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計劃的重組方案,原意是使屯門碼頭總站、美樂站至青雲站、三聖總站、兆禧站至市中心站及杯渡站至鳳地站一帶的乘客,均可乘輕鐵路線到屯門站再轉乘西鐵,及方便來往屯門、元朗及天水圍的乘客到屯門站或兆康站轉乘西鐵。 同時人行道同樣的收窄,令人行道和輕鐵過路處十分擠迫,每當輕鐵行經時,險象環生,「人車爭路」的情況一直無法改善。 輕鐵服務2023 近年有議員和市民要求該路段儘早高架化,徹底解決「人車爭路」的情況,兩鐵合併後的港鐵已經陸續展開有關車站的改善工程,例如大棠路站的工程已於2015年6月底完成。 由於輕鐵大部份的路段都設在路面,甚少高架路段,所有平交道亦沒有活動式閘桿,在規劃前曾建議在月台興建人行天橋連接人行道,但最後只在有空間充裕和客流少的車站建造。 當中也有同時設立天橋和輕鐵過路處,但很大部分車站只設有輕鐵過路處。 由於大部分輕鐵過路處沒有行人信號燈,只有簡單的安全設施和提示標誌,所以輕鐵和行人經常出現「人車爭路」的情況,當時九鐵公司稱是方便乘客橫過車站而不設人行天橋和隧道分開行人和列車。
- 在2007年11月,九鐵公司正式批出22架新輕鐵車廂(第四期列車)的合約予澳洲United Group(英語:UGL Rail))[9]。
- 所有逃生車窗只可在緊急時使用,非法使用者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及入獄6個月。
- 2022年2月起,大部分車站陸續改用第二代輕鐵到站廣播,格式為「路線(輕鐵路線)往(列車終點站)的一/兩卡列車即將駛入(月台編號)號月台,乘客請勿超越黃線,上車時請小心月台空隙」。
- 由於輕鐵大部份的路段都設在路面,甚少高架路段,所有平交道亦沒有活動式閘桿,在規劃前曾建議在月台興建人行天橋連接人行道,但最後只在有空間充裕和客流少的車站建造。
- 這22輛車輛,由澳洲御萊特集團鐵路服務公司負責車體總體設計,南京浦鎮公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負責整車生產總裝和調試。
- 此路綫在屯門碼頭站與順時針614P→615P綫(510)共用總站月台,因此若614P較此路綫列車遲到達總站月台但較早開出,就需要暫時調換兩車行走路綫以準時開出(反之亦然)。
針對現時的輕鐵系統未足以服務區內,以及輕鐵洪水橋站並不在屯馬綫洪水橋站附近,現有的輕鐵與屯馬綫在天水圍站交匯。 有意見顯示有人不想環保運輸走廊是輕鐵的延伸,但基於成本效益下,仍然是未知之數,一切有待政府提供進一步的資料。 輕鐵客務中心(英語:Light Rail Customer Service Centre),是設於部分香港輕鐵車站之乘客詢問處,為乘客提供輕鐵、屯馬綫及港鐵巴士服務之查詢服務。 此外,自2004年4月4日此路線投入服務後,此路綫與615綫及/或610綫經常在短時距入站,此情況在往屯門碼頭方向特別嚴重[8],使不同班次列車的載客率不均,為該區乘客所詬病。 路綫班次資料最後於2019年9月1日更新,轉載自輕鐵網上客務中心。
輕鐵服務: 興建
但此舉對其他路面交通影響甚大,當地居民十分不滿,後來才將優先權降低。
2015年5月底,港鐵宣佈將為輕鐵系統購買10輛列車,以應付新界西北人口增長。 同年8月底,港鐵招標購買30輛列車,以取代30輛1992年日本川崎輕鐵列車。 輕鐵車輛可以任何路線行駛,通常1輛編成,最多可2輛編成(俗稱「無動力車卡」或「孖卡」,而法例上可容許由3輛編成),此時車尾都附有一塊寫有C字的牌子,以供後面列車的司機識別。
輕鐵服務: 服務時間及班次
到了接近2000年,便向天華路以北繼續擴展,在建設的同時,同樣地亦預留了位置給予輕鐵系統的未來發展。 2000年以後,天華路以北主要屋邨亦相繼竣工並有市民入住。 輕鐵服務 輕鐵列車使用標準鐵軌,車廂長20.2公尺、寬2.65公尺,日常營運只會串接2節車廂行走[c],相較於重型鐵路用列車而言在車體尺寸、編組形式和載客量上都要小得多。
有別於設有出入閘機的各個鐵路車站,輕鐵的車站不設閘機,大部分都只有月台,乘客可自由進出(付費方法請閱「收費方法」一節)。 由於月台採用開放式設計,實際上乘客不用購買車票或確認八達通也可以上車。 不過在未持有效車票的情況下乘搭輕鐵是違反港鐵附例,為了防止乘客乘搭「霸王車」(即未持有效車票而乘車,又稱逃票),港鐵會隨機在各車站或列車車廂派出查票員,檢查乘客是否持有有效車票。 乘客需要出示有效車票(例如但不限於單程車票、八達通、屯門-南昌全日通或港鐵認可的車票)以供查閱(但實際上,客運助理亦會向在月台行經的人查票)。 此外,乘客乘搭輕鐵,其實是不能夠自由搭乘路線的,只可作單一方向乘車,不可用作回程或在重覆車站使用(包括所有循環路線及同一收費區),單程票更只可於所選收費區內完成車程,不得跨區乘車(原因請閱下文)。 輕鐵是全香港唯一採用開放式收費(又稱信用乘車方式)的鐵路系統,月台上不設閘機。
輕鐵服務: 乘客人次
車廂、車廂轉乘及車站到站廣播分別由莫蒨茹[15]及陳如茵[16]負責錄音。 輕鐵服務 輕鐵服務 目前車廂廣播語言以粵語和英語為主,只有少部份車站(包括天水圍的銀座站和濕地公園站)設有普通話廣播。 而於2014年,港鐵曾試驗港鐵格式的車廂廣播,相關廣播亦加設普通話。 但到現時為止,除屯馬綫車站轉乘廣播是港鐵格式外,所有輕鐵車輛換回兩鐵合併前的廣播。
輕鐵由九廣鐵路公司建造及初期經營,屬九廣鐵路系統;於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起租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成為港鐵一部分。 輕鐵的代表顏色在兩鐵合併前為橙色,而兩鐵合併後則改為泥黃色以避免跟前地鐵東涌綫混淆。 自2003年西鐵綫通車後,與輕鐵元朗至屯門部份路段重疊,根據港鐵公司調查數據,輕鐵長途乘客需求出現下降,每日長途乘客人次由2009年約25,700下降至2016年約23,000。 此外,九鐵於2004年開辦615P綫,以騰出資源調配至天水圍區路綫,卻造成屯門區內多年脫班問題,615、615P綫列車經常前後到站,為屯門區內乘客之詬病。 此外,自2004年4月4日615P投入服務後,此路綫與其區間車615P經常在短時距入站,此情況在往屯門碼頭方向特別嚴重[6],使不同班次列車的載客率不均,為該區乘客所詬病。
輕鐵服務: 輕鐵客務中心
現時此路綫班次十分疏落,新圍至青松沿綫居民欲前往元朗,多數會乘搭505綫或615P綫到兆康轉乘610綫或屯馬綫,而龍門路至石排沿綫車站的居民,多數會乘搭610前往元朗。 現時乘搭此路綫乘客,絕大部分都是剛好遇見此路綫列車抵站才登車,只有少數乘客才會刻意等候此路綫。 輕鐵早在2003年中(即西鐵通車前約半年),訂出西鐵通車後的路線重組計劃,稱為2003年輕鐵重組計劃[28],務求把乘搭輕鐵來往屯門至元朗的乘客改乘西鐵,並加強區內與西鐵站的接駁。 輕鐵列車較新型現代路面電車笨重,澳洲製列車滿載時總重量達37噸,而日本製列車總重量更高達44噸,由於需適應區內狹窄環境,一般路面電車系統,其路軌的可轉彎半徑範圍可較普通鐵路為小,因而列車轉向架需使用特殊設計以便列車可有較大的轉向幅度。
該公司最初表示有興趣興建這條鐵路,並打算以雙層電車、類似香港電車的形式行走,但最終表示因九龍倉集團及香港政府無法在分帳問題上與易地營運協議(原香港電車系統由港島北整個遷到屯門及元朗)達成共識,而決定退出計劃。 於是政府邀請當時剛成立的九廣鐵路公司建造此鐵路系統,該公司最終於1984年中,決定接納並研究。 最後,九廣鐵路公司批出輕便鐵路第一期系統合約予澳洲禮頓-MTA(英語:Metropolitan Transit Authority (Victoria))聯合財團[2],輕便鐵路系統便於1985年7月14日正式動工。 其中以屯門的路段最多,包括多個路軌的迴圈;元朗方面則有一條依青山公路及一條伸延往天水圍的路軌;天水圍則有2個圍繞的路段。
輕鐵服務: 參考資料
正因如此,當列車轉彎時即使車速很低,車身都會作一定幅度的傾斜和大幅度的搖擺,使站立的乘客容易跌倒。 另外,曾有團體要求輕鐵在月台上加裝半高式月台門以提高月台上候車乘客的安全,但由於加裝閘門同時,需要同時加裝自動列車運轉裝置或自動列車停止裝置,對於由人手駕駛、沒有獨立路段、與其他車輛共行和大部份的路段都設在路面的輕鐵而言,這一要求可能難以實現。 2022年2月起,大部分車站陸續改用第二代輕鐵到站廣播,格式為「路線(輕鐵路線)往(列車終點站)的一/兩卡列車即將駛入(月台編號)號月台,乘客請勿超越黃線,上車時請小心月台空隙」。 輕鐵月票:由1988年9月18日開始至1997年9月1日為止,九廣輕鐵推出之定期車票。 在輕鐵客務中心發售,最初只有月票(使用期為每月1日至該月最後一日),後來發展到有星期票(分一星期和四星期兩種)、及學生專用的季票。 除此之外,分別有2條新路線投入服務,包括來往元朗總站(721線,來往天瑞至元朗總站),及來往屯門的722線(天瑞至兆康,後來與612重組成720線)。
2004年,九鐵公司決定把其中50個車廂的部分座椅移走,留出更多空間供乘客站立,工程於2006年完成。 輕鐵(英語:Light Rail;全稱輕便鐵路,前稱九廣輕鐵,《香港法例》上則稱為西北鐵路[1],英語:North-West Railway)是香港一個位於新界西北運轉的輕型鐵路系統,高速的無閉塞輕鐵系統之一[a],行駛於新界西的屯門區及元朗區,總長度36.15公里,68個車站。 輕鐵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份;路線圖代表顏色為泥黃色。 輕鐵服務 此路綫現是三條由元朗往返屯門碼頭的路綫之中客量最低,最後一條投入服務,全長14公里多,是輕鐵路綫之中最長路程,亦曾經是途經最多車站,而投入服務日期與天水圍支綫第一、二段通車日期相同。 隨著九廣西鐵(今港鐵屯馬綫)2003年落成通車,雖然與部分輕鐵路線重疊,但乘客可通過輕鐵轉乘,使載客人數仍遠超預期,甚至令屯馬線和輕鐵的載客量早已經超出負荷,加上新制輕鐵列車從確定訂單、建造新車廂至投入服務需時六年,令輕鐵承載量永遠趕不上人口增長[27]。
輕鐵服務: 使用車輛
乘客只需在乘車前在月台購買單程票或確認八達通(包括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或機場快綫旅遊票)/智能車票(即屯門-南昌全日通、遊客全日通、遊客過境旅遊票或港鐵認可之指定車票)便可登車(使用八達通/智能車票的乘客要在完成車程後再進行出站確認)。 輕鐵系統(第1期)於1988年9月18日正式通車,通車時政府所制定有關於輕鐵專區[n]的法例亦正式生效。 通車初期的多數路段均於屯門區,只有一條路段沿青山公路通往元朗。 輕鐵服務 輕鐵服務 路線方面,只有3條路線於屯門區內行走,3條路線分別是:前往東南部的安定邨;前往西南部的屯門碼頭;以及途經青山公路前往東北部的元朗。 而九鐵亦購置70輛列車,再於1991年增購30輛(其中10輛沒有駕駛室,只可被前方有駕駛室的列車拖著走動,故又稱無動力車卡),而再於1997年增購20輛(詳見「使用車輛」一節)。 輕鐵專區的條款已在2006年10月完全終止(其原因乃由於九巴和城巴已於1988至2003年期間開設多條通往香港島和九龍區公車道,但兩巴均無意增設區內路線)[3]。
單程票的收費以上車站與下車站之間所覆蓋收費區數目計算,成人收費由5.5元至7.5元不等。 而八達通的收費則以上車站與下車站之間最短車程的車站數目計算,成人收費由4.8元至7.3元不等。 香港輕鐵的一些車站已因周邊環境的變遷或是其他原因而更名,例如龍門站(前名為紅樓站、散石灣站)、青雲站(前名為龍門站,工業學院站)、輕鐵機廠站(前名為白角站)、 大棠路站(前名為大棠道站)、豐年路站(前名為大會堂站)、屯門站(前名為新發站)。 2003年九鐵公司全數前線員工更換新制服之前,查票員的制服是藍色的,正因制服的顏色又與卡通人物藍精靈相似,所以當年很多屯門和元朗區的小朋友及鐵路愛好者均稱他們為「藍精靈」(及後全線九廣鐵路前線客務職員更換新款淺藍色主調制服後,也被稱為「藍精靈」)。
輕鐵服務: 服務範圍
對於屯門及元朗的居民而言,輕鐵系統一直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直至西鐵綫(當時稱為西鐵)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後,其地位才有所變動。 九鐵公司把輕鐵重新定位,使之成為於區內接駁西鐵的交通工具。
乘客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從屯馬綫轉乘輕鐵或從輕鐵轉乘屯馬綫,只要輕鐵部分的成人車費不超過HK$5(特惠適用的免費車程與成人相同),即可豁免輕鐵車費;但如輕鐵部分的成人車費超過HK5.8,或在同一個屯馬綫車站出入閘,這項轉乘優惠便會自動失效。 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及天水圍預留區支線同時在西鐵通車前(2003年12月7日)通車。 2021年6月27日起,因應屯馬綫通車,輕鐵屯門站、兆康站、天水圍站及元朗站的輕鐵廣播改成港鐵式廣播。 這22輛車輛,由澳洲御萊特集團鐵路服務公司負責車體總體設計,南京浦鎮公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負責整車生產總裝和調試。 首輛車將於2009年5月交付,並於同年7月底抵港,其餘則在2009年11月之前交付完畢,合約總額在3億元左右[10]。 輕鐵的最為人所知的特色是車站的開放式月台設計及分區收費,前者與港島區電車系統相似,後者是全香港獨有。
輕鐵服務: 香港輕鐵
2008年7月8日,港鐵公司發出新聞稿宣布計劃斥資港幣約9000萬元為69輛輕鐵第1代列車進行現代化翻新工程。 車身及車廂設計將與第4期列車棌用相同設計[11][12]。 首兩列第四期新列車(編號1111及1112)於2009年12月14日投入服務,其餘列車已於2011年前相繼投入營運。 2007年中,經運輸署調查後,九廣鐵路公司同意增購22架新輕鐵車廂(第四期列車)以應付九龍南綫啟用後的乘客量增長,並會在9月中開始進行投標。 在2007年11月,九鐵公司正式批出22架新輕鐵車廂(第四期列車)的合約予澳洲United Group(英語:UGL Rail))[9]。
是次變動不單把路線重組,亦於天水圍新市鎮內再新增兩段支線及11個車站,使天水圍的輕鐵網路形成兩個環,自成一國。 雖然這次變動相當大,可是九鐵公司以未符合成本效益為理由,沒有添置新車廂,使輕鐵車隊在繁忙時間「應接不暇」,受到居民指摘。 而不少其他地區的車廂都被調往天水圍應付需求,有無動力車卡的列車減少,車廂更見供不應求及擠迫。 早於1970年代發展屯門新市鎮的時候,香港政府便已預留空間以興建鐵路,但事實上政府當時還沒有決定交予哪間鐵路公司負責營運。 直至1982年,政府邀請擁有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的九龍倉集團建造及營運鐵路系統。
輕鐵服務: 使用狀況
輕鐵原本訂於1988年8月8日通車,但由於在同年3月至7月25日期間輕鐵試車時,發生18宗有人傷亡的交通意外,涉及途人及道路上的其他交通工具,被政府下令禁止試車,輕鐵亦趕不上在8月8日通車。 2010年6月底:與614P綫偶然會有第四代輕鐵行走,並於2011年1月首次設有固定第四代輕鐵行走。 2010年8月8日:此路綫與614P綫獲增加列車行駛,令此路綫班次比615密,間中連續兩班615P綫列車開出後才有下一班615列車到達。 3至11歲的小童、65歲或以上的長者、以及合資格學生/殘疾人士均可享有特惠車費,大約為成人車費的一半(長者/殘疾人士可享用2元優惠價)。 早期輕鐵列車有「絕對優先權」,意即不論何時有輕鐵列車到達路口,交通號誌號皆會轉換成讓輕鐵駛過。
- 早期輕鐵列車有「絕對優先權」,意即不論何時有輕鐵列車到達路口,交通號誌號皆會轉換成讓輕鐵駛過。
- 2023年2月26日,川崎輕鐵列車正式退役,由第五期輕鐵列車全數取代,最後一班列車於元朗站開出前往兆康站後舉行退役儀式,其後便正式退役。
- 乘客必須於上車前於「入站」收費器(橙色外殼)確認,待亮起綠燈、顯示「可乘搭輕鐵」及發出有效聲響方可登車;完成車程後必須將八達通於「出站」收費器(綠色外殼)確認,否則會自動扣除最高車資(在入站確認時已扣除),並不可賺取輕鐵個人八達通積分及/或享有港鐵(屯馬綫)或港鐵巴士轉乘優惠。
- 目前車廂廣播語言以粵語和英語為主,只有少部份車站(包括天水圍的銀座站和濕地公園站)設有普通話廣播。
- 2010年8月8日:此路綫與614P綫獲增加列車行駛,令此路綫班次比615密,間中連續兩班615P綫列車開出後才有下一班615列車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