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醫院擴建計劃現正進行中,預計最快2028年完成,病床數目將增加至2,100張。 瑪麗醫院昨日下午約三時半接獲職員報告, 內科病房一個設於病格門外、 供病人呼喚職員的指示燈失靈及傳出異味, 經檢查後確認指示燈的電路板故障, 並於同日下午完成維修更換零件. 東區醫院內科病房一名98歲女病人昨日經入院篩查檢測呈初步陽性,情況穩定。 後來男病人開始意識不清,不久臉色發紫,陪伴在旁的葉先生緊張得大叫護士,但未獲理會,直至父親完全失去反應,才有護士前來輕拍病人,見沒有反應始通知醫生將病人推入急救室。 搶救五分鐘後,醫生告知家屬病人曾一度停止呼吸,且因為腦出血過多,腦幹已經死亡,最終病重去世。 昨日下午約3時,病房護士站一部氣動輸送管裝置傳出異味。
本港第5波疫情放緩,同時隨著醫管局推出分層分流治療策略後,市民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的等候情況有所改善。 2018年9月30日,一名29個月大男嬰因發燒及呼吸困難送到急症室,心跳跌至每分鐘51次的嚴重水平,醫生處方0.26毫克阿托品,惟男嬰情況持續惡化,護士覆查紀錄時發現阿托品的注射劑量為1.56毫克,高於處方水平5倍。 2015年1月7日,年僅一歲半的女嬰出生後確診患上先天多發性關節攣縮症,四肢嚴重扭曲,另外有耳積水及裂顎問題,動過六次手術,一直留院。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急症科專科醫生:冬季急症室求診個案大多是幼童或兒童發燒或高燒不退、長者體溫過低
女患者則因心臟出現問題入住伊利沙伯醫院,沒有發燒,被安排轉到隔離病房。 其後,醫生發現患者肺部有陰影且味覺轉變,將她轉送監察病房並接受檢測,患者今早初步確診。 曾與患者住同一病格的六名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今日出席簡報會,匯報公立醫院內多宗有關個案。 其中一名70歲女患者昨日凌晨因疲倦無力,入住北區醫院內科病房,經診斷後發現貧血,入院時並無發燒。
隨着「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推行,政府初步推算,北區的人口將於2031年急增至大約53萬人。 此外,由於人口老化及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長者比例將會越來越高,勢必進一步對北區的醫療、護理服務系統構成龐大壓力。 翻查醫管局在網上公布急症室服務及內科住院病床使用率的數據,北區醫院在2016年3月上旬,平均每天內科住院病床於午夜時的使用率竟高達104%,一旦「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完成,北區醫院面臨的考驗將更嚴峻。 據悉,該名初步確診的醫生近日調到深切治療部工作,其間有接觸確診病人,並有穿著合適個人防護裝備,至於該醫生的妻子為普通內科病房註冊護士,現正接受測試。 今日下午約3時,病房護士站一部氣動輸送管裝置傳出異味。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醫療服務及收費
2012年6月1日, 一名六月一日分娩的產婦,出院後發現分泌異常,七月廿六日到母嬰健康院檢查,轉介威院跟進,揭發有醫生在分娩過程中遺留紗布。 由吳光正伉儷捐款興建的包玉剛爵士癌症中心及包黃秀英女士兒童癌症中心於1994年11月正式啟用,中心樓高7層,其中一層闢作兒童骨髓移植中心,集合診斷、住院及門診治療、手術、病人輔導及教育、教學及研究於同一中心。 2012年9月14日,中文大學醫學院宣布與美國貝勒醫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為中大教授提供臨床遺傳病學培訓,并將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推出全港首個一站式遺傳病門診服務。
明愛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一名83歲女病人於昨日(二月十二日)初步確診,病人正接受隔離,情況穩定。 曾與該名病人入住同一病格的九名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需要接受隔離檢疫。 一名在該病房工作的中介病人服務助理於今日初步確診,該名員工最後上班日期為二月十二日,目前情況穩定。 2021年10月10日,1名13歲女童早上因低燒及感到氣促,到威院急症室求診。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服務收費
另一名內科病房79歲女病人,前日經入院篩查檢測初步亦呈陽性,同病格的6名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 廣華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兩名分別91及92歲的女病人,上周六入院篩查檢測結果為陰性。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2023 兩人入院後,分別於前日及昨日恆常病毒檢測中呈初步陽性。
瑪麗醫院及北區醫院先後有病房設備電路板故障傳出異味、無人受傷。 醫院管理局管理的「撒瑪利亞基金」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治療過程中的指定「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衞生防護中心今日(19日)公布新增3,256宗確診個案,包括3,019宗本地個案和237宗輸入個案。 在本地個案之中,有1,217宗經核酸檢測確診,1,802宗在快測平台申報陽性。 另外,新增4名患者離世,第五波疫情合共9,231人離世。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病人家屬須經由病房職員登記預約探訪,職員屆時將在數日內致電聯絡,家屬毋須再自行聯絡醫院,病房屆時會根據實際運作安排家屬每星期探訪1至2次。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瑪麗及北區醫院有病房電路板故障 兩病人一度要移出病房
2011年5月26日,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一名助理教授在4月24日復活節假期凌晨,為一名年輕女病人進行緊急眼角膜移植手術,但他帶同女友入手術室觀看手術;該女子是中大醫學院碩士研究生,並非威院的醫護人員。 威爾斯親王醫院在醫院管理局12/13年度《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報告中預約手術表現出色,但緊急手術卻表現遜色,出現兩極化。 威爾斯親王醫院於1970年代規劃,在1978年10月動工,1982年11月1日由根德公爵夫人嘉芙蓮主持醫院揭幕典禮,同年成立全港第4間公立醫院註冊護士學校。
- 七月三十日外科醫生根據病人提供之私家檢驗紀錄、當時的臨床徵狀及X光檢查結果,初步判斷病人患有乳房腫瘤,為進一步確定腫瘤屬於良性或惡性,七月三十一日為她進行抽取乳房活組織作化驗以釐訂治療方案。
- 孕婦由威院轉至沙田醫院,至今如植物人般,只懂得張開眼,對外界毫無反應,以鼻胃管餵食,嬰兒仍在威院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留醫,使用呼吸機,醫生預告BB可能無活動能力。
- 《基層醫療指南》是一個包括不同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個人及執業資料的網絡模式指南。
- 發言人續指,已接種完兩劑新冠疫苗不少於14天的探訪者,將可獲豁免病毒檢測的要求,有關豁免安排亦適用於恩恤或緊急探訪。
- 該護士過去3個月都在隔離病房工作,要照顧確診病人,最後一日上班為本月14日。
- 重建計劃在2018年9月開始,預計第一階段工程將於2027年完成。
- 醫院已展開接觸追蹤調查,與該名病人入住同一病格的兩名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需要接受隔離檢疫。
由於工作期間有穿著合適個人防護裝備,故無病人被列為緊密接觸者。 醫管局會安排隔離病房及內科病房相關職員做病毒測試,相關病房亦會停收新症。 醫管局再次提醒,員工須避免一齊用餐或社交聚會,自覺有感高風險,可聯絡醫院檢測。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2023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2023 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一名46歲男病人昨日經入院篩查檢測呈初步陽性,情況危殆,同病格的一名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需隔離檢疫;北區醫院內科病房一名55歲男病人今日經入院篩查檢測呈初步陽性,情況嚴重。 2020年10月,一名69歲男病人因嘔吐送院,出現出現頭暈、頭痛等,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 在一小時後,胞弟發現死者的面色轉黑,似是沒有呼吸,故立即通知醫護搶救。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服務範圍
嬰兒最終被發現無心跳,院方才緊急安排入產房,用產鉗輔助胎兒出生。 2016年3月10日,一名孕婦疑因血壓高,由母嬰健康院轉介至威院李嘉誠婦產科專科門診,覆檢後血壓正常。 三月九日再覆診,一度量得血壓高,再量又回復正常,何太在家量血壓亦屬正常水平,院方認為無迹象顯示屬妊娠毒血症或其他併發症,着她繼續在家定期量血壓,翌日晚飯後,突然面色發紫,身體不斷抽搐,立即報警送院搶救。 院方一系列檢驗結果排除何太患妊娠毒血症或羊水入血,僅稱她有「不可預測的突發心室顫動及胎盤剝離」。 孕婦由威院轉至沙田醫院,至今如植物人般,只懂得張開眼,對外界毫無反應,以鼻胃管餵食,嬰兒仍在威院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留醫,使用呼吸機,醫生預告BB可能無活動能力。
醫管局表示,新措施本周五(25日)開始,病人家屬必須經由病房職員預約探訪登記,有關職員將會於未來數日致電聯絡,家屬毋須自行聯絡醫院,病房會根據實際運作安排家屬每星期探訪一至兩次。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緩和,醫院管理局進一步放寬探訪安排,原本只有18間非急症醫院可以探訪,本周五(25日)開始屯門醫院、北區醫院、仁濟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個別病房都可以探訪,即有22間醫院的病房都恢復探訪安排。 醫院發言人指,於上週二分別發現院內科延續護理男病房一名90歲男病人、康復科女病房一名74歲女病人,確診感染耳念珠菌,但沒有感染徵狀。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醫院及診所
醫院管理局今日(13日)公布,瑪麗醫院及北區醫院昨日(12日)及今日先後有病房傳出異味,其中瑪麗醫院有2名病人須短暫移出病房外。 經調查後,涉事2間病房各自因有設備電路板故障,瑪麗醫院已於昨日(12日)完成維修更換零件,而北區醫院預計明日(14日)完成。 醫管局表示,該2個病房設備均已裝設有合適的電力安全系統,2宗事件都沒有病人或職員受傷,服務亦沒有受影響。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至於急症室服務,鍾醫生指冬天前往急症室的求診個案大多是幼童或兒童發燒或高燒不退、長者體溫過低,或是打邊爐或外出用膳而引起的意外或灼傷等等。
醫院的內科、外科及深切治療部等於2010年10月11日起分階段遷至新大樓,而大樓內的急症室於2010年10月28日上午8時起正式啟用。 他早前在內科病房工作,近日轉到深切治療部工作,期間有接觸確診患者,並曾為患者插喉。 醫院管理局表示,再多兩人被列作北區醫院隔離病房內科確診護士的密切接觸者,分別為伊利沙伯醫院和屯門醫院護士,前者病毒檢測結果呈初步陽性。 接觸追蹤調查後,共4名內科護士被列為密切接觸者要檢疫,他們曾在過去周末與該護士聚會、1人曾一起在院外用膳。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瑪麗及北區醫院接連有病房電路板故障傳異味 兩病人一度要移出病房
她與該院早前確診的深切治療部內科醫生,曾於本月5日接觸過一名病毒載量高的60歲男患者(#9049),其間有進行霧化程序。 經過追蹤,醫管局發現有4名內科護士與初步確診護士在周末有聚會,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須檢疫;而由於初步確診護士一直有穿合適裝備,沒有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院方會為隔離及內科病房的醫護安排病毒測試及醫學監測,有關隔離病房已停止接收新症。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2023 2017年12月,一名四十三歲男病人因牙痛及下頜腫脹到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求醫,診斷有牙原性感染及蜂窩組織炎,拔除智慧齒及放膿後離院,惟相隔半日病情即急速惡化,再求診時證實患「口腔底蜂窩組織炎」,需即時在咽喉開刀放膿。 惟周半日後病情惡化,出現頸痛、氣促及發燒,同日再到威院急症室求醫。 第二度求診時發現他的下頜下嚴重腫脹,診斷出「口腔底蜂窩組織炎」,耳鼻喉科醫生下午為他進行「咽喉切開引流兩邊下頜下膿液手術」。 術後醫生評估周的氣道空間足夠,可自行呼吸,術後一小時拔除氣喉。
威院護理員替文旭培理髮時,赫然發現其頭蓋有一個長達四至六厘米、已結痂呈「L」形的傷口。 文太表示,丈夫出事前頭部並無受傷,入院時救護員與急症室人員亦無發現此傷口,故質疑傷口是院方疏忽造成,且是導致文重傷及失明的主要原因。 不過,多月來院方對該神秘傷口一直避而不談,甚至指傷口是病人自己造成的。 2008年5月,一名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護士誤將病人甲的藥物處方記錄存放至病人乙的醫療記錄內。 沙田醫院的醫生為病人乙診斷及參考其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治療記錄後為他處方藥物。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公立醫院訪客的預防感染措施
據美國CDC(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數據指,超過3成的念珠菌感染者會在患病90天內病逝。 但CDC的研究人員亦指,由於這些感染者通常也面臨著其他多種健康問題,因此未能確定有多少死亡可以直接歸咎於耳念珠菌。 因為耳念珠菌可能是直接死亡原因,也可能是與其他不良健康因素一起加速死亡。 耳念珠菌是念珠菌的一種,具多重耐藥性,能造成高死亡率的嚴重感染。 2009年在日本首度被發現,接著出現在愈來愈多國家。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放寬探病】再多4間公立醫院接受預約探病 探訪者需持72小時內檢測陰性證明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關注屯門醫院在昨日暴雨期間部分地方水浸,會要求醫管局檢視,確保醫院設備不受雨季和風季影響。 盧寵茂又指在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問題上,不應有語言要求的前設限制,醫療機構招聘時會按需要自行決定。 發言人稱病人出院紀錄已列載病人出院藥物處方,職員亦需跟進藥物是否已送往病房,病房亦有提示卡提醒職員在病人出院時到出院病人藥物儲存櫃取藥。 另外,所有病房均備有「電子病歷系統」,方便職員隨時查看病人處方紀錄及解答有關查詢,職員亦需就任何與藥物有關的事故向管理層作出呈報。 衞生署轄下的荃灣政府合署牙科診所一名文職員工亦初步確診,該員工居於強制檢測大廈,但1月15日做檢測後,報告呈陰性。 翌日其家人確診,並在1月17日出現病徵,送院檢測後才初步確診。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醫院聯網、醫院及醫療機構
日前北區醫院深切治療部一名曾照顧確診病人的內科醫生確診,被問到有無流行病學關連,庾慧玲表示,仍在調查中,但暫時未見到有關連。 該名醫生於1月5日曾為確診病人(個案編號#9049)插喉,現初步確診護士在隔離病房工作時,有照顧過同一位患者,包括有霧化程序,病人須聞高濃度氧氣。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交代指,北區醫院一名內科病房護士前日(18日)起感到輕微不適,昨日(19日)到社區檢測中心採樣,今日結果呈初步陽性,正等候入院。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2023 該護士過去3個月都在隔離病房工作,要照顧確診病人,最後一日上班為本月14日。 醫管局今日(20日)公布,北區醫院一名內科病房護士初步確診,前日(18日)起感到輕微不適,由於該名護士過去3個月都在隔離病房工作,要照顧確診病人,期間有穿著合適個人防護裝備,1月14日最後一日上班。 4名內科護士因曾與該護士聚會或用膳,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須檢疫。
仁濟醫院內科病房一名97歲女病人二月十一日經入院篩查檢測呈初步陽性,病人正接受隔離治療,現時情況嚴重。 醫院已展開接觸追蹤調查,與該名病人入住同一病格的兩名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需要接受隔離檢疫。 瑪麗醫院內科病房一名68歲男病人二月十日經入院篩查檢測呈初步陽性。 醫院已展開接觸追蹤調查,與該名男病人入住同一病格的九名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需要接受隔離檢疫。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另外,位於赤鱲角博覽館旁的臨時醫院昨竣工,正名為「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圖1),內有6座病房大樓和1座醫療中心,並設有符合一線隔離病房標準的負氣壓病房,可容納約820張病床。 醫管局爭取於下月啟用設施,庾慧玲表示當局正進行配置和人手安排,啟用後主要接收輕度或中度的確診病人,並會提供病毒測試。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荃灣牙科診所一名員工初步確診 檢測結果曾呈陰性
2018年1月29日, 一名入男病人本月十日照胃鏡檢查期間靜脈破裂大量出血,威院資深腸胃外科醫生為病人置入食道球緊急止血時,竟插錯入氣管並充氣。 涉事醫生無即時察覺,直至個多小時後由深切治療部醫生發現。 病人氣管有十厘米傷口,當中四厘米「穿窿」,至今仍未能修補。
他又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已與流感、副流感及合胞病毒等呼吸道感染一樣,但每年入冬前,市民或要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加強劑。 如果已接種3或4劑新冠疫苗,加上曾感染新冠病毒的非高危群組,現階段可不需接種加強劑,可能到年底才需接種。 他強調,高危群組例如長者、曾接受移植等人士,仍需適時接種加強劑,按專家建議,高危人士在感染或接種疫苗後6個月,需要接種加強劑。 至於北區醫院一個骨科病房周一下午,病房護士站的氣動輸送管裝置傳出異味,初步檢查後相信是裝置內的電路板故障,院方已安排更換電路板。 局方指兩個病房設備都裝有電力安全系統,事件中無人受傷,服務亦無受影響。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滙豐及恒生網上理財及櫃員機集體故障 下午陸續恢復服務
【本報訊】本港經歷長達3年的新冠疫情,最近逐漸復常。 北區醫院於9月1日公布一宗重要風險事件,涉及一名64歲患胰臟癌的男病人。 他於4月23日因腹痛、嘔吐及下肢乏力,經急症室入住北區醫院內科病房,醫生診斷其患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病。 院方在翌日確診病人患胰臟癌,並已擴散至肝臟,醫生處方多種藥物,包括血糖控制藥物、心臟科藥物及血壓控制藥物予病人。 原本18間非急症醫院的探訪安排亦有擴展,包括葛量洪醫院的正座 - 老人內科病房、九龍醫院主座大樓 - 胸肺內科延續護理服務病房、明愛醫院懷明樓 - 內科及老人科/骨科復康病房及紓緩治療病房。
北區醫院內科病房: 關於我們 | 使用條款及細則
2012年6月7日, 一名六月七日分娩的產婦,出院後返回內地,之後發現分泌異常,在內地醫院求診及取出紗布,七月廿日通知威院。 2011年11月28日,一名30多歲婦人,於半年前在威院進行剖腹生產手術,期間膀胱被意外割破,使她半年來長期漏尿失禁,影響生活。 另外,新增4名患者危殆和6名患者嚴重,現時有20名危殆和41名嚴重患者留醫,其中7人危殆在深切治療部留醫。
2009年2月7日, 一名病人在馬鞍山家中感到暈眩,由太太召救護車送入威院急症室。 救護員及急症室當值醫生先後檢查亦證實只是血糖過低,但為安全計決定留院觀察,文太亦陪伴至清晨才離開。 同日下午文太突然接威院來電,指丈夫情況急轉直下,且心臟曾經停頓,有性命危險。 經搶救近一星期後文旭培終甦醒,但眼部完全失明,其後更出現失禁及行動不便等後遺症,與入院前判若兩人。
至於北區醫院為約70名隔離病房及內科相關職員安排的病毒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院方亦在確診護士傳染期內曾工作和休息的地方採集69個環境樣本,全部對病毒呈陰性反應。 九龍城聯合道華德學校爆發上呼吸道感染個案,涉及20名學童,全部毋須入院,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涉及9男11女,年齡介乎7至9歲,他們自本月4日起先後出現病徵,其中16人已經求醫,當中1人經化驗後確診帶有呼吸道合胞病毒。 學校正接受醫學監察,防護中心為校方提供有關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