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四周全為唐樓及舊樓包圍,而該等唐樓大多有劏房及中小型商舖,彼此格格不入。 觀塘最早歷史記載可以追溯至北宋,當時觀塘一帶為一個官方鹽場,稱為「官富場」,由朝廷派出鹽官主理,是當時東莞縣內四大鹽場之一。 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官富場」產鹽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廢置,後來因鹽產量回升才恢復設置。
2017年9月20日,恆地執行董事黃浩明透露,油塘灣綜合發展計劃共分6期發展,目前已批出首兩期的建築圖則,尚有4期未批出,而現階段正等待政府批出補地價。 觀塘船 整個項目地盤逾106.5萬方呎,料總共提供逾6500多伙,單位平均面積約655方呎,主要屬中小型單位,預計可容納人口約1.97萬人,最快可於2020年開始分階段落成。 [6]不過到2021年,恆地執行董事黃浩明認為補地價金額過高,已經就有關問題向政府上訴。 該碼頭曾於2016年設有來往啟德郵輪碼頭的渡輪航線,但運作不足半年,便因為客量稀少而停航[6],之後由富裕小輪將該碼頭來往北角的航線,部分班次途經啟德郵輪碼頭取代。
觀塘船: 部分知名事件
部分私人住宅亦是一樣,故此在1998年年初,土地發展公司(即今市區重建局)提出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 至2005年11月,市區重建局宣布成立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落實方案。 而房屋委員會亦發表,希望於油塘社區發展類似太古城的綜合發展區,以配合居民的生活需要。
為提升競爭力,中華民國交通部自2012年3月1日起實施「政企分離」措施,將各港務局公司化、並合併成立臺灣港務公司以負責商港的實際經營,原有之4個港務局分別改制成為臺灣港務公司的「港務分公司」,航運與港口之監理則另成立航港局作為主管機關。 離島方面,交通部委託金門縣政府、連江縣政府成立港務處,管理縣內國內商港,不受臺灣港務公司成立的影響。 臺灣各港口的管理業務,分別由中華民國交通部航港局負責管理商港(分為國際商港、國內商港),中華民國經濟部工業局負責管理工業區專用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負責管理漁港。
觀塘船: 國際商港輔助港口
軍港則由中華民國海軍管理,稱為「海軍基地」,惟陸軍後勤指揮部亦有部分單位進駐以利後勤補給。 商港均為公營,主要由臺灣港務公司負責營運,金馬地區則由中華民國交通部委託當地政府來經營。 1945年,臺灣進入中華民國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延續日治時期的做法,在基隆、高雄兩港設置港務局,並劃定各港務局轄區,這也是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建立統一的港務機關;花蓮港升格為國際港、以及臺中港的開港後,也分別設置港務局。 港務局除了作為所在國際港口的營運機構外,也同時分區管理臺灣各座國內商港,港口的管理與經營實為一體;而為了方便經營,上述各港務局由中華民國交通部委託臺灣省政府管理,成為臺灣省政府交通處主管的事業機構。 1999年精省實施後,此4個港務局改為隸屬中華民國交通部主管。
業、非牟利團體和文化團體亦進佔現有工廈單位, 落地生根,並令區內的工廈用途更多元化。 踏入1990年代,香港製造業式微,大量工廠空置,觀塘道附近部分工廠大廈重建或改任商業大廈、貨倉用途,但是沿海一段基於交通不便則大多空置。 而觀塘不少住宅大廈亦日趨老化,其中牛頭角邨、藍田邨(因貪污問題造成的鹹水樓而緊急清拆)及秀茂坪邨等公共屋邨全部重建。
觀塘船: 政府宿舍(原為未發售居者有其屋屋苑)
隨著工業北移,工業用地逐步轉型為商貿區, 不少舊工廠大廈重建為寫字樓、商場、酒店等。 近年活化工廈成為了觀塘區的發展焦點,有不少工 業用地已改作其他用途。 同時,憑著觀 觀塘船 塘區的地理和租金優勢,不少開倉批發、創意產
國內目前已有4處遊艇港,分別位於新北市龍洞遊艇港(交通部觀光局主管)、嘉義縣布袋遊艇港(嘉義縣政府主管)、屏東縣後壁湖遊艇港(內政部營建署主管)、屏東縣大鵬灣國家風景區遊艇港(交通部觀光局主管)。 除了上述港口外,台灣另有交通船碼頭、遊艇港等兩種類型的港口,目前尚無專門法規管理,僅援引港口相關法律來規範。 觀塘碼頭,全稱觀塘渡輪碼頭(英語:Kwun Tong Ferry Pier),是香港渡輪碼頭,位於九龍觀塘海旁的觀塘避風塘內。
觀塘船: 香港澳門自助旅行:最新香港澳門好去處
1954年起香港政府進行大規模填海,開發該區為香港主要工業區,並開始使用「觀塘」一名,1955年垃圾池遷移至醉酒灣以配合發展計劃[4]。 根據《觀塘風物志》的記載,1950年代起,新居民不喜歡「官」字,故改稱「觀塘」。 1979年香港地鐵通車,設有「觀塘站」,使觀塘成為該區的最普遍稱呼[5]。
- 1990年代末,政府當局計劃在觀塘仔灣一帶填海發展住宅區[1],而當時規劃的香港地鐵將軍澳線油塘站的選址也考慮到這個因素而配合。
- 部分私人住宅亦是一樣,故此在1998年年初,土地發展公司(即今市區重建局)提出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
- [6]不過到2021年,恆地執行董事黃浩明認為補地價金額過高,已經就有關問題向政府上訴。
- 及後該公司投資一百萬英鎊將鄰近山地削平以填塞部份官塘灣,而由於連年廢物之傾倒,該區海岸一帶早已成為一片淺灘[3]。
- 其他措施包括改善街燈照明,完成觀塘海濱長廊第一、二期及設立起動九龍東辦事處臨時寫字樓等[13]。
不過現今部份小巴路線牌及路面的道路標記中文仍沿用「官塘」舊名作指示。 水上運輸在台灣本島的部分河川水域(如淡水河水系)、海岸線水域、以及離島的對外聯繫佔有重要地位,但其運量又不足以興建獨立之商港來營運,因而多在漁港、或陸上水域內附設「交通船碼頭」以供渡輪停泊。 觀塘船 目前臺灣地區共有47座交通船碼頭[9],其中10座以台灣本島與離島間的聯繫為主[4],金馬地區的7座交通船碼頭則均位於商港範圍內。
觀塘船: 觀塘工業區的活化和發展研究
自2010年代,香港政府為了重新塑造觀塘成為新的核心商業區,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成立及提出了短期落實措施,包括逐步更換交通標誌,將九龍東一帶26個原有觀塘工業區路牌更改成為觀塘商貿區。 其他措施包括改善街燈照明,完成觀塘海濱長廊第一、二期及設立起動九龍東辦事處臨時寫字樓等[13]。 香港政府於1957年完成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向廠家提供土地。 因為作為工業重鎮的緣故,觀塘工廠區的道路命名都有工業味道,大部分的街道名稱都包括了「業」字,而啟首的都是寄望祝頌語[12]︰例如成業街、偉業街、開源道、鴻圖道等,當中只有巧明街、巧明里和海濱道沒有採用。
觀塘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觀塘道以南由填海得來的地區亦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而觀塘道以北則有大量住宅大廈,為工廠工人提供居所。 目前有3座工業區專用港:雲林縣麥寮鄉沿海由台塑公司所設立之麥寮工業港,主要負責台塑六輕工業區之原料成品進出口。 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的和平工業港,則由台灣水泥公司興建營運,負責臺灣東部砂石外運和台泥公司原料成品的進出口任務。
觀塘船: 觀塘碼頭
1990年代末,政府當局計劃在觀塘仔灣一帶填海發展住宅區[1],而當時規劃的香港地鐵將軍澳線油塘站的選址也考慮到這個因素而配合。 然而由於2000年代起多了保育人士反對填海,填海計劃最終擱置。 由於客量不高,只開放碼頭的下層使用,以前由職員在枱面收費,之後改用入閘機,候船大堂有數排座椅,但缺乏照明,所以甚為昏暗。 由於客量不高,只開放碼頭的下層使用,以前由職員在檯面收費,之後改用入閘機,候船大堂有數排座椅,但缺乏照明,所以甚為昏暗。 漁港管理單位為農委會漁業署,漁港所在地漁會則為實際經營的機構。 下列漁港是委託當地政府管理:前鎮漁港(高雄市政府)、南方澳漁港(宜蘭縣政府)、八斗子漁港及正濱漁港(基隆市政府)、新竹漁港(新竹市政府)、梧棲漁港(臺中市政府)、東港鹽埔漁港(屏東縣政府)。
要不是背包豬和小白乘搭不到原本想乘搭的觀塘去北角渡輪航班, 背包豬和小白也不知道除了觀塘去北角渡輪外,原來觀塘碼頭也有另一個地方乘搭觀塘去西灣河的渡輪, 觀塘往返西灣河渡輪並不是在觀塘碼頭乘搭, 而是在觀塘公眾碼頭乘船。 觀塘公眾碼頭其實就在觀塘碼頭旁邊,位於觀塘海濱公園和觀塘汽車渡輪碼頭之間。 該碼頭前身是位於牛頭角的牛頭角碼頭,1960年代因該碼頭位置填海遷至觀塘近駿業街一帶,改稱觀塘碼頭,1972年則再遷到近開源道的現址。
觀塘船: 渡輪航線
早在2002年,以恒基為首財團的發展商曾建議在油塘灣填海,不過遭到政府否決。 [3]油塘灣現有的工廠大廈已於2011年起陸續清拆,騰出空間後將興建遊艇中心、海濱長廊、多棟中密度住宅和酒店,當中住宅高度為18至29層,非住宅高度為6及20層,提供6,556個中小型住宅單位。 建築面積約9.94公頃,總地積比率最高定於4.5倍,發展商須採用獨特的漸進式建築物高度輪廓,建築物高度向海濱遞降,屆時該區將成為東九龍的高尚住宅區。
- 同時,憑著觀
- 觀塘(英語:Kwun Tong),舊稱官塘,古稱官富,於九龍半島東面,是香港十八區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秀茂坪以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 漁港管理單位為農委會漁業署,漁港所在地漁會則為實際經營的機構。
- 黃色顯示的票價是富裕小輪於 2020 年 9 月 1 日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期間為三條離島渡輪航線渡輪服務提供折扣票價。
- 力。
在全盛時期,油蔴地小輪於觀塘碼頭多條來往中環、北角、西灣河及柴灣的渡輪航線。 1999年油蔴地小輪專營權結束後停辦,同年9月由富裕小輪投得該航線的經營牌照,不過有港鐵及過海隧道巴士的競爭,該航線的客量一向偏低。 曾有一段時間,富裕小輪有渡輪航線由觀塘前往蒲台島,但由於有其他船公司投訴而於2006年停辦。 臺灣地區目前有7座國際商港,包含4座主要港、3座輔助港[4],其中高雄港為世界第六大貨櫃港口;而台灣中油公司為輸送海外進口液化天然氣而在高雄市永安區建立的永安港亦名列國際商港輔助港口[5]。 觀塘船 隨著觀塘的人口越來越多,不少公共屋邨都在觀塘區落成,包括牛頭角邨(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區改建)、第一代藍田邨及秀茂坪邨等等,其後秀茂坪北面興建順利邨等一眾屋邨,稱為四順區(前稱五順區)。 1970年代隨著工業的發展而帶來大量車流,香港政府興建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即現今的港鐵觀塘綫)於1979年通車,以觀塘站為東面總站。
觀塘船: 觀塘
元朝時期「官富場」改為「官富巡司」,於明朝時則改為「官富巡檢司」。 明朝刊行的《粵大記》,當中的《廣東沿海圖》標示有大小官富,香港史專家例如蕭國鍵教授認為所在地就是今天的觀塘。 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政府為防止沿海居民接濟台灣的鄭成功政權而實行遷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內地遷界五十里,鹽場亦因而被廢置。 雖然遷界令於康熙八年(1669年)取消,但由於遷來的居民不熟煮鹽,鹽場無法恢復昔日的規模,最終亦被廢置。 觀塘(英語:Kwun Tong),舊稱官塘,古稱官富,於九龍半島東面,是香港十八區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秀茂坪以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2021年3月31日,運輸署連同食環署計劃將霸佔觀塘碼頭的露宿者驅趕,但遭到多個露宿者團體抗議[4],最後拖延至2023年5月執行[5]。
觀塘仔灣(英語:Kwun Tong Tsai Wan),又稱油塘灣(英語:Yau Tong Bay),是香港九龍觀塘區油塘對出的海灣,位於茶果嶺以南、三家村以北,毗鄰茶果嶺道及油塘站。 台灣的軍港建設起始於日治時期,現今軍事專用港僅有左營港一處,其餘均為軍民共用港,於商港中撥用若干碼頭使用,其中蘇澳港與馬公港擁有較完整的軍用港埠設施,形同商港內的附屬軍港。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勵業街、觀塘道、牛頭角道、聯安街、功樂道、康寧道至康寧道公園、協和街至曉光街體育館、翠屏道至雞寮山坡、將軍澳道、觀塘繞道、觀塘明渠為範圍。 觀塘船2023 黃色顯示的票價是富裕小輪於 2020 年 9 月 1 日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期間為三條離島渡輪航線渡輪服務提供折扣票價。 2018年12月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住宅項目凱匯發售,呎價由17000至20000。
觀塘船: 漁港
進入日治時期後,日本當局選定基隆、高雄兩港作為台灣南北的聯外港口,除實施現代化的築港計畫外,並建立起完整的港埠管理體系。 港口的管理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海務部負責,並在兩港所在的台北州、高雄州設立「港務部」做為營運機關;1943年,當時台灣處於戰時體制,日本當局為統一港口的管理事宜,在基隆、高雄兩港設立直屬於臺灣總督府的「港務局」[2],將港口管理的事權統合起來[3]。 觀塘船2023 在民用航空尚未發達前,基隆港與高雄港一直是台灣首要的對外聯絡門戶。
至七十年代,工業發展一日千里,觀塘 區附近的大型屋村,為工業區提供了大量的勞動 力。
觀塘船: 觀塘-西灣河交通+船期:懷舊小輪維港遊(4月更新)
臺灣四面環海,在17世紀漢人移民進入、與西方列強東來後,開始有了港口的發展,也是當時台灣對外的唯一交通管道。 至1860年,清廷根據中英、中法天津條約開放臺南(安平)、滬尾(淡水)、雞籠(基隆)、旗後(打狗,即高雄)等四座臺灣本島港口作為通商口岸,此舉在歷史上被稱為「臺灣開港」,象徵臺灣朝向現代國際貿易體系之始[1]。 這個鹽場為該地區帶來「官富」一名,亦有居民稱之為「官塘」(官富鹽塘的意思)。 1925年左右,當局劃曬草灣為傾倒市區垃圾的處所,並且興築海堤以防垃圾復流出海,1947年當局以20萬英鎊代價將該地帶約二百萬平方尺的土地賣給亞細亞火油公司興建油庫,於是遷移垃圾池到官塘灣現今開源道的位置[2]。 及後該公司投資一百萬英鎊將鄰近山地削平以填塞部份官塘灣,而由於連年廢物之傾倒,該區海岸一帶早已成為一片淺灘[3]。 觀塘原來的居民主要是客家人,1949年中國大陸政權易手後,大量潮汕人和海陸豐人士在觀塘定居,目前觀塘區很多居民的祖籍是廣東潮汕和海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