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會視乎病人的身體狀況選擇治療,一線多會使用化療加標靶藥物的合併治療,即使一線治療逐漸失效,仍可用二線、三線甚至四線的合併治療,甚至使用最新的免疫治療。 陳建志醫師說,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轉移部位多以肝臟及肺臟為主,對於病患來說,生活功能大受影響,口服化療藥物上市後,患者不必再密集地進出醫院,能以更舒適的狀態在家持續進行化學治療,使身心靈得到休憩,面對下一個階段的治療。 口服化療藥物問世後,該名70歲老翁於接受第2次針劑化療後,採用口服化療藥物作維持治療,雖然腫瘤並未完全消失,但持續使用1年後症狀病情仍穩定,最重要的是,口服治療讓他得以維持正常生活,只需每個月至醫院回診1次。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陳建志醫師表示,最新口服化療藥物適用於第4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研究證實患者服用後,成效不亞於傳統針劑化療藥物,副作用相對較少,重要的是能有效提升便利性,減輕患者負擔。 腸癌化療藥2023 「晚期癌症治療是一場持久戰役」陳建志醫師指出,即使是轉移性晚期大腸直腸癌,但並非是全然無機會的絕症,仍有可能打贏這場人生戰役,口服化療藥物的出現,讓醫師多了1個治療利器,患者也更有信心,讓這場生死之戰有機會變成延長賽。 陳建志醫師表示,傳統晚期大腸直腸癌治療以針劑5FU化療藥物為主,隨著藥學精進,這個傳統針劑化療藥物衍生出口服劑型,現已納入美國國家癌症綜合研究院1線治療指引建議,搭配其他化療以及標靶藥物,為病人爭取到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機會。 對於許多癌症患者來說,一想到施打化療藥物,就覺頭皮發麻,1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因畏懼回醫院接受化療,1天前往醫院途中,竟不斷嘔吐。 醫師建議患者,為了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可於施打針劑化療後,選擇口服化療藥物來維持疾病穩定度,有助提高生活品質,大幅減輕心理壓力。
腸癌化療藥: 癌細胞餓不死!女節食腸癌變末期
大腸癌自2013年開始成為本港最常見的癌症,單在2016年共有5,437宗新症,較十年前增加近四成。 腸癌化療藥2023 腸癌化療藥2023 腸癌化療藥2023 專家指出,多達兩成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出現擴散,即使未能以手術根治,但透過化療及標靶藥物等治療,仍能帶來理想療效,有效延長病人的壽命。 曾醫生稱,晚期大腸癌的根治機會較低,幸而可以使用的治療方法仍有不少,例如化療、標靶治療。
王先生患有結腸癌並已接受過手術切除腫瘤,由於癌細胞有擴散情況,手術後隨即開展一線合併治療。 陳建志醫師提醒,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千萬不要放棄治療希望,雖然這是1場長期抗戰,但隨著標靶藥物以及口服化療藥物的研發,患者不必再長期舟車勞頓,能便利服藥治療,兼顧生活樂觀抗癌。 腸癌化療藥2023 不過,口服化療藥物仍有其副作用,掉髮及腹瀉比率較傳統針劑化療來得低,但較容易出現手足症候群,無法透過藥物來改善症狀,所幸停藥之後,相關副作用就會消失。 事實上,早期及中期大腸癌透過手術、電療及輔助化療等處理,有較大的根治機會。
腸癌化療藥: 大腸癌死亡率可望下降 新藥有效延長病人壽命
1名70多歲、家住台東的男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後1年,不幸癌細胞轉移至肝臟,接受外科手術及電燒後,癌細胞仍舊復發,經歷一連串治療,讓他身心俱疲。 腸癌化療藥 腸癌化療藥2023 腸癌化療藥2023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表示,隨着人口老化、市民壽命愈長,加上不良生活習慣,腸癌個案也有機會愈來愈多,但死亡率則預計會下降,一方面是腸癌篩查計劃越趨普及,增加早期發現癌病的機會,另方面則有更多新藥可用,帶來更高療效。 腸癌化療藥2023 腸癌化療藥 曾醫生坦言,以往晚期腸癌病人的治療選擇不多,現時則愈來愈多新藥可供使用,令病人的平均存活期可超過三年,例如三十多歲的王先生便是一個好例子。 腸癌化療藥 現時用於晚期大腸癌的標靶藥物,大致分為「抗血管增生標靶藥」及「表皮受體生長因子抑制劑」,若癌細胞沒有KRAS變異,便可用表皮受體生長因子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