後,恢復理民府制度,青衣島再度劃入南約。 2015年6月10日,一名曾於5月23-27日於南韓首爾旅遊的年輕女性因發熱、流鼻涕、咳嗽而來到青衣站的卓健醫療中心屬下診所就診[8],被懷疑感染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

青衣會藍

自此青衣便成為通往香港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的要道,是連繫大嶼山和香港各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目前是全世界第六大吞吐量的貨櫃港口——葵青貨櫃碼頭九號碼頭,位於青衣島東南部,自2003年啟用至今。 香港政府於2008年決定在青衣西南海濱填海180公頃,興建佔地310公頃的葵青貨櫃碼頭十號碼頭,並且將該處的油庫重置在新填海的土地上。 該碼頭將會24小時運作,提供8個可以供予不少於400公尺的船隻停泊處。 另外汀九橋、昂船洲大橋及南灣隧道,分別於1998年及2009年先後通車。

青衣會藍: 私人屋苑

青衣大橋通車前,舊青衣碼頭的渡輪服務是青衣島唯一的對外交通,故當時墟市—青衣大街設置於碼頭附近一帶,加上島內大多數的漁民都聚居在青衣灣內,所以該區在發展成為新市鎮青衣市前後,皆為青衣島的中心地帶。 區內重要的公共設施、商場、交通設施都集中在這裡,如青衣島最大型商場—青衣城、青衣島唯一的鐵路車站—港鐵青衣站、青衣島首個市鎮公園—青衣公園以及青衣海濱公園等。 其他重要設施包括青衣公共圖書館、青衣綜合大樓、青衣市區診所、青衣運動場、青衣渡輪碼頭、青衣警署、青衣消防局、青衣鄉事委員會、天主教聖多默宗徒堂等,都設設於青衣市中心地區內。 而多個住宅屋邨或屋苑青衣邨、偉景花園、海悅花園、宏福花園、盈翠半島、青怡花園、翠怡花園、海欣花園等。 區內設有三個公共運輸交匯處,包括青衣站公共交通交匯處、青衣邨巴士總站及青衣碼頭巴士總站。 區內設有兩所中學及四所小學,分別有明愛聖若瑟中學、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保良局世德小學、聖公會青衣邨何澤芸小學、荃灣商會學校及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小學。

藍澄灣樓齡不足20年,共建5幢各樓高40層的住宅大廈,每層各設8伙住宅單位,共提供1,585個住宅單位。 戶型方面,屋苑以供應兩房戶為主,佔單位總數七成半,其餘為三房戶,實用面積介乎451至690平方呎,間隔涵蓋2房2廳至3房2廳(連套房)。 1989年時任港督衛奕信勳爵於施政報告上,宣佈興建玫瑰園計劃,後來正名為機場核心計劃,當中的機場鐵路、3號幹線(青衣段)和青嶼幹線都建在青衣島上,是青衣島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青衣會藍 自1961年港府刊憲宣佈發展荃灣衛星城市後,本來停泊荃灣和葵涌的漁民艇戶,都遷移至青衣灣及門仔塘,令青衣的艇戶急劇增加,環境擠逼惡劣,美國經援會和香港明愛,先後建成漁民村和聖保祿村,協助漁民上岸居住和改善生活質素。 1986年區域市政局(簡稱區局)成立,屬新界範圍的青衣島為區局的轄區之內,島上市政服務的執行責任,亦由市政事務署新界市政處移交至區域市政總署。

青衣會藍: 公共交通交匯處

1970年代,太古船塢及黃埔船塢原址被改建為住宅項目,原有的船廠分別從鰂魚涌及紅磡遷入青衣島西部的茜草灣,其後在青衣合作開設香港聯合船塢,船廠則位於北部的樟樹頭,設有兩個浮塢。 1972年港督麥理浩勲爵公佈十年建屋計劃,1973年新界拓展署成立,港府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新市鎮有相對充足的土地,興建大量公營房屋,當中包括荃灣新市鎮範圍內的青衣島。 港府於1970年代中期,著力改善青衣島的對外交通及島內的道路網絡,大規模的移山填海工程,分別於三支香、青衣灣、門仔塘和寮肚山展開,為島上多項公營房屋計劃提供大量土地。 港府於1970年代中期,着力改善青衣島的對外運輸及島內的道路網絡,大規模的移山填海工程,分別於三支香、青衣灣、門仔塘和寮肚山展開,為島上多項公營房屋計劃提供大量土地。 1990年代開始,青衣島上的臨時房屋區陸逐清拆,部份空出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發展或興建社區設施。

然而,扒王之王潛艇世界前身為潛艇餐廳,餐廳在2002年結業後,由扒王之王接手經營,部份潛艇裝飾得以保留,可惜最後扒王之王於2012年結業,由Pizza Stage代替。 至於稻香酒家前身為豉啤酥主題餐廳,以50-60年代香江景物為主題,於2001年結業。 2017年12月中起,原有之麥當勞、元気壽司、及丼丼屋食堂分別搬遷至青衣城2及1期2樓,而Pizza Stage則因生意欠佳而結業。

青衣會藍: 交通

戲棚附近有大量熟食攤檔擺賣,初期主要為島上居民光顧,並逐漸演變成夜市,而近年因受傳媒廣泛報導[9],令青衣戲棚夜市開始受到島外的市民關注。 另外兩誕節慶還有島上的會景及花炮巡遊,主要為原居民參與。 青衣(英語:Tsing 青衣會藍2023 Yi)是香港島嶼,位於香港新界西南,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屬規劃署定義的都會區(香港市區)範圍之內,香港房屋委員會劃入擴展市區範圍[1]。 青衣會藍 青衣會藍 在香港行政區劃中,青衣曾經屬於荃灣區,其後與葵涌一同由荃灣區分拆出來,組成葵青區。 藍澄灣建於原美孚油庫的用地,位處香港新界青衣青衣路,東向和記電訊大廈及9號貨櫃碼頭,西向長青邨、青富苑(建築中)及美景花園。

  • 商場地下曾設有青衣島內唯一的戲院,名為「GH青衣電影城」,由嘉禾娛樂管理,已於2018年1月4日結業,由位於2期的UA接手。
  • 部分土地用作商住綜合發展,例如2004年落成的藍澄灣及酒店項目。
  • 青衣島首個綠表置居計劃屋苑—青富苑,亦在該填海土地上興建。
  • 2017年12月中起,原有之麥當勞、元気壽司、及丼丼屋食堂分別搬遷至青衣城2及1期2樓,而Pizza Stage則因生意欠佳而結業。

3號幹線、青嶼幹線、汀九橋及青沙公路的啟用,接通了青衣至大嶼山、機場、新界西北、沙田、西九龍及香港島的陸路交通,使青衣島成為香港重要的交通樞紐。 藍澄灣會所高級時尚,提供200米戶外泳池、按摩浴池、音響發燒友天地、遙控模型車場等設施,不過需注意會所設施是與酒店住客共用。 屋苑另有35.000平方呎的空中花園供住客休憩使用。 屋苑基座設有購物商場,內設超級市場、零售商店、便利店與食肆等,可滿足住客日常飲食和購物需要。

青衣會藍: 青衣島

機場鐵路的東涌綫及機場快綫於1998年通車,徹底解決了兩條跨海行車大橋的擠塞問題。 商場地下曾設有青衣島內唯一的戲院,名為「GH青衣電影城」,由嘉禾娛樂管理,已於2018年1月4日結業,由位於2期的UA接手。 地下近青衣海濱公園位置設有多間食肆,包括Mr. 青衣會藍2023 Steak西餐廳、中式食肆包括稻香酒家及譽居。

自2008年至2010年開始翻新後,青衣城大部份原有的設計概念及特色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為各大名牌店舖。

青衣會藍: 青衣市中心

青衣公園、青衣運動場、青衣游泳池及青衣市政大樓等設施皆為區域市政局籌劃興建。 2000年「殺局」後,島上的市政服務分別由食物及環境衛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接手。 商場地下近青衣站小巴總站位置設有幾間食肆和匯豐理財中心,包括大家樂、一粥麵、101 Taiwanese Café及麥當勞餐廳,亦設有一間Fusion by ParknShop超級市場、髮型屋 LE TOO 和綠日堂。 青衣城(英語:Maritime Square)是香港大型商場之一,與香港新界青衣島青衣站相連,於1999年4月1日開張,1期及2期總面積為58萬平方呎,共有逾170多間商舖,屬港鐵公司旗下的物業之一。

青衣會藍

部分土地用作商住綜合發展,例如2004年落成的藍澄灣及酒店項目。 青衣島首個綠表置居計劃屋苑—青富苑,亦在該填海土地上興建。 3號幹線、青嶼幹線、汀九橋及青沙公路的啟用,接通了青衣至大嶼山、機場、新界西北、沙田、西九龍及香港島的陸路運輸,使青衣島成為香港重要的運輸樞紐。 於1989年10月,當時港督衛奕信爵士落實將啟德機場的香港國際機場遷往遠離市區的大嶼山,並提出了機場核心計劃,地鐵公司(今港鐵公司)負責興建東涌綫及機場快綫。 除了欣澳站、荔景站及南昌站外,地鐵公司聯同長江實業、中信泰富及和記黃埔等地產發展商,發展機場快綫車站上蓋商場及物業,青衣城隨之出現。

青衣會藍: 商場及街市

從前交通大癱瘓的情況在青衣已經不復出現,即使現時所有來往青衣的渡海小輪已經停航,也沒有對交通造成影響。 從前青衣的交通依賴單線雙程行車的青衣大橋,該橋原由當地重工業企業投資興建,以便方便工人往來及運送物料,另有青衣碼頭的渡海小輪,後來大橋移交政府,及後因應交通需求量大橋被擴建。 每當青衣大橋發生事故,或颱風後大量貨櫃車同時駛到葵涌貨櫃碼頭交收,青衣的交通便告癱瘓。 隨着機場核心計劃的開展,加上政府決定改善青衣的橋樑運輸,青衣在10年內從只有2條跨海橋增加至7條行車橋(增建了葵青橋、長青橋、汀九橋、昂船洲大橋及青馬大橋)及供港鐵使用的青荔橋。

青衣會藍

這三座酒店由於位於非市中心的青衣地區,租金較市區的便宜,且鄰近市區及香港國際機場,故吸引大量遊客入住。 在新機場啟用初期,由青衣前往新機場必須經青衣西路進入青嶼幹線前往,由於該路段也有不少青衣區巴士線行走,在繁忙時間就十分擠迫。 但青衣北岸公路於2002年通車後,大大解決了這個問題。 2013年2月27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透過《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宣佈,為了進一步發展物流及旅遊兩大支柱產業,將會於同年上半年推出位於青衣、佔地兩公頃的土地,發展物流基礎建設[4][5][6]。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超過二十萬人[2],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 這三個島分別是青衣主島,以及位於今日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原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和青衣東南方的洲仔(華潤油庫現址)。

青衣會藍: 發展

1995年清拆青發臨時房屋區及青健臨時房屋區,分別建成青宏苑及綠悠雅苑;1999年清拆青欣臨時房屋區及青安臨時房屋區,分別建成長宏邨及青逸軒。 青衣會藍2023 青康路臨時房屋區,清拆後建成了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及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的校舍。 青翠臨時房屋區清拆後,則建成2017年落成啟用的青衣西南康體大樓。 先於1974年建成青衣大橋,而靠近青衣大橋的長青邨於1977年落成,為青衣首座公共屋邨。

  • 1972年港督麥理浩勲爵公佈十年建屋計劃,1973年新界拓展署成立,港府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新市鎮有相對充足的土地,興建大量公營房屋,當中包括荃灣新市鎮範圍內的青衣島。
  • 提供健身、桑拿、太陽燈等設備,以及由六個主題區域而成,共三萬五千平方公尺的空中花園。
  • 到了1980年代中期,政府在門仔塘及龍洲一帶移山填海,將青衣島與牙鷹洲併合起來,平整土地來興建青荃橋,以舒緩青衣大橋的擠塞問題,及興建大量公營房屋並進一步擴大荃灣新市鎮。
  • 自1961年港府刊憲宣佈發展荃灣衛星城市後,本來停泊荃灣和葵涌的漁民艇戶,都遷移至青衣灣及門仔塘,令青衣的艇戶急劇增加,環境擠逼惡劣,美國經援會和香港明愛,先後建成漁民村和聖保祿村,協助漁民上岸居住和改善生活質素。
  • 隨著機場核心計劃的開展,加上政府決定改善青衣的橋梁交通,青衣在10年內從只有2條跨海橋增加至7條行車橋(增建了葵青橋、長青橋、汀九橋、昂船洲大橋及青馬大橋)及供港鐵使用的青荔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