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士多裡沒有 paywave 或八達通,收錢時靠算沒收銀機幫助,有的只有心算或算盤。 門前亦沒有好像「奇趣天地」有最新的咭機打怪戰,不過有舊式彈波波、 Yes 咭或萬變咭抽,強逼改用新科技的話,反為他們會適應不來。 非也,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人卻愛這種舊式人性味,不是冷冷的機器所能取代。 這些士多亦沒有使用 Facebook 作宣傳,希望各位 wire 民把這個 post 幫忙在 FB 分享一下,讓更多人關注一下。 小時候覺得戴眼鏡很有型,總是渴望擁有一副眼鏡,所以每當經過士多,都想買一排眼鏡朱古力扮型。
- Yahoo編輯團隊致力為你搜羅優質產品及優惠價格,文章內部份連結商戶與雅虎有合作關係,定價及供應量有機會更改,一切以商戶最新資料為凖。
- 上面的糖果有一百多卡鑽石那麼大,一吃就要吃幾小時以上,有時候更會忘記手上戴着戒指糖,結果把周圍的東西弄得黏笠笠。
- 慈雲山現在建的幾乎都是公屋及居屋,唯獨是毓華里這一帶是舊樓,樓下開着各式各樣的小吃店,想對抗領匯商場的無特色選擇,這裡是最佳選擇。
- 外形獨特兼色彩繽紛的四方果,算是健康潮流底下最先被淘汰的懷舊童年零食,只因製造四方果的生產商認為它所含的人造色素未及健康,因而宣佈停產,8、90後的一代童年回憶就此消失,直教人大呼可惜。
- 每逢要扮鬼扮馬戴眼鏡或面具,眼鏡朱古力總能派上用場,兩邊穿洞綁上橡筋就能變成一副「七彩眼鏡」,玩一大輪後還可以逐一捅穿錫紙,吃掉其中的圓粒形朱古力,滿載童年的貪玩回憶。
- 「魚蛋」即是魚丸,是香港最受歡迎及最常見的小吃。
現時零食多元化,餅乾、薯片和糖果多得令人眼花繚亂,但在60、70年代,市民吃的零食多指話梅、鹹檸檬等乾果,可惜現時在街上買到的涼果買少見少,不過在工展會就可以大量入貨。 記得一種叫「雞蛋大菜糕」,透明的膠凍,來自海藻,放入塑膠雞蛋殼內面,殼色萬紫千紅。 另一種叫龍鬚糖,用麥芽糖拉成一條條白絲,像老人的鬚,巧奪天工,但吃到滿嘴都是糯米粉。 走進當紅的日本貨倉店Don Don Donki,大家搶東洋零食,並不便宜,只是麵粉、糖分、人造魚肉。 以前呢隻糖多數係冒險樂園的夾糖機出現,好彩的話可以一次夾到 3、4粒架! 講番粒糖,外面就甜甜地似可樂味,但食到入面就勁酸同好多泡泡,係就係幾刺激,不過小心界親條脷。
兒時小食: 香港七大屋邨打卡點
看起來像台灣蛋黃酥的摩囉酥,乍看這個名字,真的不知道是什麼~ 切開才發現,薄薄的外皮,裡面包滿了椰絲內餡。 兒時小食2023 依段時間日跌夜跌,跌到有d麻木,不過,投資就係好似人生今,有順景又有逆景,升下跌下。 講返自己組合,依排short put股票真係好似“唔洗錢,食到飽"。上月食左的貨暫時只買出12 恒基800... 今個月終於收返多少少股息, 主要來自12,1883和1098。 三月又來玩過山車,成個portfolio 最大鑊時輸成七位數,點知用尾又升返上黎,真吹脹😤! 最後YTD只係比年初跌2.33%,比二月還好,和比QQQ 和VTI 跌得少,叫走運。
大馬就開設了一間名叫港飲港食的食肆,並將一間店鋪分為三區,其中就有一個「街頭小食」的區域,售賣港式小吃。 另外,「雞蛋仔」也到了台灣,並被標明「港式雞蛋仔」及「港式小食」。 當提及香港美食的時候,不少報道也會說明香港「街頭小食」不可錯過。 但是「街頭小食」的故事還沒有完,香港的全球化也使這些「街頭小食」不斷改變。 現時的「街頭小食」已不再是經典的五十款,有很多新的小吃,都是從外地引入的。 北京冰糖葫蘆,日本八爪魚丸、燒餅、串燒,台灣「大雞大」(即很大塊的炸雞)、「Q餅」(在台灣稱為「可麗餅」,是脆皮的班戟) 、砂冰、鹽酥雞,泰式蝦餅,印尼串燒,印度薄餅等,都可以在香港的街頭找到。
兒時小食: 懷舊零食 沙嗲魚串
小時候家裏總有一包花占餅,嘴饞的時候就拆開來吃。 小朋友最喜歡揀顏色吃,黃、綠、橙、粉紅色等味道各有不同,大家更會把糖霜拔起來吃,留下味道較淡的圓餅,最後袋子都會剩下一堆餅乾。 崩砂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崩砂以廣東順德大良的出品最為著名,南乳崩砂更為其中的表表者。 我以為其正名為崩砂,不但因「砂」較「沙」的顆粒大,還會令人咬崩牙。 但見手信的包裝,寫的既非「崩沙」也非「崩砂」,而是「虫」字旁:「虫崩䖢」。 崩砂是麵粉脆炸的小食,與「虫」應該沒有半點關係。
不過依家的叮叮糖都唔會係街檔即整即賣了,賣到的都是預先包裝好的,比較衛生。 以前一盒 Red Band 橡皮糖已經好滿足,青蛙、蝴蝶同蝸牛形狀,仲分別有 3種水果味,細個最鍾意揀紅色嚟食。 兒時小食 不過講真佢口感亦比依家的橡皮糖煙韌同無乜甜味,除咗為咗童年回憶,應該無乜小朋友會買。 圖片來源:forum2.hkgolden.com▲ 據財記士多的王老闆說以前的 Magic Pop 爆炸糖已經停產了,不過佢現在所賣的新牌子味道亦差不多。 圖片來源:world.taobao.com▲ 舊包裝的魚串其實在一些賣泰式零食的鋪頭都仲可以搵到,不過係我今次訪問的 3間傳統士多都沒有賣了。 以前士多同屋邨總是形影不離,而舊區的士多,前舖後居,亦有另一番韻味。
兒時小食: 回憶湧現!那些年10大經典兒時零食
已故的「巴士阿叔」名言「你有壓力,我有壓力」相信不少人聽過,而近日竟然出現新一代「巴士阿叔」! 兒時小食 昨日(12日)網上流傳一段題為「巴士阿叔隻揪」的片段,其中發生口角的人物同樣為一老一青兩男子,「橋段」相當熟悉,但今次「挑釁」的原因卻非電話談話被打斷,而是年輕男子着對方戴好口罩。 在新冠疫情及防疫措施均有放緩的當下,口罩令卻仍未解除,確實容易令市民出現意見分歧,導致口角或衝突。 照片曝光後引起網民哄動,更有網民喺討論區以「Stephy完美處決/X打Santis」為題出PO,結果得到唔少網民和應,大讚39歲Stephy完勝22歲Santis。
兒時常吃的「口立濕」如甘草橄欖、嘉應子,飽肚的杏仁餅和雞仔餅等,還有暖笠笠的臘味飯,懷舊之餘也是冬日美食。 日本有天婦羅,韓國有炸雞,而來到香港就要吃煎釀三寶! 話雖三寶,但其實是各樣釀了鯪魚肉的食物,像青椒、尖椒、豆腐、紅腸、茄子、雲吞皮等等,下至滾油裏炸到金黃色,非常香口,不過記得要節制,吃得太多會熱氣。 我有一個朋友,去旅行的時候,酒店房間放滿零食,問她為什麼? 她說:「一個人孤零零在外地,零食如好友,帶來溫暖,送上幸福;睡,也特別甜!」我啼笑皆非,也許,我老了;也許,今天的「化學零食」,再打不動我的心,我只掛念童年的手作美食,人與人的故事,往事如煙。 感謝在天上的爸爸媽媽;當天填滿我小肚子的零食,都是他們辛苦賺回來的「血汗錢」。
兒時小食: 香港懷舊小食11. 茶果
縱然2000年新界地方的小販監管有所放寬,准許有牌小販在沒有小販管理隊當值的地方擺賣 ,卻不見得是容納流動小販的長遠做法。 近年因拘捕小販而引致的事件,也可看到政府容不下流動小販的心態。 談起「街頭小食」,可以說是人民求生與民間智慧而衍生的。 小販是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一個普遍職業,一般是為了生計而開始。 隨著香港社會的變遷,「街頭小食」仍然與港人生活和香港社會有著密切的關係。 它們的出現,轉變;有如販賣及銷售方法、製作和類別等,也正是跟隨著香港的變遷和發展而改變。
另外,不少人也應有過進食這些店鋪後腹瀉不適的經歷。 但是,病癒過後大家仍會繼續享用這些「街頭小食」,只會稍稍多加留意環境,或不再光顧那間吃壞自己的店。 由這個角度去看,自清潔香港運動以來,香港人縱然對衞生有著認知,卻不是一成不變的死守單一標準,而是幾重準則。 購買及食用「街頭小食」小販所售的食物是否衞生清潔,不是最關鍵的問題;吃的時候會不會影響環境和市容,也不見得是太大的考慮;反而那份只以竹籤和紙袋而進食的方便、快捷和風味,更叫食客回味。
兒時小食: 懷舊零食 眼鏡朱古力
另一段短片也揭示了小販對環境所帶來的不便,如阻塞通道,老人因小販濺出的水而滑倒,小孩給濺出的滾油燙傷等;矛頭直指向街邊流動小販,更深刻地指出了熟食小販所帶來的問題和禍害。 而市民也認識到潛在問題,腦海對街頭切開擺賣的西瓜、豬雜小販販賣的豬頭及可能染有霍亂孤菌的膠碟等畫面記憶猶新。 由煤氣烹飪中心導師原創的夏日醒胃山楂糉及九制陳皮香肉糉將於佳節推廣期內,於煤氣公司與東華三院合辦的社會企業COOKEASY煮餸易網站上接受市民預訂。 匡智會友在煤氣義工細心指導下成功包裹應節糉子,與主禮嘉賓煤氣公司執行董事暨營運總裁關育材及著名藝人陳茵薇,一同與製成品來個大合照。 煤氣公司執行董事暨營運總裁關育材聯同著名藝人陳茵薇,與一眾匡智會友打成一片,包出原創金絲甜筍棒棒糉。 如果喜歡哨子糖有得吃又有得玩,吹波糖一定是進階的玩食。
- 香港天氣炎熱,逛街逛得累了,就會買一碗冰凍豆腐花消暑。
- 1935年,日本農林科學家首先發明以吞拿魚做火腿,到了1949年,「西南開發工業協同組合」首先運用這意念,製做出魚肉腸。
-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店鋪的穩定性及港人的大膽創新和包容,使「街頭小食」更趨多元,種類和口味更多。
- 顧名思義,戒指糖就是戒指上黏着鑽石形狀的糖果,小朋友都套在手指上,覺得十分漂亮。
- 另一隻叫「麥芽糖公仔」,黃金色的糖漿,拉成不同的人物,最愛是敦煌仙女,披着飄渺的飛紗,美極了。
- 工展會歷史悠久,以同樣有番咁上下年份的懷舊食品撐場,自然分外匹配。
- 小編會特意挑選烤得微黃焦香的來吃,份外香濃可口。
- 身分、階級及小吃和正餐之間的界限都完全被打破。
經典吹波糖選擇繁多,統一好玩之處在於可以透過不斷增加吹波糖食用數量而吹出愈來愈大的香口膠波。 部分牌子的吹波糖有出產不同果味,反覆咀嚼香口膠至甜度消失後,再慢慢吹出氣球也不遲。 酥脆香濃的旺仔小饅頭相信是不少孩子王的下午茶點心之選,細細粒相當易入口,咬感十足,有些大朋友更喜歡得在家跟隨食譜自製小饅頭,煲劇或睇波時拿來吃,簡直一流。 重要聲明: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兒時小食: 香港「街頭小食」與香港文化認同
從香港街頭小食的特色與發展,可見香港人獨有的香港飲食文化特色。 香港人除了平日生活節奏快捷、工作速度快以外,在飲食方面亦可顯出港人講求快速的心態,不但吃得快,連製作食物的也要快速,才能在社會生存,街頭小食恰好顯示出這個特點。 根據《蘋果日報》在2002年8月8日的一篇報道估計,香港人當時每日便吃掉55噸,約375萬粒的魚蛋,數量驚人,從此可見香港人對街頭小食的熱愛。 扇形一大包的沙爹魚串對於 90後的我來說,包裝上沒有太大分別,但從嘉南士多老闆娘口中得知,原來 80年代的魚串放係大膠盒內,可以一串串獨立買,想食幾多串就買幾多,不過後來衛生問題所以改成現在的包裝方法。
根據流傳的資料顯示,雞蛋仔在五十年代時已經出現,是以雞蛋、砂糖、麪粉、淡奶等造成蛋漿,然後夾在鐵製模板中在炭爐上烤烘而成,是香港地道街頭小食,傳統由街邊小販販賣。 另外,曾有報道指出,幾十年前的雞蛋仔是用鴨蛋製而成,因為鴨蛋的價錢較便宜,而且味道較濃,但由於現時的鴨蛋大都用來製造鹹蛋,新鮮鴨蛋價錢較貴,貨量少,故現在的「雞蛋仔」都以雞蛋製造。 隨著時代的改變,現在的「雞蛋仔」都很少以炭爐燒烘而成,取以代之的,是以石油氣爐或電模所烘製而成。 這些看似是個人懷緬的情懷,經過傳媒的介紹及報道後,卻發現是一種集體回憶。
兒時小食: 媽媽腸小歷史
從茶客的角度分析,張氏就曾指出,這是社會向上流動的反射。 不少原先為低下階層的進身中產階級;但縱然這些「新」中產階級改變了飲食的地點──由街邊進入了茶樓──食物的選擇卻沒有多大的轉變,依然是煎釀三寶、魚蛋豬皮蘿蔔、豆腐花等傳統「街頭小食」。 飲食從來不只有其實用裹腹充餓的一面,由於宗教、地理、經濟等差異,每個地方、族群或部落的飲食都會有其獨特的地方;而這些獨特性正好反映出他們獨特的背景。 《蘋果日報》於2002月 日的報道中指出,港人每日吃掉55頓「魚蛋」,大概375 萬粒。 香港人對「街頭小食」的熱愛,可從請假去嘗一嘗好味的缽仔糕 兒時小食2023 ,和販賣「雞蛋仔」的店鋪竟是六十呎面積九萬元月租的最貴租金店鋪 ,這些極端的例子中看得到。 正當涼茶成功申請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立法局議員周梁淑怡撰文提醒香港人要重視自己的飲食傳統,並珍惜和發揚傳統食品。
這些不但揭示了香港人大膽創新,也可算是香港人包容及開放的表現。 時至今日,香港人食街頭小食時,大多都是在這些店舖購買後即買即食。 大型連鎖便利店售賣本地「街頭小食」是這幾年間的事。 從前便利店可以買到的,最多只是茶葉蛋和冷藏點心,到最後茶葉蛋更銷聲匿跡。
兒時小食: 兒童小食食譜 健康美味 放學回家小點心
經過今次的尋找舊式士多之旅,我先發現到原來香港還有一個個被遺忘的角落,那裹,每個人每日都重覆做自己的事,每日活在自己最自在的地方,樂天知命,無懼外界的改變。 當然,以我的年紀,未去到說甚麼新不如舊,舊的一定最好,甚至乎我覺得日韓零食更合我口味,但偶然我還是會記起戒指糖的甜味。 依莉詩覺得,我們 unwire 網站以「玩生活。樂科技」作口號,其實這句話意思並不等於甚麼都要用最新推的科技,而是如何去活用科技去幫助生活而已。
兒時小食: 經典零食大晒冷! 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懷舊零食大家一定全部都食過|網絡熱話
我更曾看見到一對母女正在購買「撈撈」涼拌小食,成人不單不阻止,更與女兒一人一份;足見箇中的溫情。 而這份情也可以是套用於食品製作及販賣者與顧客之間。 食品的仔細製作是其中一個例子,製作者不會吝嗇,多花工夫製作,為求使客人吃得開心。 所以坊間仍會有著一些「真材實料」的「街頭小食」,例如「碗仔翅」會加入竹笙和人造翅 ,「雞蛋仔」要選用蛋味較濃的北京蛋 ,都是希望好好調教味道及質感。 這份會心的製作及服務,不是一般密集機械化生產下所能提供。 兒時小食 有酒店的宵夜自助餐,以本土的「街頭小食」作招徠,甜品加入雞蛋仔、缽仔糕、糯米糍、豆腐花等。
兒時小食: 食譜1,831篇
主禮嘉賓煤氣公司執行董事暨營運總裁關育材致辭,表示煤氣公司已經連續13年舉辦「煤氣萬糉同心為公益」,累積包裹150萬隻糉,正好成為煤氣公司150周年紀念的最佳賀禮。 藝人林凱恩憑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Bonnie一角為人認識,惟近日有指她被投閒置散,不但在《愛》中戲份大減,其他劇集更索性淪為大茄,慘變師奶,星途令人擔心。 每逢要扮鬼扮馬戴眼鏡或面具,眼鏡朱古力總能派上用場,兩邊穿洞綁上橡筋就能變成一副「七彩眼鏡」,玩一大輪後還可以逐一捅穿錫紙,吃掉其中的圓粒形朱古力,滿載童年的貪玩回憶。 好奇心旺盛的孩子都一定吃過STRIKING這個牌子出產的經典爆炸糖! 在小朋友眼中會吃爆炸糖都是勇者的表現,只因都市謠傳爆炸糖混和可樂會在胃中引起爆炸,而真相是這一類碳酸糖果遇水會溶化並產生氣泡,帶來特殊而刺激的口感。 奇趣最出名的商品:豆沙燒餅,香港人形容只要逛女人街大概都會人手一個,就知道它有多暢銷了,薄薄通透的糯米皮包著甜度剛好的豆沙內餡,再加上芝麻,更增風味。
小時候家住公屋,不是富有,爸爸一個賺全家食,幾兄弟姐姐和父母祖母六七個人住在300尺小屋裡。 兒時小食2023 在家附近有一間國貨公司,爸爸常在那裏買東西,貪佢實惠經濟。 因知我們幾個小朋友喜歡吃蛋花酥和花生酥,所以常買回來吃。 小時候待在家中,只要外面一傳來叮叮糖在盆中鑿碎時的聲音,就會立即衝落去買來吃,當然,買回來又未必會吃,但就是覺得一定要買,情意結嘛。
兒時小食: 「煤氣萬糉同心為公益」累積150萬愛心糉惠澤社群
自五十年代以來,咖喱魚蛋大概是香港最傳統的街頭小食,用竹籤篤起光滑彈牙的魚蛋,再浸在咖喱醬裏,十分滋味。 雖然現在街上的魚蛋很少百分百用鮮魚製成,但仍然有它的風味。 爸爸媽媽想子女健康,於是要我們吃一些難吃的東西,最難吞下的叫「花塔餅」,聽說是藥,有杜蟲作用,味道太甜又怪。 第二類是健康「水泡餅」、「光酥餅」和「月光餅」,不甜,孩子覺得「淡茂茂」。 兒時小食2023 現在,小朋友沒有我們輩的幸福,因為現代小食,多是騙人的包裝、機器製造、毫不新鮮,而且加添化學素劑,吃壞人;售賣的地方在超市,不像當年,路邊賣,路邊吃,涼風穿入嘴巴,當吃糖炒栗子,特別甜。 叮叮糖係少有的香港製造零食,據說以前師傅將麥芽糖煮溶後放涼,再拉出一條條又白又硬的糖並捲成餅狀,當有人買的時候就用鑿鑿碎,發出「叮叮」聲。
此外,會員所發表的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生活易之言論及立場。 兒時小食2023 如從而引起任何損失或法律糾紛,生活易概不負責。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童醫生:我們時時刻刻亦希望增強個人抵抗力以減少生病機會。 平日除了吃維他命C外,大家還可以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等抗氧化的食物、早睡早起、每天有足夠運動量、保持個人衛生清潔及參與家中清潔活動。
以下11種懷舊小食,無論是鹹是甜是辣,相信這種「兒時味道」,最後都會讓我們甜在心頭。 香港懷舊小食|回想童年那段青蔥歲月,雞蛋仔、糯米糍、叮叮糖等懷舊小食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 兒時小食 沒有複雜的工序,沒有高檔的食材,卻塑造出最難忘的味道。 「街頭小食」也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樑,不論是一班朋友或是伴侶都會購買並一起分享。
兒時小食: 香港懷舊小食1. 砵仔糕
「碗仔翅」雖不是真魚翅,但起源卻來自酒樓的真魚翅。 始自四五十年代,當時廟街榕樹頭一帶的街邊小販,用上俗稱「倒餿水」的「翅頭翅尾」即,酒樓吃剩的魚翅,加入豆粉水、味精、豉油等烹煮售賣。 現在的碗仔翅已由商販自己烹調,加入了冬菇、木耳、豬肉絲等,沒有了魚翅,卻用上有粉絲代替。 叮叮糖是一種傳統手藝製糖,據傳源自廣東,因製糖師傅在賣糖時會用錘子將糖塊敲碎,過程中會發出「叮啄」的聲音,因而得命。 今日在街邊仍偶見有小販販賣叮叮糖,讓人重拾童年回憶和味道。 近年潮流興復古,想不到連懷舊童年回憶 Viennetta 千層雪糕也捲土重來,18cm 長的波浪紋脆皮雪糕相當受港人追捧。
小編以前每次食都不捨得一次過沾太多醬,怕最後會不夠,但最後往往卻剩下超多醬料,然後變成淨食朱古力。 提起「崩砂」,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會想起崩沙腩,但是我所說的崩砂,是一種成蝴蝶狀油炸而成的小食,在香港已經很難找到,只有一些老餅舖才有得賣。 其實,除了大良崩砂還有薄薄脆脆的大良牛耳,不過個人口味,較為喜歡吃崩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