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即將開打HPV疫苗,從源頭開始預防女性癌症發生率第9名的子宮頸癌。 雖然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不斷下降,但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發現癌前病變的人多是20~34歲的年輕女性,而且潛伏期又特別長,如果沒有定期追蹤,可能會真的演變成癌症。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2023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目前政府提供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且沒有最高年齡的限制,若健康情況許可,都應每年接受篩檢。
意思就是說,抹片的結果,細胞的發現,不應作為治療的依據。 抹片篩檢已變成常規的檢查,是沒有症狀去定期做檢查的方法。 自從政府支持抹片的檢查費用之後,已大幅降低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非典型鱗狀細胞,不能明確意義是什麼意思
由2019/20學年開始,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免費為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童接種第一劑九價子宮頸癌疫苗,第二劑疫苗則在翌學年當女童升讀小學六年級時接種。 子宮頸癌會隨著嚴重程度不同,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轉移途徑會透過直接侵犯、血液及淋巴轉移,擴散到子宮頸旁的組織、陰道、骨盆腔、腎臟、膀胱或直腸,遠端轉移則包括肺臟、肝臟、骨骼或腦部等。 第三期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陰道的下三分之一,或是已經侵犯到了骨盆壁,或造成腎水腫或無功能腎臟。 子宮頸癌的主因為持續感染致癌(或高風險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大部分受HPV感染的婦女沒有症狀,可自行清除病毒。 有一個針對203個抹片為ASC的病例所做的研究指出,高達24%的ASC婦女,經組織切片證實有子宮頸鱗狀上皮內贅生瘤(CIN),而抹片為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的婦女則更高達44%有CIN。
本網站不保證提供不間斷、即時、安全、無錯誤的網路服務。 懷孕婦女如果以往接受過子宮頸切片手術,產檢時應主動告知產科醫師,可以視情況採取避免早產的措施,但不需每位患者皆要接受進一步的子宮頸環紮手術。 開始性行為 3 年後可接受篩檢,其後每年 1 次,如連續 3 次結果都正常,可延長為每 2 ~ 3 年檢查。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子宮頸癌分期為何?各分期危險度有多大?
子宮頸細胞須發生一系列的變化,由正常細胞到異常細胞、至輕度、中度、嚴重變壞、到最後演變成子宮頸癌。 在變壞過程當中,子宮頸細胞亦有機會自然回復正常。 即使細胞已達嚴重變壞程度,它仍需5至10年時間才惡化成癌症。 子宮頸抹片檢查過程簡單,大多不會感到疼痛,採檢過程,係將擴陰器置入陰道,再以小木棒或小刷子在子宮頸上,輕輕刮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塗抹於玻片上,經過染色後,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性的癌細胞存在。
- 懷孕婦女如果以往接受過子宮頸切片手術,產檢時應主動告知產科醫師,可以視情況採取避免早產的措施,但不需每位患者皆要接受進一步的子宮頸環紮手術。
- 目前政府提供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且沒有最高年齡的限制,若健康情況許可,都應每年接受篩檢。
- 疫苗的功效對從未感染 HPV 的女性最為顯著,因此最理想的接種時間為未開始性行為前,不過成年後接種也有一定保護能力。
- 陰道發炎除了跟性行為有關外,免疫力低的人也是陰道感染的常見原因之一,尤其是糖尿病患或有自體免疫疾病服藥者,皆易引起陰道感染問題。
- 病情的監測可指導用藥方案:有些內膜不典型增生的年輕患者,其不排卵或黃體不足等現象是由於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中某些環節有所欠缺或不平衡。
- 婦女感染HPV,通常不是永久性的感染,多數不需要治療,大約有80%的感染者可以在2年內自行痊癒。
- IIIB: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骨盆壁,或造成腎水腫或無功能腎臟。
是否接受孕激素治療及對孕激素治療的反應:如果內膜對孕激素反應不良,應警惕發展為癌的可能。 長期較大量持續性孕酮治療雖有短暫反應,但停藥很快復發,要考慮癌變傾向,或甚至已發展為癌。 在雌激素低的條件下,TAM又有微弱的類似雌激素的作用,故長期服用TAM,也可使子宮內膜增生。 Cohen組12例乳腺癌在服用TAM期間,同時用孕激素,全部病例內膜間質有蛻膜變。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子宮頸圓切手術時間短,麻醉相對安全
此外,還有個比較少見的「未定義的不典型的腺體細胞」(AGUS),和ASC相似,只不過這指的是內子宮頸或子宮內膜細胞。 氯米酚用量50~100mg,1 次/d,周期第5~9 天服用,必要時用藥期也可延長2~3 天。 B.生殖期:一般刮宮一次即可控制出血,如刮宮後仍有出血,應行宮腔鏡檢及B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2023 超以除外黏膜下肌瘤或其他器質性病變。
1.組織學分類 以往一般將子宮內膜增生分類為囊性增生、腺瘤樣增生及不典型增生。 腺體結構的形態改變也不相同,單純增生同時伴有間質成分的增生,複雜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的腺體增生更明顯,較少間質增生。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雌激素替代療法:圍絕經期或絕經後,由於雌激素缺乏而有更年期症候群,同時尚可能有骨質疏鬆、血脂代謝異常、心血管變化、甚至腦細胞活動的改變等。 因而ERT 逐漸被廣泛應用,並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ERT 單有雌激素,會刺激子宮內膜增生。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手術治療
子宮頸在陰道上端,是通往子宮的開口,這個部位特別容易被人類乳突病毒侵犯。 若伴侶生殖器官上有人類乳突病毒, 經性行為進入子宮頸後,造成表皮細胞異常生長,慢慢變成癌前症狀,最終變成癌細胞,就是子宮頸癌。 而有吸菸的患者也要戒菸、飲食多攝食抗發炎、抗氧化生鮮蔬果,有助清除病毒。 另外一九八八年美國訂的名稱叫做「鱗狀上皮內病變」,又分成低度和高度兩種,前者包括人類乳突病毒感染以及CIN1,後者則包括了CIN2及CIN3。
患有子宮頸癌是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致,而個別新標靶藥的面世,有助減輕子宮頸癌患者病情惡化,並將存活期增加4至5個月。 病人接受化療是按週期進行的,當中會有休息期,讓患者能從藥物的影響中恢復過來。 化療每次用藥通常為一星期或三星期,時間長短因應使用藥物而異。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子宮頸發炎 多為陰道發炎引起
在台灣民間俗稱「子宮頸原位癌」,並不認為是真正的癌症,目前其名稱較合理應稱為「子宮頸上皮細胞嚴重性病變」,或「子宮頸上皮細胞內贅瘤」,我國健保局也不列入重大癌症疾病。 以往我國衛生署公布全國癌症發生的統計表,子宮頸癌包括原位癌和侵襲癌,而讓國際間醫療專家誤認台灣是子宮頸癌好發的國家。 如果是陰道發炎引起的子宮頸發炎,基本上不會造成不孕;但若是骨盆腔發炎引起的子宮頸發炎,就可能導致不孕。 通常骨盆腔發炎多與性行為有關,主要原因包括性伴侶太多、感染淋病或披衣菌等,建議性行為時應使用保險套,可降低感染風險。 子宮頸抹片最早是1960年由希臘裔美國醫師發明,透過觀察細胞核、細胞質的比例及形狀大小等,將抹片與病理切片做比對。 抹片檢查除了能檢測子宮頸癌外,還可檢測陰道病變、子宮內膜癌等。
據統計,國內婦女每年定期做抹片篩檢者僅30%,3年做1次約55%至60%,40%的人則未定期檢查,另有10%至15%的人從來不做抹片,喪失及早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的先機。 因此,只要有過性經驗的人最好都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的表面外層細胞,是一種很薄,扁平的鱗狀細胞。 在原先的系統裏面,只有異常鱗狀細胞(atypical squamous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2023 cells, ASC)。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人類乳突病毒的致癌分子機轉
例如,當患者被告知「妳的抹片結果為3」,可能會誤認為得了子宮頸癌第三期,或子宮頸細胞病變第三級,其實這抹片報告單上的號碼3,指的是子宮頸細胞的發炎變化,與癌病無關。 在 2020 年,子宮頸癌成為香港女性第 8 大癌症殺手,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 Bowtie 將於下文為你提供有關子宮頸癌的基本資料。 文末更會為大家提供投保建議,讓大家可以盡早做好準備,避免因癌症治療而需要承受極重的財政壓力。 A:陰道及子宮頸感染發炎並不會造成胎兒畸形,如有陰道或子宮頸感染時,患者在專業醫師診斷下可使用陰道塞劑治療,部分抗生素也不會傷害胎兒,只要不吃口服藥即可。
流行病學證據顯示,人類乳突病毒的持續感染是導致子宮頸癌的必要條件 。 一般婦女的HPV感染率約為10-15%,但是幾乎99.7%子宮頸癌組織都可以偵測到人類乳突病毒。 30-65歲婦女如人類乳突病毒檢測是陰性反應可5年再測。 HPV檢測已成為子宮頸癌篩檢防治的輔助方法之一,HPV檢測已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用於子宮頸癌第一線篩檢,可篩檢出是否感染主要致癌型別16型和18型。 如感染16型和18型及其他高危險型別,就算抹片正常,仍有20%的人經由切片證實罹患子宮頸細胞病變。 人類乳突病毒是子宮頸癌最重要的元凶,即使現在已經有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但仍無法取代子宮頸抹片的篩檢。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健康人群
而本網站或相關連結網站所刊載內容或建置連結之網頁或資料,均由被連結網站所授權提供,本網站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2023 您下載或拷貝本網站內容,或以任何形式將本網站內容傳輸、散布或提供予公眾者(包括但不限於轉貼連結、轉載內容等方式),皆不得基於商業目的或作為商業用途。 此外,您利用本網站內容時須遵守著作權法的所有相關規定,不可變更、發行、播送、轉賣、重製、改作、散布、表演、展示以及利用本網站相關網站上局部或全部內容與服務賺取利益。 您透過本網站發表的各種言論(包括但不僅限於諮詢問題、就醫經驗、感謝信等),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您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您在本網站上獲得的答覆、醫學文章、醫療保健資訊等,亦均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內容的真實性,以上資訊不能作為您採取治療方案的直接依據,您應當聯繫醫生進行面對面的診療。 對於將來有生育計劃的女性,對於治療方式需要審慎評估。
患者在接受切除手術後,可能會小便困難,但一段時間後會復原。 有少部份病人可能出現下肢水腫、大腿輕微麻痺,或因淋巴液積聚盤腔而引致淋巴囊腫,繼而引起感染和便秘。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2023 較為罕見的情況是病人的膀胱、輸尿管或直腸在手術過程中受到創傷或長期排尿困難。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卵巢癌吃不下、呼吸急促?教你4招改善卵巢癌不適
另外新的自費液基薄層抹片(liquid-based preparation)可以過濾雜質,提高檢出率;以及做抹片同時合併人類乳突病毒篩檢雙重驗證,都可增加抹片的準確性。 前陣子有一位女性連續兩年都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兩次都被告知結果正常,卻罹患子宮頸癌。 追查前兩次的抹片檢查報告,細胞病理診斷雖然是「上皮內病變陰性」,但抹片品質方面一次是「細胞太少」,一次是「太多血液」。 這是因為不良的抹片品質是會造成抹片檢驗的偽陰性。 非典型鱗狀細胞病人有上皮鱗狀細胞病變(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ison,簡稱SIL),變會導致細胞變異。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陰道鏡檢查
婦女想要遠離子宮頸癌的魔爪,別無他法,定期做抹片是絕對不可輕忽的一項重要檢查。 目前為止,台灣婦女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比率仍然偏低,最近統計的數據顯示,台灣每3年至少做一次子宮頸抹片篩檢率約為百分之五十到五十五之間,距離歐美國家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還是有一段差距。 因此,目前子宮頸癌防治的首要目標為加強衛生教育、提升抹片受檢率。 有性行為及停經婦女每3年至少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2023 使用已超過50年歷史的常規子宮頸抹片,可篩檢子宮頸癌,查出侵襲性子宮頸癌的發生。 在台灣,30歲以上婦女3年內曾接受抹片檢查的百分比僅約50%,相較於歐美國家的80%仍低有一段距離。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治療後的護理
若錐形切片邊緣仍殘留病灶,可加施行子宮頸錐形切除或追蹤。 如生育已完成的婦女,下列情形可考慮施行全子宮切除。 包括:微侵犯性子宮頸癌(Microinvasive Stage Ia1)、錐形切片邊緣仍殘留病灶,無法長期追蹤的病人、或合併其他婦科疾病需作全子宮切除的病人。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2023 子宫颈癌可通过接种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与早期筛查的方式进行预防。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子宮頸癌如何造成的?
目前抹片還是篩檢子宮頸癌前病變最通用和最有效的方法。 原來,子宮突入陰道部份就是子宮頸,從子宮頸刮下來的和收集子宮頸脫落下來的細胞,便可做成子宮頸抹片,簡稱抹片。 至於其他報告結果,即非典型腺細胞(AGC)、子宮頸上皮細胞低度及高度病變(LSIL 及 HSIL),受檢者則應直接轉介婦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 子宮頸細胞檢驗若顯示有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即表示細胞有輕度變壞現象。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定期宮頸檢查很重要
不過,這些副作用通常會在治療停止後數週內改善。 IIIB: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骨盆壁,或造成腎水腫或無功能腎臟。 第四期癌細胞已經突破生殖器官部份,或是已經超過了骨盆腔的範圍,而直接侵犯了直腸或膀胱,甚至發生了遠端的轉移依其侵犯程度的深淺又分IVA與IVB兩期。
因內膜不典型增生而切除子宮時,應在手術台上將切下的子宮檢查是否有同時存在的癌,並注意有無癌肌層浸潤的情況而選擇恰當的手術範圍。 1.治療原則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療,首先要明確診斷,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腫瘤或其他內分泌功能紊亂等。 同時對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即可開始對症治療,採用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這兩種治療方案的選擇應根據年齡、內膜增生的類型、對生育的要求等而有不同的處理方案。 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由於與子宮頸癌的相關度高,通常需要手術切除。
通常抹片報告異常可能會進一步細分:輕度、中度、重度、侵襲性癌,但最終判定仍須透過病理切片確診。 在正常的情形下,細胞的生長和分裂是視身體的需要而製造新的細胞。 已經老化的細胞,應該死而不死;身體不需要,而新細胞卻不斷的產生,細胞的生長便失控。 因此,多出來的細胞逐漸麇集而成一堆,在組織上,這個新長出來的一堆東西,成為一塊,便是瘤子又稱腫瘤。 良性的,一般不威脅生命,被拿走後,再長回來的也不多見。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健康小工具
所以,對於年輕未育婦女內膜活檢的診斷,如發現有可疑,應有多位專傢會診和論證,明確內膜增生或內膜腺癌的鑒別診斷。 1.癌變率及癌變時間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與子宮內膜癌在組織發生上有密切的關系。 但是,內膜不典型增生發展為內膜癌的幾率不容易確定。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如果發展為癌,常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子宮內膜單純增生:病變的子宮稍大,內膜明顯增厚,有時呈彌漫息肉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