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草間的名字在歐美幾乎徹底消失,但在日本苦無創作空間的她,精神瀕臨崩潰,在1977年自願住進精神療養院接受治療。 自此,她開始從事一系列拼貼作品,或許是接受藝術性療法,她的作品開始呈現一種較為前進、正向的調性。 連結和集體是草間彌生藝術的重要價值觀,她於 1960 年代末的人體彩繪展演闡釋了其「自我消融」的概念,即是把人是完整個體的觀念「消融」,藉此令自我與宇宙重新結合。 《自我消融》(1966–1974)裝置作品包含 6 個赤身或半裸的人像雕塑,身上塗滿波點,主張人類身體的平等與解放。
創作是治療草間彌生認為藝術創作具有治療能力,因此她每天都在作畫。 她的最新系列《My Eternal Soul》,花上 8 年時間創作,至今完成了 500 幅作品,以其歲數的身體狀況來說稱得上是驚人。 當時草間剛剛移居紐約,渴望在男性主導的紐約畫壇,建立自己的地位。 星星是圓點,我們都是圓點,你是一個點,我也是一個點,來自宇宙空間,消融於宇宙空間。 草間彌生的《行走的作品》(Walking Piece,1966),以一系列18幅彩色幻燈片來呈現,草間彌生穿著日本傳統的和服及拿著陽傘於紐約街頭行走。
草間彌生自畫像: 紀錄片
然而许多人只是忙着拍照,却不清楚草间弥生创作“无限镜屋”的理念。 它们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为了摆拍好看,而是贯彻了草间弥生一如既往的理念——“自我消融”。 舞者们经常围成圈跳着小圆圈舞,于是有人把圆圈的灵感运用到了舞裙上,因此产生了“波尔卡圆点”。 于是年幼的草间开始将眼中的世界画了出来,正是因为不停歇地画出这些画,小草间开始有了勇气面对自己不正常的一面,与怪诞世界的圆点结交成友,蔡康永温柔地称她“在两个世界里来回顾盼”。
但陽傘實際上是一把黑色的雨傘,外表面漆成白色,並裝飾有假花,被故意製作的看起來很不真實。 2018年,拍攝紀錄片《點止草間彌生》(港譯),當中亦有提及到無限圓點與強迫症的因由及過往挑戰社會界限地創作藝術的後果[29]。 剛剛在香港舉槌的兩場「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拍」,競投氣氛熱烈,為佳士得帶來HK$14.95億(NT$52.3億)成交額之多。
草間彌生自畫像: 博物館
M+ 最新大型展覽「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11 月 12 日開幕,為期半年,以草間彌生的號召力,相信很多展品將會成為打卡對象。 除了大家熟悉的作品外,展覽會全面深入地去剖析這位波點女王,進場前不妨先做功課,了解展覽 6 大展區、必看重點、延伸的工作坊及活動等,文末亦附有門票預約連結。 南瓜胖胖的,很可愛,草間也是胖胖的,也有著天真爛漫的少女的可愛。 同時南瓜身上有深深的凹陷,有巨大的存在感,可以說是既可愛又不失威嚴,這是草間對自己的描繪。 蔡康永曾這樣評價過草間彌生“草間彌生不知是在哪面牆上鑽了一個洞窺知了造物者的某個手勢或背影她從此寄居於這面牆上,在兩個世界間來回顧盼。 在這幅畫中,現年26歲的ÉlisabethVigée-Lebrun表現出自己是一個有吸引力而迷人的年輕社會女孩,而不是像其他自畫像中那樣的藝術家。
這位北京人深受藏傳佛教影響,正是以佛教「七寶石」為題,探討宇宙洪荒背後的無盡力量。 同時,畫作亦灌注了藝術家多個經典視覺元素 草間彌生自畫像2023 - 經絡組成的島嶼,穿梭畫面的長河,合奏出一首關於動與靜的樂章。 《七寶松圖》連佣成交價為HK$6,483萬(NT$2.27億),令黃宇興拍賣紀錄更勝屹立藝壇多年的草間彌生。 此畫為七聯作,以HK$6,483萬成交價計算的話,每幅畫作價值HK$926萬 - 剛巧等於他此前拍賣紀錄。 市面上多數GaN電源僅強調小型化設計,但忽略了高功率電源在小體積設計下,是否能達到散熱與安全的標準。 近年來電競筆電銷售量逐年提高,應用領域日漸多元,但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高電源功率的同時,充電器也變得更大、更重,造成使用者在攜帶通勤時極大的困擾。
草間彌生自畫像: 紐約市:1957-1972
让那些后起之辈汗颜的是,几十年来“无限镜屋”系列不断地更新,每样作品都有新的亮点和寓意。 草間彌生自畫像 飛宏科技深耕電源產業半世紀,明白充電器為使用者所帶來的便利與風險。 為了開發出更輕巧的高功率電源供應器,飛宏科技除了著眼突破技術面的瓶頸,更重視產品的安全性、可靠度,才能滿足終端使用者真實的使用情境。 綜觀草間的軟雕塑作品,蘊含了「聚集」與「增生」的概念,布料在外、內填物品,像菇類一樣大量繁殖,爬滿了所有日常生活用具。 這與他幼年便罹患知覺失調症有關:走進花園,她會看見花跟她說話,甚至自己的嘴巴、說出口的話,都變成了花。
縱橫藝壇六十多年的草間彌生是享譽國際的日本現代藝術家,她於1993年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參展的鏡子與南瓜等裝置藝術作品獲得極大好評。 2006年,草間彌生榮獲日本最高國際藝術家榮譽—「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賞」,她也是首位獲此殊榮的日本女性。 其創作廣為全球各大博物館收藏,包括紐約現代美術館、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與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草間彌生自畫像 2008年,她的作品《無限的網》第二號於紐約以五百多萬美元成交價,創下在世女性藝術家的最高紀錄。
草間彌生自畫像: 生活與休閒
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的一個富庶家庭,由於父母感情的破裂,使草間彌生自幼養成了異乎尋常的孤僻性格,而且還患上了一種視聽神經障礙症。 2018年,於倫敦再次展出在1966年時在未受邀請的狀態下於第 33 屆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的Narcissus Garden Kusama” (自戀庭園,草間)[30]。
- 除了內容豐富的展覽,M+ 將於展覽期間舉辦一系列公眾活動,包括講座、工作坊和即場參加的活動,讓不同年齡的訪客都能沉浸在草間彌生的藝術實踐和創作之中。
- 然而许多人只是忙着拍照,却不清楚草间弥生创作“无限镜屋”的理念。
- 草間彌生返回日本在美國生活了 16 年期間,草間彌生以圓點和網格奠定個人風格,帶來經典的《Infinity Net》系列。
- 2018年,於倫敦再次展出在1966年時在未受邀請的狀態下於第 33 屆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的Narcissus Garden Kusama” (自戀庭園,草間)[30]。
- 2006 年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上,她獲得常陸宮正仁親王頒予繪畫部門之獎項。
儘管作品不獲賞識,又受精神疾患困擾,但仍堅韌不撓,成為同代藝術家中的翹楚。 面對荊棘滿途的人生與事業,她依然創作出生衍不息的作品,以藝術慰藉並鼓舞在動蕩中成長的一代。 草間彌生與金屬球草間彌生在美國初期,一直很渴望參加威尼斯雙年展,1966 年她在未被官方邀請下大膽地「自行參加」。 穿著和服的草間彌生帶著 1,500 顆、直徑約為 30 厘米的不鏽鋼球來到戶外展場上,並以 2 美元發售 1 個。 在將近 30 年後、1993 年第 45 屆威尼斯雙年展上,草間彌生名正言順地以這個名為《自戀庭園》的銀球裝置作品代表日本參展。
草間彌生自畫像: 日本畫家 草間彌生 一生只畫 "圓點".
飛宏科技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上,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令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提升使用者的便利性。 圓點與底布代表的是「陰」與「陽」,我們常看見「陽」的圓點,卻忽略了草間創作時的所欲傳達的調和互補。 M+ 將草間彌生最為人熟悉的題材——黑色圓點圖案的黃色南瓜放置地下大堂展出,讓不入場的市民亦能欣賞到作品。 日本東京草間彌生美術館落成2017 年位於日本東京的草間彌生美術館在千呼萬喚下終於開幕,自此波點控、草間彌生迷便可定期來朝拜,欣賞不同主題的草間彌生展覽。 2006 年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上,她獲得常陸宮正仁親王頒予繪畫部門之獎項。
但是鏡子是很難使用的,不實際做很多實驗的話,很難想象會呈現出什麼效果。 而且草間彌生的作品中還有半球面體、LED之類的材料,使得計算反射效果難上加難。 “無限的反覆”是草間彌生創作的唯一原理,那些像波點、眼睛、網眼、人臉一樣的圖案都在不停地重複,這是專屬於她的創作手法。 她開始畫這些斑點,它們像是細胞,種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草間彌生把它們看成是來自宇宙的和自然的訊號。 2000年,黃宇興於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展開了他的拉薩之旅,漫遊各處佛教聖地。 為了全面投入西藏生活文化,這位七十後旅居佛院,身穿袈裟,甚至向僧侶請教藏語。
草間彌生自畫像: 日本預計排放的是「核處理水」而非「核廢水」,中國混淆視聽將「科學問題政治化」
草間彌生年少時的創作泉源來自在童年舊居附近河道所看到的「數百萬顆白色石頭」。 她很喜歡這種豐富得不可勝數的景象,因此重複和複製技法一直貫穿其作品。 草間彌生於 1960 年代初開始在家具附上多個看似在不斷增殖和蔓延的布袋,以此製作雕塑。 作品的製作步驟重複且耗時費工,令藝術家屢因筋疲力盡、精神枯竭而入院治療。 草間彌生與南瓜除了波點,草間彌生最為人熟識的還有一系列的南瓜作品。 與南瓜的緣分早結於孩提時代,她在爺爺經營的公司採種場中經常見到南瓜,日後遂成為她的創作題材。
草間彌生與無限的網草間彌生於 1959 年在 Brata Gallery 舉辦個展,《Infinity Net》系列令她在紐約藝壇冒出頭來。 她與紐約藝術家如 Donald Judd 和 Andy Warhol 等成為好友。 Donald Judd 是極簡主義的代表藝術家,他在 1960 年代發表了一篇藝術評論,對草間彌生的《Infinity Net》作品作出高度評價,更在草間彌生的首次個展後購藏對方作品。 Donald Judd 認為草間彌生的作品結合了東西文化的的特色,同時富有強烈的個人色彩。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在當代藝術界地位特殊,每次開展均出現人龍,作品的市場價值極高。 草間彌生一生充滿戲劇性,自小受幻覺困擾,視覺上的錯亂竟成為其靈感,更常有自殺的企圖,遠赴紐約後在男性主導的藝術界闖出名堂。
草間彌生自畫像: 首頁 > 藝術
要是人可以有來世,我還想再做藝術家,無論生與死,藝術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切。 ”草間彌生表述著藝術對於她的重要性,藝術是她一生中唯一抓住的東西。 但是重複並沒有使她的作品陷入單調,圖案的重複體現在繪畫、雕塑、裝置、影像和表演裡,在各個領域都廣泛地使用著。
這種障礙在7歲左右開始出現大量的圓點幻覺,在她眼中的人和物都佈滿了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黑色圓點,並且這些幻化的圓點卻伴隨了草間一生的創作生涯。 專家強調,隨著時間的流逝,男性和女性藝術家所做出的自畫像在微妙的方面有所不同,因為男性傾向於畫自己炫耀自己的技能,而女性則試圖表現出自己一生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此外,草間也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繁殖」特色,她有許多作品都以蕈類聚生的造型出現。 在1990年代之後,草間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與時裝設計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服飾,並開始販賣許多藝術商品。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在她90多年的生命中,把自己对艺术独特的见解从日本农村带到了纽约艺术界,带到了当代东京,从而传向了整个世界。
草間彌生自畫像: 電競筆電電源
展覽的主要場館在樓上西展廳,但在地庫,又設有《圓點的執念》(即鏡房 Mirror Room),那是她創作生涯中最標誌性的作品之一。 近年藝術界流行沉浸式體驗(Immersive),在舞台表演那是沒有台上台下,不設限,包圍式的劇場體驗。 在鏡房之中,觀眾迷失在倒影之中,已分不清誰真 誰假,簡直是 Immersive的極致了。
及至後期的創作,生命的力量和藝術的療癒力成為草間彌生重要的主題。 戰爭、工業發展和環境破壞令人迷失,她亦為充滿暴力的世界感到痛惜。 草間彌生自畫像 於是她宣稱「創作藝術是為了治癒全人類」,這在她色彩轉趨鮮艷的畫風中得到印證。 草間彌生自畫像 草間彌生自畫像2023 草間彌生的誕生草間彌生出生於日本松本市,小時候的她已對繪畫深感興趣,可惜卻不獲家人的支持。
草間彌生自畫像: 藝術與文化
如今,南瓜在她的藝術世界取得了近乎神聖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是她的另一個自我。 草間彌生曾在紐約闖出名堂,但紐約的前衛藝術 圈日新月異,天天都有新人。 回到日本,傳媒又把她投射成一個低俗的藝術家,一個怪氣女人。 草間彌生真正由谷底反彈,直至成為日本國寶,享譽國際,其實是近二三十年的事。 除了內容豐富的展覽,M+ 將於展覽期間舉辦一系列公眾活動,包括講座、工作坊和即場參加的活動,讓不同年齡的訪客都能沉浸在草間彌生的藝術實踐和創作之中。
- 但在草間對自己的描述中,她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obsessive artist)。
- 草間彌生一生充滿戲劇性,自小受幻覺困擾,視覺上的錯亂竟成為其靈感,更常有自殺的企圖,遠赴紐約後在男性主導的藝術界闖出名堂。
- 「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是藝術家在日本以外、亞洲地區舉行的最大回顧展,展出逾 200 件博物館及私人藏品,涵蓋繪畫、裝置、雕塑、素描、拼貼、流動影像和檔案資料等多種媒介。
- 2012年,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特別為她舉辦大型創作回顧展。
- 草間彌生與金屬球草間彌生在美國初期,一直很渴望參加威尼斯雙年展,1966 年她在未被官方邀請下大膽地「自行參加」。
歐姬芙 (Georgia O’Keeffe),並附上自己的數幅水彩畫,令她意外的是大師竟然親筆回信,並鼓勵她持續創作。 草間彌生自畫像 草間彌生自畫像 受此激勵的草間,不僅在家鄉辦了生平首次畫展(時年21歲),也積極逃離家鄉的束縛,不顧母親的反對,在1957年時前往美國,最初落腳西雅圖,隨即遷往紐約。 草間彌生在漫長的創作歷程中創作過多幅自畫像,這些作品沒有如傳統自畫像般描繪藝術家的外貌,而是以多變的風格勾勒其心理及情緒狀態。
草間彌生自畫像: 雕塑
展覽以全新眼光詮釋草間彌生逾 70 年的創作生涯,呈現藝術家的核心美學元素外,也凸顯貫穿當中關於生與死的哲學思想。 看畢展覽,觀眾將明白到草間彌生為何能成為全球文化偶像,並對當代文化影響之深。 草間彌生自畫像2023 草間彌生在年輕時激進而不霸,與其身處的時空 —— 60 年代紐約的氛圍不謀而合。 以「國際藝術家」自居的她,無論個人和作品,也不欲與東方有全何關連,更刻意地以創作顛覆亞洲女性予人的印象,大量的裸體表演活動,大膽、直接地向挑戰傳統的尺度,以及對當時社會對女性創作者的限制。 來自草間著名《無限網》系列的鉅作《無盡的網#4》,連佣以HK$6,240萬成交,創下草間的個人拍賣紀錄。
草間彌生作為一位亞洲女性,身處文化背景不同的國度,要在當時由白人男性主導的藝術圈生存非常艱辛。 而草間彌生本身自少受到幻覺困擾,眼前經常浮現圓點圖案,要靠「藝術藥物」來治療。 她曾在一個訪問分享,她看到網狀物體佈滿牆壁、天花甚至整個宇宙。 看著自己對重複圖案的痴迷,她創作了聞名於世的《Infinity Net》畫作系列,令她成為紐約當代藝術的重要一員。 她在1929年在日本出生,十歲就開始出現幻覺,一直有自殺企圖。 草間彌生自畫像2023 在日本就讀高校後,她入讀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院,習日本畫,大半生不斷以童年回憶南瓜、波點等創作。
草間彌生自畫像: 日本勋章奖章
在她的整個職業生涯中,畫家 Frida Kahlo的 他決定多次繪畫自己,因為這是他緩解所有痛苦的方式。 年僅37歲的Boafo,1984年生於非洲加納出生,高中畢業後繼續在當地進修藝術,後來在因緣際會下入讀維也納美術學院。 他以黑人肖像為標誌創作,有評論認為風格與奧地利天才畫家席勒(Egon Schiele)接近。 拍賣官Georgina Hilton於HK$260萬起拍,金額在熱烈氣氛下極速躍升。 雖然倫敦電話席一度參與競投,但很快就淹沒在一眾香港電話席的聲音之下。 《七寶松圖》以HK$220萬起拍,香港電話席反應踴躍,數度無視競價階梯出手,例如從HK$380直接躍升至HK$1,000萬、HK$1,400萬跳升至HK$2,000萬等等。
90 年代中期,草間彌生創作了許多南瓜雕塑,不同顏色、材質、尺碼,各式各樣,名氣最大的要數直島廢置碼頭上黃底黑點那顆,現已成為 3 年一度的瀨戶內海藝術祭的生招牌,每每成為遊人打卡熱點。 草間在相當早的創作時期就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對比的圓點花紋加上鏡子,大量包覆各種物體的表面,如牆壁、地板、畫布、家裡會出現的物品(還有裸體的助理)。 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與作品有很高的同質性,並以短上衣和非常強烈的眼影妝及鮮豔紅色假髮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