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旅客喜歡前往黃大仙祠、志蓮淨苑等景點參觀,加上該區有不少地道美食和茶餐廳,亦帶動了附近商鋪的營業額。 鑽石山本是一個石礦,名字是「將石塊鑽出」的意思,港英政府把此地名繙譯成英文時,誤解了鑽(動詞)石山為鑽石(名詞)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 Hill」。
南區的舂磡角@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413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515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VILLA PIUBELLO,柏濤小築,華慧苑,壁如花園,環角道7-11號。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76,020,年齡中位數為 41.8歲。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2023 黃大仙區的古舊村落經歷清朝的遷海令、日佔時期拓展啟德機場及戰後的市區重建計劃,包括元嶺村、沙浦村、坪石村、坪頂村、沙地園村等已消失無存。 二戰後中華民國國內大量難民湧入,在老虎岩、東頭村及鑽石山一帶搭建木屋居住。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公共設施
而在八十年代末入伙的黃大仙下(一)邨及竹園北邨截至2009年底分別剩下不足二千個單位由房屋署直接管理[12]。 本網站為一站式凶宅及物業按揭資訊分享平台,本網站所分享之服務計劃內容及價錢,均由本網站向相關銀行及金融機構銷售員查詢及提供,僅供參考。 本網站內所顯示的凶宅、按揭、風水、遺產處理等資訊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收費及優惠由相關機構或公司決定以及以該機構或公司所發放的最新資料為準。 本網站內分享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本網站並不保證於網站內文章內容均完全準確。
黃大仙的交通大致上以黃大仙上、下邨為中心,透過小巴及巴士連結往區內各屋苑及鄰近地區。 區內有兩個巴士總站,分別為黃大仙巴士總站及竹園邨巴士總站,提供多條來往港島及九龍的巴士路線[20],此外專線小巴總站亦分散其中,提供來往慈雲山、新蒲崗及牛池灣等地的服務。 另外位於龍翔道的港鐵黃大仙站,亦是區內的主要交通轉運站,而龍翔道,是九龍區的交通命脈,連接觀塘道及呈祥道,可分別通往九龍東部及西北部。 黃大仙範圍內有5個公共屋邨,包括黃大仙上邨、黃大仙下(一)邨及黃大仙下(二)邨、竹園北邨、竹園南邨,其中黃大仙上邨、黃大仙下(二)邨及竹園南邨為一般租住的屋邨,而黃大仙下(一)邨及竹園北邨則為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屋邨。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巴士
另外,香港房屋協會的住宅發售計劃轄下的啟德花園[14]及私人參建的居屋屋苑翠竹花園亦位於黃大仙。 1957年老虎岩徙置區及黃大仙徙置區首先落成,到1960年代是黃大仙區公共屋邨建造興盛時期,東頭徙置區、橫頭磡徙置區、黃大仙龍翔道廉租屋、彩虹邨、慈雲山徙置區及慈雲山沙田坳廉租屋先後落成入伙,共有66座的慈雲山邨規模最大。 1970年代有較大規模的彩雲邨,及後富山邨建成後,由於土地供應有限及舊邨老化失修,政府開始拆卸及重建舊屋邨,新建的屋邨只有1980年代的竹園南邨、1990年代的鳳德邨及2020年代的啟鑽苑第一期,目前黃大仙區有23個公共屋邨。 政府昨日下午4時30分限制在黃大仙彩虹邨紫薇樓(不包括位於地下的非住宅單位)內的人士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1951年東頭村大火,受災人眾,政府建成東頭平房區容納災民。 1980年代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以低廉價格讓市民自置居所。 黃大仙區先後建成新麗花園、天馬苑、龍蟠苑及翠竹花園等居屋屋苑。 而鳳禮苑、鳳鑽苑、慈愛苑、慈安苑、嘉強苑及富強苑於1990年代相繼落成。 1957年港英政府強行清拆竹園鄉,東九龍的主要鄉村組成「九龍十三鄉聯合支援竹園村民會」爭取合理賠償及安置,唯政府不顧民情,派出軍警強行清拆,並將部份鄉民遞解出境,更引發中英兩國外交風波。 最後在英國國會議員斡旋下,政府作出讓步,以換地方式收回私人土地,對受影響農戶除按農作物種類賠償青苗費,按開荒時間給予每平方英尺最高六毫的開荒費外,更編配徙置區舖位以轉業維生,廠戶則編配徙置工廠大廠單位繼續經營等,事件才得以平息。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黃大仙道
光緒廿四年(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到深圳河的地區包括大嶼山等235個離島租借予英國99年,黃大仙區自此劃歸英國殖民地香港管治。 黃大仙最著名的旅遊景點與信仰中心為赤松黃大仙祠(或稱嗇色園黃大仙祠),一般簡稱為黃大仙祠,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負責管理,祠廟主要供奉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或稱黃大仙)。 鳳凰新村是黃大仙區內第一座私人屋邨,在六十年代落成,附近的街道亦以鳳字為首,形成一個小社區[11]。 2007年5月27日,基督教機構全城更新在香港大球場舉行全球禱告日活動,當天禱文《為香港的18區禱告-九龍 — 黃大仙區》中寫道:「故此我們大膽呼求祢,把本區的名稱更改,以一個中性的「慈黃區」取而代之!
黃大仙區的黃大仙@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87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50,248人。 主要街道包括龍翔道(黃大仙段)、沙田坳道(黃大仙段)、雙鳳街(黃大仙段)、沙浦道(黃大仙段)、鳳德道(黃大仙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翠竹花園,天馬苑,黃大仙下邨(一區),竹園北邨,東頭(二)邨。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物業資料
其間共約1,100人接受檢測,當中共發現4宗陽性檢測個案和2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 政府今日上午約8時完成強制檢測行動,隨即在「受限區域」內進行執法行動,確認「受限區域」內所有人士已接受強制檢測。 執法行動於上午約10時完成,政府共檢查約33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報告,並無發現有人未進行強制檢測。 物業買賣往往是人生重要的決定,要知道價錢是否合適以及是否能夠承做按揭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公司服務至上,以客為先,誠意為客戶提供本港各種房地產物業估值服務(包括住宅、舖位、商場、廠房、寫字樓、車位、別墅、地皮及全幢建築物等),歡迎隨時委託安排估值報告書。
- 1957年港英政府強行清拆竹園鄉,東九龍的主要鄉村組成「九龍十三鄉聯合支援竹園村民會」爭取合理賠償及安置,唯政府不顧民情,派出軍警強行清拆,並將部份鄉民遞解出境,更引發中英兩國外交風波。
- 黃大仙四周以公共屋邨為主,私人住宅大多數建於東北面,建有港鐵黃大仙站。
-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獅子山以南、沙田坳道、鳳德道、蒲崗村道、彩虹道、大成街、東頭村道、鳳舞街、龍翔道、竹園道為範圍。
- 體育館於1988年6月1日啟用,提供多元化的康樂設施,歡迎個人及團體於開放時間內租用。
- 1961年由「瑪利諾醫藥福利會」創辦的聖母醫院是區內首間醫院,其後「東華三院」於1965年創立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主要服務老人,現時已發展成一所康復醫院。
-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76,020,年齡中位數為 41.8歲。
- 鄰近黃大仙警署及新蒲崗雙喜街,由港鐵黃大仙站步行前往約需10分鐘。
黃大仙祠在2010年5月17日被確認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17]。 祠內不少碑刻、匾聯及文物大都為戰前文物,甚具歷史價值[18]。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每逢農曆新年,不少善信都會趕往黃大仙祠爭燒頭炷香,求神庇佑未來一年。 1941年日本侵佔香港,翌年成立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將全香港分為28個區(香港島12區、九龍8區及新界7區,其後於九龍增加「啟德區」),每區由「區役所」(其後更名「區政所」)管治。 日佔時期黃大仙區仍未成立,所屬地區約為當時的「元區」(即九龍城)及「啟德區」內。 1937年政府劃分新九龍4區,分別為「九龍城區」、「九龍塘區」、「深水埗區」及「荔枝角區」,黃大仙區在「九龍城區」內。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彩虹道羽毛球中心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9,250,年齡中位數為 46.1歲。 黃大仙主要房屋為公共屋邨,亦建有居屋及私人屋苑,鳳凰選區的房屋大部分為單幢式樓宇,此外區內仍存有碩果僅存的舊村竹園聯合村。 根據區議會的選區分界,大致上包括了黃大仙區的龍趣、龍上、龍下、鳳凰、天強、竹園北、竹園南、翠竹及鵬程數個選區的範圍。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香港凶宅資料庫是一個私人的數據資料庫,包含各類型不同物業的凶宅資料,不論是公屋、居屋、私人樓宇、村屋、單棟樓、大型屋苑、宿舍、唐樓、祖屋、劏房本公司的專家都可以為你提供該物業是否凶宅的資料讓你參考。 1961年由「瑪利諾醫藥福利會」創辦的聖母醫院是區內首間醫院,其後「東華三院」於1965年創立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主要服務老人,現時已發展成一所康復醫院。 「嗇色園」在建立初期即開設藥局贈醫施藥,1980年擴建的醫藥局落成,增設西醫診所,而在1998年啟用的嗇色園社會服務大樓更設有護理安老院、西醫及牙醫診所、物理治療中心等。
- 光緒廿四年(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到深圳河的地區包括大嶼山等235個離島租借予英國99年,黃大仙區自此劃歸英國殖民地香港管治。
- 推廣資訊以查詢時間為準,相關機構或公司保留最終決定權,謝謝。
- 早在七十年代,黃大仙有不少學校在公共屋邨天台上建立,例如在重建前的黃大仙下邨第24座及第27座天台分別有兩間幼稚園[15]。
- 黃大仙的交通大致上以黃大仙上、下邨為中心,透過小巴及巴士連結往區內各屋苑及鄰近地區。
- 而在八十年代末入伙的黃大仙下(一)邨及竹園北邨截至2009年底分別剩下不足二千個單位由房屋署直接管理[12]。
- 而位於龍鳳街的聖母書院創校於1953年,是區內最早成立仍然運作的中學[11]。
2007年5月27日,基督教機構全城更新在香港大球場舉行全球禱告日活動,當天禱文《為香港的18區禱告-九龍 — 黃大仙區》中寫道:「故此我們大膽呼求禰,把本區的名稱更改,以一個中性的「慈黃區」取而代之! 現時主要為四線雙程行車,起點在太子道東近Mikiki交界,至太子道東彩虹邨對開迴旋處為止,沿線發展以高密度住宅、工業大廈和休憩用地為主。 在香港,假設您有一個親戚/家庭成員,沒有留下遺囑就去世了,而您是遺產執行人。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物業其他問題
黃大仙區有超過85%居民都是住於公營房屋,包括公共屋邨、租者置其屋屋苑、居者有其屋屋邨、私人參建居屋、房協居屋、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屋苑、或由政府興建的自置樓宇。 黃大仙區(英語:Wong Tai S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中的一個行政區,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北部,面積為926公頃,以轄內有赤松黃大仙祠得名。 1940至1950年代黃大仙區有多個製片廠,位於鑽石山的「大觀片場」是早年粵語片主要拍攝基地,九龍城則有「世光」、「友僑」等。
12月29日,鄉民接納建議將組織正名為「九龍十三鄉委員會」,1964年正式註冊為合法社團,其後因應社會環境變遷於1986年易名為「東九龍居民委員會」,繼續在區內活躍。 彩虹道體育館位於黃大仙彩虹道,在彩虹道遊樂場內,在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新蒲崗評核中心旁。 此體育館於1988年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館內有一個多用途主場、兩個大活動室、一個多用途乒乓球室、四個多用途壁球室和一個健身室,每月第一及三個星期一上午7時至下午1時為場地定期保養日。 黃大仙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与信仰中心為赤松黃大仙祠(或稱嗇色園黃大仙祠),一般簡稱為黃大仙祠,由非牟利慈善團體嗇色園負責管理,祠廟主要供奉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或稱黃大仙)。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聯絡我們:
體育館於1988年6月1日啟用,提供康樂設施,歡迎個人及團體於開放時間內租用。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啟德遊樂場在1965年開業,位於新蒲崗彩虹道,佔地20萬平方英尺,擁有新穎的機動遊戲,更附設中西影院及劇場,媲美荔園遊樂場。 而1966年開幕的麗宮戲院,有3,000座位,是香港最多座位的戲院,於1992年結業。
推廣資訊以查詢時間為準,相關機構或公司保留最終決定權,謝謝。 早在七十年代,黃大仙有不少學校在公共屋邨天台上建立,例如在重建前的黃大仙下邨第24座及第27座天台分別有兩間幼稚園[15]。 而位於大成街的孔教學院大成小學創校於1963年,為孔教學院大成中學的附設小學,是香港少有的孔教學校之一[16]。 而位於龍鳳街的聖母書院創校於1953年,是區內最早成立仍然運作的中學[11]。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黃大仙範圍內有4個房屋署建設的居屋屋苑,包括天馬苑、天宏苑、鵬程苑及盈福苑[13],主要集中在黃大仙的西北面。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主要私人屋苑
區內的摩士公園於1967年10月全部建成,佔地15.8公頃,為九龍最大的公園。 1996年開幕的斧山道游泳池面積接近兩公頃,室內及室外設有嬉水設施,深受孩子歡迎。 早在1926年天主教會「安貧小姊妹會」已開辦聖若瑟安老院,是香港首家獨立建築的安老院。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2023 1950年政府在鑽石山撥出一塊土地給「東華三院」以換取其市區義山土地供發展用途,東華將原位於柴灣、何文田、牛池灣、茶果嶺等義山的骨殖遷葬鑽石山,於山頂設置「東華義塚」供總理行春秋二祭。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2023 1998年起,政府經租者置其屋計劃先後出售了鳳德邨(1991年)、竹園北邨(1989年)、黃大仙下(一)邨(1989年)、東頭(二)邨(1982年)予原租住住戶。 1981年政府推行《地方行政白皮書》,將全港劃分為18個行政區,每區設地區管理委員會及區議會。
體育館於1988年6月1日啟用,提供多元化的康樂設施,歡迎個人及團體於開放時間內租用。 此外,體育館每月均舉辦不同類型的康樂體育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在1961年由「瑪利諾醫藥福利會」創辦的聖母醫院是黃大仙區內首間落成的醫院[11],而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在1965年由東華三院創辦。 在法律上凶宅是是沒有白紙黑字的嚴謹規範,目前多是依照交易慣例來判斷的。
黃大仙彩虹道150號地下: 凶宅可否做按揭?
區內學校包括聖文德書院、協和書院、天主教伍華中學、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等。 彩虹道(英語:Choi Hung Road),早於1920年代開發,是一條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的街道。 原本是清水灣道一部份,1963年被分拆出來,並以當時剛落成的彩虹邨命名,但整條街道都是圍繞新蒲崗。 香港環境複雜,不論經屋、私人樓宇、村屋、單棟樓、大型屋苑、宿舍、唐樓、祖屋、劏房,本公司的專家也可以為你查詢到香港物業是否有寬頻覆蓋,讓你在添置物業或搬屋前,能夠得到最準確的覆蓋情報。