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們期望政府平等看待有優秀表現的殘障運動員,為殘障運動員培訓注資,加強殘障運動發展。 (161,163及164)觀乎每年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均是體現當屆政府背後的理財哲學,從中也能夠窺看他們的施政理念。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雖有回應巿民部份訴求,但整體却仍未展現新一屆政府治港理念下的理財新思維,我們期望政府能作較細緻的長遠規劃,讓香港市民真正達至「安居樂業」。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2023 保護兒童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專業人士、鄰里、家庭在當中均有重要的角色。 雖然業界普遍認為對虐兒事件應以「零容忍」的態度去處理,但對「虐兒事件」的認知,例如在「體罰」、「獨留在家」、「精神虐待」、「疏忽照顧」等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和差異;另外,業界亦需顧及不同族裔的文化對保護兒童的理解。 本處認為,政府有必要增撥資源並主動為業界提供更多培訓及交流的機會,同時就保護兒童免受各種形式的虐待、及出現虐兒事件的家庭的需要等,進行持續及全面性的公眾教育,尤其是對一些資訊上較為匱乏的多元文化族群。
-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2023 為接受照顧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臨床評估/諮詢/治療,促進他們在認知、情緒和行為方面的發展。 服務性質是一次性/短期的,亦可在他們等候長期臨床心理服務期間提供。 服務規劃方面,委員會建議除了繼續增加更多兒童住宿照顧服務處所,政府也應加強招募和支援寄養家長,以提供更多家庭式照顧服務。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入住
本處認為,強制舉報機制的最高罰則應以罰款處理,並增加其他以加強專業能力為目標的要求,如強制參與培訓,便足以警惕強制舉報人員的意識。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2023 不少虐兒個案的家庭都受着其他問題困擾,如婚姻、精神健康等,並一直有社工跟進,例如一位正在戒毒、但懷疑虐兒的母親。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2023 惟社工既要爭取受助者的信任,又要負起強制舉報的責任,實在難以維持與受助者的關係,令「保護兒童」與「支援家長」這兩個角色出現矛盾,難以平衡。
受訪者認為,原生家長在兒童的成長發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親子關係於孩子而言不可取代,因此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只是過渡性、有時限性的服務,原生家長對照顧兒童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孩子也始終需要與家人團聚。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基於這價值觀,受訪者以家庭團聚作為服務的工作目標,以推動孩子與原生家長重聚作為明確、清晰的工作方向。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不少N無住戶仍居住於不理想的環境,本處促請政府需積極興建公屋,盡力縮短輪候公屋時間,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為更有效地協助受困的兒童及家庭,本處建議提供「一站式兒童為本」的「專門親職協調服務」,配置足夠的人力及提供多元的服務內容,如兒童輔導、親職協調及輔導、兒童探視安排、公眾教育、專業培訓及研究等,並提供更多非辦公時段的服務,讓在職家長在工餘時間仍能使用服務。 本處同意若「受到嚴重傷害」及「有受嚴重傷害的迫切危機」已有清晰定義,未符合強制舉報準則的個案可根據現行《保護兒童免受虐待—多專業合作程序指引》(2020年修訂版)處理,因相關的業界均已接受培訓,並按指引運作多年,對處理懷疑個案有一定的共識和經驗。 惟當局須檢視及修訂該指引的部分內容,以配合強制舉報機制的實施。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服務對象
為配合強制舉報機制,社署將設立電子學習平台,以提升強制舉報人員及早識別和處理虐兒個案的能力。 本處留意到強制舉報人員涉及不同界別及專業背景,建議培訓內容應針對不同的專業而設計,並加入有特別需要的服務對象,如精神病患者及康復者、藥物濫用者家庭的工作指引及多元文化敏感度訓練,以助各專業人士處理日益複雜的懷疑虐兒個案。 另外,諮詢文件未有提及有關培訓是否強制參與,及課後測驗不合格的後續安排。
過去駐校藝術家計劃只在中小學推行,而幼兒的首六年是一切發展的重要基石。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現在政府既有大量盈餘,本處盼望駐校藝術家計劃能擴展至幼稚園,讓幼兒在發展藝術教育上得以裨益。 本處喜見政府將設立基金支持殘疾人士的藝術發展,而特殊需要兒童的運動習慣及體育發展亦為重要。 故此,我們深盼政府可在殘疾人士藝術發展基金及地區體育活動資助計劃上,能預留資源資助學前階段兒童的計劃項目。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發展
入住兒童需要有較為強烈的回家團聚意願和動機,自理能力及安全意識均需要有所提升。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本處)轄下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及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一直本着「支援有困難的家庭,協助這些家庭照顧及培育兒童,使他們早日回家團聚或得到長期照顧」的使命,服務入住兒童及其家庭,期望能推動兒童及早回家團聚。 有關研究已順利完成,並於2022年6月15日透過網上研討會發布研究結果。 本處歡迎政府撥款加强兒童住宿照顧服務的人手,需包括人力及編制,盼能盡快落實推行。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共有10項服務範疇,分別是兒童復康服務、幼兒教育服務、家庭及輔導服務、兒童及青少年服務、戒毒治療及社會復康服務、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躍動晚年及社區照顧服務、持續照顧及健康服務、多元文化、復康及社區服務。 其他特別服務包括為肢體傷殘兒童提供教育及訓練的培愛學校、診所、僱員支援計劃(由附屬公司富達盟信顧問有限公司營運)及影音服務等。 本處歡迎政府計劃由政務司司長成立督導委員會,負責統籌、檢視及監察有關支援少數族裔工作。 由司長級官員作統籌,確有助落實協調、執行和跟進跨政策局及跨部門的政策工作。 唯有關委員會功能不應只限於統籌及監察,更應擴展至協助政府制定具宏觀及長遠的政策,以促進種族平等,推動及建構香港成為共融及多元文化的社會。 我們期望政府盡快就委員會的組成、職能、權力及運作等作進一步的交待及諮詢。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這些兒童當中不乏曾經歷虐兒事件而被迫滯留醫院,甚至留在有虐兒危機的家庭。 由此可見,政府需要大幅增加「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名額,方有足夠承托力,讓兒童獲得應有的保護。 政府於2019年初透過獎券基金撥款推出為期三年的「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計劃」(下稱:計劃),並於早前將計劃延長半年至2022年7月,提供駐校社工服務以辨識及服務有需要學童及其家庭。 本處認為,社工能協助所駐學前單位加強識別有福利需要兒童的敏銳度,亦能為懷疑虐兒或正面對其他危機的家庭直接提供支援和危機介入服務。 為了讓有需要兒童及其家庭能繼續適時獲得跟進,本處認為政府應加快檢討步伐,爭取在餘下不足一年的時間讓服務可以常規化,並預留充足時間予營運機構挽留有經驗的社工及辦理與服務相關的行政安排。
- 參考澳洲的情況,當地大部分地區對沒有按法例通報的強制舉報人員處以罰款,而在強制舉報法例生效的20年間,舉報個案已增加了337%,此足已證明非監禁方式作懲處已能有效促使相關人士舉報懷疑虐兒個案。
- 唯有關委員會功能不應只限於統籌及監察,更應擴展至協助政府制定具宏觀及長遠的政策,以促進種族平等,推動及建構香港成為共融及多元文化的社會。
- 我們亦反對以投標形式推出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並強烈要求將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常規化,以保持服務的穩定性及專業性。
- 為此,政府應審視各類支援服務的運作狀況,增撥資源,以承托這些高危家庭積極解決造成虐兒事件的根本問題。
- 此外,討論強制舉報立法實涉及一連串相關的配套措施,建議政府應考慮一併討論和諮詢。
除了直接加重接報機構的處理壓力,也浪費資源;又或舉報人員糾結於界定事件屬那一級別,反錯失了介入的好時機及延誤即時保護兒童的行動。 不少虐兒個案的家庭均面對莫大的壓力,包括欠缺育兒資訊、照顧技巧不足、缺乏外間支援等,社會應為這些家庭提供足夠的支援,以加強他們解難的能力,及在有需要時給予支援,避免虐兒事件再度發生。 然而,無論是提供家庭及個人輔導的綜合家庭服務、提升照顧技巧的家務指導服務、社區託兒及暫託服務,一直都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難以為有需要家庭提供及時和深入的支援。 為此,政府應審視各類支援服務的運作狀況,增撥資源,以承托這些高危家庭積極解決造成虐兒事件的根本問題。 現時學校及學前服務已可接觸大部分兒童,但0-2歲的嬰幼兒及其家長則不在該系統內,故當出現照顧問題甚至虐兒事件時,較難被及早發現。 本處建議政府於母嬰健康院內設立「常規社工」,讓社工接觸及識別有需要的嬰幼兒、家長及照顧者,了解其困難而作出跟進;同時,亦能提高家長和照顧者的求助動機,達至預防和及早識別潛在的虐兒個案。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首階段檢討完成
預算案內提出增設家長資源中心,支援有殘疾或特殊需要的子女及其家長或照顧者,本處歡迎有關提議。 然而政府應增加資源在社區提供支援,以跟進六歲以上學前復康兒童在校本外的社區支援。 基於種族文化和傳統的差異,多元文化背景的家庭在處理家庭事務及管教子女上有他們的一套方式,族群對「虐兒」的觀念與主流論述未必相同。 政府應向不同族裔組群、多元文化宗教團體等持份者進行交流和諮詢,探討立法對族群的影響,加強族群對強制舉報機制的認識,以及了解前線工作人員在實際執行機制上面對的困難。 再者,更應裝備傳譯員在這方面的工作知識,以支援遇上懷疑虐兒事件時的傳譯需要。 現時大部分的兒童均在教育體系內能被接觸,但0-2(或3)歲的兒童及家長則不在該體系內,故當問題出現,甚或發生虐兒事件,一般較隱蔽亦難被發現。
2021年12月,發布「疫情下市民收入減少及借貸情況調查」結果,發現近半市民疫情下收入減少,當中逾四成人借貸度日,建議政府容許經濟困難的人,提取部份強積金應急,並建立失業支援制度[15]。 踩單車,不單只是有益身心的活動,更可以磨練毅力和意志,學習團隊精神,傷健共融。 其他:-月薪$21,875起,有留宿津貼(每月最高可達$8,280),另正家長配偶每月可獲津貼$8,596。 於4月21日至22日,大坑東幼兒學校全校四個級別的家長發出聯署聲明支持學校,其中一名家長代表會成員表示校方對學生關懷備至,體貼入微,而該校教師「很有愛心,疼惜小朋友」,冀盡快釐清真相,還學校清譽。 據報涉事女童為插班生,其家長從未參與學校活動,鮮有露面,故其他家長並不認識她[35]。 2023年8月,宣布在9月23日於YouTube頻道上映微電影《初心大盜》,講述社會服務的故事,由梁仲恆、鄭子誠、蔡蕙琪演出[21]。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活動籌得款項於扣除成本後將全數撥入本處「服務發展專款」,以維持及發展各項非政府資助服務。 「CS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Channel」一共24集,採用清談形式,以本處「兒童及家庭」、「青少年及社會復康」、「長者、復康及社區」三大服務範疇為主題,內容涵蓋不同服務與社福議題,讓大眾更了解本處的工作。 首集節目將於6月17日5時30分於本處YouTube頻道播出,並逢星期五推出新一集(部分日子除外),市民亦可於每集節目播出後隨時重溫。 2022年11月,發布「寄養家長之服務經歷及意見調查」結果,發現香港近兩成的寄養家長將於三年內退出服務,加劇寄養家庭供不應求的問題,呼籲政府及公眾加強支援寄養家庭[17]。 就服務規管和監察,委員會建議加強巡查力度,包括成立由太平紳士和獨立社會人士組成的服務質素小組進行突擊巡查、在社署幼兒中心督導組加入有執法和醫護經驗的人員、在閉路電視系統引入新科技迅速辨識員工不當行為等。 為其家庭暫時無法提供適當照顧而又未能作出其他較佳居住安排之兒童,提供家庭模式住宿及日常起居生活的照顧服務,直至他們可以與家人團聚或被安排到可作長期居住的地方。
政府建議將沒有履行強制舉報規定法例所界定的虐兒個案責任的罰則定為三個月監禁及第五級罰款($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2023 50,000)。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有關建議參考了本地嚴重罪行當中,沒有履行披露該等嚴重罪行的罰則。 然而,這些沒有履行披露的條文涉及犯罪財產,與本次立法修訂建議性質並不相同,不宜以此作為參照。 參考澳洲的情況,當地大部分地區對沒有按法例通報的強制舉報人員處以罰款,而在強制舉報法例生效的20年間,舉報個案已增加了337%,此足已證明非監禁方式作懲處已能有效促使相關人士舉報懷疑虐兒個案。
兒童住宿照顧服務: 住宿資料
提倡社區關懷意識,致力為兒童提供住宿照顧服務,並按其需要提供適切支援,以助融入社會。 除此以外,政府亦應增加資源提升護理人員的技術及能力,以改善從業員的專業形象;整體檢視安老服務業的專業、非專業人手配置,以及檢討不同工種的薪酬及晉升架構。 1965年,成立培愛兒童會(即現時的培愛學校),為肢體傷殘兒童提供教育。 同年,觀塘職業訓練中心由世界信義宗成立,及後交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管理。 兒童之家為4至18歲,因家庭問題而得不到家人適當照顧,需要暫時離開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近似家庭模式的24小時住宿照顧服務,直至他們可以與家人團聚或被安排到長期的居住地方。 聖基道兒童院亦設有緊急/短暫兒童之家服務,幫助因事故而需要即時住宿服務的兒童。
本處認為,政府應研究加強「多專業會議」的權力,包括要求出現兒童受虐事件的家庭強制參與課程或治療,以加強他們面對自身困難及改善管教的能力。 在促進孩子回家團聚的過程中,由轉介社工、住宿照顧服務社工及寄養/家舍家長組成的照顧服務團隊採取「優勢視角」、「家庭為本實踐」及「多專業合作模式」的工作策略,提升原生家長及孩子的能力,改善親子關係及原生家庭的狀況。 為改善原生家庭的狀況、增加原生家庭的外部支援,服務團隊還促進其他家庭成員為原生家庭提供幫助,根據原生家庭的需要轉介相應的社區資源。 現時懷疑兒童受虐待事件經「多專業會議」討論並定性為虐兒個案後,會制定該個案的福利計劃,包括一系列的具體措施,以增加個案家庭在保護兒童及管教上的能力。 然而,現時的「多專業會議」並無任何權力要求相關家庭執行福利計劃,相關家庭的參與只屬自願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