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邊緣性人格6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邊緣性人格

他們對其他人的感情經常因失望從正轉負而轉移,輸給別人感到威脅,或喪失自尊。 由於患者缺乏"客體恆常"(Object constancy)的感覺,故與他人相處時,總把對方當成剛結識的人,無法以一貫的態度來面對,所以對對方的感覺總是變來變去。 也因為總是專注於局部,無法感受並看到事情的全貌,所以較難從過去的錯誤經驗中學習,也無法客觀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因此不合適的感情模式總是一再循環。 例如典型的女性患者會再回到施暴者的伴侶身邊,再次受虐,男性患者則和不適合的對象交往,且總是一再循環。 以美國研究估計,患有邊緣性人格患者的美國人可能有一千萬名以上,其成人發生率約在1~3%,而男女罹患比率約1:3。 求助於美國精神醫療的患者中,有15%~25%的患者被診斷出具有邊緣人格。

邊緣性人格

2.藥物治療:雖然藥物無法根治邊緣型人格疾患,但可以幫助病人舒緩相關症狀,如抗憂鬱劑(Antidepressants),幫助舒緩情緒和焦躁不安的反應。 這種類型的典型生長環境,往往令他們一方面受到溺愛,另一方面卻只能得到缺乏同理心的愛。 邊緣性人格2023 他們的母親通常有冷酷的一面,除非孩子能如理想一樣優秀,否則無法得到她的認同。

邊緣性人格: 人際關係

人類的原始情緒,也是約20歲開始長出「控制」它的功能,但原本的那個「原始」的部分還是原封不動的在那,沒有改變。 客體關係理論很硬,我也沒有真正看懂過,而且分支太多了,因此這篇只會講主要的概念,大家可以精神比較好的時候再讀這集XD。 我希望用比較口語的方式和大家說明,所以會跟教科書上的寫法差滿多的,但對讀《關係花園》是有幫助的。 邊緣性人格 進行的診斷準則,已經變得沒有如同Kernberg的概念那麼廣了。 窄化定義的發生,不是為了丟棄Kernberg的想法,而是將其從精神分析式的抽象概念轉譯成更敘述取向和行為取向的措辭方式。

  •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
  • 這種分裂和投射的結合,導致個案無能在複合期的時候統和好與壞的自體和客體影像。
  • 以下各個項目,若非常同意者打◎,同意則打○,不同意也不否認就打△,不同意則打×。
  • 患有HPD的人經常在無法證明這種反應合理的情況下表現出很大的舉動。
  • 反社會性人格類型也是常伴隨逃避型依戀形式出現的人格類型之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上面所說的原初親子互動,強調的是小孩跟照顧者的「功能」,也就是把主角代換成誰其實都說得通。 但因為要什麼有什麼,需求大多可以被滿足,因此除了好可怕啊啊啊啊的念頭外,同時會產生 「難道我是神」的自戀狀態。 痾,大概就是每天在「我快死了」跟「我真神」兩個很極端的心理狀態之間來回。 邊緣性人格 上一篇提到不少與親密關係相關的學說,雖然想都說個明白,但寫著寫著發現完全塞不下,所以今天只會聊到客體關係理論,其他的以後有機會再寫一篇啦。

邊緣性人格: 行為

9.產生解離感(Dissociative feelings),或是壓力相關的偏執意念。 想親密又想分離,是邊緣性人格者與親密伴侶之間的最佳寫照。 邊緣性人格2023 因為內在需要的分裂,很不容易展開第一步,可是一但發現有希望可以連結的客體,則立即期待滿足需要。 源於內在厚重的防衛機轉,包含責備、攻擊、分裂、投射與投射認同等。 邊緣型人格疾患對分分合合的親密模式,之所以樂此不疲是因為想要解決內在深深的無價值感。

邊緣性人格

邊緣型人格疾患者其實已經有一定的互動模式,只是善用在關係的破壞性,治療者必須改變其目標,特別是關於分化的技術。 要避免邊緣型人格疾患在治療關係中移情與反移情的諸多問題,最好的方式是與當事人維持良好的固定界線,包括身體的及口語的界線。 邊緣性人格 讓當事人直接在治療過程中,經驗到在人際親密的關係中,從混淆/分離的階段,渡過分離焦慮,建立良好的自我界線、人我界線的統整的親密。 因為邊緣型個案可能將新的關係經驗成是令人滿意的,這時迷戀可以到興奮的程度,像一種全好、共生的依戀。

邊緣性人格: 關係花園筆記( -客體關係理論

此外,特別重視對身體感覺的反應,特別是曾經被性虐待的經驗者。 聽過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嗎? 可別被病名的「邊緣」2字誤導了,這和我們日常中聽到的「邊緣人」是完全不同的2件事。 邊緣型人格障礙,也稱作邊緣型人格疾患或B型人格障礙,是指患者容易出現極端行為或是情緒時常不穩定。

邊緣性人格

相反地,如果屬於焦慮型的依戀形式,則會自大又自卑,因擔心被拋棄而容易焦慮不安。 此外,強迫性人格類型若屬於逃避型依戀形式時,重視義務與責任的傾向會更加強烈,過度嚴格、不容許任何例外。 這樣的特性,會對原本應在愛情下結合的家庭共同體帶來負面影響。 原本該以同理心為基礎產生的依戀也難免變得枯燥無味,像是在沙漠中的仙人掌一般缺乏滋潤。 逃避性人格類型的特徵在於敏感容易受傷,為了盡可能避免失敗與責任而逃避,是最常與逃避型依戀形式合併的人格之一。 BPD是一種建立在過去濫用,遺棄或無效的隱痛之上的疾病。

邊緣性人格: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3大成因

結構上,邊緣型個案有自我的弱點、特殊的防禦機轉(分裂、投射性認同、理想化、貶抑)以及分裂的內在客體。 自我的弱點是指類似Knight(1953)最先發現的那些問題。 邊緣性人格2023 這些機能障礙包括無法調節焦慮或其他情感、缺乏衝動控制的能力、昇華的能力太差(指把性和攻擊衝動轉移到其他社交上適當的活動中)。 昇華需要運用自我的功能來統合各種衝動提出的需求和由順從更復雜的社會標準所帶來的利益。 另外一種看法認為,邊緣型違常肇因於母親的撫慰能力的缺損。

邊緣性人格

可別被病名的「邊緣」2字誤導了,這和我們日常中聽到的「邊緣人」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邊緣型人格疾患,也稱邊緣型人格障礙症、B型人格障礙,是指患者容易出現極端行為或是情緒時常不穩定。 若是屬於強烈逃避型依戀形式的逃避性人格,在人際關係上更是消極冷淡,好像什麼事都與自己無關。 若是伴隨焦慮型依戀形式的話,則很擅長察言觀色,在意別人臉色,強烈需要別人的認同,這類的人多半會表現下面描述的依賴性人格傾向。 歷史性人格障礙(HPD) 是過度情緒表達和注意力尋求的一種模式。

邊緣性人格: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你的情緒穩定,能發展穩定的興趣愛好,能與人發展一段良好的親密關系,不會隨意猜忌對方的言詞。 邊緣性人格2023 邊緣性人格 反社會性人格類型也是常伴隨逃避型依戀形式出現的人格類型之一。 他們與自戀性人格類型一樣缺乏同理心,但卻不需要別人的讚賞,反而能滿不在乎地做出受人批評的事,從中獲取自己的存在感。

邊緣性人格

通常開具選擇性XNUMX-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s)以幫助控制抑鬱症狀。 情緒穩定劑(例如鋰)或某些抗驚厥劑可用於幫助控制衝動和爆炸性憤怒。 當個人的思維或精神病症狀出現扭曲時,也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抗精神病藥)。 邊緣性人格2023 辯證行為療法(DBT) 是專門為BPD開發的一種社會心理治療方法。

邊緣性人格: 藥物治療

他們無法容忍一點自己內在的不好,而帶來的空虛與未完成的感受,因此,把重要他人視為他個人的救世主,與他人的親密關係如同即將溺水的人,急欲抓取浮木一般。 如何對邊緣型人格疾患進行治療,也是近數十年來精神科疾病診斷分類中爭議的焦點之一,其心理治療的方式,也是學界中當紅的話題。 本篇將從診斷方式與學者專家理論的觀點介紹,來看邊緣型人格發展的形成,以及其治療方式在臨床上的運用。

  • 如果不抓住誰就無法活下去,所以他們不只會激烈地需要愛情,無論對方如何愛他,他也無法確實地感覺到,總覺得對方有一天會拋棄自己,自己其實是得不到任何愛的人。
  • 4.鎮壓(subjugation)或缺乏個體化(individuation)--「我必須壓抑自己的慾望,配合別人的要求,否則他們會拋棄我或攻擊我」。
  • 2.藥物治療:雖然藥物無法根治邊緣型人格疾患,但可以幫助病人舒緩相關症狀,如抗憂鬱劑(Antidepressants),幫助舒緩情緒和焦躁不安的反應。
  • 思維扭曲 是感知和解釋自己,他人以及周圍世界的一種極端且不准確的模式。
  • 也因為總是專注於局部,無法感受並看到事情的全貌,所以較難從過去的錯誤經驗中學習,也無法客觀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因此不合適的感情模式總是一再循環。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