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業權的最大分別在於,永久業權意味著「絕對所有權」,即業主永久擁有該塊土地以及建立在其之上的建築物。 而租賃業權只是一種租用土地的概念,只是租約期限較長,通常為 90 年或 120 年,甚至可在到期後續租,因此我們仍會統稱其為「買樓」。 不論透過香港銀行或英國當地銀行承造按揭,該銀行均會向買家收取一筆安排費(Arrangement Fee),費用亦頗高,可以高達2,000英鎊,部分銀行甚至會收取高達樓價2%的安排費。
假如你計算過後,發現扣除免稅額後的數字,仍然高於157,140元,這時候你可以考慮應否採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 因為貸款額愈高,利息支出也會愈多,會直接影響你能否用盡。 除了「基本免稅額」外,因政府還會提供不同「免稅額」及「扣除額度」,最常見就是「供養父母免稅額」,所以即使你的年薪高於289,140元,你都可能未必需要用到「居所貸款利息」扣稅。
買樓自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你後悔使用,或後悔沒有使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可於六個課稅年度內向稅局提出更改。 當然,如要取消之前所用的免稅額,則要補繳相關稅項;如要追回申索扣稅,則要向稅局提交證明文件。 買樓自住2023 倘若業主堅持加息周期才使用「扣稅額」,息口又要上升幾多,第六至十年的「扣稅額」才可跟首五年「扣稅額」看齊呢? 答案是樓按要攀升至2.75厘,亦即較現息口有16%升幅才可以。 但當然,若業主有換樓打算,樓價愈貴,供款額愈多,理應利息支出也相應提升,都是應否保留日後使用的考慮因素。
如物業由有限公司持有,將當作投資用途,最多只可借5成按揭。 有限公司按揭須由股東或董事做擔保人,如擔保人已有按揭在身,按揭成數便要扣減一成。 不過,若該有限公司屬於有盈利的營運公司,最多可借8成(5成樓按,3成中小企貸款)。 有父母會將已供完的物業重按去為子女置業,如用資產審查方式申請按揭,最多只可借4成。 但未有工作人士須留意,如只得一間現契物業想翻按,大部份銀行普遍只借2成半,只有有個別銀行仍可借足4成,歡迎聯絡我們免費查詢。 若是由香港公司派往內地或海外工作,非本地入息人士亦可為家人擔保,敍做高成數按揭。
買樓自住: 問題2: 申請人用什麼身份買樓,會否影響「按揭成數」?
因為一般來說,區域法院會處理任何細節,即使由租客提出的理由,法庭也會先接受,並用法律觀點去審理;但土地審裁處卻相對簡單,可以直接追討租金。 當然,還有一些使費,除了要繳付律師費外,上庭連執達主任收樓也牽涉費用,但一般而言,大約五千元內已經可以。 買樓自住 透過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入住公屋的家庭若選擇與年長父母或受供養的年長親屬共住或分別入住就近單位,其輪候時間可獲縮短六個月。 這是一份具有效力及具約束力的法律文件,買賣雙方必須依從。 以下連結介紹臨時買賣合約一般會包含的條款,以及其他相關資料。 另外,如果是投資客,在計算供款能力的時候,供款佔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要相繼調低一成,前者由50%調低至40%,後者以60%調低至50%。
- 他們並不介意面積細,反而最重要是跟工作距離近,最好鄰近鐵路站。
- 按揭保險公司在批出按揭之後會抽查物業是否自住,假如業主在收到按揭保險公司的信件之後,能夠提供有關自住的證明文件並作出聲明,確認單位是自住的話,就可以通過抽查。
- 留意,因為甩按保須重回律師樓做手續,可考慮順道轉按,以賺取現金回贈。
- 如物業由有限公司持有,將當作投資用途,最多只可借5成按揭。
- 很簡單,你記低以下這個數字:「157,140元」。
- 如果非本地收入佔總收入超過50%,而且未能提供香港直系親屬住址證明,按揭成數須扣減一成。
還息不還本:這是香港沒有的按揭計劃,不論在浮息及定息按揭計劃,都有銀行或機構可提供還息不還本的按揭計劃,可只每月償還供款利息,適合想維持現金流及減輕供款負擔的買家。 定息按揭:設有2-3年的定息期,可以鎖定未來兩三年的利率,免卻擔憂兩三年利率波動的風險。 買家申請時在3年後,亦可以重新選擇新的定息按揭計劃(因為定按利率會不同),亦可以選擇浮息按揭,作為以後的供款模式。
買樓自住: 物業稅計算例子
立即閱讀千居整合的 7 大買樓考慮因素及 3 大準備事項。 長遠來說,租金升得快過房價,應買,而且買是資產,租是支出,在房價不斷升值的情況下,買比較划算,不過也要計維修地租管理費等開支,所以問題在於租與買的相對成本,及長遠升跌。 本出版物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打算涵蓋所涉及主題的所有層面,也不打算作為你應該依賴的建議。 在根據本出版物的內容採取或不採取任何行動之前,你必須徵求專業或專家的意見。
問題是,這種情況也很大機會被視為「非自用」看待,亦有機會不符合申請按揭保險的資格,投資物業的最高按揭成數只為50%。 部份人因沒有工作、或退休人士,他們希望用「資產」作按揭申請。 所謂「資產」會計算現金、股票價值,但需存放在銀行超過三個月;物業價值也計算,但只計算估值一半,及需扣減尚未清還按揭本金;部份銀行也接納海外物業,但就僅以買入價一半作準。 用資產作按揭申請,其按揭成數不可以超過40%。 如果購入的為第二層物業,則最高按揭成數不可超過30%。 如果本身並非收取「固定收入」的買家,包括「自僱人士」及「非固定人士收入」人士,則最高只能夠申請80%按揭。
買樓自住: 購買住宅物業
多個大城市當中,利物浦的樓價相對低,平均樓價只需約14萬英鎊(約HK$1,400,000)就可以置業,可以選擇鄰近Albert Dock至John Lennon機場一帶的物業,交通會比較方便。 浮息按揭的利率,完全按市場利率而浮動;如果選擇定息按揭,首兩至三年的利率會比較低,但定息期過後的浮動息率一般會較市場浮動息率為高,但兩種按揭平均的APRC,都是大約在3%-4%的水平。 慶幸的是,現時一些英國樓盤網站及應用程式,除了相片外亦會視乎盤源及業主,提供影片甚至虛擬實境(VR)視察樓盤,而且如果有誠意的話,亦可嘗試要求代理進行遙距視像即時睇樓,睇真啲樓盤的情況。 租客無交租的十五天起,業主可採取行動,但就避免選擇前往區域法院作審理,而是直接往土地審裁處作申索。
在完成交易後,買賣雙方律師將有14天的時間繳交買方印花稅。 購買二手樓申請按揭,在提交基本資料、入息證明後,銀行會發出初步貸款同意書(AIP),手持AIP就像在香港買樓持有本票一樣,出價可以更加進取,賣方的議價空間會更多。 一手樓(主要是樓花)及二手樓申請資格有少許分別。
買樓自住: 什麼是「按揭成數」?
本身是首次置業人士,才可申請按揭保險計劃(按保)。 據按揭證券公司資料,選購樓價400萬元以上至1,000萬元或以下物業,最高按揭成數八至九成,並繳付保費,保費介乎貸款額1.32%至5%不等,最高還款期30年。 若果申請人沒有申請按保,最高可獲批六成按揭,需通過壓力測試。 至於買家印花稅,不論英國公民及海外買家都一視同仁,同樣可在2021年6月30日前享有500,000以下首次購買的物業免稅優惠。
參看十年前的回報,當時一層中小型住宅售價為336萬元,同一單位月租僅10,710元,相當於回報可高達3.83厘。 因為當你手持同一筆錢,你可以選擇買樓,也可以選擇投放在其他投資工具,例買股票收息、買外幣的利率,直接比較回報高低。 聲明﹕ROOTS上會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ROOTS上會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買樓自住: 問題1: 申請人的入息會否影響「按揭成數」?
我須指出,在今時今日的香港,買樓未必是好選擇。 我也感嘆,社會衡量年輕人成就的唯一標準,就是那年輕人有沒有樓,這也間接使一些年輕人追錯「夢」,作出錯誤決定。 買樓自住 城規劃公布KC017計劃共接獲60份申述,當中有24份反對計劃,其中15份佔六成來自御門. 前業主對這項計劃如此著緊,從計劃的發展界線圖便一清二楚。
- 據了解,中國房貸的利率太高,大部分的銀行貸款利息在5%左右,但某些國家房貸利息只有2%。
- 不過,要留意,「家有長者」申請者需承諾跟長者同住。
- 至於村屋按揭,也可以透過按揭保險申請最高85%按揭。
- 如發現有違規申報,有可能要求買家作提前還款,屆時便得不償失。
- 買家在「波叔plan」之下,購買上述售價內的物業,首期將大幅減少。
- 如果市場利好因素多,預料樓價穩升,不妨看準機會入市。
- 買樓考慮因素多,投資人士會考慮物業升值能力,首置客更關注樓價,上班族比較重視通勤時間。
房價與經濟發展緊密聯繫,經濟發展,人口擴張,購買力上升,樓才會越來越貴;經濟衰退,投資者首先第一個走,需求難以承載,房價自然下跌。 得少少錢走去買樓,即是All in Hong Kong(SAR),下重注,買重香港的光明前途。 過去六年,其他發達國家有2%GDP增長已經算不錯,香港受惠於中國因素,年均GDP增長達6.3%,極不尋常,是否能持續,得看中國的表現。 日前做了個訪問,講房屋政策,記者朋友以至不少讀者誤會我想買樓。
買樓自住: 出租單位的利率會較自用單位貴嗎?
二手樓買家要支付的則是訂金,一般在10%左右,買家須在簽署合約時向業主繳付。 要留意,支付訂金及簽訂買賣合約之後,如果「撻訂」不想買入該物業,買家的訂金會全被沒收。 成功獲得按揭審批後,買家便要向發展商或業主支付首期。
所謂的「首期」在一手及二手樓中的定義都不同,與獲審批按揭的金額關係不大。 一手樓買家所需支付的首期在10%至30%之間,而且多要在申請按揭前支付。 把物業用途於自住轉為出租後,向銀行索取出租同意書時,需要支付手續費,個別銀行亦可能會加息。 另外,銀行或要在田土廳做rental assignment,以致產生額外律師費,而且將來把物業轉回自住,可能需要提供退租書。 如物業敍做高成數按揭(7按至9按),按保公司契約已寫明,單位必須用作自住。 按保或銀行會定期寄信給借款人,調查單位是不是仍是自住。
買樓自住: 出租物業前,須否向銀行申請同意書?
相關措施,在1998年的財政年度開始實施,起首只提供5個課稅年度的扣稅計劃,其後一直延長。 在《2017財政預算案》,政府再由15個課稅年度,延長至20個課稅年度,扣稅上限100,000元。 由於業主無需連續使用,故為求發揮到最高的慳息效果,不少業主也會選擇在加息周期下申請。 正因為針對一手新樓的「按揭保險」的申請較多制肘,故發展商也有提供一些付款優惠予買家吸引買家,但如提供的折扣額均會在合約中反映出來,銀行會用「合約價」來借貸,而非以「訂價」作為審批準則。 如果有一些優惠,如「現金回贈」是在成交後才批予買家,該筆回贈也會計算並作出扣減,因此實質的按揭成數可能較相像中少。 買樓自住 第一,在申請按揭保險時、提取貸款時及其後指定時間,均要簽署自住聲明及提供證明文件,未能符合自住要求,有可能會被要求清還全部按揭貸款。
理據是按揭年期愈長,借貸人所需要繳付的總利息開支愈高。 若以現時息率2.375厘、最長30年期還款期計,倒轉推算,只要尚餘貸款額維持425萬元,你都可以食盡十萬元的「免稅額」;但同一筆貸款額計算,如果供款年期愈短,就未必可以用盡免稅額。 但當然按揭年期愈短的業主,只要尚餘貸款額愈多也可將「扣稅額」發揮到盡。 供款年期20年,貸款額起碼要有430萬;年期10年,就要高達439萬。 但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指明,申請人必須以私人名義申請,物業須為香港住宅物業,且不接受樓花按揭申請,至於村屋可個別考慮,但祖、堂及有轉售限制的村屋均不考慮。
買樓自住: 物業放租流程
如擬甩走按揭保險,可到銀行分行辦理,把按揭成數降到5成或以下,才合資格出租。 若物業已大幅升值,按揭餘額降低至樓價5成或以下,銀行可直接幫借款人甩按保,否則甩按保需要補回差價。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於 買樓自住 買樓自住 2018年恆常化,提供另一途徑讓綠表申請者置業。
屋苑及社區配套設施亦是重要考慮因素之一,睇樓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心儀樓盤附近的配套設施。 你可以該屋苑為中心,親身視察500米內 (即5分鐘內的步程) 的設施,如鐵路站、巴士站、商場、超市、銀行等。 但若申請人為首置買家,並申請了按保,即使超出模擬加息後的壓測上限,銀行仍可批出按揭,但要額外加徵10%保費。
買樓自住: 考慮一:投資物業要交15%印花稅
例如你是一個家長,望子成龍,當然會對名校網趨之若鶩,當然會覺得41校網好正,於是就覺得買樓收租都應該要買這些地區的單位。
買樓自住: 按揭證券公司(舊按保)
若不套現可使用新按揭成數,樓價1920萬以內,轉按最多可借8成(貸款上限960萬)或現有總貸款餘數,以較低者為準。 相反,如想透過轉按套現,則要用舊按揭成數,即樓價600萬或以下,才可做8成按揭,惟還款年期最高為25年。 買家在「波叔plan」之下,購買上述售價內的物業,首期將大幅減少。 買樓自住2023 買樓自住2023 有樓收租的人士,填報稅單時,宜選「個人入息課稅」方法報稅,而非直接繳交物業稅。 雖然兩者的計算基準一樣,但以「個人入息課稅」方法,報稅能享扣減供樓利息支出。 買樓要考慮物業所在地區及周遭環境,有些家長會考慮名校校網,上班族偏好交通完善的地區,退休人士會比較喜歡清靜和低密度的地方,而一些買家則較重視單位景觀與座向。
買樓自住: 英國買樓手續
假如在扣除雜費後,業主每月淨租金收入50,000元,相當於一年收600,000元,八折後評稅基準480,000元,政府抽取15%作物業稅,相當於72,000元。 業主也可以將「租金」轉化作入息一部份,再以「個人入息課稅」來申報的。 除了自住供樓利息可以扣稅,買樓收租一樣有稅可扣。 買樓收租,業主有機會以「物業稅」、或者「個人入息課稅」來評稅,但很多時業主也會苦惱於採用哪一種報稅方式。 一般來說,在填寫報稅表時,你只要在出租物業報表上,第一份中「選擇個人入息評稅」一項加上剔號,以及需要在「個人入息課稅報表」內的第8(2)項,填上所付利息,稅局會自動計算兩者方法,何者對繳稅者更有利。 問題是,在決定是否採用相關扣稅額時,就值得留意自己能否將「免稅額」發揮到盡,而背後第一個關鍵就是供款年期要夠長。
香港的地契上會列明持有土地的期限是99年(2047年),而英國的租賃業權一樣道理,主要分為90年及120年的業權,持有者必須要每年繳交地租(Ground Rent)、維護費等費用,就如香港交差餉一樣。 若不喜歡英格蘭城市,位處蘇格蘭的愛丁堡是上佳選擇。 與倫敦及香港相似的是,愛丁堡的金融服務業發展蓬勃,交通及配套發展日趨成熟,因此樓盤的轉手速度,亦是全英國數一數二的快,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截至2020年底,倫敦平均樓價達到49萬英鎊(約HK$4,900,000),與香港相若,而且供應亦不算多,一般香港人初來報到,以鐵路網劃分,能夠在第3區(Zone 3)置業已經很理想,樓價亦算較合理。 作為首都兼第一大城市,交通及配套完善的倫敦,肯定是與香港生活節奏最接近的地區,所以是香港人在英國置業的No. 倫敦人口密度高,而且有超過100年歷史的鐵路網,金融及商業都與香港齊名;倫敦更優勝的地方,是歷史文化保存良好,倫敦古今交錯的建築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