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蘇屋邨牡丹樓12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蘇屋邨牡丹樓

曾在2020年9月21日當天紅色暴雨生效期間,蘇屋邨荷花樓通往綠柳樓的扶手電梯對上的玻璃漏水,雨水濺到扶手梯行人通道,令有蓋通道變成通空一樣,擔心行人會不慎滑倒。 有住戶直斥房屋署和物業服務經理早已知悉問題,惟未有跟進,罔顧居民安危。 房屋署指,該邨的物業服務辦事處周一接獲1宗報告,投訴該扶手電梯對上的玻璃簷篷滲水,職員檢查後發現排水喉淤塞致未能及時排走雨水,暫停扶手梯運作及圍封該位置。 辦事處翌日再派員詳細檢查,發現有硬物阻塞排水喉,喉管疏通後,排水功能已即時回復正常。

  • 重建後的蘇屋邨扶手電梯簷篷出現漏水問題,令居民暴雨期間被濺濕,致全身濕透,狼狽不堪。
  • 其中1962年5月一次大規模逃港潮中,曾有3萬多名難民聚集在新界上水華山,不少香港市民前往華山接濟。
  • 整項工程耗資港幣18億5800萬港元,佔地5.80公頃,總建築樓面面積達66,940平方米。
  • 蘇屋邨(So Uk Estate)係香港房屋委員會 (前身係屋宇建設委員會)發展嘅第三個屋邨,喺香港深水埗區長沙灣保安道。

人單位的公共屋邨,這種選擇彈性,在當時的社會確有其實際需要,因為當時大部分家庭普遍成員較多,蘇屋邨這種設計上的安排,不單止大大改善當時不少居民的居住環境,而具彈性的設計和不同尺寸的單位,按居民實際付擔能力而興建,使不同大小的家庭均能選擇合適的居所。 蘇屋邨重建由二○一二年開始,第一期共六座於一六年開始入伙,連同第二期有八座共有六千九百八十五個單位,居民二萬人。 房屋署高級建築師何國成表示:「蘇屋邨重建前,辦過一些社區活動,問街坊有甚麼回憶?又收集了一些舊物,將會在楓林樓復修後的單位展出,呈現舊時公屋面貌,而展櫃亦會展出許冠傑的歌衫和唱片。」他又說,以前賣火水的小白屋,擬招租作咖啡室,戶外有地方可以擺放枱櫈,別具特色。

蘇屋邨牡丹樓: 牡丹樓蘇屋邨: 牡丹樓附近學校

蘇屋邨(英語:So 蘇屋邨牡丹樓 Uk Estate)是香港的一條公共屋邨,位於九龍長沙灣尖山南面、永康街的入口,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歷史悠久的公共屋邨之一,1953年石硤尾大火後;1955年首次開始興建,後於2012年展開清拆重建計劃。 受第1期清拆影響的住戶,遷往2008年2月落成的元州邨第2和第4期;受第2期清拆影響的住戶,則遷往2012年落成的長沙灣分層工廠大廈重建地盤,即元州邨第5期。 房屋署亦提早搬遷蘇屋邨人口,把部分居民調遷到新落成的富昌邨和海麗邨。 年落成,當時,蘇屋邨是九龍市區唯一一個最早期及最大規模的公共屋邨。 本來,房屋署早前宣布重建舊蘇屋邨後,一直有意見認為應將該地皮改建私人樓宇,以地盡其用(因為舊蘇屋邨的估值超過300億元,同時亦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處大型的住宅用地)。 不過,隨著金融海嘯衝擊,將公屋地皮轉為私樓的壓力降低,因應公屋需求未來將會增加,房署決定把蘇屋邨地皮重建公屋。

蘇屋邨牡丹樓

舊邨重建前一共有的16座樓宇全部皆以花卉的中英文名稱命名,重建後的14座樓宇名稱;@:表示之樓宇名稱在重建後的蘇屋邨14座樓宇名稱因獲得重新使用,以延續富有花名特色的樓宇名稱。 新屋邨內保留昔日的四座建築物,包括繪有天花壁畫的「燕子亭」、「小白屋」、舊屋邨辦事處的石屋和前楓林樓地下及一樓,日後會用作保育及零售等用途。 於今年落成,位於大埔的新公屋富蝶邨,因為位置毗鄰鳳園蝴蝶保育區,故9座樓宇都採用不同品種的蝴蝶名字來命名,如斑蝶、粉蝶、蛺蝶、蜆蝶、珍蝶等,是繼蘇屋邨、沙角邨等後,本港第4個以動植物物種為樓宇命名的屋邨。 咁嘅設計令大部分座數嘅單位都可以向南及睇到海景,並為住宅單位提供充足嘅光線及空氣,呢道重提供咗大量嘅室外及有蓋休憩空間,以及喺P、Q及R座地下及一樓提供兩間設有24個課室嘅官立小學,呢兩間小學嘅業權由政府向屋建會買,以紓緩屋建會嘅投資負擔。 當中由徙置事務處先遷拆十九間木屋,安置共二百二十二名居民,並於稍後時間清拆另外六十間木屋及安置共八百名居民。 深水埗民建聯區議員陳偉明認為,保留舊物有助新居民了解屋邨的歷史,並有助吸引區外人士入邨參觀,他又留意到,不少舊街坊專程回邨參觀,對於滿載回憶的建築得以保留,均感到開心。

蘇屋邨牡丹樓: 牡丹樓蘇屋邨: 香港大廈搜尋

直至2000年開始,陸續有居民投訴佢嘅大廈狀況唔好,有幾座大廈嘅走廊更要用鋼架支撐。 蘇屋邨牡丹樓 房委會喺2005年9月為當時九個冇被列入重建計劃嘅高齡屋邨進行全面結構勘察。 結構勘察結果顯示,雖然蘇屋邨各座大廈嘅結構都安全,但由於樓齡較高,加上環境因素影響,樓宇結構狀況日見惡化,必須進行一連串大規模嘅修補工程,加強大廈嘅結構安全。 蘇屋邨牡丹樓2023 但如果要延續該邨各大廈十五年嘅使用期,則必須喺唔同嘅地方進行最少十八個月嘅維修,經考慮樓宇嘅整頓狀況、所需改善工程嘅規模及對住戶嘅影響,房委會分別喺2006年3月30號同2008年2月20號決定分兩期拆蘇屋邨上高嗰十座同下低嗰六座。 一個全面結構勘察報告結果顯示,若要進行大規模的維修工程,耗資甚巨,並不符成本效益;房委會於2006年決定將屋邨分兩期清拆。 第一期共十座大廈定於2009年底清拆,其餘六座將於2012年拆卸。

空地近荷花樓處有一個可作攀爬的地球儀般的鐵架,那時也沒有任何安全裝置,可幸從沒聽聞有小孩在爬地球儀時出事。 而房委会已安排元州邨第2期、第4期、长沙湾工厂大厦重建项目(元州邨第5期)、石硖尾邨第2期、第5期及佐敦谷彩盈邨定为接收屋邨,以接收苏屋邨的居民。 面對海量按揭機構選擇,林林總總的按揭方案,讓按揭初哥束手無策,還要親身到逐家銀行了解,耗盡時間與心力。 香港按揭估價王,因應你的實際情況,為你索取銀行口頭估價,比較不同銀行按揭計劃,一目了然,清晰易明,為你找出至划算的利率及優惠,節省大量格價。 蘇屋邨另一寶為燕子亭,是居民聚腳點,壁畫由原作畫家麥榮重新髹上色彩,重現活力,他又為旁邊另一個涼亭畫新壁畫,新舊作品相映成趣。 何國成表示,舊街坊雖已搬到同區其他新邨,但都喜歡重遊舊地,蘇屋邨重建後設文物徑介紹歷史,保留了集體回憶。

蘇屋邨牡丹樓: 重建前蘇屋邨全景

蘇屋邨重建計劃的其餘8座住宅大廈仍在興建中,其中茶花樓預計於2017/18年度落成,另外7座(荷花樓、百合樓、彩雀樓、劍蘭樓、石竹樓、杜鵑樓和海棠樓)及樓高兩層的商場預計於2018/19年度落成。 經重建後的蘇屋邨於全部入伙後,將會提供合共6,985個租住公屋單位,供約19,500居民入住。 6座住宅大廈沿用舊屋邨曾採用的名稱:蘭花樓、壽菊樓、牡丹樓、金松樓、綠柳樓和櫻桃樓,樓高22至29層不等,共提供2,917個公屋單位,供約7,600居民入住。 另一方面,同樣的減音設計亦應用於面向青山道的樓宇,由杜鵑樓、茶花樓與海棠樓組成的天然隔音牆,使整個蘇屋邨感覺自成一角。

蘇屋邨牡丹樓

另一方面位於市區卻不斷有新校落成,不少學校更一分為二,並遷入新發展區。 而上水宣道小學,亦放棄了原來位於石湖墟的教會用地而遷往聯和墟仁濟五中的舊址。 蘇屋邨牡丹樓 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於施政報告提出於新界東北以「無煙城」概念興建新發展區,即粉嶺北新市鎮、古洞北新市鎮以及坪輋/打鼓嶺新市鎮,同時,董建華亦提出於烏蛟騰發展中藥港的計劃。

蘇屋邨牡丹樓: 重建前全景

當中由徙置事務處先遷拆19間木屋及居民獲得後原區安置共222名居民,並於稍後時間清拆另外60間木屋及安置共800名居民。 新屋邨附設的康體設施包括戶外遊戲設施、兩個羽毛球場和一個籃球場,全部設施將會同時開放,以供居民使用。 2020年7月23日早上8時許,蘇屋邨牡丹樓一名男子危坐在一個高層單位外的簷篷。 蘇屋邨牡丹樓 牡丹樓蘇屋邨 約一小時後,有消防「飛將軍」游繩將其救回屋內,並由救護車送院檢查。 後來媽媽去了美國照顧我姐姐的兒子,爸爸還在車行工作,只好和爺爺住在蘇屋邨。 我讀完書回香港工作,在銅鑼灣租了個房間以便上班,沒有回到蘇屋邨居住。

從長沙灣出發,行龍翔道經牛池灣,到達秀茂坪、油塘,全程雖長20公里,但行車時間只約91分鐘,行得爽快,尤其山路一段燈位不多,特別舒暢。 商場樓高兩層,設有酒樓、便利店、餐廳、超級市場、髮型屋等設施;唯有部份商店仍空置中。 2010年11月,時任為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重新表示蘇屋邨維修成本高昂,並非不符合經濟成本效益,故全面最後考慮拆卸重建[6]。 蘇屋邨嘅海水沖廁系統海水泵房位於長沙灣海濱,海水供水管則沿興華街抽上海拔二百八十米高嘅大埔道對上嘅水務署海水配水庫,再分配畀蘇屋邨嘅用戶。

蘇屋邨牡丹樓: 牡丹樓的交通站點

在壽菊蘭花以及劍蘭樓旁邊,有另一個有滑梯的遊樂場,是我們黃昏過後最愛去的。 蘇屋邨牡丹樓 那裏有棵大榕樹,長長的氣根差不多垂到地面,小時候我覺得這樹很高很大。 櫻桃樓外有一個燕子庭公園,我和一些頑皮的男孩,常常爬上離地超過20呎的庭頂之上,害得大人們為我們的安全擔心得半死。

蘇屋邨牡丹樓

舊蘇屋邨的興建工程分五期落成,全部建築於1960年至1963年間建成,一共有16幢樓宇。 在地盤平整之前,這裏曾是一大片耕作用的農地及寮屋區,佔地約7.8公頃,是當時遠東最大型的住宅發展計劃。 邨內樓高7層的蘇屋社區綜合服務大樓及升降機塔和有蓋接駁行人天橋亦已經同時落成。 綜合服務大樓內設有特殊幼兒中心暨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嚴重殘疾人士護理院及兒童之家。 1960年開邨時,全邨16座樓宇大部分均以花卉草木的名字命名,包括牡丹、蘭花、海棠、百合、荷花、綠柳等,名稱不單止易記,而且相比以邨名為概念的名稱,感覺更為優雅。 而命名的由來,原來是呼應屋邨名字的「蘇」字,因為「蘇」是解作香草的意思,因此樓宇名稱就用上花卉草木的名字,這亦成為了蘇屋邨其中一個重要的特色。

蘇屋邨牡丹樓: 牡丹樓附近學校

此外,她亦指出重建後蘇屋邨不但沿用舊蘇屋邨原有樓宇名稱為樓名,並種植相應的樹木襯托富有花名特色的樓名,例如「蘭花樓與蜘蛛蘭、牡丹樓與山茶花」等。 房屋委員會已經安排提早搬遷舊蘇屋邨的租戶,把部份家庭調遷到當時所屬興建新公屋落成的富昌邨以及海麗邨,空置單位亦不再出租。 房委會亦安排元州邨第2期、第4期、長沙灣工廠大廈重建項目(元州邨第5期)、石硤尾邨第2至第5期、佐敦谷彩盈邨及牛頭角下邨定為接收屋邨,以接收舊蘇屋邨重建而要搬遷的居民。 不同樓宇之間在設計過程中尊重對方的存在,樓宇與樓宇之間的陽光、空氣對流和噪音不會被其他樓宇遮擋,同時每幢樓宇均保留了自我個性,這些關係都為現代公共房屋的發展帶來不少值得借鑑和參考的地方。 按時間推算,蘇屋邨的興建界乎於徙置大廈與廉租屋兩類不同類型的公屋之間,與兩者不同,蘇屋邨明顯提供較優質的居住環境和較少的設計規限,使蘇屋邨與後來接著二十年的房委會不斷發展的廉租屋在規劃設計上有明顯不同。

  • 房屋署亦提早搬遷蘇屋邨人口,把部分居民調遷到新落成的富昌邨和海麗邨。
  • 牡丹樓蘇屋邨 約一小時後,有消防「飛將軍」游繩將其救回屋內,並由救護車送院檢查。
  • 此壁畫經居民爭取才得以保留並安置在重建後的蘇屋邨,並再次邀請麥榮為該壁畫進行修復[7];同時他亦為旁邊另一個涼亭繪製另一幅新壁畫,讓兩幅新舊壁畫「相映成趣」[8]。
  • 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於施政報告提出於新界東北以「無煙城」概念興建新發展區,即粉嶺北新市鎮、古洞北新市鎮以及坪輋/打鼓嶺新市鎮,同時,董建華亦提出於烏蛟騰發展中藥港的計劃。
  • 對社區重建的思維,很多時一個社區的興盛,其實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自然發展而非人為,故重建後的蘇屋邨,其實只須保留原來的的地方特色和融合社區即可。

牡丹樓蘇屋邨 此外,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亦於北區的範圍內。 2009年,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開幕,其中分區中屬北區的吉澳、印洲塘等地亦被納入範圍之內,並設立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 1967年7月8日,一群中國共產黨武裝民兵非法越境進入沙頭角中英街,與沙頭角警崗爆發沙頭角槍戰,期後駐港英軍前往增援,直接駐守現場並調派踞喀兵到場及實施宵禁,事件共造成6死20傷。 當時的情景讓我感到很震動,也使我清楚知道,在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前,有些人是貧困如斯的。

蘇屋邨牡丹樓: 大廈資料:牡丹樓

蘇屋邨的建築工程在1955年展開,第一幢大廈於1960年落成及入伙,到1963年整個屋邨正式完成,歷時約八年。 蘇屋邨共有16幢樓高八至十八層的大廈,共提供5 000多個租住單位。 邨內有充裕的設施,包括休憩場地、商舖、銀行、診所、學校、郵政局等。 蘇屋邨當年建築費超過5 000萬港元,被形容為當時亞洲區內最大型的綜合式住宅發展計劃。

蘇屋邨牡丹樓

後來因要進一步減低成本,令大部份單位也取消了梗房設計,只有杜鵑樓的最大型單位(即13、14、31、32、43、44、61、62、73及74室)才有1個大梗房及2個露台的設計。 司徒惠建築師樓負責蘇屋邨的海水供應沖廁之系統設計,海水泵房位於長沙灣海濱,而海水供水管則沿興華街抽上海拔280米高的尖山水務署海水配水庫,再分配給蘇屋邨的用戶。 戰後與長沙灣新村及李鄭屋村成為一片大型的木屋區,1955年,大部份木屋被清拆以興建李鄭屋徙置區[5]。 蘇屋邨的是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前身)繼華富邨、愛民邨、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3]。 鑒於將軍澳工業邨總站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故本線安排車長於調景嶺站公共運輸交匯處進行交更或用膳。 駕駛本線車長於下班或用膳前返抵將軍澳工業邨後,仍須負責駕駛巴士前往市區並沿途接載乘客直至調景嶺站,才由另一車長接續駕駛。

蘇屋邨牡丹樓: 牡丹樓蘇屋邨: 牡丹樓餐廳

第一期重建中的長型大廈- 石竹, 牡丹,壽菊,蘭花及劍蘭樓劍蘭樓蘭花樓壽菊樓石竹樓 牡丹樓 @ @ lwy33339. 另一方面,蘇屋邨的興建亦見證了香港的成長,希望房委會及有關當局,在重建蘇屋邨的過程中能真正了解蘇屋邨的優點,為今後公屋帶來更人性化的設計和廣闊的空間發展。 對社區重建的思維,很多時一個社區的興盛,其實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自然發展而非人為,故重建後的蘇屋邨,其實只須保留原來的的地方特色和融合社區即可。

蘇屋邨牡丹樓

蘇屋邨(So Uk Estate)係香港房屋委員會 (前身係屋宇建設委員會)發展嘅第三個屋邨,喺香港深水埗區長沙灣保安道。 位於櫻桃樓旁邊的燕子亭,在居民爭取下亦得以保留,弧形的涼亭天花繪上全邨景貌的壁畫,配上飛鴿在晴空飛翔,寓意生活和諧,房屋署亦特意找來原畫師麥榮,在屋邨完成重建後,重新為天花上色,繼續為街坊提供休憩用地。 蘇屋邨早於1960年代落成,但礙於屋邨老化,房屋署於2009年及2012年分兩期重建,第一期六座大廈已於去年九月入伙,第二期八座樓宇及兩個商場仍在興建中,最快明年第三季完工。

蘇屋邨牡丹樓: 蘇屋三寶獲保留 重建後再玩懷舊

整個蘇屋邨由曾經設計北角邨嘅甘洺建築師樓(Eric Cumine)負責整體規劃。 而四間建築公司就負責唔同期數嘅設計,所以每期嘅設計風格都係截然不同,並順住山勢由南至北而建,使唔同期數嘅樓宇錯落有序咁分佈喺唔同高度嘅平台上。 劍蘭樓(M)一座大廈於1960年9月接受申請,1962年入伙,提供174個六人及八人房(主要係八人房)嘅較大型單位。 蘇屋邨牡丹樓2023 百合樓(P)、彩雀樓(Q)及荷花樓(R)三座大廈於1959年8月接受申請,1961年入伙,提供729個六至九人房(主要係八人房)嘅較大型單位,喺2013年2月拆樓。 最初,建築師樓們希望把單位分2大類,其中一類(佔全邨25%)是跟北角邨差不多有梗房(固定間隔房間)設計的,其餘的75%就是水凖較低的單位。

蘇屋邨牡丹樓

不過早前因施工期間被驗出焊料含鉛,需要全面更換喉管,加上天雨頻繁,延誤至2016年9月入伙,第二期地基工程則會於2014年開工,至原定在2018年完工後已延遲到2019年2月才可能竣工,另設有約10,000平方呎商場[11]。 包括蘇屋邨重建計劃共分為2期進行,共有14幢住宅大廈,項目是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陸光偉先生及高級建築師何國成先生攜手進行總體設計,細部設計則以委託聘請周林建築師有限公司作詳細設計。 2006年3月30日决定重建第一期(建于高平台的兴建第3期、第4期及第5期共10座:牡丹楼、兰花楼、寿菊楼、石竹楼、剑兰楼、枫林楼、丁香楼、金松楼、绿柳楼及樱桃楼),该范围 蘇屋邨牡丹樓 … ﹣休憩用地及康樂設施 - 提供合適的休憩用地、綠化的環境和康樂設施讓居民使用。 「作為攝影師,我覺得蘇屋邨是一處非常有懷舊氣氛的地方,能夠啟發我的拍攝靈感,這種地方轉眼之間就要重建實在可惜,因為我覺得蘇屋邨代表了香港一代人的生活面貌和我們的過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的確難得。

蘇屋邨牡丹樓: 牡丹樓附近醫院

後來因要進一步減低興建成本,令大部份單位取消咗梗房設計,只有杜鵑樓嘅最大型單位(即13、14、31、32、43、44、61、62、73及74號室)至附有一個大梗房及兩個露台。 牡丹樓(A)、蘭花樓(B)、壽菊樓(C)及石竹樓(D)四座大廈喺1961年3月接受申請,並於1963年入伙,提供1,610個主要係六人房嘅中型單位,佢哋已經喺2010年3月5號拆樓。 楓林樓(E)、丁香樓(F)、金松樓(G)、綠柳樓(H)及櫻桃樓(I)五座大廈於1959年5月接受申請,1961年4月入伙,提供1,030個可容五及七人嘅中小型單位。 蘇屋邨牡丹樓 杜鵑樓(S)、海棠樓(T)及茶花樓(U)三座大廈於1959年6月接受申請,1961年入伙,提供1,768個四至十一人房嘅唔同大細類型單位,喺2013年2月拆樓。 舊蘇屋邨的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前身為屋宇建設委員會繼華富邨、北角邨及西環邨之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

蘇屋邨牡丹樓

屋邨雖難逃重建命運,但房署致力保留舊屋邨的標誌性建築,包括有「蘇屋三寶」之稱的燕子亭、小白屋、寫有「蘇屋邨」三字的金漆大門牌。 其中,位於綠柳樓旁邊的小白屋,又稱「火水屋」,早期曾作儲存及售賣火水之用,其後曾用作童軍中心,面積約300平方呎,位於樓與樓之間的凹位,建築師巧妙地將小白屋融合平台設計。 蘇屋邨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前身 - 「屋宇建設委員會」繼北角邨及西環邨後興建的第三個公共屋邨,屬香港早期的「廉租屋」,為希望改善生活環境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負擔的居所。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由於情況較為嚴重加上樓宇老化,考慮過樓宇的整體狀況過後、分別於2010至2013年期間清拆重建。 重建後的蘇屋邨扶手電梯簷篷出現漏水問題,令居民暴雨期間被濺濕,致全身濕透,狼狽不堪。 房屋署承認,部份排水喉淤塞,以致未能及時排走雨水,曾於出現了滲水後情況,辦事處即時暫停該扶手梯運作及圍封該位置,已疏通喉管。

復修後的小白屋,白色的外貌不變,間隔設計也無變動,接近落地的大玻璃窗,讓明亮的陽光灑入屋內,室內原有的火水缸則已填平。 特殊幼兒中心暨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兒童之家、嚴重殘疾人士護理院、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中度及嚴重弱智人士宿舍、展能中心。 蘇屋邨建造於1960至1963年,共有16幢相連長型或Y型大廈,樓高8至18層,單位約有5,300個。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 西元1815年)刊行的的《新安縣志》曾記載古洞村以及上水村等多條北區的村落。 北區的上水及粉嶺一帶古時名為雙魚市,因為區內上水北面的雙魚河而得名。 北區是香港最後一個仍有「鄉村車」營運的行政分區,分別是來往馬草壟至上水巡撫街的馬草壟鄉村車以及來往萬屋邊至粉嶺和豐街的萬屋邊鄉村車。 目前沙頭角、鴨洲、吉澳、澳背塘、西流江以及往灣州均為海魚魚類養殖區。 北區為郊遊的好去處,設有船灣郊野公園、八仙嶺郊野公園以及林村郊野公園三個郊野公園以及印洲塘海岸公園,而紅花嶺郊野公園亦正在規劃中。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