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荃灣廣場的中心為一個大的中庭,音樂噴泉亦沿級而建,當有大型活動,每層商場的兩旁及上落用電梯均站滿遊人駐足觀賞。 由商場開幕(1992年初)至大約2000年時,為整個音樂噴泉的全盛時期,開幕到2001年每場都有熄中庭大燈及落下中庭頂的黑色大幕,每天也有很多人圍觀。 因維修保養甚佳,一直不需要大修,翻查記錄,2001年也只是換噴嘴和水燈。
它是區內首個兼備大型中庭的商場,現時其地位已被愉景新城及荃新天地所取代,也曾有JUSCO及音樂噴泉沿級而建,亦是繼海濱廣場後全港第三個具有真雪溜冰場的地方(原址現為Catalog及Extravaganza)。 荃灣廣場音樂噴泉,位於商場內的中庭,在開幕時該音樂噴泉已經存在,規模也是全港最大(但公認的仍是沙田新城市廣場音樂噴泉)。 荃灣廣場音樂噴泉一共分為4部份,包括瀑布層,旱泉(即是在地面噴出噴泉)舞台,主表演水池和3樓的雪松噴泉區(不作噴泉表演,只在同一個控制室控制)。 而當中的主噴噴出的水柱高度可高至商場頂樓(7樓),該層頂部亦設有一個小型噴泉。
荃灣廣場書店: 商場設計
多個大型品牌亦曾於商場內開業,如玩具反斗城、歡樂天地、繽紛樂園(原址現為傢俬坊)、吉之島 荃灣廣場書店 (原址現為H&M及一田百貨)、冒險樂園(原址為思捷環球)、東海海鮮酒家及宜家傢俬(原址現為GU)等。 本館早於90年代初在尖沙咀開店,現址於華源大廈地下25號舖及1樓全層,面積達16,000呎,為本館最大的旗艦店,常備圖書品種逾十萬。 文化空間the HUB 定期舉辦各類型圖書分享會、講座、工作坊等線上與線下活動,豐富讀者的文化生活。 商場翻新後,商鋪數目由130間升至170間,時裝飾物商戶樓面佔總面積四成,較翻新前增加兩成,整體餐飲商戶樓面較翻新前增兩成,佔商場總面積三成。 人流每天約90,000至120,000人次,今年人流按年增兩成;商戶營業額按年增兩至三成,人均消費約2,300元。
2014年,商場2樓Esprit一帶合共5間商店結業,原址於11月底改作迪生集團旗下的BEAUTY AVENUE,引入16間國際化妝品牌,另設男士品牌專櫃。 本館於香港幾間大學均設書店,以學術書店為定位,設有本地大學出版社專架,展現師生學術研究成果,更齊備海內外優秀學術出版物,照顧師生鑽研學術的需求。 荃灣廣場書店 書局結業消息一出,網民紛紛表示大感不捨,直言荃灣數據所剩不多,此間再結業,荃灣已經沒有書局了!
荃灣廣場書店: 圖書館通告
工程另一重點,是在3樓及4樓設「空中食坊」[6](外牆由混凝土牆改作玻璃幕牆,令食客可望向室外的荃灣大會堂),引進多間首次進駐荃灣的食肆,令商場食肆增加至24間,工程在2007年1月完成。 工程還包括將5樓原有的「童話國」打造成「家居」專層,更換觀光電梯為客用升降機,增加上落速度及遊人流量、並且重新規劃各樓層的商舖佈局。 時至今天,本館已是全港最大規模的連鎖綜合書店,服務範圍覆蓋港九新界及離島,門市各具特色和定位,抱持「為讀者找書 為書找讀者」的理念,致力為讀者網羅全球優質圖書,開拓及擴闊讀者的閱讀視野,目標成為香港閱讀文化生活導航者。 荃灣廣場書店2023 隨著社會變遷,沙田已成為新界區最重要的新市鎮,商務沙田圖書廣場雖經歷多次調整及搬遷,但數十多年來一直堅持為新界區居民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和便捷的文化服務,與社區共同成長。 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14年首設中環門市部,並於六十、七十年代在北角、旺角設館。
其後配合新市鎮的發展,本館率先於八十年代走入衛星城市開設書店,讓新社區民居同樣同享有現代的、提供知識源泉的書店文化,體現社會公平的價值取向。 及後隨著集體交通的發展,在鐡路站開設商務文化快線,方便上班族。 荃灣廣場建於1990年代,建成時附近為荃灣大會堂,法院,運輸大樓及碼頭等多項政府設施,當時政府原意為將此區發展成荃灣另一個市中心, 但城市規劃效果未如預期,無法有效吸引區內人流。 因此商場一度推出多條穿梭巴士路線來往荃灣地鐵站, 麗城花園及青衣等地。
荃灣廣場書店: 荃灣公共圖書館
直到2000年代初西鐵建成, 及2000年代中期萬景峰及如心廣場等住宅及酒店項目建成, 荃灣廣場一帶的人流始有所回升。 荃灣廣場書店2023 至2010年代中期荃灣西站一帶住宅項目陸續建成後,終使荃灣廣場一帶成為荃灣另一個市中心。 #香港公共圖書館可因應公共衞生考慮或其他特殊情況,在有需要時更改和修訂學生自修室的開放時間或入座安排,請留意公共圖書館的最新公布。
但在2001年後,音樂噴泉的旱泉位置開始常用作商場節目活動,令噴泉表演率下降。 荃灣廣場沒有再花時間修理,維修保養漸少,噴泉風氣也在香港漸漸下降,噴嘴等組件在清潔、洗池、搭台時被勾斷。 荃灣廣場書店 音樂噴泉最終日漸衰退,例如水燈損壞、水泵老化、搖擺噴泉的搖擺器損壞、噴嘴脫落等,令音樂噴泉表演的可觀度、震撼度下降。 搖擺噴泉的水柱高度更不足50厘米,更不能搖擺,由固定方向向左噴出;只有大孔雀噴泉、雪松、主噴、山形噴泉、部分單支直上噴泉和瀑布層可作有限度表演,使音樂噴泉表演的可觀度下降[8]。 2003年1月,新鴻基地產投資約600萬元將商場五樓佔地10,000平方呎玩具反斗城原址改作專賣童裝的「童話國」,作名牌童裝主題商場。
荃灣廣場書店: 荃灣商務印書局3月結業!中英文書籍/兒童書籍/文具精品低至8折
商場首次引入Flash Retailing快閃概念的推廣策略,Flash Retailing又叫Pop-up Store,以短期租約形式與不同潮品crossover。 百老匯院線前日(2月14日)於社交平台宣布,荃灣商務印書局因租約期滿,將於2023年3月5日結束營業。 荃灣廣場書店 於2014年創立全新品牌——Passage,Passage含「篇章」、「通路」之意,古今上下,東西中外,皆透過通道作交流,傳承多姿多彩的文化。 Passage 選址香港各個重要文化場,包括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太空館,展現香港本地特色,融合世界文明。
荃灣廣場位於荃灣區大壩街4-30號,是區內繼海濱廣場後第2個大型娛樂商場,1950年代荃灣填海後,原址為麵粉廠及貨倉。 商場開幕後更與新鴻基地產旗下九巴合作,在1991年9月開辦39R線(循環線來往荃灣廣場及荃灣站),亦方便不少港九各區的市民乘搭地鐵後轉乘此線前往商場。 早期更有特色免費穿梭巴士來往(廣場至地鐵站),廣場附近設有運輸大樓,集的士站、巴士站、小巴站及碼頭於一身[1]。
荃灣廣場書店: 荃灣公共圖書館(
開業之時,是全港最大的書店,設展覽廳,長年舉辦各項圖書和工藝品展覽,開啟香港書店經營新一頁。 於2012年10月底,於商場開業逾20年的吉之島百貨分店正式遷往鄰近的灣景廣場,並轉用AEON為名。 [3]2013年起將部份租戶改為3個複式巨舖,共提供3萬平方呎樓面,獲無印良品、Pull & Bear及Bershka承租。 而商場5樓設有平台花園和兒童遊樂場「太空樂園」,到2022年重新翻新成為「PLAY GARDEN」。
途經城門隧道以及屯門公路及荃灣區內的巴士都以這個運輸大樓為終點站,小巴站亦帶來了附近居於村落中的居民。 正因為這種交通樞紐的優勢,及商場本身的特色,使它很快成為荃灣區以至新界區居民的消閒地標。 荃灣廣場(英語:Tsuen Wan Plaza)為香港新界荃灣區內的大型商場,佔地逾58萬平方呎。 荃灣廣場書店2023 雖然荃灣廣場並不位於荃灣站附近,但是由於荃灣於1990年代缺乏大型商場,因此荃灣廣場成為了荃灣區的地標。 由新鴻基地產於1990年發展,其中百貨公司吉之島及百老匯戲院於1991年開業,而商場於1992年2月正式開幕。 荃灣廣場內觀與廣州的天河城有所相似,亦都對比起較它興建得早的南豐中心及荃豐中心等、或位於荃灣中心地段的商場,荃灣廣場以大面積的商場及不少特色作為招徠。
荃灣廣場書店: 圖書館服務
表演音樂選材方面,它採用的歌很廣泛(僅次於沙田新城市廣場),包括近幾年必用的串燒古典音樂系列(Hooked On Classics)、中國傳統音樂、古典音樂、中文歌曲等。 水燈方面,該音樂噴泉用了5種顏色的水燈,包括藍色、紅色、綠色、橙黃色和白色。 場內潮流服飾商舖面積約佔總樓面面積22%,共有28間食肆,佔總樓面面積25%。 以食肆為例,早年較廉價的選擇如美心快餐已轉為MX,大家樂,吉野家,麥當勞,哈迪斯、德和燒味、馬里奧餐廳、農場餐廳等,以及上文提及的「荃灣食街」美食廣場。 現時商場食肆大部份均屬中高檔消費,如新租戶Ruby Tuesday、峰壽司、新斗記、自助烏冬專門店丸龜製麵讚岐烏冬,以及山頭火和IKI Teppanyaki、Japanese dining鐵板燒等。
此外,最後一期的工程包括重新規劃各樓層的商舖佈局,2008年3月15日動工。 分別拆除一樓的音樂噴泉舞台以擴大中庭位置及安裝頂層開闢天窗並改用透光材料,營造開揚空間感。 另於中庭位置加設大電視及重新規劃扶手電梯佈局,方便日常舉辦更多商場活動。 荃灣廣場書店2023 首階段工程於2005年展開,率先把商場外牆轉成玻璃幕牆,並裝上發光二極管燈飾裝置;此外,翻新5樓戶外休憩廣場,並加設特式園藝佈置、主題遊樂設備和戶外表演場地,務求爭取區內年輕家庭客源。
荃灣廣場書店: 公共交通
第二階段工程於2006年11月10日展開,包括把商場入口改用玻璃幕牆,並改建成為一個中庭設計,2008年2月竣工。 荃灣廣場書店2023 由於近年荃灣區內年青人佔區內人口數目上升,以及面對鄰近多個商場如荃新天地、如心廣場的挑戰,荃灣廣場在2005年起斥資2.8億大規模翻新,銳意引進更多元化之商戶,為荃灣廣場建立全新形象。 場內還有3個區內首創的複式巨舖,共3萬平方呎樓面,已獲GU承租。 該舖前身為百佳超級廣場只限B1層、Bershka及Pull & Bear承租,於2013年底陸續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