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憶述,年少時常到皇都戲院觀賞電影,甚至連該戲院一九九七年結業前最後一場戲,亦特地前往觀看,懷緬年幼時的情懷,現時仍然保留着當年的戲票。 從前皇都戲院號稱全港首創新型大廈,集戲院、商場、住宅於一身。 商場人流絡繹不絕,有不少舊式小店,包括手寫招牌店、唱片行、洋服店、皮鞋舖店、髮型屋、眼鏡店及郵票店等,每一間都滿載北角老街坊的回憶。 北角昔日聚集不少上海人及洋人,因此區內可謂是戲院林立,而且都選址人流最旺的英皇道,雖然現時多間戲院都已被拆卸改建,但部分從外觀或所選位置,還是看得出過往戲院的面貌。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Culture for Tomorrow創辦人鄭志剛表示:「皇都好戲尚未完場。我們希望透過今次活動,讓大家第一身親歷皇都輝煌傳奇。
建於1859年的舊赤柱警署是香港現存最古老警署建築,於1974年後停止使用,曾用作餐廳用途,而現時則為超級市場。 當年,這裏是戲院員工們休息和聊天的好去處,她和同事們「經常上來透透氣」。 〈【街坊帶路】新舊交替重新發掘北角 從街名看社區歷史兼嘆老字號豆漿〉(2020年7月9日)。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戲院結業變桌球室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文物項目主管楊頴賢指,集團聘請了國際及本地精英建築保育團隊,制訂全面保育及發展兼備的方案,期間亦會繼續搜羅與皇都有關的文物,至於長遠會如何保育,則留待團隊完成全部整體結構勘探再作決定。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就此表示,香港需要建設更多的「文化硅谷」,提升香港文化軟實力,重塑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之都的形象。
近期多個民間團體密切關注有60多年歷史的皇都戲院,不希望再有歷史建築從香港市面消失。 這座屹立北角63 年的地標,其建築風格在香港獨一無二,甚至在亞洲也. 十分罕見,2而綜觀全球戲院建築,璇宮戲院巧奪天工的屋頂設計,也是世上絕無僅有。 One Bite Design Studio 的「皇都生活廳」:提供正念靜觀及音樂活動的共享空間,讓香港人舒解壓力之外,現在的香港也需要小型音樂表演場地,讓本地音樂創作單個能夠繼續成長,像當年皇都戲院的功能原意。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香港觀察:從皇都的沒落說起
如今雖已老舊不堪,但戲院樓頂上赫然展露的拋物線型大型飛拱和正門口的大幅浮雕,仍然讓它顯得非同一般。 1956年6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訪港的內地藝術團體——中國民間藝術團在璇宮戲院演出,轟動一時。 記者在展覽中看到,首演當天的《大公報》以半版篇幅報道中國民間藝術團訪港盛況,稱「演出前夕人人撲票」「萬眾爭看精彩表演」。 一些國家的外交使節和多間洋行大班也前來觀賞,名流薈萃,璇宮戲院成為一個文化外交的場所。
然而,「飛拱」一般是指把牆壁托起來的支架結構,此設計多見於古老教堂,如巴黎聖母院和香港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到了1970年代,香港一度盛行海外歌舞團表演,而皇都戲院也是一個十分受歡迎的表演場地,曾到此表現的包括日本松竹歌舞團及台灣藝霞歌舞團。 但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演出,可能是1970年8月隨台灣凱聲綜合藝術團而來的鄧麗君。 早年的璇宮戲院佔地三萬平方尺,座位逾1300個,而皇都戲院座位也逾千,並劃分為前座、中座、超等和特等。 璇宮戲院開幕時曾賣廣告有標語謂「地底車場」、「遠東僅有」、「藝術浮雕」、「高尚名貴」。 多年來國際級音樂會及海外歌舞團如日本松竹歌舞團、台灣藝霞歌舞團等亦在此處表演,當中包括鄧麗君。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香港廢人」阿K,在廢墟裡探索的記憶拾荒者
改建後將這個北角地標推上了另一個高峰,戲院正式 改名為皇都戲院 。 【Now新聞台】逾六十年歷史的北角皇都戲院大廈將會重建,屬於一級歷史建築的部分,包括戲院、天台桁架等,初步計劃會盡力復修及保留。 2020年10月,新世界發展以底價47.76億元投得皇都戲院大廈,是香港歷來最高成交價的強拍個案。
ACTEBITE 的「覔館」(覔:音覓):當中會同時活化皇都戲院大廈發商場,變為真人圖書館及長者社區共融中心。 二人認為主辦單位提供的藍圖,其實足以讓展品呈現皇都戲院內裡 9 成的結構。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Alan 提到雖然 9 個月前已開始用 LEGO 專用工具設計皇都戲院上的飛拱,但整個展出的實際砌成的時間,只是兩個月,因此時間很趕急。 年輕一輩或不清楚甚麼是「戲橋」,這個已經消失的電影場刊,或許只能在懷舊展覽中重現。 張順光展示多張璇宮戲院和皇都戲院的「戲橋」時描述,舊時入場看電影前,職員會向觀眾派發「戲橋」單張,是過去電影的劇目說明,簡介電影的主要內容(稱為「本事」)、演員陣容、放映時間,並附有劇照或明星相片。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新世界表示會盡力復修及保留皇都戲院,並活化為藝術文化表演場所,又會將戲院天台的「飛拱」桁架建築作休憩空間,讓公眾人士觀賞及「打卡」。 為了保育重要的「飛拱」桁架結構,建築師在柱子上畫了不少測量印記。 然而,極具文化、歷史、建築價值的皇都戲院,曾經在2016年面臨清拆危機。 後來,專門記錄與保護現代建築運動的國際組織 DOCOMOMO發出「文物危急警示」,指皇都戲院獨特的屋頂結構是全球絕無僅有,要求避免清拆,再加上市民及保育團體積極爭取,皇都戲院才終於在2017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避過清拆的危機。
- 2017年4月13日,新世界發展及有關人士以3.035億元向投資者蘇子鈞及有關人士購入皇都戲院大廈閣樓及1樓1至5號室,面積合共約2.1萬方呎,面向渣華道,佔大廈整體業權約一成半。
- 參觀人士需於網上登記成為「Culture for tomorrow」會員,之後在網上填寫問卷,若內容能夠表達對保育或歷史等有興趣,有機會獲得邀請參觀,每日最多有300人入內參觀。
- 首先當你乘搭電車、逛街經過皇都戲院英皇道入口,請先抬頭看看建築上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裝飾,這個是皇都戲院珍貴的歷史遺跡之一。
- 新世界表示,集團將盡力復修該一級歷史建築,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致力重現上世紀50年代的輝煌,建構以表演藝術、文藝薈萃為主的香港「文化綠洲」。
- 北角皇都戲院大廈去年已傳出被新世界或相關財團大舉收購,包括9月份以近6,800萬元連購一批舖位,每個收購價介乎400萬至1,100萬元,部份「迷你舖」呎價高見6.5萬元。
- 團隊接觸過戲院的前員工和建築師的後人,了解當年空間如何使用,希望得知不同細節的重要性,訪問當天參觀二○○○年改建成桌球室的皇都舊址,看見牆上零散地貼有各種說明的標示,供建築師團隊日後參考。
- 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Culture for Tomorrow於復修動工前,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讓公眾親歷皇都的璀璨歲月。
- 尚為璇宮戲院時,戲院便已採用最新出品的愛爾西亞(RCA)型放影機,放映各類外國電影,七、八十年代,易名為皇都戲院後則主打港產片。
社會意義固然重大,而建築本身也是重磅級別:站於電廠街與英皇道轉角,弧型設計剛好讓其面面俱圓,靈巧而不失氣派。 儘管瑰麗,但璇宮不是想像中只服務上流,分中午、下午及晚上三個表演時段:中午放粵語片,下午有豔舞表演,晚上是古典音樂,由文化人到基層都照顧得到,大門為所有人而開,有做生意的靈活,取向亦親民。 當年璇宮開幕是城中大事,有本領邀得滙豐銀行前大班摩士爵士(Sir Arthur Morse)剪綵,就連皇家警察樂隊都有出席表演。 伴隨皇都戲院的變化,「蟬迷董卓」浮雕過去曾一度被廣告板覆蓋多年,至近年才重見天日,唯「蟬迷董卓」早已歷盡風雨侵蝕,難以認出浮雕的完整面貌。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戲院靈異故事
新世界指「重建過程中會積極考量如何把前皇都戲院精髓予以保存」,但有關方案一直未有公布。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談保育皇都,最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它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 談規模,皇都戲院前身的璇宮戲院其實並非獨一無二,比如同期開幕的樂宮戲院比它還大,披頭四更曾登台。 吳俊雄指,璇宮的獨特在於節目定位——首輪西片與不同領域的藝術並存。 皇都戲院是戰後全港最舊的單棟型「劇院式戲院」,在50年代有不少國際級演奏家及歌唱家都曾在場內演出,包括:歌后鄧麗君、日本松竹歌舞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女高音費明儀、粵劇組合「大龍鳳劇團」麥炳榮、鳳凰女等。
- 同時,新世界已收集數百件與皇都戲院及北角一帶有關的文物,例如戲院告示牌、當年與片商簽訂的協議等,日後會將相關物件在新皇都戲院展出。
- 為了達到更佳的聲學效果,屋頂的拋物線設計是經過精密的計算;放映室及冷氣裝置均特別由屋頂桁架的其中兩條弓弦桁樑 獨立吊著,以減低因室外噪音所產生的震盪的影響。
- 訪問當天,商場內商舖包括吳俊雄從前經常光顧的偉倫唱片幾乎已全數清空,幽暗非常,只剩一間洋服店和一間五金舖,四處是日久失修的水漬,鋼琴離奇地擋在路中央。
- 雖然大廈在過去數年被大規模收購,但於2015年,大廈進行了舊樓更新工程,涉及1,400多萬元,每戶約需交3-4萬元。
- 皇都戲院的工程師巧妙地把一連串的拱橋桁架並行排列,形成整塊屋面的拋物線型支撐結構,而那個外露於戲院屋頂的桁架設計更被國際保育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譽為世上獨一無二。
以前家人曾經租用舖位,售賣童裝及童鞋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是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 皇都戲院屋頂上故意外露的桁架讓建築物的外觀非常突出,是全港甚至亞洲僅有,開創了同類結構的先河,非常珍貴。 1998年香港導演陳果拍攝電影《去年煙花特別多》時,曾經安排演員在飛拱上邊走邊聊天,讓「飛拱」結構有機會登上大銀幕。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皇都有落】LEGO 皇都戲院成展覽主角! 製作人:喚醒港人保育意識
在改名為皇都戲院之前的璇宮戲院,當時安裝的是最新型的放映機,後來易名後,皇都戲院與中環皇后戲院與九龍麗聲戲院聯成一線,放映首輪西片,包括一九六五年的《沙漠梟雄》及一九六六年的《仙樂飄飄處處聞》。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3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3 一九六九年,香港第一次舉辦日本電影節,地點也在皇都戲院,至一九七一年,皇都加入成為嘉禾成員,則開始以播放港產片為主,這類舊式大戲院直接締造了港產片的黃金歲月。 返回室內,與天台並列的室內空間,該是戲院的「超等位」,不過這天摸黑來到,超等位的拱形入口已被石屎封上。 然後,她來到戲院裏位置最高的放映室,現在放映室已沒有放映機,放映的窗口也已被封,不過室內空間該沒有大改動。 戲院雖已改裝成桌球會,但若有心保留建築、把建築還原成戲院再保育,其實只要拆去假天花與假地台,將其他戲院配套設施如放映室、樂池、超等位重新鋪上電線,電燈亮起,這座戰後最老的戲院,重見天日並不是癡人說夢。 吳韻怡在北角長大,母親在皇都戲院裏的商場賣童裝十幾年,她記得,那是八十至九十年代,她經常出入戲院,印象中戲院經常播放嘉禾的戲,電影海報上的主角有成龍,商舖的位置就在戲院通往「超等位」的電梯附近。
多名委員質疑皇都戲院值得更高評級,古諮會最終決定押後表決。 唯古蹟辦認為戲院的內部改動太大,已失去原有戲院功能,原真性的價值相對較低。 活現香港曾邀請就讀建築系的已故演員曾江,考慮其從上海而來並在少時經常流連北角的背景,為保育皇都戲院拍攝短片。 新世界保育皇都戲院的初步構思,會盡力保留整個戲院建築及天台桁架,戲院部分將重塑為一個文化藝術表演場地,而正門上方的浮雕雖已破損,新世界仍會研究復修的可能。 同時,新世界已收集數百件與皇都戲院及北角一帶有關的文物,例如戲院告示牌、當年與片商簽訂的協議等,日後會將相關物件在新皇都戲院展出。 集團亦將重塑戲院部分,並賦予新蘊,建構一個文化藝術表演場所,舉辦嶄新而多元化的國際級文化活動,希望喚醒沉睡已久的皇都戲院,注入新的文化精髓。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生活訊息
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速,今年開始內地取消新能源汽車購置稅補貼,不少車企隨即調低汽車終端價格,以維持銷量。 繼特斯拉(Tesla)國產車型全系大幅降價後,小鵬汽車(09868)的多款車型亦降價,且減幅逾一成,以維持市佔率。 另外,該大廈內唯一老店「輝煌洋服」東主、現年六十五歲的曾先生表示,自己從九十年代開始進駐,該處租金至今仍非常便宜,而每年都不乏熟客三代同堂來到找他訂造西裝。 從一些招牌可以看到,這裏曾經有理髮店,專門售賣眼鏡、郵票的小店。
此外,這區是建制陣營的「票倉」,莫說缺乏反對聲音,連真正關心地區發展的壓力團體也不存在。 反觀「票倉」北角區,就完全沒有這種制衡的聲音,連走出來要保護皇都的,也不是區內人。 曾處理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雷生春、聯和墟舊大埔警署等不同活化計劃的吳韻怡,認為政府計劃往往因牽涉不同部門,又要過財委會,程序繁複,也需長時間才獲批核,認為這方面私人物業的過程會暢順得多。 一九五○年代, 一向已是殖民商埠香港遇上了戰亂南來的人,「武術界有葉問,錢穆走去開新亞書院,是個高手雲集的時代」。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開審 國安法生效後最大規模檢控備受爭議
除了「是日公映」的電影介紹外,還有「不日放映」的電影預告,在「戲橋」的邊角位,通常設有商品廣告。 北角盡頭七姊妹道的海岸線上曾有間麗池夜總會,下層是巨大游泳池,上方是裝修得美輪美奐的夜總會,每一晚都有菲律賓樂手在池邊演奏音樂,之後更在此辦選美──這說明了什麼? 北角被稱為「小上海」,吳俊雄認為除因有上海人在此區聚居,也嘗試說明上述的種種聲色犬馬均是「上海式」。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思籌知路」活化皇都戲院 保育發展並重
如建築屬法定古蹟級別的話,就會受《古物及古蹟條例》(香港法例第53章)的法律保護,是不可以隨意拆卸,其餘各級別評級定義可看以下列表。 馬淑華掏出了24年前結業當天的剪報,已經發黃的舊報紙被塑封保護得平平整整,整版都是皇都的消息——「皇都戲院面臨清拆」「奈何將結業 觀眾員工情難捨」,當年她滿心失落地複印了多份送給同事們留作紀念。 而今劇院將被修復重建,她特別開心,希望新的皇都戲院又「靚」又「旺」,成為香港新地標,「街坊們也多一個好去處」。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北角英皇道 279-291 號
因此,有不少關心文物和古蹟保護的人,而且很多是八九十後,根本連香港有這麼一座有價值的戲院也不知道。 北角的七個區議會議席中,就有六個由建制陣營在毫無競爭下自動當選。 對傳統建制陣營來說,文物古蹟或歷史建築的保育從來不在其議程上,他們也不用以此爭取選票,甚至視之為社會發展的阻礙。 吳韻怡今午重遊故地時提到,其母親1984年在皇都戲院商場開設童裝店,是商場內僅有賣童裝鞋的店舖,自己童年便陪同母親開舖,下課後便在店內午睡,亦與其他店舖的孩子耍樂,商場猶如他們的遊樂場,孕育了一代人。 她憶述年少時不時到皇都戲院觀賞電影,甚至連戲院1997年結業前最後一場戲,亦特意前往觀看,以懷緬年幼時的情懷,而現時仍有保留着當年的戲票。 今次體驗活動以全新手法活現舊香港,亦連結了新一代年青藝術家參與其中,當中包括90後電影海報畫家「無紙用」林嘉恒為活動進行創作。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小福建」 昔日「小上海」
北角碼頭依舊有供市面渡海的小輪,而海堤上的幾株石牆老樹也一如以往地屹立於海旁。 新光戲院多年來一直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以低廉的場租服務予不同慈善機構、社團、及學校等舉辦籌款演出、慶典及畢業典禮,收益則用於推動本土粵劇發展。 1953年,電車路線由銅鑼灣延長至北角,也就造就了電車穿插於春秧街街市的鬧市人群中的特別風景。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3 電車有如「分紅海」般緩緩地駛進春秧街街市,司機駕輕就熟地減慢車速,儼如在節奏急速的香港中少有地「歎慢板」。 大廈毗鄰英皇道、渣華道、電廠街、電氣道等,乘搭公共交通者可乘香港電車、巴士、小巴或隧道巴士102、112、106或116號線前往。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中國救援隊完成國際救援任務平安回國 香港特區救援隊同機抵達
在北角屹立超過60年,被古諮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的北角皇都戲院,獲土地審裁處批出強拍申請,底價逾47億元,較兩年前新世界(17)申請時的估值高逾53%,創下香港強拍史上最大額單一項目,新世界表示統一業權後將積極探討保育前皇都戲院相關部分。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3 香港不少古老建築物都有鬼故傳出,當中戲院靈異事件可說是一籮籮,如位於北角的皇都戲院,前身是璇宮戲院,由創辦人歐德禮MBE 於1952年創建,1959年易手改名為「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2023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屹立北角接近70年的皇都戲院,以獨一無二的拱形桁架聞名中外,戲院正門上方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亦是代表性標誌,在當時來說設計非常前衞。
2020 年 10 月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批出強制拍賣,由新世界發展正式取得業權,宣佈將盡力復修並保育這座屬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 在皇都戲院展開復修並建構成一個藝術文化表演的全新地標前,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讓人親歷皇都的昔日輝煌。 皇都戲院的前身是璇宮戲院,1952年起座落北角英皇道,7年後才易手和改名,並加建後面的皇都戲院大廈,加入住宅和商場元素。 兩代戲院將藝文和喱民(通俗);西方、粵劇、本土等多項藝術集於一身的傳奇,終於在1997年2月落幕,之後由一所桌球室承租。 桌球室去年結業後,戲院便一直塵封,漫步走進桌球室內只見多張「波枱」,戲院的痕跡已不復見。
【星島日報報道】明天是北角的皇都戲院開幕65周年,不過去年積極推動戲院獲一級歷史評級的文化企業活現香港估計,整個大廈或現已有75%的業權被收購,即將達到80%業權門檻,可進行強拍,這意味著皇都面臨被清拆威脅。 活現香港行政總裁陳智遠表示,他們在獲地產分析師分析後,發現如獲城規會批准將通風廊移到戲院上空的空間,令未來或將興建的雙子塔式商廈改為單幢式商廈,可用的商業樓宇面積不變,但就不但可保留戲院部份作活化保育,更可獲更高的租務收益。 他們又邀請4個本地年輕但又有活化歷史建築經驗的建築師團隊,就活化後的皇都戲院提出4個創新的建議,希望可引起市民就戲院的未來進行「腦震盪」。 當中One Bite Design提出包括動靜皆宜的「皇都生活廳」概念,在周日至周三,將建築作茶舍、瑜伽、靜觀中心等,為鄰近居民提供減壓的休閒公共空間用途,而周四至六就可利用戲院舞台作小型現場音樂表演場地。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台北國際白色野餐」 古蹟中山堂展現城市魅力
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舞台前掛起一幅華麗的棗紅色絲絨布幕,畫面熟悉又陌生。 由於天台「飛拱」不作對外開放,因此場內特地架設霓虹燈桁架模型,是為識別度和人氣最高的打卡點! 這趟體驗之旅由踏入皇都戲院商場,在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時光立即倒流回到舊時代。 輝煌洋服店同樣有50幾年歷史,同樣70幾歲的老闆曾少文兩兄弟亦在皇都戲院舊址長達廿幾年,以前只做男衫,獲很多知名男明星光顧。 皇都戲院在1995年發生四級大火,歐陽昌的店鋪亦受波及,心血全數傾毀。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大紀元媒體集團創辦於2000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發行5大洲,網絡版本有21種語言,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媒體。 從戲橋上的電話號碼也能看出年代的痕跡,香港電話號碼最初由5位數字開始,隨著歲月變遷、人口增長,電話號碼的數字也逐漸增多。 地區字頭制度開始實行後,將全香港分為「香港島及離島區」、「九龍」及「新界」三區,如香港島及離島區前的電話是5字頭,九龍區為3字頭等等。
皇都戲院設計概念: 建築.藝術.遠方.趙健明 Janice Chiu史詩般的愛情故事:阿布與烏雷驚世駭俗的行為藝術,仿如上天注定的愛恨交纏 新文章
尚為璇宮戲院時,戲院便已採用最新出品的愛爾西亞(RCA)型放影機,放映各類外國電影,七、八十年代,易名為皇都戲院後則主打港產片。 而璇宮戲院的鏡框式舞台設計更是吸引了不少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前來演出,1970年當時只有十七歲的鄧麗君也曾到皇都戲院登台獻唱。 有見皇都戲院大廈開始被地產商收購,文化企業活現香港撰寫了舊皇都戲院文物價值評估報告,確立這建築獨有的歷史、建築及社會價值。 皇都戲院的工程師巧妙地把一連串的拱橋桁架並行排列,形成整塊屋面的拋物線型支撐結構,而那個外露於戲院屋頂的桁架設計更被國際保育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譽為世上獨一無二。 「拱橋式」的桁架支撐戲院屋頂以達至無柱室內空間,並直接吊着放映室,以減低因受外來聲音所引致對戲院的震盪,提升視聽質素 ,成就璇宮的劇院功能。 而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直指皇都戲院的屋頂結構根本是橋樑的設計,並將其與新加坡的愛琴橋(1929落成)對照,結論兩者都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