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印花稅500萬2023必看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所謂「從價印花稅」,即根據買入的樓價釐定,由買家負責繳付的稅項。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去年購置住宅物業人士當中,超過九成屬首次置業。 考慮到買賣或轉讓住宅及非住宅物業須繳付的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的稅階,自2010年都未有調整,因此作出調整,主要目的是減輕一般家庭首次置業的負擔,特別是中小單位。 由於有聲音認為境外資金是本港樓價高企的主因之一,故特區政府在2012年10月27日起,針對境外買家徵收買家印花稅 。 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在簽訂住宅物業的買賣合約時,便要額外繳交15%的買家印花稅 ,但根據《施政報告2022》的最新指引,合資格外來人才,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後,首置物業可退還買家印花稅。

  • 無論買定租都各有優缺點,謹記不應讓辦公室成為公司的財政負擔,同時亦預計到公司未來幾年的發展,從而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 由於臨時買賣協議在簽立日後 1 4 天內,被正式買賣協議所代替,而正式買賣協議是在 2010 年 4 月 1 日或之後簽立,印花稅會按新稅率計算。
  • 因為「母子公司」只是「轉讓股份」,故只需支付很有限的稅項,變相成為合規避過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的好方法。
  • 《胡.說樓市》希望透過本文解釋居屋市場按揭,並羅列各銀行的現金回贈及息率。
  •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要避免踩地雷,就要留意土地註冊處的記錄了,如果買家早前試過撻訂,後來買入新物業時,未完成好撻訂程序,就不算是首置身份,仍需要先付15%辣稅。 印花稅500萬2023 可不要以為,待撻訂手續完成後,相關資料已獲土地註冊處記錄,便向稅局申請退稅。 印花稅500萬2023 因為退稅是需要買入第二層樓後,一年內賣出舊物業,但撻訂不算是沽出,所以稅局有權不退稅。

印花稅500萬: 政府發債

再呼籲使用雲端發票設定兌獎帳戶比較不會漏,財政部也會確保用戶的資訊安全。 至於沒設定領獎帳戶的中獎者,未列印電子發票證明聯,也可利用財政部統一發票兌獎APP兌領獎金,也能省千分之四印花稅。 財政部統計,這一期電子發票對中特別獎、特獎、頭獎與雲端發票專屬百萬元獎等四大獎項的幸運得主計有105位,獎金合計超過新臺幣2億4百萬元,對中其他獎項的獎金計23億7千萬餘元。 股票報價由 N2N-AFE Limited 印花稅500萬2023 印花稅500萬2023 提供。

另外,不少人買樓後再買車位,雖然車位屬非住宅類別,但亦須交從價印花稅,詳情可讀車位按揭+印花稅攻略。 印花稅500萬 消息人士又透露,2021/22年度的物業印花稅收入共328億元,2022/23年度則為138億元,按年度減少190億元或58%。 付樓價3%的從價印花稅的物業,由原先樓價介乎442至600萬元的物業,調整為新例下的 印花稅500萬 664至900萬元。

印花稅500萬: 按揭預先批核讓買家安心入市

稅務局製作了一個簡單的軟件,幫助你計算物業轉讓文書(即住宅物業買賣協議和非住宅物業樓契)及租約的應繳印花稅。 你只需輸入物業轉讓代價款額/價值或租期及租金資料, 然後按「計算」按鈕;應繳印花稅款額便會在螢幕上顯示。 是次調整從價印花稅的稅階,令購買樓價逾200萬至1008萬元內物業所需繳付稅款有所減少。 若以300萬元的樓價計算,之前稅率為1.5%,涉及4.5萬元稅款;新稅階將大減4.49萬元或99.8%,只要繳付100元稅款。 印花稅500萬 至於樓價900萬元的物業,印花稅率由3.75%降低至3%,最新稅款約27萬元,較舊稅率的33.75萬元稅款,減少6.75萬元或20%。

這些物業印花稅看似複雜,計算方法與條件又各有不同,難免令首置新手不知如何入手。 其實買樓印花稅的多寡主要被4大因素所影響,只要清楚了解這些因素就能輕易了解自己需要預留多少印花稅開支。 完全整個買樓程序後,就是每月供款的環節,居屋計劃的折扣通常可讓入息水平達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的非業主住戶家庭動用不超過其每月入息 40%作按揭供款。

印花稅500萬: 香港大廈搜尋

另外,如果兩個人共同持有價值600萬的物業,如果想改名為一人持有,也是一個好時機:因為600萬的一半業權正好是300萬,轉名印花稅只用付100元。 非住宅從價印花稅是一種印花稅,是為了控制物業市場,特別是非住宅物業市場的需求而設立的。 這種稅收是基於物業買賣的買方支付的,並且按照物業價值的一定百分比收取。 從價印花稅是買賣物業時必須繳付的一項印花稅,對買家而言是一筆必要的支出。 聲明﹕ROOTS上會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簡單來說,如果你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在買入香港住宅物業時,你並沒有持有其他香港住宅物業、亦不是其他香港住宅物業的「實益擁有人」,在進行買賣時就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 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的人士,必須繳納買家印花稅。 但如果相關人士非近親的話,例如祖父轉給孫子,則需要考慮的地方更多,例如賣出業權者是否持有物業超過3年,又需要考慮業權受方是否有其他住宅物業。 正如上段所說,如果受方持有的物業而非住宅類的話,仍以基礎印花稅計算。 近親共同持有住宅物業,乃是常見情況,近親所指的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有時因為資產上需要進行調配,令持有業權者退出或加入,如加入的業權擁有者本身又有物業,印花稅應如何計算呢? 簡單來說,首先擬定業權變更的受者是否近親關係,如果是的話,印花稅以業權轉讓的比率並以基礎印花稅計算。

印花稅500萬: 買賣樓價超過二千萬元的物業的印花稅

這種類型的投機性房地產投資有時被稱為“房屋倒賣”。 支持希望進入房地產階梯的首次購房者:當房地產市場以緩慢且易於管理的速度增長時,更多人可能更容易實現房屋所有權,尤其是對於第一次拼命試圖進入房地產階梯的房主。 在香港,同時也是香港永久居民的首次購房者有資格支付便宜得多的印花稅。 從根本上講,印花稅是香港政府對某些文件進行法律確認並繳納給政府的稅(也稱為稅)。

此網站提供簡易的印花稅計算機,為讀者計算物業轉讓文書(即住宅物業買賣協議和非住宅物業樓契)及租約的應繳印花稅。 反觀如果聯名買樓的一方並非近親,則需要繳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且還需按需要繳交針對海外人士的「買家印花稅」。 舉例男方本身屬永久性居民、在港沒有持有何物業,但卻聯同一名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女士,以300萬元購入一個單位,該女士跟男方並非近親。 物業要交「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即「300萬X 15%」,相當於450,000元外,還要多繳交15%的「買家印花稅」。 在港營商,買寫字樓還是租寫字樓是老闆們長年的議題。 決定性因素取決於自用還是投資、對辦公空間的要求、預算(尤其香港商廈租金貴絕全球)等各方面。

印花稅500萬: 物業印花稅是什麼?

部份人會問,如果本身是繼承遺產的話,需否繳付「從價印花稅」,又或者如果本身已持有物業,但因親人離世要繼承物業,究竟又需要支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呢? 因為根據條例規定,任何人以「遺囑」或「無遺囑」的情況下,繼承了物業並不需繳付「印花稅」。 假設買家新購入的物業為300萬元,由於舊居尚未沽出,故他需要支付100元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但新居入伙後一年內,他成功沽出了舊居,故可向稅局申請退回多繳的稅項。

作為預算案後登場的樓盤,政府寬減印花稅,銀碼愈細的單位愈受惠,配合發展商的付款辦法,又能否發揮一定作用? 發展商推出的「利息補貼」計劃,又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以紙張形式申請物業印花,可以在印花稅署櫃位遞交申請表,不必提交買賣合約、樓契及租約的文書正本(須裁定或隨附於豁免、寬免、減免或退款的申請除外)。 印花稅500萬2023 如果掉轉是「先賣後買」形式換樓,例如買入$800萬物業,15%從價印花稅支出為$120萬,而第2標準稅率從價印花稅支出則只需$30萬(3.75%),這有助減低現金流需求。 印花稅500萬 不過一樣要小心買家撻訂,以致自己未能在1年限期內成功出售舊物業,變相要硬食15%賣家印花稅。

印花稅500萬: 重點2:  怎樣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要解決危機,可使用轉按、定息按揭、賣樓及出租物業… 為了應對過去樓價高企的狀況,政府將從價印花稅的應用對象劃分為「首置」及「非首置」,兩者所需要繳付的印花稅水平並不相同。 香港樓宇買賣中,最常見以及最基本的印花稅,即為「從價印花稅」。 顧名思義,即為樓宇買賣過程中,依從樓價價值而得出的印花稅。 印花稅500萬2023 因為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第621章),賣方只可以實用面積表達住宅物業的面積和價格。 其中,實用面積指該住宅物業的樓面面積,包括在構成該物業的一部分的範圍內的以下每一項目的樓面面積:露台;工作平台;以及陽台。 實用面積並不包括空調機房、窗台、閣樓、平台、花園、停車位、天台、梯屋、前庭或庭院的每一項目的面積,即使該些項目構成該物業的一部分的範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