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兩旁的建築物似乎快要撞到機翼,有時更可以清楚看見民居內的電視畫面、或天台上晾曬衣物的顏色。 數秒以後,起落架已接觸到陸地,飛機已降落在海港中央的跑道。 啟德機場位於香港市區之內,九龍半島東岸,維多利亞港之濱。
擴建後每年可處理2400萬人次的旅客量,亦是啟德機場最後一次大型擴充工程。 客運大樓下層為接機大堂,大堂設有麥當勞快餐店及找換店等設施,並有通道通往南面大樓外的有蓋的士站及機場巴士站。 接機大堂 下層禁區內設有入境處入境檢查櫃位及多條行李輸送帶。 客運大樓側設有停車場,並有通道通往行人隧道連接九龍城,及行人天橋連接富豪機場酒店(今富豪東方酒店)。 上層為離境大堂,設有航空公司登記櫃枱及多塊自動翻牌式航班顯示板;禁區內則設有入境處出境櫃位,保安檢查設施及免稅品店。
接機大堂: 客運
啟德機場位於市中心,部份導航及雷達設施需要建於市區之內。 除了九龍仔格仔山及九龍仔公園外,13跑道的飛機進場導航燈建於衙前圍道43號樓宇的天台上,該幢樓宇曾開設屬漢寶集團的漢年酒樓,該樓宇已於2012年拆卸,現時已經改建成金‧御門。 亞勃特的飛行學校不久便停辦,啟德營業有限公司也於1927年陷入財困,無力把土地發展成住宅區。 與此同時為因應日本軍方調派機隊進駐台灣南部[6],英國皇家空軍也計劃派飛機駐守香港,並於1927年3月首度駐港。 港英政府及軍部都看中啟德公司在九龍半島的一大片空置土地適合用作建造機場[7],遂於同年12月與啟德公司達成協議,由港府出資1,007,250港元收購「啟德濱」土地,並改為建築機場。 啟德機場的地理環境特殊,飛機在此升降較為困難,然而在此發生的嚴重意外相對較少。
而抵港旅客離開入境櫃位及行李認領區後只須穿過接機大堂步往同一層的機場站, 便可乘搭機場快綫前往市中心。 旅客通過入境檢查、提領行李,並進入接機大堂後,即可經過通道到達機場快線往市區列車月台;或沿接機大堂的中央通道離開,前往第三層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噪音是啟德機場的一個重要環境問題,飛機升降帶來的噪音影響區域甚為廣泛,包括鄰近啟德機場的深水埗、九龍塘、九龍灣、九龍城、觀塘、旺角、以至港島東區。
接機大堂: 航空界集会逼爆接机大堂
接機大堂亦將加建扶手電梯和通道分別前往大樓3樓的旅遊車大堂和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第一代二號客運大樓在3樓(地面層)的兩端及中間均設有出入口分別連接地面運輸中心及一號客運大樓抵港層。 原有二號客運大樓的登機櫃位設於第5層,設有56個登機櫃位,有需要時可增至112個。 接機大堂 當中大部份登機櫃位仍空置,共有3個登記區(N、P、Q),合共24間航空公司在此辦理登機手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於當日入侵香港,並在清晨出動數十架飛機空襲啟德機場,英國皇家空軍在香港的航空戰力近乎全毀[9]。 日軍在1942年3月擴建啟德機場,招募了數千名工人炸毀古蹟宋王臺所處的聖山,利用得來的石頭在原有的13/31跑道以外建造了一條橫跨清水灣道(即現時彩虹道)的07/25跑道。 接機大堂2023 接機大堂2023 07/25跑道當時長1,371米,在1943年年底建成;日軍也拆卸了原本的航空大樓。
接機大堂: 機場探索之旅
因此在設施的分佈上超過九成的商店都是位於非禁區,以方便抵港旅客及接機人士使用。 然而,由於第一代二號客運大樓本身並不連接飛行區,因此不設任何登機橋之餘,登機旅客需依賴底層的旅客捷運系統前往一號客運大樓。 機場管理局方面曾有意邀請國泰航空進駐新客運大樓,讓新客運大樓成為國泰的專用航廈,但最終正因其設計問題而被國泰推卻。
現時,使用一號客運大樓的旅客從機場站或暢航路的落客區進入一號客運大樓後,便會經通道進入位於第七層的旅客登記大堂,以辦理航空公司的登機及行李寄艙手續。 旅客在完成手續後,則會通過在南北兩側的離境通道,經出境及保安檢查後進入禁區,離境旅客可通過扶手電梯前往第六層的登機閘口登機。 現時,使用第一航廈的旅客從機場站或暢航路的落客區進入第一航廈後,便會經通道進入位於第七層的旅客登記大廳,以辦理航空公司的登機及行李寄艙手續。 旅客在完成手續後,則會通過在南北兩側的離境通道,經出境及保安檢查後進入禁區,離境旅客可通過電扶梯前往第六層的登機門登機。 另外,中大醫科生及伊利沙伯醫院醫護,昨亦發起集會表達「元朗黑夜」的不滿。 大批戴口罩、穿黑衣的航空業界員工,昨午十二時許在機場一號客運大樓接機大堂聚集,準備便利貼給市民及旅客寫下訴求,貼在機場的連儂牆。
接機大堂: 香港國際機場第一航廈
中大醫科生昨亦在中大百萬大道集會,表達政府漠視市民對修例不滿。 中大六年級醫科生陳禕程稱,過去一星期有參與罷課行動,認為讀書人要緊記「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一名中大醫科生認為,政府當務之急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員就近日社會運動的表現。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昨指,尊重及理解醫護人員意見及情緒,相信他們會抱持專業態度,出席集會不會影響醫院運作。 翔天廊是位於原有二號客運大樓6樓的綜合消閒娛樂中心,是航天城內的兩座大型商場之一,佔地36.67萬平方呎,於2007年初啟用。 翔天廊設有多道行人天橋及行人通道相連,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之間設有港鐵機場快綫機場站。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港英政府為重建啟德機場,剷平了餘下的「聖山」部份,並將宋王臺石碑從殘石的餘下部分從中切割出,移到新建的宋王臺花園展覽。 坐落在機場接機大堂中央的升降機,其巨型數碼屏幕牆,播放展示了八段富香港多元特色的影像,主題涵蓋旅遊、自然和玩樂元素,營造輕鬆自在的氣氛,帶領旅客探索另一個精采獨特的世界,感受充滿愉悅和驚喜的奇妙體驗。 大批戴口罩、穿黑衣的航空业界员工,昨午十二时许在机场一号客运大楼接机大堂聚集,准备便利贴给市民及旅客写下诉求,贴在机场的连侬墙。 他们举起「守护我城」、「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等字牌,并高呼「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等口号,亦有人向抵港旅客举字牌及派发中英文传单,不少外籍旅客都有接收。 注: 司機可就每件擺放在車尾行李箱的行李,或每件擺放在車廂內而長、闊、高總和超過140厘米的行李,收取行李附加費。 一般的士車尾行李箱可容納大約三件〈每件體積為1.7米長 x 0.7米闊 x 接機大堂 0.5米高〉行李。
接機大堂: 飛機維修
1997年,香港空運貨站的年處貨量已超過150萬公噸。 經過多番擴充後的啟德機場,關閉前共有32個登機門;當中只有8個連接登機橋,主要供大型客機如波音747使用。 使用其他登機門的乘客需要步行至地面轉乘連接巴士,到戶外之停機坪,再使用樓梯登機。 早期的啟德機場和住宅區相距還比較遠,但隨着住宅區和機場不斷擴展,機場的位置和住宅區變成只被太子道一街之隔。 啟德用盡各種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擴展至65個停機位,當中只有8個直接靠在客運大樓旁。 機場無論是起降時間、停機位等都到使用的極限,航空公司要開設從香港到新目的地的航班也比較難。
使用原有二號客運大樓的旅客從機場站或翔天路的落客區進入原有二號客運大樓後,便會經通道進入位於第五層的旅客登記大堂,以辦理航空公司的登機及行李寄艙手續。 旅客在完成手續後,則會進入原有二號客運大樓的購物區域——翔天廊。 翔天廊樓高兩層,除了設在第五層的商店食肆外,還包括設於第六層的美食廣場及娛樂設施,以豐富旅客的機場體驗。 第一代二號客運大樓的設計容量與規模都比一號客運大樓為小,而與一號客運大樓不同,該大樓在定位上是多式聯運樞紐,以交通接駁功能為首要考慮,航空服務為副。
接機大堂: 香港之旅
由於香港的盛行風為東風年中使用13跑道降落的機會比31跑道為多。 13跑道的這段向東航程自1974年起設有儀錶導航系統輔助(Instrument Guidance System;和31跑道所設的仪表着陆系统類似,但不帶領至着陸)。 當飛機到達九龍仔格仔山附近,機師便要靠目測右轉47°,對準伸進海港的跑道着陸。 接機大堂 格仔山在九龍仔公園附近的小山崗上,塗以紅白兩色,晚間以燈光照明。 飛機在這裡轉彎時高度不足1,000英尺(300米),離着陸點更只有1.4海里(2.6公里)。
- 晚上時分,一群示威者同一名抵港老翁發生衝突,有人懷疑阿伯「打人」,拉着該名阿伯的西裝外套,之後追逐至巴士站,雙方停下爭論,要求阿伯道歉,最終報警。
- 由於香港的盛行風為東風年中使用13跑道降落的機會比31跑道為多。
- 離境大堂上一層設有多家食肆,當中美心集團經營美心閣酒樓及弁慶壽司,另設有「世界之窗」自助快餐店。
- 在機場管理局提出擴建計劃的時候,有關方面曾一度考慮將之全面拆卸摧毀重建,曾因為環保理由作罷,但當局出爾反爾,於2021年5月中已被全面拆卸大樓。
- 航空公司對在香港起降的飛機師的要求亦特別嚴格,只會交由具備足夠經驗的飛機師擔任。
- 1970年代初期,政府已經就機場發展進行研究,考慮在香港境內各個地方興建新機場的可能,直到1978年決定選址於赤鱲角。
因為抵港航班的旅客都在一號客運大樓完成入境香港手續;而接機人士也只會在一號客運大樓接機,所以很少有抵港旅客會特意前往第一代二號客運大樓用餐和購物,造成大部分商店都是門可羅雀,真正光顧食肆的旅客也寥寥可數。 不過,該大樓內的多間食肆,倒成為機場員工的用膳地點。 所有航空公司隨着第一代二號客運大樓關閉擴建而於2019年11月29日轉去一號客運大樓。 接機大堂同時連接現時機場站往市區列車的備用空間,該空間將改建為機場站的新月台。 接機大堂2023 接機大堂亦將加建扶手電梯和通道分別前往現時大樓3樓的旅遊車大堂和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在完成二號客運大樓擴建後,當他們抵達第二層(2/F)的旅客捷運系統車站客運廊後,便能前往位於第五層(5/F)的入境大堂接受入境檢查,在提領行李和通過海關後,便接駁大型的接機大堂,設有各式商店和食肆。
接機大堂: 啟德機場
事實上,於第一代二號客運大樓營運的航空公司僅有20間,而絕大多數是廉價航空公司和規模較小的航空公司,如亞洲航空和捷星亞洲航空;相反,有在大樓營運的大型的國際航空公司僅有泰國國際航空及菲律賓航空等數間公司[6]。 接機大堂2023 由於第一代二號客運大樓設計問題導致客運量偏低的關係,該大樓的出境檢查櫃枱及保安檢查通道只於每天早上6時至凌晨2時開放。 另外旅客捷運系統只供旅客由該大樓前往一號客運大樓,不能反向。
1998年7月5日晚上,香港啟德國際機場終於結束73年的歷史任務。 透過使用收費的接送機服務,離港旅客可在約定的機場地點與專責服務人員會合,由他們引領前往旅客登記大堂及登機閘口;抵港旅客亦可於下機時在閘口獲服務人員迎接,協助前往地面運輸中心或停車場。 1950年代起由香港飛機工程公司獨家提供飛機維修服務。
接機大堂: 擴建及搬遷
飛機剛起飛的時候,機師便要將爬升不久的飛機轉向西飛,以免直撞山。 31跑道因受到九龍城樓宇的限制,故實際滑行距離比13跑道短,對航機起飛爬升率的要求亦更高。 因此,原定由13號跑道起飛、載滿乘客、貨物和燃料、並達到最大起飛重量的航機,如果在起飛前因風向改變而需要改用31號跑道,就需要返回泊位、卸掉部份貨物以維持較高的爬升力。 啟德機場只有一條伸入維多利亞港內的跑道,在九龍灣填海而成。 飛機升降方向分別為136°及316°,所以名為「13跑道」及「31跑道」。 啟德機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受到盟軍的多次轟炸,嚴重損毀[10][11][12]。
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2]。 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3]。 政府沒有特別為啟德機場興建高速公路或鐵路,通往啟德機場的主要道路包括太子道、觀塘道、東九龍走廊及後期興建的觀塘繞道;太子道建有行人天橋及隧道連接機場。 現在已經改稱為啟德隧道的機場隧道則穿過機場跑道之下而走,連接九龍灣與土瓜灣的交通。 機場隧道內設有一個通往機場的出口,連接宋皇臺道及世運道,再通往客運大樓。 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在2011年發表的《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假如第三條跑道能成功興建的話,香港國際機場的運作容量將大幅上升。
接機大堂: 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
1950年代初韓戰期間,香港成為聯合國軍的後勤基地之一,大批英美軍事人員和軍機軍艦等進出香港,例如曾有美軍飛艇在維多利亞港上降落。 當時啟德機場亦設有碼頭供乘坐飛艇或水上飛機的抵港旅客上岸[14]。 當時啟德機場候機室及導航等設備簡陋,新型噴射客機無法起降,除緊急情形外機場也未具備夜間升降功能[14]。 由於要遷就飛機起降航道,除法例指明之荔枝角焚化爐煙囪外[25],九龍大部分區域及部分港島東區的建築物高度受嚴格限制。
機場北面及東北面約10公里外的山高度達2,000英尺(600米);東面的山距離跑道更只有5公里。 機場南面是維多利亞港,而海港外不足10公里之處,則又是香港島上1,700英尺(520米)左右的高山。 只有機場的西面、以及跑道東南方向對正的鯉魚門峽角沒有高山阻擋。 1946年5月1日,民航處成立,專責管理香港的航空服務至今。 同年,香港政府展開尋找新的機場選址的計劃,並初步選定了新界屏山及港島赤柱,但後來兩個選址分別因政治及成本問題,皆被否決[13]。 最後,政府於1954年在利氏家族的投資底下將啟德發展成國際機場。
接機大堂: 旅客抵港路線
啟德機場關閉前設有多條機場巴士線路,啟德機場外的太子道東亦有超過30條一般巴士線路來往香港及九龍各地。 13/31跑道(讀成「一三三一」跑道)稱謂源自國際航空界的習慣。 一條跑道可供飛機以相反方向成180°的方向升降,跑道數字以其方向的角度然後下捨入後捨去最後一位而成,而第2個數字亦可以首個數字加18計算(即180°),而啟德機場的兩個跑道方向則份屬136°及316°[22]。 13跑道選擇建造的方向,主要是由於其東南方向的鯉魚門沒有高山阻擋。
31 先是亞蘭王吩咐他的三十二個車兵長說:「他們的兵將,無論大小,你們都不可與他們爭戰,只要與以色列王爭戰。」 32 車兵長看見約沙法,便說:「這必是以色列王!」就轉過去與他爭戰,約沙法便呼喊。 王對趕車的說:「我受了重傷,你轉過車來,拉我出陣吧!」 35 那日,陣勢越戰越猛,有人扶王站在車上,抵擋亞蘭人。 36 約在日落的時候,有號令傳遍軍中,說:「各歸本城,各歸本地吧!」 37 王既死了,眾人將他送到撒馬利亞,就葬在那裡; 38 又有人把他的車洗在撒馬利亞的池旁(妓女在那裡洗澡),狗來舔他的血,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