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時新冠疫情下,慢阻肺病患者本身肺功能偏弱,若不幸感染新冠病毒,會對肺造成重大打擊。 因此,除注意服藥外,慢阻肺病患者亦須更小心保持個人及家居衞生,以減低感染機會。 癌症由腫瘤形成,而腫瘤的出現成因眾多,包括遺傳因素、病毒、各種化學及環境致癌物等引致,但一般都源於體內細胞的異常生長,且可分為良性和惡性。 雖然良性腫瘤只局限於發生部位,散播性較低,但部分腫瘤個案也可能致命,例如長在腦部或心房的良性腫瘤 ;惡性腫瘤就是一般所指的癌症,它很容易經由淋巴、血液或體液等直接轉移到其他器官,因此有機會散播及出現在任何器官或部位。 她續稱,除了療效較高,第二代 ALK 抑制劑的副作用也較少,常見有腸胃、肝功能或血壓等影響,但很少病人因此而停藥。 至於嚴重副作用如肺炎、心律異常及肌肉痛等不常見,醫生亦會密切監察病人情況,有需要時可以暫時停藥。
- 肺癌病人Lina於2016年確診患上肺癌,經過化療、電療等成功康復後又再次復發,現場就自身問題請教臨床腫瘤科專家吳醫生後如同被指點迷津。
- 如藥物未能完全到達氣管和肺部,便無法發揮效用,導致病情不能受控制。
- 至於不少病人治療後易因進食困難而體重下降則需注意營養的補充,多吃高蛋白質食物。
- 在2018年,本港首五位女性常見癌症依次為乳腺癌、大腸癌、肺癌、子宮體癌和甲狀腺癌,而在20至59歲的成年人中,婦女患癌比例較同齡男性為高,主要由於與性別有關的婦女癌症如乳腺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
- 臨床腫瘤科涵蓋以非手術形式處理腫瘤,包括放射治療及細胞毒性化療,而卓健的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經驗豐富,除了為患者提供癌症診斷、化療、放射治療、荷爾蒙療法、標靶治療及舒緩治療等服務。
- 另外,第二代標靶藥亦有多種選擇,有些需要與食物同服,有些則不受時間限制,有些每日只需服用一粒,醫生可因應病人需要而選擇。
-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由左到右)謝耀昌醫生、 李兆康醫生、馬國權醫生、方嘉儀主席、 吳雲英醫生、患者Lina。
一旦驗出屬遺傳性癌症基因變異,患者健康的下一代及其他直系家屬亦有機會遺傳到癌症基因,故亦可以考慮進行相同基因變異檢測。 頭頸癌專科醫生李兆康稱「相信許多病人就接觸癌症諮詢頗有難度,幸得有此機構。」面對頭頸癌,大多以藥物或物理治療,但病者都會出現吞吃困難,待治療師評估配與高卡路里營養奶等方法助病人補充營養。 「機構是非牟利,我們將結合臨床經驗並講客觀,讓患者了解抗癌資訊」,乳癌專科醫生馬國權說到。 她續說,事實上,癌症的發生不只是先天遺傳因素,後天因素像是飲食、環境、生活習慣、壓力等也有重要影響。
吳雲英醫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專科醫生全面拆解
幸而檢測結果顯示20個基因變異均為陰性,李女士及女兒都鬆了一口氣。 經過檢測結果及在遺傳諮詢顧問的解說下,黃女士得知自己帶有PALB2基因突變,患上及復發乳癌的機會會比一般人高。 黃女士得知結果後,她笑說曾有一刻想隔疏一些去檢查,但現在自己不能懶惰,要繼續乖乖地每年進行檢查及更注重身體。 但其實比起自己,她更擔心的是她的女兒,因為這代表女兒亦會有一半風險帶有PALB2基因突變,有機會比一般人患上乳癌的風險高。 後來,完成四個療程後,患者的身體復原進度良好,除了不需再由別人攙扶外,還能相約朋友逛街,生活質素得以提升。
她直言,愈能及早預知先天的遺傳性癌症風險,越可以早期就能制定預防治療及考慮生育的計劃。 現年49歲的黃女士擔任香港醫護聯盟註冊社工,亦是一名乳癌患者,乳癌發病時為40歲,家族中多人患癌。 她有一名20多歲女兒,整天也擔心自己會否像媽媽及家中長輩一樣患上癌症,若身體稍不適便非常擔心。 黃女士希望透過遺傳基因檢測來減低女兒的憂慮,亦可由及醫生或遺傳諮詢顧問解釋報告及給予正確的意見。 遺傳風險較高的癌症有乳癌、卵巢癌、子宮體癌、大腸直腸癌、前列腺癌等。 「明白到癌症患者在對抗病毒途中的徬徨無助,我們希望藉此服務為他們提供可靠的癌症資訊,也給予他們更大的支持」,基金會主席方嘉儀說到。
吳雲英醫生: 對抗「 沉默殺手」 認識乙肝口服藥
控制腦轉移對 ALK 肺癌病人十分重要,原因是多達三成晚期病人在確診時已擴散至腦部,因此需要選擇一些能通過血腦屏障的藥物。 她說,肺癌病人對一線 ALK 抑制劑失效後,可因應情況甚至利用次世代基因檢測,幫助選擇下一線的治療。 而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停用第一代 ALK 標靶藥後,再使用第二代 ALK 標靶藥作第二線治療令腫瘤縮小的機會達五成,穩定病情的比率更達八成,整體無惡化期中位數更超過一年,並且對腦轉移控制非常有效。 她稱,這些針對癌症基因的治療,已獲證實療效比化療為佳,有效提升病人的存活率,因為針對癌細胞產生作用,故副作用比化療明顯較少,讓病人保有更好的生活質素,即使身體狀況較差或無法承受化療的病人亦適合使用。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秉承此原則,首推「醫事.問先導計劃」,由專業的醫生團隊組成,義務為患者提供免費癌症諮詢服務,助他們果斷決定治療方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增加康復率。 只有約15%肺癌病人確診時屬第一期,要預防肺癌最重要還是不要吸煙或盡早戒煙。 出現上述症狀不等於一定患肺癌,但若身體有不尋常變化,應盡早求醫,找出原因。
吳雲英醫生: 預防子宮頸癌 疫苗打邊隻好?
吸入性配方比口服藥物直接有效,但吸入不足或過量均會影響病情,所以正確使用吸入器十分重要。 有別於哮喘症狀的可逆性,慢阻肺病的影響是持續性的,且情況不能逆轉,肺功能只會每況愈下。 由於肺功能減弱,患者會發現活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會續漸受到影響,嚴重或晚期患者甚至走在平路上都會覺得相當吃力和困難,需要別人的協助。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在2018年,本港首五位女性常見癌症依次為乳腺癌、大腸癌、肺癌、子宮體癌和甲狀腺癌,而在20至59歲的成年人中,婦女患癌比例較同齡男性為高,主要由於與性別有關的婦女癌症如乳腺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
因擔心自己20歲的女兒會否有較高風險患癌,加上三陰性乳癌惡性度較高,所以決定進行基因檢測,了解自身是否帶有癌症相關的遺傳基因變異。 她續指,遺傳風險較高的癌症有乳癌、卵巢癌、子宮體癌、大腸直腸癌、前列腺癌等。 而以遺傳性乳癌及卵巢癌為例,如果帶有BRCA基因突變者,終其一生患上乳癌的機會上升至69%至72%,患上卵巢癌的機會則約17至44%。 吳雲英醫生 不過亦有機會帶來白血球偏低、疲勞、反胃嘔吐、便秘、腹瀉、口腔潰爛或脫髮等副作用。 吳雲英醫生 吳醫生指出:「化療會否導致副作用,實在因人而異,而大多數副作用現已可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紓緩症狀,醫生亦會為患者處方藥物來把副作用減至最低。」副作用一般在化療後便會消失,患者不用過於擔心。
吳雲英醫生: 吳雲英醫生的其他醫務所專頁
BRCA 的基因突變可遺傳自父親或母親,因此吳醫生提醒,若已知同源血親帶有BRCA基因突變,診斷有乳癌並有近親還有乳癌、卵巢癌、胰臟癌或前列腺癌,便需要做BRCA基因檢測,採取預防措施,但即使沒有家族病史,吳醫生也建議盡早做檢測。 睿賢學社於2018年12月19日邀請了吳雲英醫生蒞臨主持「肺癌-認識與最新治療」講座。 她自2015年起被委任為香港鼻咽癌研究小組和香港頭頸癌協會理事會成員。 吳雲英醫生 家族中除她之外,她的媽媽患上大腸癌及再上一代亦有人患上乳癌。
隨着人口老化趨勢加劇、都市人生活壓力緊湊,癌症發病和死亡率還將不斷上升。 據醫管局最新公佈數字,2016年本港癌症病發及死亡率分別有31,468宗和14,209宗,預計2030年將較2016年急增四成。 高昂的醫療開支對治療癌症的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為此向基層市民提供免費的一對一資訊服務,助患者排憂解難。
吳雲英醫生: 癌症會傳染嗎?兩大致癌傳染病HPV及乙型肝炎
吳雲英強調,「基因檢測異常不一定會發病,只是得到該病的機率較高。」事實上,患癌亦與後天因素如飲食、環境、生活習慣、壓力等有關。 建議帶有遺傳性乳癌基因突變人士,盡早接受較頻繁且深入的檢查,減低晚期癌症的發生和相關的死亡率;另亦可作預防性藥物治療,甚至預防性切除手術,惟術前必須經多次專業諮詢與討論。 癌症風險基因檢測目的是希望高風險人士得知自己是否帶有遺傳性癌症基因以評估患癌風險,有助預防,及早篩查和制訂跟進監測方案。 吳醫生提到:「現時,只建議為高風險癌症患者及已驗出帶有基因變異癌症患者的家庭成員,進行癌症基因檢測。其他非癌症或沒有家族史的普通市民,不應盲目接受基因檢測。」遺傳性癌症基因高風險的癌症患者可在輔助治療完成後,考慮進行基因檢測。
現時新型冠狀肺炎肆虐全球,香港每日都有新的確診個案,若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對肺功能本已偏弱的慢阻肺病患者是一大重擊,病情有機會較一般感染者惡化得更快更嚴重,不容輕視。 因此,她建議病人電療後需及早作吞嚥運動,預防或減輕吞嚥困難徵狀。 吳雲英醫生 第一招是「牙齒咬住舌頭吞口水」,第二招是「拳頭頂下巴」,此兩組簡單動作均可訓練吞嚥肌肉,平時也需多「擘大口」。 BRCA名為乳腺癌易感基因,負責修復已損壞的DNA;如果BRCA基因變異,人體便無法修復受損DNA,當細胞DNA損壞累積到一定的程度,細胞就會發生癌症病變,形成癌症。
吳雲英醫生: 服務
為加强與會者對此新一代的癌症療法的了解,吳醫生先介紹免疫療法的歷史、免疫系統及免疫治療的關係,繼而詳述免疫檢測點、免疫治療藥物及其抑制劑等。 2018年的癌症新症中,女性佔近半,而與2017年相比,女性個案增加了4.9%,增幅比男性的1%明顯較高,估計數年後女性癌症新症數字將超越男性。 乳腺癌及子宮體癌均位列女性常見癌症頭五位之內,高風險女性應作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及早制訂預防治療及考慮生育計劃。 新冠肺炎是新的傳染病,坊間一般流感測試劑不能確診得到,最有效確診是到醫院抽取鼻腔分泌物做測試,現時亦有政府及私家診所提供收集深喉唾液樣本作測試。 吳雲英醫生 雖然新冠肺炎暫時亦未有預防疫苗及特效治療藥物,但只要及時醫治,康復機會不低。 無論是慢阻肺病患者或一般市民都毋須過於恐慌,齊心抗疫才能打贏這場疫戰。
- 無論是慢阻肺病患者或一般市民都毋須過於恐慌,齊心抗疫才能打贏這場疫戰。
- 而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停用第一代 ALK 標靶藥後,再使用第二代 ALK 標靶藥作第二線治療令腫瘤縮小的機會達五成,穩定病情的比率更達八成,整體無惡化期中位數更超過一年,並且對腦轉移控制非常有效。
- 鼻咽癌的治愈率高,第一期治愈率達九成,即使到第三期也有七成個案可達根治性治療。
- 有別於哮喘症狀的可逆性,慢阻肺病的影響是持續性的,且情況不能逆轉,肺功能只會每況愈下。
- 幸而現在針對性的標靶藥 ALK 抑制劑十分有效,除了第一代藥物外,亦有較新一代的藥物選擇。
-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影響呼吸系統的疾病毛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兩種病況。
- 精準醫療是近代治療的一個重要概念,旨在透過基因檢測為病人找出適合的藥物,以提高治療效果而又能減少不必要的癌症治療副作用。
- 不過亦有機會帶來白血球偏低、疲勞、反胃嘔吐、便秘、腹瀉、口腔潰爛或脫髮等副作用。
吸入式藥物是慢阻肺病最主要的治療之一,以藥的性質分類有急救和控制預防兩大類,藥物主要為氣管舒張劑和類固醇噴劑。 吳雲英醫生 而吸入裝置就以乾粉吸入器、壓縮吸入器及輕霧吸入器三款最為常見。 此外,子宮體癌起源於子宮內膜腺體的惡性腫瘤,為本港女性常見癌症第4位,它亦與遺傳性基因有關,例如「錯配修補基因」(MMR)突變容易誘發子宮內膜癌。
吳雲英醫生: 藥物依從防腎衰竭 多管齊下減糖尿腎風險
雖然基因遺傳是患上癌症中一項重要的因素,但後天的預防也不能忽略。 帶有遺傳性癌症基因並不一定會患上癌症,最重要就是可以讓自己及家人盡早了解清楚身體的狀況,及早採取預防措施,如生活習慣上的轉變及持續監察及檢查甚至治療,以減低晚期癌症的發生和降低癌症相關的死亡率。 吳雲英醫生 遺傳性癌症基因高風險的癌症患者可在輔助治療完成後,考慮進行基因檢測。
她亦表示,會於稍後帶同女兒一同諮詢腫瘤科醫生,一旦女兒亦驗出帶有PALB2基因,根據最新NCCN腫瘤學臨床實踐指引,她或有需要比一般人提早於30歲開始進行乳癌篩查。 某些癌症並沒明顯的症狀,一般在後期才被發現,及至有相當部分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末期,定期身體檢查有助及早發現及診斷。 ALK 是肺癌其中一個驅動基因,大約佔非小細胞肺癌的 5%。 吳醫生表示,ALK肺癌看似不多,但在不吸煙或少吸煙、年輕及沒有 EGFR 的特定群組病人,所佔的比例則達三成。 幸而現在針對性的標靶藥 ALK 抑制劑十分有效,除了第一代藥物外,亦有較新一代的藥物選擇。 適逢國際抗癌聯盟「世界癌症日」(2月4日)主題為「關愛患者,共同抗癌」,呼籲社會大眾關愛癌症患者。
吳雲英醫生: 健康快訊:化療不適紓緩有法 適切癌症治療免惡化
鈣化點、乳房造影檢查;原位癌、入侵性乳癌;全乳切除、乳房重建;新藥VS舊藥,認識這些關鍵字,了解乳癌的前因後果,才能精明地守護珍貴的乳房。 新型的乾粉吸入器,步驟相對簡單,需要較少手口協調,病人容易使用。 亦有吸入器於使用時有聲音提示病人吸入力度是否足夠,有助藥物吸入肺部。 另外,部份新型吸入藥物每天只需使用一次,可以大大降低患者忘記用藥的機會,並提高他們藥物依從性。 慢阻肺病屬於長期性的疾病,除了立即戒煙、運動鍛鍊和注射流感疫苗防止肺功能進一步減弱外,患者還需要靠藥物來紓緩徵狀,及防止急性發作。
吳雲英醫生: 預防兒童四大傳染病
針對化療後嘔吐或噁心,吳醫生建議患者可在化療前先吃簡單食物及盡量多喝液體,化療後也宜少食多餐和減少進食濃味的食物,以減低嘔吐機會。 現時亦有預防性或治療性的升白針,能有效減少因白血球指數低而引起的發燒和感染。 如患者感到疲勞,應確保有足夠時間休息,偶然小睡片刻也能讓患者更精神。
吳雲英醫生: 癌症基因檢測10大訊號
另外,第二代標靶藥亦有多種選擇,有些需要與食物同服,有些則不受時間限制,有些每日只需服用一粒,醫生可因應病人需要而選擇。 由於鼻咽癌康復者較常人易有牙齒問題,因此應每半年作牙齒檢查,每次飯後亦應刷牙。 至於不少病人治療後易因進食困難而體重下降則需注意營養的補充,多吃高蛋白質食物。 吳說,近年的強度調控電療技術已減低對腫瘤附近正常組織傷害,口乾、聽力下降或頸肌肉繃緊等情況大有改善,惟吞嚥困難仍是影響較深遠副作用。 她曾有病人在電療後受吞嚥困難纏擾十數年,每次進食都要將食物切得十分細小,且只能吃較軟身食物,每餐動輒花一小時。
吳雲英醫生: 預防中風系列 – 談、笑、用、兵是什麼?
因此,越能及早預知先天的遺傳性癌症風險,越可以早期就能制訂預防治療及考慮生育的計劃。 吳醫生直言,ALK 肺癌是一種特別的肺癌,自從針對性的標靶藥物推出後,晚期患者的存活率顯著提升,例如傳統化療只有約一年多的壽命,使用 ALK 抑制劑後病人的存活期中位數大幅延長至四年。 標靶治療以至免疫治療仍不斷發展,處理副作用的方法亦有進步,因此病人應積極接受治療,切勿輕言放棄。
因此建議帶有遺傳性乳癌基因突變的人士,要盡早接受較為頻繁且深入的檢查;除了檢查,亦可考慮進行預防性藥物治療,甚至有些人考慮接受特定器官的預防性切除手術,但進行手術之前,必須經過多次的專業諮詢與討論。 現有資料顯示,部分癌症有家族遺傳現象,但並不代表所有癌症都會遺傳。 臨床腫瘤科醫生吳雲英醫生指出,這種度身訂造的個人化治療,能令治療事半功倍,例如帶有 ALK 癌症驅動基因的肺癌,使用針對性的標靶藥物可使病人的存活率及無惡化存活期顯著延長,又能維持生活質素。 臨床腫瘤科涵蓋以非手術形式處理腫瘤,包括放射治療及細胞毒性化療,而卓健的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經驗豐富,除了為患者提供癌症診斷、化療、放射治療、荷爾蒙療法、標靶治療及舒緩治療等服務。 另外,卓健的專業臨床腫瘤科團隊亦會為患者訂制個人化的治療計劃,以全力協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ICON匯聚了多位臨床腫瘤科醫生,以病人為本為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的健康與福祉盡心服務。
肺癌病人Lina於2016年確診患上肺癌,經過化療、電療等成功康復後又再次復發,現場就自身問題請教臨床腫瘤科專家吳醫生後如同被指點迷津。 「對於治療癌症的方法各有所長,問多幾個醫生作對比再決定治療方法是好事」,她說。 此療法往往比現有藥物的副作用少,包括減少對微生物疾病的抗藥性反應。
吳雲英醫生: 新薄血藥突破限制 專科醫生逐一講解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由左到右)謝耀昌醫生、 李兆康醫生、馬國權醫生、方嘉儀主席、 吳雲英醫生2023 吳雲英醫生、患者Lina。 本會近日收到不少查詢,指有關「香港癌症協會」、「仁德药惠商城」、「 仁药德惠商城」的機構,為他們提供癌症講座、代購醫療藥物或收取費用作「驗血診斷癌症」的身體檢查。 肺癌一向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殺人於無形,因大部分早期肺癌沒有明顯症狀,很多病人確診肺癌時已屬第四期。
吳雲英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吳醫生表示,現在醫生會透過基因檢測了解是否存在癌症相關基因,例如肺癌便通常會檢測 EGFR、ALK、ROS1、BRAF 和 MET 等癌症基因及 PD-L1 水平,若有任何一種也可使用相應的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以達到「精準」的目的。 過去若肺癌已屆第四期,所有病人也只有化療一種抗癌治療可用,若不能使用就只有利用其他藥物控制症狀。 精準醫療是近代治療的一個重要概念,旨在透過基因檢測為病人找出適合的藥物,以提高治療效果而又能減少不必要的癌症治療副作用。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吳雲英表示,每年平均有八百多宗鼻咽癌新症,是二十歲至四十四歲男士最常見癌症,男女患病比例為二比一。 鼻咽癌目前成因不明,但不少患者都有家族病史,部分早期徵狀與一般傷風感冒類似,會出現鼻水倒流、單邊耳鳴、中耳炎、聽力下降或流鼻血,只是徵狀會持續較長時間,部分人到頸部出現淋巴腫大,或已屬第三至第四期病徵。 屬壯年男士「頭號殺手」的鼻咽癌治愈率雖高,但電療後遺症與承受痛苦可能比癌細胞更恐怖,吞嚥困難是最難忍受後遺症之首。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影響呼吸系統的疾病毛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兩種病況。 主要因空氣污染、長期吸煙或其他有害物質的長期破壞導致呼吸道阻塞及收窄,患者一般都會出現長期咳嗽、氣喘、多痰、呼吸困難等症狀。 在 歲的成年人中,婦女患癌比例較同齡男性為高,主要由於與性別有關的婦女癌症如乳腺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 隨著現時患癌趨勢及本港人口結構的變化,預料在三數年內女性患癌的新症數字將會超越男性。 呼吸系統疾病在港是常見疾病之一,其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更是香港十大殺手病之一。
吳雲英醫生: 健康節食 講求均衡
肺癌症狀一般取決於腫瘤大小、位置及範圍;因原發性腫瘤在肺部,故咳嗽是常見症狀,但只有約五成人會有咳嗽。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肺功能一旦受損便難以逆轉,只能長期以藥物控制病情及預防復發,現時醫治慢阻肺病的藥物主要為氣管擴張劑,再分為吸入性或口服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