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薄型電競筆電7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薄型電競筆電

答:第10代之前是如此,但2021年之後就不一定了,例如第11代的內顯Iris Xe效能的效能反而比獨顯的MX350更強 (說明)。 目前2023年大部份的筆電如果有SSD通常是M.2 薄型電競筆電2023 (PCIe),原裝SATA介面的SSD應該都沒了。 (2018)之前有位客戶傳來一個購物網站的筆電網址,型號是ASUS X510UQ-0133B7200U (你看看這個型號有多長)。

就遊戲需求而言,低電壓的U系列通常不會納入考量,HS與H、HX系列則是35W TDP與45W TDP的差異,因此後兩者的極限效能會較佳。 目前旗艦等級的 AMD Ryzen HX與6980HX處理器,皆已有實際產品搭載上市,但整體來說 HS、H與HX都是 AMD 核心電競筆電可以考慮的選項。 電競筆電於市場上種類多元,不僅規格複雜且選項豐富,各等級產品之間的價格差異也相當大。

薄型電競筆電: 硬碟

電競筆電的螢幕有兩個需要注意的,第一個是螢幕刷新率,如果有玩FPS射擊遊戲建議使用144Hz螢幕刷新率的螢幕,能比敵人更早反應過來,算是射擊遊戲很重要的一點,而像是其他競技遊戲也都可以考慮! 而螢幕色域的話,如果很在意色彩表現,就可以挑選72%NTSC色域的螢幕,會更融入遊戲體驗,增加遊戲的畫面及色彩表現唷。 主要著眼於CPU、顯示卡與儲存硬碟,並且螢幕的大小也最好能使用到15吋以上,在視覺效果上會比較理想。 薄型電競筆電 顯示卡主要是決定了圖像顯示的效能,對於影響剪輯、遊戲進行都會有所影響。

因此,玩家以 GPU 為重,挑選適合自身常玩遊戲等級的獨顯產品,將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不過對於筆記型電腦市場來說,是否擁有獨立顯示卡/顯示晶片,依然是區分產品等級的一大重點,因此當前的電競筆電大多仍具備獨顯,藉此迎合玩家於更多遊戲效能上的需求。 近年來遊戲廠商更逐漸將「最低需求」與「建議需求」的定義明確化,方便玩家對作品的實際效能表現有所預期。 舉例來說,《毀滅戰士:永恆》所公布的硬體要求清單上,就清楚列出遊戲要於1080p解析度、最低影像品質設定下,玩家若要享受穩定的60fps畫面幀率,電腦就需要搭載什麼等級的硬體。 即使這款筆電採用前代的 RTX2060顯示晶片,但其實對目前大多數遊戲來說,還是具備足夠的效能,再加上跟最新款式相比價格相當親民,若想用低預算獲得較佳遊戲體驗的話,相信這款商品十分有吸引力。

薄型電競筆電: 筆電的大小和重量

簡單來說,電腦運作就像是我們人類,CPU就是我們的大腦,它下達指令要我們的身體去做某一件事,而身體的動作就像筆電的運行。 記憶體(RAM)則是我們的神經,對於手、腳等部位傳達即將要執行的動作,告訴筆電應該做什麼工作。 最後,儲存硬碟(ROM)就像是我們大腦中的記憶,平常我們不需要使用到它,就會將它放置在腦袋中,直到需要使用時才會把它喚醒。 影音剪輯方面,在預覽影片以及編碼輸出時,CPU的好壞會影響讀取的速度,目前不少非線性剪輯軟體都可以透過多核心的處理器,來加速運算的時間,可以有效減少編輯影片的時間,且使用起來也更順暢。 答:現在的筆電無論是文書或電競都是走輕薄設計,幾乎都沒有光碟機了,如果有需要請另外加購一台USB外接式光碟燒錄器。 答:筆電有觸控螢幕感覺可以拿到當平板用,但實際上很難用,簡單講筆電有沒有觸控功能其實沒差,因為你還是會用滑鼠或觸控板。

  • 現在的螢幕都有支援100% sRGB 或 72% NTSC了的廣色域,文書機或電競機不用太在意,創作型筆電才會特別強調色域、色準及亮度。
  • 因此,即便有兩台筆電同樣搭載了 RTX 3070 Ti,但其中一台的最大 TGP 為105W、最大運作頻率1,085MHz,另一台卻能夠達到150W、1,460MHz,這就直接導致了 GPU 極限效能上的顯著差距。
  • Spectre x360是一款可切換成平板使用的2合1筆電,並且是這類產品中的代表作。
  • 如果放任筆電內部的溫度升高,輕則降頻限制效能,嚴重甚至會直接燒壞。
  • ▲ 隨著 Intel 引入混合架構設計,處理器實體核心與執行緒數量的意義,已經無法用過去的觀念進行解讀,得從更全面的角度進行效能評估。

但如果對於遊戲畫質、圖像或影像編輯有較高使用需求的朋友,會建議你最好選擇有獨立顯示卡的筆電,會比內建顯示卡的效果好上不少。 薄型電競筆電 現在也有不少筆電是採用大於15吋的螢幕尺吋,依然保有輕便的重量,但在使用時間、效能上就會相對犧牲,除非你的預算較高,可以考慮更高階的產品。 薄型電競筆電 在前面的章節中,筆者多次強調核心效能是電競筆電的重中之重,而各家廠商所推出的實際產品,確實也有著高、中與入門等級之分,種類不一而足。

薄型電競筆電: 推薦Macbook的Mac OS還是Windows?

因次在挑選的時候,也要針對個人需求來確認這些能讓玩遊戲更加便利、舒適的功能。 根據不同遊戲類型以及觀看螢幕時的習慣,每個人對螢幕大小的需求都不太相同,只要挑選到符合喜好的尺寸,相信在玩遊戲時也能加倍享受。 我會推薦這款是因為多了16G記憶體,而且因為這款目前在台販售版本都相同,一樣都是i H+RTX G,所以多購買好記憶體就省了之後升級的麻煩。 記憶體一律建議至少使用16G,而會多開遊戲、分頁,或是會開實況的人就建議可以依照使用情況及需求在擴充。 這篇文章是電競筆電的整理,也就是整理我寫過關於電競筆電的文章,還有分別推薦的型號,如果想看更詳細的介紹也可以點進去看唷。 兩個Type-C都可以支援100W最高功率,雙Type-A則都支援最多12W的輸出,PA-B7相當適合固定放在在辦公室或家中,且手上使用多裝置的消費者。

▲ 電競筆電得接上 AC電源才能發揮極限效能,但變壓器的體積也會隨著供電瓦數增加而變大、變重,這對於筆電攜帶性就造成了負面影響。 ▲ 螢幕尺寸直接影響到筆電體積,即便17.3吋(左)與15.6吋(右)在帳面數字上的差異很小,但整體視覺體驗與攜帶性卻有著很大的差距。 薄型電競筆電2023 有些允許安裝兩個以上儲存裝置的電競筆電,在出廠時 OEM 會預設啟動 RAID 0設定,藉此拉高讀寫速度,藉此得到比單顆 薄型電競筆電2023 SSD 更好的效能成績,若有進階需求的玩家,則可將此特色納入選購考量。

薄型電競筆電: NVIDIA 顯示晶片對應桌機

隨著 AMD 與 Intel 不斷提升處理器的內顯性能,現今一些入門級的獨顯產品,雖然效能仍比起內顯高出一些,但在性價比、省電程度與產品體積上,反而失去了優勢,這就使得內顯成為了玩家執行小型作品的選擇之一。 會放在其他類型的電競筆電大多是已經停產、買不到的機型,但還是想做個整理所以都會放在這個類別,但如果要買二手的筆電就可以當個參考囉。 建議至少256G SSD + 1T HDD或是512G SSD,如果是遊戲加資料可以考慮第一種配置,而純粹玩遊戲的人就可以使用512G SSD,當然你也可以買256G SSD的版本,之後再考慮擴充方面要選哪款唷。 除了可以透過Type-C為高效能筆電充電外,也能用Type-A給足12W,讓大多手機及行動產品補充電力,一顆就能解決所有的充電需求。 這邊我們會用一個簡單的比喻,讓大家了解記憶體到底和儲存硬碟有什麼區別。 隨著觸控、繪畫面板的需求,出現不少有別於過去傳統翻蓋式的筆電,這些筆電的螢幕與鍵盤交接處有設置特別的接口,可以切換成平板的這種2合1筆電,在厚度上就可以做大很大幅度的減少。

  • 此外,在開始挑選電競筆電之前,消費者也必須先確定自己的需求,將使用習慣、常玩遊戲、未來應用情境的效能冗餘等,一併納入考量;至於筆電的攜帶性、擴充性,以及螢幕高更新率或高解析度之間的取捨,同樣也是需要探究的重點。
  • ▲ 有線網路孔可提供玩家更穩定的連線體驗,對於線上遊戲情境可謂至關重要;外接螢幕仰賴標準 HDMI 會比起 DP來得方面且成本更低。
  • 普遍筆電都是使用,CPU中的內建顯示卡,若你是當作文書機使用,那內建顯示卡基本上能符合大多數的日常使用。
  • 談到筆電所搭載的獨立顯卡,台灣市面上大多數產品皆是以 NVIDIA 的繪圖晶片為主,若要判斷效能等級也較筆電 CPU 來得簡單易懂。
  • 從硬體方面來看就能很清楚的理解,使用了帶有第10代intel晶片和 RTX 3080 的顯示卡,比以前的設置進一步提高了圖形處理能力。
  • 為遊戲玩家準備的 Intel 旗艦處理器 HK系列,目前各家筆電廠商已有相應的產品陸續推出,例如 MSI Raider GE76 Deluxe Edition 就是其中之一。

我就暈了,那你應該直接買雙碟或單碟高容量(1TB),因為現在很多輕薄的文書機是不能加裝硬碟的。 二、螢幕尺寸   (要方便攜帶就14吋,要螢幕大就15或17吋) 挑筆電第一步就是先決定你要的螢幕尺寸,要攜帶方便就14吋,要操作方便就15吋。 不過從2018年開始有一種新的選擇叫「窄邊框」,窄邊框簡單講就是14吋螢幕(13吋機身) 或是15吋螢幕(14吋機身)。 由 HP 推出的 ProBook 440 G9,在分類上並非是正規的遊戲筆電,而是偏向商務風的輕創作者電腦。

薄型電競筆電: 顯示卡

採用目前消費者市場最頂級的 i9處理器,搭配同樣頂級的顯示卡,另外竟然還有高達64GB 的記憶體,這種組合堪比同價位的桌上型電腦。 螢幕部分也選擇高達300Hz 的更新率,在所有零組件的完美配合之下,可說是絕佳遊戲體驗的保證。 顯示卡等即會直接影響到遊戲效能,為了順暢地遊玩各種高規格、高需求的遊戲,建議挑選至少搭配 RTX2060的商品。 雖然 RTX2060已經算是上一個世代的產品,但以 FullHD 的解析度來說已經相當足夠,不論是要玩線上遊戲還是需求較高的3A大作,都能享有不錯的體驗。 由於顯示卡效能越強,電競筆電的價格就會越高,如果預算有限又不常緊追新遊戲的話,也可退而求其次選擇中階的顯示卡,像是 GTX1650、GTX1660Ti等,玩需求較低的遊戲已綽綽有餘。

舉例來說,ASUS 擁有非常多樣化的產品線,幾乎所有需求都能滿足;msi 則是以電子競技為主軸,除了充滿科技感的外型與絢麗的 RGB 燈光效果加持之外,也能微調許多相關的設定確保遊戲順暢進行。 除此之外各家廠商都有不同特色,這些都可藉由各機種的文宣或目錄來了解。 只要多看多比較並剔除不符合需求的商品,就能有效率地決定哪款電競筆電才是理想款式。

薄型電競筆電: 使用 Facebook 留言

這部分如果不瞭解自己玩的遊戲要挑哪張筆電顯卡也都可以留言詢問唷。 這篇整理了2022年許多款熱門電競筆電,很多人以為平價電競筆電就一定比較好,那你就錯了,除了價格以外還有許多考量因素,幫你找到最適合你的電競筆電推薦給你,所以才寫了這篇2022電競筆電推薦。 C1支援到最高65W,C2則支援最高18W的PD快充,同時輸出時C1可達到45W,而C2則可維持18W。 薄型電競筆電 雙孔同時充MacBook Air+手機或Switch完全沒問題。

薄型電競筆電

我一看是X系列有120G SSD+1TB HDD,我就回覆OK,客戶線上刷卡訂購後直接寄來給我優化。 當然,廢熱氣流的導引在大尺寸筆電上也更容易實現,例如從後方出風就能完全避免干擾位於右手或左手的外接滑鼠;I/O 薄型電競筆電 方面大筆電產品也會更加齊全。 ▲ 隨著 Intel 引入混合架構設計,處理器實體核心與執行緒數量的意義,已經無法用過去的觀念進行解讀,得從更全面的角度進行效能評估。 因此,即便有兩台筆電同樣搭載了 RTX 薄型電競筆電 3070 Ti,但其中一台的最大 TGP 為105W、最大運作頻率1,085MHz,另一台卻能夠達到150W、1,460MHz,這就直接導致了 GPU 極限效能上的顯著差距。 可以透過文章最上方的目錄連結快速找尋到你要的商品活動資訊,當然可以直接點擊目錄最後一個比較表進行查看所有的優惠活動。 十二、不要改機,例如改裝SSD或HDD

薄型電競筆電: 規格重點一:處理器與顯示晶片

單純執著於高更新率,但卻忽略自己所玩的遊戲,根本無法在筆電的效能限制下,得到對應的畫面流暢性,那麼選擇再好的螢幕就不免有些浪費。 只不過,搭載P系列處理器的產品,通常不會以電競為主打,主要仍面向中階創作者客群,因此玩家還是挑選H系列 CPU 較為適合。 現今的筆記型電腦排除商用機種,面對一般消費者的產品大致上可分為「電競」與「創作者」兩大分野,雖然它們同樣都以高效能為主打,但在很多方面也針對玩家需求進行特化,因此造就出了十分多樣化的規格搭配與組合。

薄型電競筆電

但輕薄體積所換來的代價,即是這類產品的核心效能,在極限狀況下無法與16吋、17吋的大筆電互相比擬。 此外,輕薄款遊戲筆電非常講求 OEM廠商在散熱系統上的設計,若發熱位置正好涵蓋鍵盤區,或者廢熱的出風位置不佳,那麼對於玩家的遊戲體驗而言可能就會有所打折。 假如玩家偏好遊玩的作品,實際於筆電上執行時,畫面幀率的極限約落在120fps上下,那麼其實螢幕僅需選擇144Hz規格就已經足夠。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