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新生精神康復會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簽署《精神康復合作與交流協議書》,正式開展雙方的交流合作計劃,積極舉辦參訪及研習活動。 復元是一個讓精神病康復者重新認識自己、建立正面自我形象及重建有意義生活的康復過程。 復元重視康復者對患病的起伏過程的瞭解,並強調康復者本身的責任及 其參與對復元的重要性。 康復者是復元歷程的中心,在醫療團隊、家人、朋輩及公眾的尊重和支持下,他們享有全面發展的機會,選擇自己的生活目標,活出超脫病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2023 患以外的希望人生。
本土化的復元概念包括十一個元素:個人化、自主與選擇、責任、康復者參與、家人參與、朋輩支援、重視個人優勢、尊重與反污名、全人性、起伏中成長,以及希望。 首間由本會開設的中心-「安泰軒」位於天水圍,於2009年3月底開始運作,而其他由本會營辦的「安泰軒」,亦於2010年10月起為深水埗、油尖旺、沙田、葵涌、屯門及離島區的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鄔維庸醫生自1966年至2006年擔任新生精神康復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於2006年10月3日因病辭世後,康復會特別成立「鄔維庸醫生基金」,所得款項將用作發展康復會與內地的社區精神康復服務交流計劃[1]。 [註一]非政府機構向社署提交的周年財務報告是依據所有在整筆撥款津助制度下接受社署資助並按《津貼及服務協議》提供的服務(包括其支援服務)以現金會計方式編製而成(詳情可參閱「整筆撥款手冊」第3章及附件5) 。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 為什麼叫「復元」?
透過全面評估自閉症人士的成長需要,制定個人化的介入服務和家長/照顧者支援服務,並以個案管理形式跟進。 藉此強化他們的社交、就業及情緒管理等能力,裝備他們面對不同成長階段的挑戰,提升獨立生活能力,融入社會。 盧業能(能仔),桌子上擺放著一件件圖案獨特、色彩斑斕的軟陶藝術品,這位才華洋溢的青年藝術家患有自閉症,但同時他也是一位幸運兒,為什麼?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 因為他找到了一個他喜歡的溝通方式,每天用軟陶訴說著他內心的感受,傾訴著他對四周的體會,同時建立出與人溝通的新平台。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2023 起初他先學習製作簡單的軟陶飾物,待工藝成熟後,再學習製作較複雜的軟陶拼條圖案。 漸漸導師發現他對顏色、線條、及構圖具非凡的敏銳觸覺和熱情,便定期為能仔提供不同的參考資料及創作平台如形狀獨特的玻璃器皿等,進一步培養及開發能仔在軟陶創作的潛能。
1964年,當時我們仍是新生互助會,我們在土瓜灣啟明街設立首間男性過渡期宿舍,為一群無家可歸的康復者提供一個恆常的居所。 1975年,我們於屯門新發邨開設另一間男性過渡期宿舍,定名為屯門宿舍,是本會首間設立於公共屋邨的過渡期宿舍。 1982年6月,元洲邨事件反映出協助精神病患者康復,不但是個別康復者的福利,更是保障社區免受隱藏個案危害的重要元素,因此我們積極推動興建特定建設過渡期宿舍,為康復者提供更完善的住宿服務。 然而,我們第一間標準的過渡期宿舍於1983年在沙田新翠邨開辦時,遭受居民的強烈反對。 經過兩年來連串的宣傳和公眾教育活動後,新翠宿舍終於1986年正式入伙,隨後的宿舍亦陸續開設於博康、竹園、石籬邨。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 課程及網上報名
庇護工場設立的目的是透過一個經規劃性的工作環境,為康復者提供具生產性、工作報酬及社會康復等元素的工作訓練,培養他們的工作習慣及發展工作潛能,最終目的是讓他們加入輔助就業或公開就業。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 我們首間工業式庇護工場,是在1968年於當時的男性過渡期宿舍設立的。 隨著香港社會經濟發展,工場亦由原來依賴來料加工及包裝訂單的訓練模式,轉型為多元化、配合市場發展及康復者不同訓練需要的生產模式。 現時,我們共設有3間工業式庇護工場,提供的訓練包括手工藝品製作、車縫、木工、郵件處理、加工包裝、有機豆品、有機/健康產品包裝、清潔、餐飲及零售訓練等。 新生精神康復會於2009年在天水圍開設全港首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安泰軒,其後於2010年10月起分別在深水埗、油尖旺、沙田、葵涌、屯門及離島區增設服務點,現時共有七間安泰軒。 安泰軒駐有臨床心理學家、社會工作員、職業治療師、精神科護士、精神健康教育主任、朋輩支援工作員及活動工作員為區內居民提供一站式、地區為本的精神健康社區支援服務,每年服務人數超過六千六百人。
新生會於2011年成立「復元動力」,致力促進康復者的復元進程,並讓復元的嫩芽能在共融的氛圍下茁壯成長,邁向更好的明天。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2023 要達致上述目標及推廣精神健康,康復者、家屬、職員、社區人士和業界人士等不同持分者的努力及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將Recovery翻譯為「復元」是因為「復元」一詞除了「恢復原狀」之外,更有「恢復元氣,從頭開始」的意思,而「元」字亦含有「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意思。 「復元」強調「元氣」的概念,指的是過程中萌生與生命力的再現,帶來正面的結果。 「復元」不只衡量康復者是否回復原來的狀況(復原),更著重的是個人的經歷與成長。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 社區支援服務
其後,能仔立下開辦軟陶展覽的宏願,希望與更多人分享他對軟陶的熱誠。 他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了全港首個軟陶的個人藝術展覽,向眾人展示了他澎湃而充滿色彩的內心世界。 鄔醫生向來倡議先導及創新的手法提供服務,在他的領導下,本會不斷開創嶄新服務,先後推出多項先導計劃,尤在協助精神病康復者工作與就業方面,更確切地讓康復者發揮他們的社會資本,盡展所長,重新融入社會。 由於護理院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留院多年的慢性精神病康復者,因此我們會協助他們重新建立自我照顧能力、工作習慣、信心和社交技巧等,並鼓勵他們培養興趣和善用餘暇。
學院隸屬於新生精神康復會,為本港精神康復界同工提供專業訓練,盼望為業界的專業發展作出貢獻;同時,學院向社會大眾及復元人士推廣精神健康教育,提倡整全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2023 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關心精神康復服務的最新發展和前線工作人員的需要,致力為同工悉心設計適切的培訓及證書課程,增進精神康復的專業知識,以促進同工之間的交流,提升業界服務水平。 此外,學院經常邀請海外學者和專家來港教學,分享外國精神康復界的最新發展、研究和經驗,從而豐富和拓展業界的發展領域。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 過渡期宿舍
新生精神康復會設有兩間長期護理院,包括屯門長期護理院及新生會大樓長期護理院。 長期護理院為患有慢性精神病康復者提供長期住宿照顧、生活技能訓練及精神康復服務,並持續發展他們各方面的優勢和能力,讓他們逐漸融入社區生活。 兩間長期護理院分別可容納210及200位康復者,由不同專業人員,包括社會工作員、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保健員、舍監等提供廿四小時住宿照顧服務。 新生精神康復會現時在全港各區設有11間過渡期宿舍,其中4間設於特定建造大樓內,7間設於公共屋邨。 早期農場的工作除種植瓜菜外,還包括養豬、飼鴿及製造沙磚以建築房舍。 其後我們覷準市場對有機產品的需要,遂於2000年開始將農場轉為有機耕種,為康復者提供有機耕種、蔬菜加工處理及園藝等工作訓練。
住宿期間,負責個案工作員會定期與服務使用者及家人商議進度;並因應情況及需要一同商議離舍計劃。 申請人可聯絡主診醫生或社會工作員為其作出轉介,並經由社會福利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辦理申請手續。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2023 合適的申請人會獲安排入住;住宿期間,個案工作員會定期與服務使用者及其家人商議進度,並因應情況及需要一同商議離舍計劃。 申請人可聯絡醫生或社會工作員轉介至社會福利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辦理。
新生精神康復會人工: 社區減少廢物項目 - 食得滿FUN
成功申請之受惠人可獲本計劃資助到指定私家精神科醫生接受治療,包括診症費及藥物費用,而申請者須每次支付$150 (家庭月入低於政府統計處每月入息中位數一半及綜援受助人可獲豁免)。 由於每位參加者等候公立醫院精神科專科門診時間不一,資助期將按實際情況修訂。 若公立醫院精神科專科門診等候時間長於計劃年期,除非本計劃繼續獲得撥款資助,否則其資助亦會隨計劃完結而結束。 此服務按每日特定的時間表運作,活動涵蓋基本工作訓練、自我照顧、發展性活動及社會參與等範疇,藉以維持服務使用者的整體生活質素。
我們的葵盛工場及田景工場遂於2006年1月正式開辦此服務,而新生會大樓工場、新生農場、竹園綜合培訓中心及石排灣綜合培訓中心亦於2015年2月起開辦此服務。 我們更於2009年2月為我們的服務使用者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舉行首個畫展,名為「畫出新一頁 -「畫 • 框」作品展,展出由服務使用者創作的200多件視覺藝術作品,藉以表達他們對生活點滴及人生冀盼的所感所思。 針對年青的服務使用者,我們又設計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活動,例如「團隊挑戰」、「青年大本營」及「青年義工領袖訓練」等,讓他們得以走進社區,盡展年青人獨有的魄力與朝氣。 我們於80年代初開始規劃,經過10年的籌辦,終於在1990年1月,在屯門開設了全港第一間長期護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