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業的書信中對人生有清晰的啟示,猶如一個富經驗的同行者,在後輩身邊循循善誘。 永業的興趣範圍很廣,而且知識博厚,無論是大自然、科學、文化、藝術、宗教,他都不會放過。 但特別的是他對身邊的事物有敏銳的觸覺,眼睛所看見的,觀察入微,並存到腦袋,分析和建構意義。 陳佩琪出院後,開始調整生活型態,她猜測很可能是壓力導致生病。 病後她改採「倒三角型」吃飯法,早餐很豐盛;中午忙就買關東煮、沙拉水果;晚餐回家煮糙米飯配簡單菜色。
近年世界各地右翼思潮崛起,主張藉打仗保護己方利益,而憤怒激進的年青人較易被政客利用去當兵,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爆發。 為此我努力做戰前的復和工作,正構思為年青人建立一個跨文化的國際交流平台,聯繫香港和世界各地的大學生、神學生和職青等。 「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年青人是將來的領袖,願他們從文化體驗中多作反省,邁向正確的人生方向。 陳念聰醫生2023 若你已擁有專業技能,生活總算不成問題的時候,面對專業和社會責任的呼喚,你是否也會躊躇如何回應?
陳念聰醫生: 專業治療
我們要從真理中重尋何者重要和次要,繼而在慣常模式中作相應調整或拆構。 回顧歷史,真理會挑戰我們的信仰是否正確;當基督信仰被扭曲到某程度後自會產生一些運動,叫人反省所持守的信仰。 在阿富汗工作了六年之後,陳念聰為了不會因長期處於第三世界國家,以致被現代醫療技術拋離,因此決定回港工作。 陳念聰醫生2023 陳念聰醫生 不過,上帝再一次出人意表的安排──他進了為世界扶貧的施達基金會當總幹事。 「在苦難裡,你才會思索到人性和人生的事情,我在阿富汗的苦難中,常想人何以要互相殘殺,而在太平盛世時總不容易想到。」艱苦我奮進,貧乏我多情,因為陳醫生沒有放棄,倒給了生命下個最漂亮的註腳。 陳醫生在他的醫者路上,親身把他的暖意和誠懇,慷慨贈予那些被遺忘和遺棄的亂世──從總被人稱為第三世界的非洲大陸,到經年戰亂的阿富汗。
施達基金會總幹事,眼科醫生陳念聰先生和太太關韻韶女士,在1993年至1999年,毅然放棄香港穩定的生活,到阿富汗協助發展當地的眼科醫療。 教會不能獨善其身,我們要反思信仰,如能把握並活出當中精髓,必能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 基督徒需為政府祈禱,但我們的盼望不在政府,而在於神;所以基督徒更要為自己的生命祈禱,時刻求神光照,反省信仰生命。
陳念聰醫生: 專業資格
陳佩琪也學著放慢步調,生活中多點運動,像通勤搭公車常提早下車再步行至醫院。 陳念聰醫生 步行是她認為最簡單、最能持久的運動,走路速度要有點快、感到微喘。 但她提醒,都市空氣還是很髒,「一定要戴口罩,不要為了漂亮就不戴」,連在家煮飯也口罩不離身。 在繁忙、高效率、功利的社會裏,要有原則和肯定自己的價值觀,有分辨是非的洞悉能力,已是不容易,將這些智慧傳遞給下一代更是困難。
我鼓勵大家憑良心以合神心意的方向努力,雖不一定成功,卻是履行神賦予我們作為基督徒的責任。 重要是不存私心,不要「抽水」,若在過程中為自己立名聲、得好處,那就寧可不做,因目的已變質。 身為施達基金會的總幹事,陳念聰醫生現時負責多個地區的扶貧工作。 從前放下在港從醫的穩定厚薪,和妻子各簽下了一紙「生死切結書」,在回教國家阿富汗行醫,以眼科專業在當地服侍,也留下生命中難以忘懷的結連,並教人動容的榜樣。 基督徒要謙卑學效耶穌基督的榜樣,祂曾斥責宗教領袖,卻沒打倒他們,即使含冤被釘十架也請求天父原諒他們。
陳念聰醫生: 醫思直說 │ 世界雙相情緒障礙日──從殿堂級畫家「梵高」、解構「躁鬱症」真面目!
這也是基督徒的絕招,愛與寬恕是撒手鐧;不認識主的人會用鬥爭,拼個你死我活。 我們要讓人看見基督徒的不同:人人都在爭取一些東西,惟基督徒讓人感受到愛,願與困惑中的人一起困惑,並以正面的態度面對。 福音是活的,能回應世情;只因現今的教會令信仰僵化,像築了一道牆把信徒和社會分隔,大大削弱了信徒與社會對話的能力,無法應對社會需要。 陳念聰醫生2023 基督徒要入世而不屬世,因此要常反省信仰,不墨守成規:我們可有限制了真信仰?
那段復原日子,陳佩琪形容,「先生從來沒對我講過什麼甜言蜜語,可是在背後,他的關心其實我可以感受得到。」孩子也變得較懂事,先生與孩子的陪伴,是她與病魔奮鬥的力量。
陳念聰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很多人常為自己所做的冠上神的名義,我們實在要學習謙卑地認清神的心意;只要願意尋求,神必指引,我們可透過不斷溝通、禱告、觀察和等候,讓神引導教會前行。 曾在阿富汗的睡房內發現彈痕,在枕頭套拾得子彈頭;曾被懷疑是外國間諜,好不容易才從監獄中釋放──以前因為人性的醜惡,總對生命抱著悲觀態度的陳醫生,何以在服侍貧窮國家的經歷裡,倒為自已的生命重尋出路? 陳念聰醫生 陳念聰醫生在7月25日,於本社「閱讀雲彩」分享會上,親自與我們分享了他的醫者人生路。 陳念聰醫生 陳念聰醫生 年青人說話坦率直接,教牧長執不妨多與他們溝通,意見不同也可對話,之後大家或做法不同,但這不要緊,可各有各做,記緊神可同時使用不同立場的人,要互相欣賞和尊重,彼此記念。
陳佩琪說,剛罹癌時很沮喪,但後來很感謝肺腺癌,因這是身體在提醒她,「該改變生活型態了」。 「因是第一期,我本來很掙扎,不知道需不需要這麼快開刀?」陳佩琪當時天人交戰,其實是害怕開刀有後遺症,畢竟家裡還有三個子女,讓人放不下心。 但在柯文哲堅持下,「沙豬般地」逼她去開刀,陳佩琪隔月就切除部分肺葉。 一年半前,在施達基金會的董事會中認識永業,雖然日子不多,卻一見如故,大家有很多共同的興趣。 一次機會我們一同到雲南,觀察當地的項目事工,旅程上有更深入的認識。
陳念聰醫生: 世界無煙日 │ 港大牙醫學院響應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共創建齒新世代」網頁提醒大眾煙草對口腔的傷害
這種放下高薪厚職的傻勁,如他所言「生命之可貴不在乎長短甚至生死,而在乎意義和犧牲。」也許是今天世故社會失傳又需要重拾的東西。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妻子、台北市聯合醫院的知名兒科醫師陳佩琪,人稱「犀利人妻」。 陳念聰醫生2023 但她也有脆弱的一面,「柯文哲」跟「肺腺癌」正是讓她最容易眼眶泛紅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